学术投稿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核因子KB活化的关系

吴佳妮;唐旭东;吴凡;刘晓辉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kB, 细胞浸润,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目的 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mA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心肌核因子-kB(NF-kB)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新西兰兔152只分为①缺血-再灌注组;②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预处理组;③假手术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心肌组织中TNF-α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NF-kB的活性,髓过氧化酶法定量测定心肌组织申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结果 心肌缺血-再灌注使NF-kB迅速活化;心肌 TNF-α的表达也明显增高,其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升高有相关性(r=0.764,P<0.05);Anti-TNF-α-mAb能抑制NF-kB的活化、减少TNF-α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能刺激心肌NF-kB的活化,活化的NF-kB启动TNF-α的表达而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不仅在于直接减少TNF-α,而且可以抑制TNF-α对心肌NF-kB的活化的反馈激活作用.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皮下脂肪组织修剪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皮下脂肪组织修剪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 600例肥胖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按常规处理切口,不行皮下脂肪组织修剪治疗,治疗组行切口皮下脂肪组织修剪治疗.结果 对照组切口脂肪液化42例,占14%;治疗组无切口脂肪液化.结论 腹部切口皮下脂肪组织修剪对预防切口脂肪液化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中文;张天锐;肖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40例病人分为3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A组),胰岛素非强化治疗组(B组),口服降糖药组(C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A组血糖水平基本达到理想目标,A组控制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其他两组,3组间治疗后空腹、餐后胰岛素及C肽水平无明显差异.3组病人治疗观察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本组观察提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是一项既安全又能迅速纠正糖代谢紊乱,尽快使血糖达到理想控制目标的治疗措施.

    作者:易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首先保证护理安全.本病区为消化、呼吸内科病房,床位46张,在任护士长期间,通过建立护理安全网络、强化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做到了以预防为主,消除安全隐患,十年来未发生安全事故,现将护理安全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血压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脉压及血液流变学改变观察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调节受损(ICR)患者脉压(PP)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脉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组患者脉压、左心室肥厚、CVD发生率高,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明显增高,与原发性高血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脉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和血粘度增高可能与ICR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有关,有助于指导早期干预.

    作者:王玉冰;韩烨;陈吉;杨运旗;黄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PET-CT显像仪的临床应用

    目前,PET-CT设备发展迅速,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ET显像仪共有三种类型:专用型PET(dcdicated PET)、混合型PET(hybrid PET)和组合型PET(combined PET).PET与CT组合即PET-CT,不仅能反映人体解剖结构改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人体器官及组织结构的功能代谢信息,从分子水平揭示疾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效应,是临床诊断心脑疾病和肿瘤的重要手段.PET-CT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肿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病变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陈翼;马黎明;杨洪文;王光琳;赵晶;黄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2例

    1 病例报告例1 患者女性,5岁.发现左右锁骨完全缺如就诊.查体:身高1m,发育欠佳,囟门未闭合,双侧锁骨完全缺如,双肩可在胸前互相靠拢,智力正常.

    作者:何开进;钟安军;黄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尿道断裂伤病人围术期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尿道断裂伤病人的围术期治疗经验,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对76例尿道断裂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前尿道断裂伤28例,后尿道断裂伤48例;手术66例,并发尿路感染6例,阳痿3例,尿失禁1例,继发性多次尿道大出血1例.结论 对尿道断裂伤的治疗除选择确切的术式外,细致的围术期治疗同样是降低并发症及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程金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量输血后血型变异1例临床分析与护理体会

    血型是由遗传决定,人一生中血型是恒定不变的,临床可偶遇血型变异的病例,但非常少见,笔者所遇因反复消化道大出血,多次反复大量输血致血型变异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学琼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静脉滴注磷霉素致皮肤过敏反应1例

    1 病情介绍患者男性,64岁,因咳嗽、咳痰1周.于2007年3月18日人院治疗.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人院后测了36.8°C,P88次/min,R20次/min,Bp135/80mmHg.医嘱给予5%GS250ml+磷霉素4g静脉滴注,每日2次,40滴/min,15min后患者感觉四肢、胸背部极度瘙痒,无法忍受,继之面部、胸部出现片状红色斑丘疹,并有气喘.立即停药,遵医嘱给予氧气3L/min吸人,非那根25mg肌注,地塞米松5mg静推,10%葡萄糖酸钙20ml静推,10min后症状明显缓解,以后改用5%GS250ml+克林霉素0.6g静脉滴注,每日2次,40滴/min.未再出现上述症状,住院14天,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方芳;江泽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泛影葡胺误入肌间隙内的处理与预防

