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胃苏颗粒和莫沙必利对老年非糜烂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研究

张莉

关键词:盐酸帕罗西汀, 胃苏颗粒, 莫沙必利,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焦虑抑郁, 老年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胃苏颗粒和莫沙必利治疗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6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8例,予以胃苏颗粒5 g/次,3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帕罗西汀20 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及治疗4周后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量表)评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RDQ量表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第1天,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如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86%)( 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胃苏颗粒和莫沙必利为治疗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3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次,1次/d;研究组在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再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每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含量、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两周时,与入院时相比,研究组血浆Hcy、ET和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浆Hcy、ET、NSE及SOD水平降低更明显,血浆SOD活性增加更显著.治疗两周,与入院时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全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两周与入院时相比,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下调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佳佳;康玲伶;马征;赵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LF与ACDF在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椎板成形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式(laminoplasty with for aminotomy,L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在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148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LF治疗,43例)和对照组(ACDF治疗,105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结束时颈椎神经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颈椎曲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及下肢感觉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患者提物及开车项目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1.6%)明显低于对照组(28.6%)(χ2=4.850, P=0.03).结论: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LF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突出,可有效解除脊髓受压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高蔚;王羽丰;张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胃苏颗粒和莫沙必利对老年非糜烂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胃苏颗粒和莫沙必利治疗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6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8例,予以胃苏颗粒5 g/次,3次/d;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帕罗西汀20 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及治疗4周后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量表)评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RDQ量表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第1天,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如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86%)( 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胃苏颗粒和莫沙必利为治疗老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静脉置管模式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静脉置管模式对恶性血液病(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HM)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及导致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335例在4家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HM患者行静脉置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数据,对可能与发生CRBSI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1335例HM患者发生CRBSI 115例,感染发生率8.61%,股静脉发生CRBSI 48例(16.9%)与颈内静脉CRBSI 29例(5.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发生导管血流量不足及堵塞29例(10.21%)与颈内静脉11例(2.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发生局部血肿或出血31例(5.76%)与股静脉2例(0.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335例 HM 患者剔除同1患者的重复菌株共分离病原菌1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0株(57.69%),革兰阳性菌62株(39.75%),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年龄、静脉穿刺次数、静脉置管模式等因素与HM患者的CRBSI发生率存在相关性,其相对应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与CRBSI发生率存在相关性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为诱发CRBSI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模式发生CRBSI感染率低(5.38%),股静脉置管感染率高(16.91%),临床上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用CRBSI发生率较低的静脉置管模式置管可能是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的措施之一;患者年龄、穿刺次数、置管模式等均为引发CRBSI的危险因素,医院应针对性地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以降低CRBSI的发生率,提高HM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星;戢敏;刘娇;王川林;梅怡晗;敬雪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疗效及妊娠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EMT合并不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手术,观察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同时对患者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r-AFS分期、病理分型、术后是否规律用药及是否接受辅助生殖等临床因素与妊娠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3个月22例痊愈,38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100.0%.术后2年累积妊娠45例,妊娠率为75.0%,术后1年内的妊娠率(56.7%)明显高于术后1~2年的妊娠率(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P=0.007);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患者在年龄、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后是否规范用药、术后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孕时间、不孕类型、r-AFS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后未规律用药、术后未采取辅助生殖技术是EMT腹腔镜妊娠预后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EMT安全有效,可提高妊娠率;年龄(≥35岁)、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后未规律用药、术后未采取辅助生殖技术是EMT腹腔镜妊娠预后独立性危险因素;EMT患者腹腔镜术后规律用药,联合辅助生殖技术可能为提高妊娠几率理想的方法.

    作者:巫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尿路上皮细胞在老年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索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是否存在尿路上皮细胞及其形态特点.方法:取5只老年雄性SD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取尿道、前列腺及膀胱组织,完成病理切片和HE染色,观察前列腺导管内尿路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SD大鼠3种组织内CK7、CK20和尿斑蛋白Ⅲ(UroplakinⅢ,UPⅢ)的表达情况.另取10只老年雄性SD大鼠,同法将膀胱、前列腺腹侧叶和前列腺侧叶组织取出碎冰保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大鼠,以UPⅢ阳性设门检测不同部位前列腺组织中是否存在UPⅢ阳性的细胞及其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可观察到SD大鼠前列腺导管开口处存在形态与膀胱和尿道尿路上皮细胞相似的尿路上皮细胞,但该细胞未呈现典型的伞状细胞结构;其免疫组化CK7和UPⅢ阳性、CK20阴性.随着前列腺导管延伸至管腔底部,CK7和UPⅢ的表达逐渐减低,直至消失.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表明前列腺腹侧叶及侧叶组织内有UPⅢ阳性的细胞,该细胞分别占各组织内细胞总数的(55.96 ± 3.85)%和(50.76 ± 3.99)%.结论: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存在与膀胱尿路上皮相似的尿路上皮细胞,但该细胞未呈现典型的伞状细胞形态结构;该细胞免疫组化CK7和UPⅢ表达阳性.

