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相关性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

周弦

关键词:新瑞白,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减少, 有效性安全性
摘要:目的:通过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比,探究新瑞白(PEG-rhG-CSF)对化疗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研究方法,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两个周期化疗,方案相同.实验周期给予PEG-rhG-CSF 100 μg/kg皮下注射,每周期1次,对照周期给予rhG-CSF 5 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于2次化疗周期的第3、5、7、9、11、13、17、21 d检测外周血象,记录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1.5×109/L和ANC<0.5×109/L发生率,ANC<0.5× 109/L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率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各化疗周期和总化疗中期中,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患者ANC<1.5×109/L发生率、ANC<0.5×109/L发生率、ANC<0.5×109/L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治疗过程中ANC低值均出现在化疗第7 d,分别为(6.8+2.4) ×109/L和(7.3+3.5)×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2,P=0.109);PEG-rhG-CSF组与rhG-CSF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病率分别为26.0%和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289).结论:预防性用药时,新瑞白1剂给药与rhG-CSF连续给药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少,与rhG-CSF相比半衰期长,血药浓度稳定,是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新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在排除稀释干扰后溶血对ELISA检测HBsAg的影响

    目的:分析除稀释干扰后溶血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BsAg的影响.方法:收集由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MIA)测定的阴性标本(0 IU/mL)、弱阳性标本(0.2~1.0 IU/mL)及强阳性标本( >250 IU/mL)各20例,分析3组标本在加入完全溶血液前后及与所设置相应稀释对照组的OD值变化.结果:与对应稀释组相比,3个溶血组标本的OD值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阴性标本组中,溶血后出现假阳性率为40%,弱阳性标本中检出假阴性率为45%;3组标本溶血后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诊断效率相比溶血前的对应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对ELISA检测HBsAg阴性、弱阳性及强阳性标本均有影响;溶血能使阴性标本出现假阳性结果及弱阳性标本出现假阴性结果;溶血使ELISA检测HBsAg的能力减弱.

    作者:蒋瑶;王东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3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次,1次/d;研究组在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再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每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含量、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两周时,与入院时相比,研究组血浆Hcy、ET和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浆Hcy、ET、NSE及SOD水平降低更明显,血浆SOD活性增加更显著.治疗两周,与入院时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全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两周与入院时相比,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下调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佳佳;康玲伶;马征;赵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二尖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评价

    目的:观察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前后心脏结构、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为临床决策以及新型瓣膜开发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华西医院、湘雅三医院行单纯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患者且在1年后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的58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左心房径(LA)、左心室径(LV)、右心房径(RA)、右心室径(RV)、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 LVFS)、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 EOAmv)、二尖瓣E峰血流速度(Emv)、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容积(LAV)、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MPGmv)、二尖瓣速度时间积分(VTImv)、二尖瓣压力降半时间(PHT-mv)等指标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LA、LAA及LAV显著低于术前测值 (P<0.05),LV、RA及RV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映左心功能的指标,手术前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OAmv在术后明显改善,MPGmv、VTImv、PHTm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与术前相比,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后大多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文鹤龄;魏薪;梁中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及观察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各5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炎症指标、血液指标、钙磷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相比较,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取得的疗效更佳,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梁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及其意义.方法:选取180例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观察组内具有高危感染因素患者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体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对照组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无直接效果,故在围手术期无需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大程度上降低抗生素盲目使用率.

    作者:徐林;刘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反应蛋白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析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84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死亡组与生存组,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CR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P水平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且CRP<8 mg/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8 mg/L≤CRP<40 mg/L患者与CRP≥40 mg/L患者(P<0.05).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CRP<8 mg/L患者、8 mg/L≤CRP<40 mg/L患者与CRP≥40 mg/L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RP水平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1),但与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术前CRP水平可有效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情况, CRP水平越高,死亡率则越高.

    作者:徐铮;孙天胜;刘路辉;冯玉玺;王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相关性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的预防效果

