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切除166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曹乃波

关键词:前列腺切除, 并发症
摘要: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会更多.目前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手术切除前列腺仍是主要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应引起必要的重视,我院1973-04/1984-12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166例,现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分析如下.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泌尿系肿瘤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种生理状态下由间质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以激活其受体Met的酪氨酸激酶为介导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浸润.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细胞有HGF/SF及受体Met的高表达,激活HGF/SF-Met信号通路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血管生成和扩散转移[1].本文就HGF/SF-Met的生物学特性及它与泌尿系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廷继;周利群;那彦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先天性输尿管中、上段功能性梗阻6例报告

    1临床资料我院1997-06/2001-06共收治6例先天性输尿管中、上段功能性梗阻患者,男女各3例,年龄32~65(平均49)岁.左侧4例,右侧2例,临床表现反复发作性肾绞痛4例,肾区隐痛2例,无明显肉眼血尿.

    作者:董登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Kkbp6在男性生育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

    目的提高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2年收治的11例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平滑肌瘤、血管瘤及副神经节瘤各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元复发;膀胱小细胞癌3例,其中1例仅作探查活检术,术后行髂内动脉插管化疗,于术后18月死亡;另外2例作膀胱部分切除术,分别于术后3月和7月死亡;膀胱横纹肉瘤2例,1例仅作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于术后6月死亡,另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失访;恶性副神经节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9年出现广泛转移;肉瘤样癌2例,1例仅作探查活检术,另1例仅作膀胱部分切除术,均于术后6月内死亡.结论膀胱非上皮性肿瘤少见,良性肿瘤预后好;恶性肿瘤预后差,须行综合治疗,并作密切随访.

    作者:杨毅;王培乐;魏汉松;何文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诱导小鼠前列腺细胞凋亡

    目的探索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特拉唑嗪对小鼠前列腺增生组织的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效应.方法取材于75只实验小鼠的标本,采用Ki-67和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所有标本进行增殖和凋亡状态检测.结果特拉唑嗪对前列腺增生的上皮和间质细胞的增殖均无作用,而对两者的凋亡却有促进作用.坦索罗辛无此效应.结论特拉唑嗪在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面可能有潜在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刘树硕;裘顺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载脂蛋白E受体-2在精子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双侧睾丸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1例报道

    患者男性,71岁.主诉双侧睾丸肿大4月,伴乏力1月住院.于4月前右侧睾丸肿大,半月后左侧睾丸也肿大,坠胀感明显加重.

    作者:杜江平;林超;时少显;刘晓艳;李海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手术配合整体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研究

    1998-10/2001-10选择经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30例,采用手术配合整体化疗方案治疗,并与常规术后腔内化疗的30例作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京东;马佃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腹腔镜治疗肾囊肿16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疗效.方法采用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腹腔镜技术对16例单纯性肾囊肿行囊肿去顶术,并回顾分析比较20例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结果经腹腔途径手术时间与开放手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腹膜后途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放手术(P<0.05),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P<0.01).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及康复快等优点,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明显优于开放性手术.

    作者:梁勇;杨昆;李晓红;袁克西;荣兴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男性不育的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

    以往针对男性不育的手术治疗,多以解除症状为目的,而忽视了不育本身,现代外科疗法以恢复生育功能为中心,趋向于微创,适应症亦较宽.世界卫生组织多中心研究报告提示:不育症中,男性占20%、女性占38%、双方共占27%、原因不明15%.我国资料表明:育龄男女不育率11.4%,其中,男性占33.15%;育龄男性的不育率为5%,占所有泌尿门诊男病人9.4%.日本近10年男性不育的病因:输精管缺如占5%,逆行射精1.6%,精索静脉曲张(SCV)11%[1],隐睾1.6%,无精症20%,原因不明者占40%.

    作者:肖新民;黄鹏;张德云;张思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后尿道损伤临床处理的体会

    井下矿工易遭致挤压伤,导致骨盆外伤或骨折而致后尿道损伤.伤者离开现场的首诊单位是井口保健站或条件落后的矿医院.他们唯一的处理是下尿管,而后尿道损伤尿管多不能进入膀胱,尿管通常置在尿道断端的血肿中.这时若再水囊固定尿管,只能更加重尿道损伤.