    作者:雷琳;安凌悦;罗光恒;孙兆林;郝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25的代谢稳定性和表型研究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25在不同种属中代谢稳定性差异并确定S25药物的代谢表型.方法:将S25置于人、小鼠、大鼠、犬和猴的肝微粒体中孵育,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经过孵育代谢后S25剩余浓度,分析其代谢稳定性并推导出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及清除率;通过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同工酶特异性抑制剂的化学抑制剂方法鉴定S25在小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表型.结果:S25在人、小鼠、大鼠、犬和猴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半衰期(t1/2)分别为45.00、187.30、43.31、130.75、198.00 min;肝微粒体中固有清除率CLint分别为30.8、7.4、32、10.6、7/mL·min-1·mg-1;在人肝微粒体中S25主要通过CYP2E1、CYP2C9、CYP2C19催化代谢.结论:在肝微粒体研究体系中,S25通过多种酶催化而迅速代谢降解;该药在人和小鼠的代谢动力学无差异,小鼠肝微粒体代谢系统可用于S25在人体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评估.

    作者:温琥玲;田瑞敏;文丹;胥正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托吡酯与左乙拉西坦用于小儿癫痫添加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索添加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癫痫患儿在原用药方案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添加左乙拉西坦(LEV组,n=23)和托吡酯(TPM组,n=23)治疗16周,观察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评估添加治疗后患儿认知功能情况.结果:LEV组与TPM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73.9%和82.6%,治疗后6个月时总体有效率分别为52.2%和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LEV组操作智商优于TPM组(P<0.05).结论: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癫痫患儿总有效率类似,但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患儿认知功能优于托吡酯.

    作者:肖琴;何海兰;陈星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右咪托咪定对食管癌和良性肺部肿瘤患者麻醉后的苏醒期指标、满意度及安全性影响关系

    目的:分析右咪托咪定对食管癌和良性肺部肿瘤患者麻醉后的苏醒期指标、满意度及安全性影响关系.方法:选择78例需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及良性肺部肿瘤患者,按双盲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0 mL复方乳酸钠林格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0.5 μg/kg的右咪托咪定溶液;对照组患者相同体积的0.9%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在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复苏期间的指标、躁动评分、苏醒时间及苏醒2 h后Ramsay评分;统计患者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R含量在T1~T3时,MBP在T0~T3时刻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评分、苏醒时间、Ramsa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恢复自主呼吸时的时间及拔出器官导管的时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按指令睁眼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咪托咪定可应用于食管癌和肺部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能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提升患者Ramsay评分,降低心率且稳定血流动力学,使患者的苏醒期较为平稳,便于提高患者康复.

    作者:莫进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应用不同自体血回输方式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回顾性研究老年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应用不同自体血回输方式的有效性.方法:收集行脊柱椎间融合手术的老年患者167例,根据围手术期输血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单纯自体血回输组(n=48)、自体血+术中回输组(n=26)、自体血+术后回输组(n=64)、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n=29),对比各组手术前后抽血检查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术前抽血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各组HGB、HCT、PT、APTT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WBC水平存在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术中回输组、自体血+术后回输组、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术后1周WBC与单纯自体血回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输血过程中,均未出现溶血、肾衰竭、严重感染败血症等严重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自体血+术中回输组、自体血+术后回输组、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皮疹及低体温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自体血回输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是一种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值得在老年脊柱融合手术中广泛开展.

    作者:沈华伟;张平;钟志宏;周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94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加术后化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术前新辅助化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分期及保肛率等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体力状态评分、功能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存改善率为74.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位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体力状况与功能状态,且3年生存率较高,可作为结直肠癌的理想治疗手段.