    目的:通过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比,探究新瑞白(PEG-rhG-CSF)对化疗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研究方法,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两个周期化疗,方案相同.实验周期给予PEG-rhG-CSF 100 μg/kg皮下注射,每周期1次,对照周期给予rhG-CSF 5 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于2次化疗周期的第3、5、7、9、11、13、17、21 d检测外周血象,记录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1.5×109/L和ANC<0.5×109/L发生率,ANC<0.5× 109/L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率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各化疗周期和总化疗中期中,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患者ANC<1.5×109/L发生率、ANC<0.5×109/L发生率、ANC<0.5×109/L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治疗过程中ANC低值均出现在化疗第7 d,分别为(6.8+2.4) ×109/L和(7.3+3.5)×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2,P=0.109);PEG-rhG-CSF组与rhG-CSF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病率分别为26.0%和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289).结论:预防性用药时,新瑞白1剂给药与rhG-CSF连续给药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少,与rhG-CSF相比半衰期长,血药浓度稳定,是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新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临床相对较罕见,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胃肠和胰腺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见生长部位,其大小、位置和病理分型等各有不同,在免疫表型、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等方面亦各有特点,同时诊疗方法及其预后更存在明显差异.本文针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基本病理、检查诊断方法及不同病理分型可由于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吴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25的代谢稳定性和表型研究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25在不同种属中代谢稳定性差异并确定S25药物的代谢表型.方法:将S25置于人、小鼠、大鼠、犬和猴的肝微粒体中孵育,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经过孵育代谢后S25剩余浓度,分析其代谢稳定性并推导出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及清除率;通过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同工酶特异性抑制剂的化学抑制剂方法鉴定S25在小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表型.结果:S25在人、小鼠、大鼠、犬和猴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半衰期(t1/2)分别为45.00、187.30、43.31、130.75、198.00 min;肝微粒体中固有清除率CLint分别为30.8、7.4、32、10.6、7/mL·min-1·mg-1;在人肝微粒体中S25主要通过CYP2E1、CYP2C9、CYP2C19催化代谢.结论:在肝微粒体研究体系中,S25通过多种酶催化而迅速代谢降解;该药在人和小鼠的代谢动力学无差异,小鼠肝微粒体代谢系统可用于S25在人体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评估.

    作者:温琥玲;田瑞敏;文丹;胥正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静脉置管模式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静脉置管模式对恶性血液病(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HM)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及导致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335例在4家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HM患者行静脉置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数据,对可能与发生CRBSI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1335例HM患者发生CRBSI 115例,感染发生率8.61%,股静脉发生CRBSI 48例(16.9%)与颈内静脉CRBSI 29例(5.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发生导管血流量不足及堵塞29例(10.21%)与颈内静脉11例(2.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发生局部血肿或出血31例(5.76%)与股静脉2例(0.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335例 HM 患者剔除同1患者的重复菌株共分离病原菌1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0株(57.69%),革兰阳性菌62株(39.75%),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年龄、静脉穿刺次数、静脉置管模式等因素与HM患者的CRBSI发生率存在相关性,其相对应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与CRBSI发生率存在相关性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为诱发CRBSI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模式发生CRBSI感染率低(5.38%),股静脉置管感染率高(16.91%),临床上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用CRBSI发生率较低的静脉置管模式置管可能是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的措施之一;患者年龄、穿刺次数、置管模式等均为引发CRBSI的危险因素,医院应针对性地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以降低CRBSI的发生率,提高HM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星;戢敏;刘娇;王川林;梅怡晗;敬雪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中医膳食干预对淋巴瘤化疗患者营养指标和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中医膳食干预对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营养指标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医护理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饮食护理,中医护理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中医膳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结果:化疗后第1周、化疗后第2周中医护理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医护理组能量、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对照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中医膳食干预对改善淋巴瘤化疗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心理状况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随机尿蛋白肌酐比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随机尿蛋白肌酐比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糖尿病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疾病类型分为3组,2型糖尿病组(A组,n=60);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B组,n=58)及脑卒中组(C组, n=61)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组患者入院时随机尿蛋白肌酐比的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随机尿蛋白肌酐比水平较单纯2型糖尿病和单纯脑卒中患者高,出院时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较好者随机尿蛋白水平较功能恢复较差者低.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随机尿蛋白肌酐比水平较单纯的2型糖尿病及脑卒中患者更高,而随机尿蛋白肌酐比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相关.对尿蛋白的检测可能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线索.

    作者:彭茜;李玲;章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院外延续管理在癌痛患者镇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院外延续管理在癌痛患者镇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癌痛患者9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49)和对照组(n=48).干预组实施院外延续护理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指导,评估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遵医行为及疼痛控制效果,并对患者出院后6个月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遵医行为良好率较出院时明显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出院后6个月疼痛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CT)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癌痛出院患者实施院外延续管理可有效提高遵医行为,改善镇痛效果,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婷婷;吴贤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疗效及妊娠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EMT合并不孕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手术,观察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同时对患者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r-AFS分期、病理分型、术后是否规律用药及是否接受辅助生殖等临床因素与妊娠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3个月22例痊愈,38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100.0%.术后2年累积妊娠45例,妊娠率为75.0%,术后1年内的妊娠率(56.7%)明显高于术后1~2年的妊娠率(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P=0.007);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患者在年龄、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后是否规范用药、术后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孕时间、不孕类型、r-AFS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后未规律用药、术后未采取辅助生殖技术是EMT腹腔镜妊娠预后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EMT安全有效,可提高妊娠率;年龄(≥35岁)、合并子宫腺肌病、术后未规律用药、术后未采取辅助生殖技术是EMT腹腔镜妊娠预后独立性危险因素;EMT患者腹腔镜术后规律用药,联合辅助生殖技术可能为提高妊娠几率理想的方法.