    作者:宋开忠;隋淑敏;马海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精子氧化应激及口服维生素E和硒补充剂对不育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儿鞘状突未闭畸形8418例

    目的总结小儿鞘状突未闭畸形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小儿鞘状突未闭畸形8418例,其中腹股沟斜疝5261例;鞘膜积液2 125例;隐睾1 032例.结果5261例腹股沟斜疝中,除12例腹股沟管后壁明显薄弱,行Bassini法疝修补术外,其余病例均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治愈;2125例鞘膜积液均经鞘状突高位结扎治愈;1032例隐睾中,单侧睾丸缺如6例,左侧多睾畸形2例,假性多睾畸形1例.隐睾扭转5例,睾丸均已坏死,行切除术.其余病例均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高位隐睾31例,行分期固定术26例,Fowler-Stephens手术5例;中间位和低位隐睾均行肉膜囊固定法治愈.结论小儿鞘状突未闭畸形适宜于1岁左右手术,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并处理相应的并发畸形.

    作者:刘浩;王康;邢俊平;王春荣;车向明;霍雄伟;王荣;张青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25例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治方法.方法报告25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其中左侧13例,右侧10例,双侧2例.25例中行肾输尿管切除术6例,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12例.结果12例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均成功.结论:儿童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成人患者可根据病变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治疗本症的原则是解除梗阻,尽量保留肾功能.理想的手术方式是输尿管裁剪加输尿管膀胱吻合术.

    作者:陈仕平;林震;郑松;陈慧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巨大鹿角形结石25例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探索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新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特点,25例病人采用经薄弱的肾皮质切开肾盏颈部,解除嵌顿,取净结石.结果不损伤肾内主要血管,术中出血少.结论该术式是治疗有积水的巨大鹿角形肾结石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梅如冰;刘义东;赵永伟;聂卫星;宋明山;茅培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尿道下裂手术中应用阴茎和阴囊皮瓣103例

    目的探讨应用阴茎、阴囊皮瓣做皮条或带蒂尿管治疗尿道下裂.方法52例采用阴茎皮瓣、51例采用阴囊带蒂皮瓣做成尿管埋藏于阴茎筋膜下,直达龟头顶部,做成新的尿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结果采用阴茎、阴囊皮肤做成皮条或带蒂尿管治疗尿道下裂,其有效率分别为46.2%和88.2%,带蒂皮管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民三;陈鸿杰;王军;张殿庭;李建勇;王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前列腺癌组织雄激素受体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Pca发生、发展过程中A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技术检测PCa(N=40)和NP(N=40)中AR相对含量.结果PCa中AR相对含量显著高于NP组(0.24±0.03 VS 0.13±0.01 P<0.05);随着PCa病理分级增高,AR相对含量有明显降低趋势;AR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期明显较阴性者为长(9.3 VS 21.4月,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AR及其基因存在着复杂的变化,检测AR相对含量对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秉鸿;南勋义;陈昭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球形可控回肠原位膀胱术38例

    目的研制贮存和排出尿液功能近似正常膀胱的原位膀胱重建新术式.方法用末段回肠30 cm,乙醇浸泡肠粘膜,N形排列去管后制成球形贮尿囊.输尿管与贮尿囊行抗返流吻合,贮尿囊下端与尿道断端吻合.临床应用38例.结果获得随访38例,随访时间3~42(平均32)月.37例健在.排尿可控率100%.术后12月20例平均尿量585.6 mL/次.残余尿22 mL.Qmax17.3ml·s-1.膀胱测压18例,平均半充盈、充盈和排尿压力分别为1.18、1.62、4.60kPa.尿常规正常,尿培养(-);肾功能及血生化正常.无肾、输尿管积水.病理示新膀胱粘膜变薄,粘膜腺体减少,绒毛消失,部分区域固有膜腺体消失,呈鳞状化生结构.PAS、HSP阳性,ps3阴性.结论球形可控回肠原位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好,对机体干扰轻,并发症少,易接受等优点.

    作者:周荣祥;陈强;祝海;扬进益;迟玉友;綦海燕;孙小庆;张劲;张延伦;刘之俊;李墨农;姜焕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前列腺切除166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会更多.目前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手术切除前列腺仍是主要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应引起必要的重视,我院1973-04/1984-12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166例,现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分析如下.

    作者:曹乃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尿路重建材料的研究进展

    0引言尿路发生先天畸形、后天损伤或疾病而需要重建时,常因缺乏适当的重建材料,使重建手术困难重重,或因使用重建材料不当,致使手术失败.近年来在尿路重建材料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根据细胞移植、材料科学及生物工程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可保留和维持正常功能的生物替代物,则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国栋;刘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