    作者:陈校力;罗庆伟;周志军;江旭林;汤俊;李志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伴随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心衰(ejection fraction preserve heart failure,EFpHF)的危险因素,以期为该类患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分析96例HFpEF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对照组101例为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正常非心衰患者.对可能影响HFpEP患者疾病发生及发展进程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差异的指标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具有影响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房颤、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贫血、呼吸睡眠暂停病史水平发生率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FpEF 合并高血压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 LEVF、LVDd、LVST、E/A、LAV及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pEF患者随着心功能升高LVDd、LVST、LAV及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LEVF、E/A水平呈下降趋势;高龄、超重、吸烟、糖尿病、冠心病是HFpEF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超重、吸烟、糖尿病、冠心病是HFpEF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心功能分级越严重,心肌重构、心房功能改变就越明显.

    作者:宋婷婷;贾红丹;国强华;崔蕊;刘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院外延续管理在癌痛患者镇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院外延续管理在癌痛患者镇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癌痛患者9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49)和对照组(n=48).干预组实施院外延续护理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指导,评估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及疼痛控制效果,并对患者出院后6个月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遵医行为良好率较出院时明显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出院后6个月疼痛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CT)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癌痛出院患者实施院外延续管理可有效提高遵医行为,改善镇痛效果,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婷婷;吴贤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及观察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各5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症指标、血液指标、钙磷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相比较,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取得的疗效更佳,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梁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术后疼痛程度及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后,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比护理干预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在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季节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25(OH)D水平分析

    目的:比较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25(OH)D水平在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特点,分析季节变化对过敏性紫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32例患儿,并选取同期来本院儿童保健门诊的146例健康儿童,测定其血清25(OH)D,按季节分组,比较四季血清25(OH)D水平.结果:(1)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25 (OH)D水平为(16.42 ± 7.95)n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儿童(31.55 ± 12.09)ng/mL(P<0.05);(2)维生素D受季节影响而波动,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冬春季的维生素D水平低于夏秋季.同季节的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比较,病例组均显著低于同季节的健康对照组.结论:过敏性紫癜儿童维生素D水平较低,维生素D水平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可能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

    作者:杨洁;王建军;陈芳;周小敏;陈伽豪;吕晓江;秦莉;梁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中医膳食干预对淋巴瘤化疗患者营养指标和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中医膳食干预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营养指标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医护理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饮食护理,中医护理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中医膳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结果:化疗后第1周、化疗后第2周中医护理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医护理组能量、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对照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中医膳食干预对改善淋巴瘤化疗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心理状况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尿道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女性尿道原发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female urethra,PMMFU)极为少见.本院于2017年7月诊治1例该病患者,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泽韬;田野;罗光恒;孙兆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数字口腔手术显微镜联合ProTaper在磨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数字口腔手术显微镜联合ProTaper在磨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根管治疗的120例患者的120颗磨牙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肉眼下进行ProTaper治疗,实验组在数字口腔手术显微镜下进行ProTaper治疗.记录两组器械安全使用次数、单个根管预备时间和充填时间、根管充填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并随访至术后2年,对比治疗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器械安全使用次数高于对照组,根管预备时间及填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填充效果好于对照组,疼痛总发生率6.67%(4/60)低于对照组的20.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年后,实验组治疗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磨牙根管治疗中应用数字口腔手术显微镜与ProTaper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延长器械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及治疗成功率.

    作者:贺于奇;许志强;邱著文;郑德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HIV/AIDS患者与HBV、HCV共感染对外周血病毒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与HBV、HCV共感染对外周血病毒载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影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PCR法对115例HIV单独感染者、HIV/HBV、HIV/HCV及HIV/HBV/HCV合并感染者外周血的CD4 +T细胞、CD8 +T细胞表达水平、CD4 +T/CD8 +T细胞比值、HIV RNA、HBV DNA及HCV RNA病毒载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IV与HBV、HCV共感染者的肝功能异常、肝衰竭及死亡发生率均随着CD4 +T细胞表达水平下降而增加,其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组、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 4组间CD4 +T细胞计数与CD8 +T细胞计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单独感染者的CD8 +T细胞数与不同类型的HIV/HBV、HIV/HCV、HIV/HBV/HCV共感染组间比较,除HIV/HBV共感染组与HIV/HCV共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每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 组、HIV/HBV 组、HIV/HCV 组、HIV/HBV/HCV 共感染组的 CD4 +T 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与各自组的HIV RNA载量比较呈负相关系(P<0.05).结论:HIV合并HBV、HCV感染会影响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及生物学功能,降低对病毒的清除作用,促进HIV-RNA复制,加速HIV/AIDS的免疫损伤,从而加速疾病进程.

    作者:刘娇;王川林;古雪;梅怡晗;李铃;梅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