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张绍兰;虎玉婷

关键词:螺杆菌, 胃幽门, 疾病/病因学, 研究进展
摘要:自1983年Warren.Marshall首先从胃炎病人胃内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各国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MALT)及胃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其归为I类致癌因子[1].虽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Hp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西南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生物技术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药用植物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药用植物有11118种,市售中成药中,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物或经半合成的药物占商品的20%[1].药用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非必需的一类小分子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自然界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都是其次生代谢产物,萜烯、酚、生物碱三类化合物是植物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

    作者:谢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对老年病患者实施医疗风险管理的体会

    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医疗风险始终存在.医疗风险管理,就是要致力了解和掌握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从根本上堵塞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渠道,健全管理机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我科自2003年建科开始,对2270例老年患者实施医疗风险管理以来,未发生患者告状和医疗纠纷,患者满意率达95%.现将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静脉滴注磷霉素致皮肤过敏反应1例

    1 病情介绍患者男性,64岁,因咳嗽、咳痰1周.于2007年3月18日人院治疗.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人院后测了36.8°C,P88次/min,R20次/min,Bp135/80mmHg.医嘱给予5%GS250ml+磷霉素4g静脉滴注,每日2次,40滴/min,15min后患者感觉四肢、胸背部极度瘙痒,无法忍受,继之面部、胸部出现片状红色斑丘疹,并有气喘.立即停药,遵医嘱给予氧气3L/min吸人,非那根25mg肌注,地塞米松5mg静推,10%葡萄糖酸钙20ml静推,10min后症状明显缓解,以后改用5%GS250ml+克林霉素0.6g静脉滴注,每日2次,40滴/min.未再出现上述症状,住院14天,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方芳;江泽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01年-2003年、2004年-2006年于我院儿科住院、且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病历各50例,前者设为对照组,后者设为观察组(经皮给药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解痉止痛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1次/天.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88.00%,总有效率为96.00%,临床控制时间平均为2.84天;对照组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4.00%,临床控制时间平均为5.04天.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常规疗法加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立;李昆娥;刘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卡尔法坦治疗高原肺水肿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尔法坦对高原肺水肿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90例高原肺水肿患者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尔法坦3ml/kg,雾化吸入,2/日,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发绀、呼吸困难、咯血性泡沫痰几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咳嗽减轻、罗音吸收两项指标亦有明显缩短.而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原肺水肿患者应用卡尔法坦,可明显缩短肺水肿病程.

    作者:程波;侯同川;刘玉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据流行病学调查,AMI发病人数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而随着诊疗技术和护理水平的提高,AMI急性期死亡率已大大下降,目前己低于10%,因而努力恢复和提高存活者的生活质量显得更加重要.

    作者:方芳;陈劲松;江泽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350例感冒早期简易治疗效果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临床上多常见的疾病,由上感引发的并发症较多,早期及时治疗可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及治愈,并可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感冒药的种类较多,但错过早期治疗,即使用药多,治疗时间长,效果仍差,并发症多,患者痛苦大,治疗费用高.我们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早期及时口服克感敏加热白糖水只服用一次,治疗效果好,治愈快,很少使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2000年以来用此方法治疗3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喜;石艳葵;熊志举;杨淑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不同程度的溶血对ELISA一步法检测HBsAb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溶血标本对ELISA一步法检测HBsAb结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已知HBsAb和HBsAb阳性的血标本,人为造成不同程度的溶血,同时用ELISA一步法进行HBsAb检测,用酶标仅检测标本OD值,通过对检验结果的观察,分析溶血标本对ELISA一步法检测的干扰程度.结果 以标本的OD:cut off≥1为阳性进行结果判读.结果 当样本中游离血红蛋白≥8g/L时,对ELISA一步法检测有明显的影响,可造成结果假阳性.结论 用ELISA一步法进行HBsAb检测时,如样本游离血红蛋白≥8g/L时,要重新取样进行复查.

    作者:毛跃;田洪淑;张碧霞;张彤;赵德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小儿咳嗽11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小儿咳嗽204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8例,对照组86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相同的抗菌、抗病毒及输液对症,禁吃油膩及刺激性食物.治疗组给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由山楂(炒)、槟榔、枳实、瓜萎、枇杷叶(蜜炙)、莱菔子(炒)、葶苈子(炒)、桔梗、连翘、蝉蜕组成,(山东鲁南原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70022 10 ml/支),<1岁,5ml/次;1-3岁,10ml/次;3-5岁,15ml/次;>5岁,20ml/次;3次/d.对照组服用西药止咳.疗程均为7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1%,显效率为60.16%,好转率为36.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45,显效率为41.86%,好转率为44.1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O.01.结论 小儿消积止咳液组方配伍的独到之处在于既有消食化积之功,又有化痰止咳之效.治疗小儿食积咳嗽效果好.又可改善腹胀、便秘,治疗口臭、地图舌、厌食症等.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新;王洪;谢颖;罗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X线平片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后果严重的创伤,及时准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关键,常规X线平片对脊挂骨折、椎体脱位、半脱位容易诊断,脊柱压缩性骨折尤其是爆裂性骨折,常发生于胸腰段.故本文精选了7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分析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旨在提高胸腰椎骨折的诊治水平.