    作者:巫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托吡酯与左乙拉西坦用于小儿癫痫添加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索添加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癫痫患儿在原用药方案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添加左乙拉西坦(LEV组,n=23)和托吡酯(TPM组,n=23)治疗16周,观察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评估添加治疗后患儿认知功能情况.结果:LEV组与TPM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73.9%和82.6%,治疗后6个月时总体有效率分别为52.2%和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LEV组操作智商优于TPM组(P<0.05).结论: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癫痫患儿总有效率类似,但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患儿认知功能优于托吡酯.

    作者:肖琴;何海兰;陈星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右咪托咪定对食管癌和良性肺部肿瘤患者麻醉后的苏醒期指标、满意度及安全性影响关系

    目的:分析右咪托咪定对食管癌和良性肺部肿瘤患者麻醉后的苏醒期指标、满意度及安全性影响关系.方法:选择78例需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及良性肺部肿瘤患者,按双盲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0 mL复方乳酸钠林格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0.5 μg/kg的右咪托咪定溶液;对照组患者相同体积的0.9%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在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复苏期间的指标、躁动评分、苏醒时间及苏醒2 h后Ramsay评分;统计患者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R含量在T1~T3时,MBP在T0~T3时刻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评分、苏醒时间、Ramsa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恢复自主呼吸时的时间及拔出器官导管的时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按指令睁眼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咪托咪定可应用于食管癌和肺部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能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提升患者Ramsay评分,降低心率且稳定血流动力学,使患者的苏醒期较为平稳,便于提高患者康复.

    作者:莫进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及对血清脑利钠肽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川崎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相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 g/kg)静脉注射,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400 mg/kg).对比两组患儿BNP及炎症指标水平、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临床疗效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BN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黏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及手足硬肿等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2,P=0.014);观察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并发症发生率(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P=0.01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用于小儿川崎病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炎症指标及BNP水平,缩短症状恢复时间,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有丽;刘彩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季节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25(OH)D水平分析

    目的:比较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25(OH)D水平在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特点,分析季节变化对过敏性紫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32例患儿,并选取同期来本院儿童保健门诊的146例健康儿童,测定其血清25(OH)D,按季节分组,比较四季血清25(OH)D水平.结果:(1)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25 (OH)D水平为(16.42 ± 7.95)n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儿童(31.55 ± 12.09)ng/mL(P<0.05);(2)维生素D受季节影响而波动,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冬春季的维生素D水平低于夏秋季.同季节的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比较,病例组均显著低于同季节的健康对照组.结论:过敏性紫癜儿童维生素D水平较低,维生素D水平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可能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

    作者:杨洁;王建军;陈芳;周小敏;陈伽豪;吕晓江;秦莉;梁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及对患儿肾功能、APTT、PT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同时研究该用药方案对患儿肾功能以及凝血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肾病综合征患儿共7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n=35例)、观察组(n=3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强的松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治疗.对比两组间肾功能指标、凝血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对比各项肾功能指标,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检出值分别为(7.0 ± 0.3)mmol/L、(76.5 ± 3.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检出值(P<0.05),血肌酐清除率为(63.8 ± 1.6)m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值(P<0.05).对比各项凝血指标,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检出值分别为(31.5 ± 1.6)s、(14.0 ± 0.6)s,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 (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改善肾功能,对凝血情况无明显不良影响,治疗疗效更较单用强的松更为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何洋;赵小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切除术中穿孔内镜闭合术与腹腔镜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通过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肿物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和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术中治疗性穿孔,比较内镜闭合术和腹腔镜辅助闭合术疗效,探讨急性穿孔的内镜闭合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经超声内镜(EUS)发现的起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MTs),在内镜下切除ESE/EFR术中发生治疗性穿孔的病例40例,分为腹腔镜修补术组与内镜闭合术组,各20例.结果:ESE及EFR术后病理38例诊断为间质瘤,2例平滑肌瘤.两组在<0.5 cm穿孔手术耗时、医疗费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0.5 cm穿孔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全组未出现术后出血,随访5~32个月,恢复良好,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内镜下肌层剥离术(endoscopic muscularis dissection,EMD)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术中穿孔内镜闭术与腹腔镜修补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优点,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屠惠明;乔峤;许科斌;费伯健;杨帆;李捷;高其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