    泛影葡胺是有机水溶性化合物,属于离子型造影剂.用于CT增强扫描的血管造影剂.由于泛影葡胺具有高渗性及化学毒性,在静脉给药后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这些副反应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黄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头溢液236例分析

    分析236例单导管乳头溢液的导管小叶标本,在这些病例中发现乳腺癌32例(13.6%),导管内乳头状瘤84例(35.6%),多发性乳头状瘤26例(11.0%),导管扩张症34例(14.4%),囊性乳腺增生54例(22.9%).乳腺导管炎6例(2.5%).在16例导管浸润癌中,12例发现残余原位癌,4例多发性乳头状瘤病,而另16例非浸润性导管癌仅2例导管不典型增生.乳头溢液中有13.6%是由乳腺癌引起.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囊性乳腺病是构成单导管溢液的主要原因,但也可由乳腺癌引起,应高度警惕.

    作者:彭育荣;陈昌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合同护士的心理分析与管理对策

    随着分配制度和医院用人制度的改革,以及医院职能的不断扩大,护士编制的不足,合同护士这一新生事物应运而生.我院自2003年初至今,先后共招聘合同护士89名,其中因各种原因自动离职10名,合同期满不续聘3名,现仍有76名护士工作在护理岗位上.

    作者:于志兰;仲俊娣;徐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在基层医院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63例MC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中转传统开腹,无胆道损伤.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安全、经济、易于掌握.

    作者:彭维江;宋文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新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调查我科收治的]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胸闷、气急、胸痛、呼吸困难等,护理措施主要为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消毒隔离等.结论 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朱爱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桦木酸类衍生物抗HIV-1活性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IV/AIDS)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HIV药物主要是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所构成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简称HAART)开创了抗HIV-1治疗新纪元.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受到许多限制,有多达60%的患者由于药物毒性和耐药等原因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因此探索抗病毒机制和研制新的抗病毒药物是十分迫切的.

    作者:苏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迟发性过敏反应1例

    病例:某女,29岁,囚受凉后自觉头痛、流涕、鼻塞、咽捅,曾到外院治疗(输先锋类抗生素、病毒唑,具体用量不详)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来院就诊,经初步检查后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先行头孢曲松钠皮试阴性后,给予0.9%生理盐水250ml+头孢曲松钠2g静脉滴注,在输入约15分钟后,手部即出现皮疹,继而出现呼吸困难、颜面潮红、眼睑浮肿.立即中止输液,静推地塞米松10mg,肌注盐酸异丙嗪25rag,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I+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OmI+维生素C2g,吸氧.约20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面色恢复正常,皮疹逐渐消退.

    作者:杜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卡尔法坦治疗高原肺水肿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尔法坦对高原肺水肿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9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尔法坦3ml/kg,雾化吸入,2/日,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发绀、呼吸困难、咯血性泡沫痰几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咳嗽减轻、罗音吸收两项指标亦有明显缩短.而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原肺水肿患者应用卡尔法坦,可明显缩短肺水肿病程.

    作者:程波;侯同川;刘玉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测定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测定呼出二氧化碳分压在诊断和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申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呼出气二氧化碳测定仪测定和血气分析仪分别监测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观察两种检测结果数值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与血气二氧化碳测定结果有良好相关性.结论 呼出气二氧化碳测定(PETCO2)可以反映患儿的通气功能,由于具有无创、方便,病员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兴伟;石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生物技术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药用植物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药用植物有11118种,市售中成药中,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物或经半合成的药物占商品的20%[1].药用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非必需的一类小分子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自然界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都是其次生代谢产物,萜烯、酚、生物碱三类化合物是植物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

    作者:谢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01年-2003年、2004年-2006年于我院儿科住院、且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病历各50例,前者设为对照组,后者设为观察组(经皮给药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1次/天.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88.00%,总有效率为96.00%,临床控制时间平均为2.84天;对照组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4.00%,临床控制时间平均为5.04天.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常规疗法加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立;李昆娥;刘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