    作者:肖力华;倪黄霞;苟登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皮质激素冲击和口服疗法对Graves眼病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糖皮质激素冲击和口服疗法对Graves眼病的疗效.方法 初诊的Graves眼病28例,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和口服强的松组.治疗前,治疗10天和3个月后评价眼部体征及临床性活动评价(CAS),并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0天后CAS评分,软组织炎症评分明显下降,而强的松口服治疗无明显变化,但3个月疗程结束后两者CAS评分、软组织炎症、突眼度、眼裂宽度均有明显疗效,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CAS下降的程度与眼病病程明显负相关(r=0.317,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冲击和口服疗法均对Grave眼病有明显效果,但前者起效较快.

    作者:舒子正;鞠海兵;朱姿英;胡灯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病损皮肤组织皮下包埋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2例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增生性皮肤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临床治疗缺乏有效手段,作者采用病损皮肤组织皮下包埋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2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太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2例

    1 病例报告例1 患者女性,5岁.发现左右锁骨完全缺如就诊.查体:身高1m,发育欠佳,囟门未闭合,双侧锁骨完全缺如,双肩可在胸前互相靠拢,智力正常.

    作者:何开进;钟安军;黄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颅内黑色素瘤3例

    1 病例介绍例1 男性患者,35岁,因为头痛1月、加重伴左侧肢体活动受限5天人院.体格检查:左上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强握反射阳性,有震颤.CT检查:右侧颞顶部高密度病灶约5.3cm x4.2cm,边缘光滑规则,占位效应明显;该病灶内还有一个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明显强化,诊断为脑膜瘤.

    作者:朱兴宝;王嘉沪;杨生;龚会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自1983年Warren.Marshall首先从胃炎病人胃内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各国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MALT)及胃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其归为I类致癌因子[1].虽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Hp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绍兰;虎玉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全身麻醉的护理体会

    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具有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其解剖生理特点的机体.由于小儿的解剖生理及心理与成人不同,对麻醉的反应也有差异.因此,根据小儿自身的特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精细的术后护理是提高小儿麻醉的安全性、预防并发症、促进患儿术后恢复的基本条件.

    作者:陈冠凤;冯方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临床资料,17例均行CT平扫,9例作CT增强扫描检查,17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良性浆液性囊腺瘤14例,其中13例CT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囊性包块;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或恶性变3例.囊内可见多个乳头状突起或囊壁的明显增厚,术前误诊2例,正确诊断15例.结论 良性浆液性囊腺瘤有明显的特征性的CT表现,交界性或恶性变浆液囊腺瘤具有一定的CT表现.

    作者:叶奕兰;冯怀志;方宏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头溢液236例分析

    分析236例单导管乳头溢液的导管小叶标本,在这些病例中发现乳腺癌32例(13.6%),导管内乳头状瘤84例(35.6%),多发性乳头状瘤26例(11.0%),导管扩张症34例(14.4%),囊性乳腺增生54例(22.9%).乳腺导管炎6例(2.5%).在16例导管浸润癌中,12例发现残余原位癌,4例多发性乳头状瘤病,而另16例非浸润性导管癌仅2例导管不典型增生.乳头溢液中有13.6%是由乳腺癌引起.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囊性乳腺病是构成单导管溢液的主要原因,但也可由乳腺癌引起,应高度警惕.

    作者:彭育荣;陈昌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浅谈医院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利用

    随着医学情报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临床医务人员对文献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为了缓解书刊价格飞涨与图书经费短缺的矛盾,军队医院中小型医学图书馆利用不断发展的计算网络技术,建立电子阅览室资源共享势在必行.2002年我馆新增了十多台计算机,开通了因特网,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它的建立是我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的良好开端,它将高效率地满足广大医护人员对获取医学文献信息、为临床第一线医护人员更新知识、开拓视野、提高业务水平提供了重要信息平台.作者结合工作体会,谈几点看法.

    作者:郭颖;江泽琴;郑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胸脐组织辦移植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

    因各种创伤导致神经、肌腱、骨关节或骨折内固定术后组织感染坏死引起内固定物外露,临床上较常见.由于这些部位无法通过游离植皮进行修复,处理不当可导致骨不连、骨髓炎及重要组织坏死,创面经久不愈[1].

    作者:万广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西南军医杂志

西南军医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