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簇蛋白在前列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和作用

王旭亮

关键词:簇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凋亡
摘要:目的 探讨簇蛋白在前列腺上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关系.方法 取10只实验犬,分别于去势前及去势后近期(<15 d)和去势后远期(>15 d)取前列腺组织制成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列腺组织中簇蛋白的表达及其表达部位,同时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 去势后近期(<15 d)与去势前的簇蛋白表达有显著性的差异,去势后远期(>15 d)与去势前簇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TGF-β1的表达也是如此.结论 簇蛋白的表达与前列腺上皮细胞凋亡有关,和TGF-β1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青少年原发性输尿管息肉3例报告

    青少年输尿管原发性肿瘤临床少见,良性肿瘤仅占1%左右.我们近期收治此类患者3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李航;董强;陈心足;穆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甘氨酸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iNOS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甘氨酸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甘氨酸治疗组(C组),通过夹闭大鼠双侧肾蒂30 min,再灌注30 min制成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检测尿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肾组织光镜及电镜检查并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表达.结果 B组比A组尿量增加,血BUN、Cr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明显,iNOS表达明显增强(P<0.05).C组比B组尿量明显增加,血BUN、Cr明显下降,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减轻,iNOS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甘氨酸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肾脏iNOS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潘寿华;谢立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三种微创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佳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7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51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碎石术(ureteroscope recessive lithotrity,URL),57例采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 nephrolithotorny,MPCNL),62例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并比较分析三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3 d、1月结石清除率三组分别为:URL组33.3%(17/51)、90.2%(46/51),MPCNL组94.7%(54/57)、98.2%(56/57),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组98.4%(61/62)、100%(62/62);URL组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而后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MPCNL与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均有很高的结石清除率,URL效果较差.

    作者:顾震华;沈敏浩;陈群;周立新;万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输尿管囊肿脱出1例报告

    异位输尿管囊肿脱出于尿道口外多见于女性,常合并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临床表现为尿道外口红色囊性肿块,挤压后可还纳、消失,伴有排尿困难、疼痛、出血和腰部胀痛等症状.成人输尿管囊肿脱出临床罕见,我们收治成人单一肾输尿管囊肿脱出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际青;张小东;黄涛;刘家辉;苟举民;黄明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腔镜辅助体外肾盂成形术(附23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体外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的临床疗效.方珐 UPJO23例经腹腔在腹腔镜下游离肾盂及上段输尿管,延长病变部位体表投影处戳口1-2 cm,并通过此戳口将病变部位提及腹壁外,再行肾盂成形术.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45-85 min,平均62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平均28 mL;术后住院7-8 d,平均7.2 d;术中术后无任何并发症.17例随访3-20个月,平均12.5月,经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显影明显改善,吻合口无梗阻,B超提示肾积水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 腹腔镜辅助体外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结合了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优点,使手术创伤减小,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操作难度降低,术后恢复快,住院天数减少,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汝强;王新生;王沛涛;路继儒;李庆刚;燕在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尿脱落细胞Tenascin-c mRNA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Tenascin-c(TN-C)基因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半定量法检测32例膀胱癌患者、22例泌尿生殖系良性疾病患者和5例健康志愿者清晨新鲜尿尿脱落细胞Tenascin-c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相对照.结果 用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Tenascin-c mRNA用于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81.3%,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37.5%)(P<0.05),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临床病理分期膀胱癌患者之间尿脱落细胞Tenascin-c mRNA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脱落细胞Tenascin-c mRNA的检测可作为膀胱癌早期诊断、复发监测的一项极其灵敏的方法,并有助于肿瘤分级分期的判断.

    作者:谢胜;郝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膀胱脐尿管腺癌2例报告

    脐尿管腺癌是发生于残留的脐尿管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上罕见,我院于2002年8月至2005年7月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矿军;杜英林;郭艳民;赵毅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簇蛋白在前列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和作用

    目的 探讨簇蛋白在前列腺上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关系.方法 取10只实验犬,分别于去势前及去势后近期(<15 d)和去势后远期(>15 d)取前列腺组织制成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列腺组织中簇蛋白的表达及其表达部位,同时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 去势后近期(<15 d)与去势前的簇蛋白表达有显著性的差异,去势后远期(>15 d)与去势前簇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TGF-β1的表达也是如此.结论 簇蛋白的表达与前列腺上皮细胞凋亡有关,和TGF-β1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旭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耻骨上膀胱穿刺造口术(附87例报告)

    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自制快速膀胱穿刺针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口术87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维如;石理华;王伟;李成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1988年-2006年1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资料.结果 18例术前均获明确诊断,其中11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7例采用腹睦镜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矫正术,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 后腹腔镜技术是目前可以选择的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微创治疗方式.

    作者:冼志勇;冯自卫;王行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诊断与治疗(附4例报告)

    目的 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瘤(MLCN)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MLCN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年龄41-72岁,平均53岁.主要表现为血尿、腰部钝痛、肾绞痛和肾区肿块.分析其B超、IVU、CT、MRI检查所见征象,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果 4例患者均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行肾切除3例,肾部分切除1例.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未发现复发.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MLCN的重要检查手段,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多房性囊性肾瘤为良性肿瘤,术后均能获得痊愈.

    作者:许嘉骏;徐丹枫;金辛良;谭剑敏;朱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式脉冲碎石机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

    目的 探讨低能量复式脉冲碎石机对儿童上尿路结石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国产BH-VG低能量复式脉冲碎石机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21例,男童11例,女童10例;学龄前儿童(2-7岁)13例;学龄期儿童(8-16岁)8例.肾结石每次治疗不超过2 500次,治疗电压3-7.5 kV;输尿管结石每次治疗不超过3 500次,治疗电压4-8 kV.结果 肾结石粉碎率100%,两周内结石排空率100%;输尿管结石粉碎率100%,两周内结石排空率100%.结论 低能量复式脉冲碎石机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晓健;梁丽莉;张祥华;王淑敏;周利群;金杰;郭应禄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治中的应用

    日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SUI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根据漏尿点压测定(ALPP)对29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GSUI)进行分型,对其中21例患者行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TVT-O)术,并对TVT-O术后10例治愈者手术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38例SUI患者经尿动力学分析,诊断GSUI29例,对其中ALPP分型为Ⅱ型、Ⅱ/Ⅲ型及Ⅲ型的21例患者行TVT-O术,18例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对术后10例治愈者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大尿道关闭压(MUC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在尿失禁的病因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ALPP对GSUI的诊断、分型、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参考价值.TVT-O术具有简单、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的优点,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大尿道闭合压有关.

    作者:周岩;陶秀林;燕东亮;刘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改良丝裂霉素C灌注法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目的 改进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治疗方案,提高其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62例初发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术后随访5年.结果 肿瘤5年复发率常规组为55.2%,改良组为32.8%,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膀胱不良反应常规组10例,改良组12例,经x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化疗可以有效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

    作者:李映川;姜睿;何毅;陈同良;粟宏伟;龙汉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女性型男性假两性畸形1例

    1 病例摘要患者17岁,社会性别:女性.以无月经来潮和双乳房不发育入院.

    作者:张耀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三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三种经尿道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PKRP)和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TmLRP)治疗BPH共137例.结果 三种术式患者手术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S)、残余尿(RUV)、大尿流率(Qmax)比较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疗效满意.前列腺重量(PW)%40 g时,TmLR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KRP和TURP组(P<0.01).PW>50 g时,TmLRP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PKRP和TURP组(P<0.01).TmLRP和PKRP组术中出血少,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TURP组(P<0.01).结论 三种经尿道手术方法均是治疗BPH的有效手段,TmLRP和PKRP比TURP更安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更少.

    作者:汪清;艾克拜尔·吾曼尔;王胜军;马力克·伊斯哈科夫;张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肾癌患者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1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3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有23例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6.7%,与正常健康人(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urvivin 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survivin阳性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survivin mRNA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微转移的一个监测指标.

    作者:侯子珍;王志平;岳中瑾;卢建中;付生军;马宝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计算机三维重现兔先天性尿道下裂包皮血管

    目的 探寻先天性尿道下裂阴茎包皮血管变异的规律,计算机重现变异血管的三维立体构像.方法 新西兰兔服用非那雄胺构建尿道下裂动物模型,阴茎组织连续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数码成像生成JPG格式图像,photoshop 7.0软件及3Dmax8.0软件平台重建正常及变异阴茎血管的三维立体构像.结果 采用非那雄胺成功构建了尿道下裂兔模型,根据阴茎外观形态分为阴茎头型、阴茎体型和阴囊会阴型尿道下裂.计算机三维立体构像可见正常包皮血管呈单支主干型,阴茎头型及阴茎体型尿道下裂包皮血管呈双支主干型,阴囊会阴型尿道下裂包皮血管呈网状无主干型.结论 非那雄胺可以构建稳定兔先天性尿道下裂模型,正常包皮与尿道下裂包皮血管分布存在差别,不同类型尿道下裂之间包皮血管立体构像不同.

    作者:杨晓峰;戎冬文;韩雪冰;李德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MR诊断的研究进展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很罕见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其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由于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大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故其诊断很困难.而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在CT和MR影像上有其特征性表现,故CT或MR对其有一定诊断价值.目前其术前诊断也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

    作者:沈志杰;夏术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下内引流术治疗肾盂旁肾窦内囊肿

    2003年12月-2006年10月,我院应用硬性输尿管镜内引流术治疗肾盂旁肾窦内囊肿4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刘山;冷玉忠;凌中立;王铁汉;顾骧;朱国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