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目的:分析静脉置管模式对恶性血液病(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HM)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及导致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335例在4家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HM患者行静脉置管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数据,对可能与发生CRBSI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1335例HM患者发生CRBSI 115例,感染发生率8.61%,股静脉发生CRBSI 48例(16.9%)与颈内静脉CRBSI 29例(5.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发生导管血流量不足及堵塞29例(10.21%)与颈内静脉11例(2.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发生局部血肿或出血31例(5.76%)与股静脉2例(0.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335例 HM 患者剔除同1患者的重复菌株共分离病原菌1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0株(57.69%),革兰阳性菌62株(39.75%),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年龄、静脉穿刺次数、静脉置管模式等因素与HM患者的CRBSI发生率存在相关性,其相对应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与CRBSI发生率存在相关性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为诱发CRBSI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模式发生CRBSI感染率低(5.38%),股静脉置管感染率高(16.91%),临床上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用CRBSI发生率较低的静脉置管模式置管可能是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的措施之一;患者年龄、穿刺次数、置管模式等均为引发CRBSI的危险因素,医院应针对性地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以降低CRBSI的发生率,提高HM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星;戢敏;刘娇;王川林;梅怡晗;敬雪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同时研究该用药方案对患儿肾功能以及凝血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肾病综合征患儿共7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n=35例)、观察组(n=3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强的松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治疗.对比两组间肾功能指标、凝血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对比各项肾功能指标,观察组尿素氮、血肌酐检出值分别为(7.0 ± 0.3)mmol/L、(76.5 ± 3.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检出值(P<0.05),血肌酐清除率为(63.8 ± 1.6)m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值(P<0.05).对比各项凝血指标,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检出值分别为(31.5 ± 1.6)s、(14.0 ± 0.6)s,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 (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强的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可改善肾功能,对凝血情况无明显不良影响,治疗疗效更较单用强的松更为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何洋;赵小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微创技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结合括约肌切开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与腹腔穿刺灌洗引流技术联合治疗.于术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效果.结果:术后,实验组疗效(97.5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周围组织坏死、胰腺肠瘘等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腹痛减轻、体温恢复、肛门排气、住院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腹腔穿刺灌洗引流技术与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治疗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25在不同种属中代谢稳定性差异并确定S25药物的代谢表型.方法:将S25置于人、小鼠、大鼠、犬和猴的肝微粒体中孵育,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经过孵育代谢后S25剩余浓度,分析其代谢稳定性并推导出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及清除率;通过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同工酶特异性抑制剂的化学抑制剂方法鉴定S25在小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表型.结果:S25在人、小鼠、大鼠、犬和猴5个种属肝微粒体中半衰期(t1/2)分别为45.00、187.30、43.31、130.75、198.00 min;肝微粒体中固有清除率CLint分别为30.8、7.4、32、10.6、7/mL·min-1·mg-1;在人肝微粒体中S25主要通过CYP2E1、CYP2C9、CYP2C19催化代谢.结论:在肝微粒体研究体系中,S25通过多种酶催化而迅速代谢降解;该药在人和小鼠的代谢动力学无差异,小鼠肝微粒体代谢系统可用于S25在人体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评估.
作者:温琥玲;田瑞敏;文丹;胥正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临床相对较罕见,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胃肠和胰腺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见生长部位,其大小、位置和病理分型等各有不同,在免疫表型、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等方面亦各有特点,同时诊疗方法及其预后更存在明显差异.本文针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基本病理、检查诊断方法及不同病理分型可由于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吴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年来甲状腺癌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甲状腺转移癌却很少见, 其临床发生率仅为0. 05% ~3. 10% [1] .现将误诊为甲状腺癌的乳腺癌甲状腺转移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卫东;王贵民;金美善;孙萃;苏畅;柳麓崙;刘增光;苗忠莹;董丙飞;陈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添加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癫痫患儿在原用药方案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添加左乙拉西坦(LEV组,n=23)和托吡酯(TPM组,n=23)治疗16周,观察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评估添加治疗后患儿认知功能情况.结果:LEV组与TPM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73.9%和82.6%,治疗后6个月时总体有效率分别为52.2%和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LEV组操作智商优于TPM组(P<0.05).结论: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癫痫患儿总有效率类似,但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患儿认知功能优于托吡酯.
作者:肖琴;何海兰;陈星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比,探究新瑞白(PEG-rhG-CSF)对化疗相关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研究方法,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两个周期化疗,方案相同.实验周期给予PEG-rhG-CSF 100 μg/kg皮下注射,每周期1次,对照周期给予rhG-CSF 5 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于2次化疗周期的第3、5、7、9、11、13、17、21 d检测外周血象,记录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 <1.5×109/L和ANC<0.5×109/L发生率,ANC<0.5× 109/L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率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各化疗周期和总化疗中期中,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患者ANC<1.5×109/L发生率、ANC<0.5×109/L发生率、ANC<0.5×109/L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治疗过程中ANC低值均出现在化疗第7 d,分别为(6.8+2.4) ×109/L和(7.3+3.5)×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2,P=0.109);PEG-rhG-CSF组与rhG-CSF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病率分别为26.0%和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289).结论:预防性用药时,新瑞白1剂给药与rhG-CSF连续给药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少,与rhG-CSF相比半衰期长,血药浓度稳定,是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新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术后疼痛程度及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后,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比护理干预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在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随机尿蛋白肌酐比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糖尿病及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疾病类型分为3组,2型糖尿病组(A组,n=60);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组(B组,n=58)及脑卒中组(C组, n=61)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组患者入院时随机尿蛋白肌酐比的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随机尿蛋白肌酐比水平较单纯2型糖尿病和单纯脑卒中患者高,出院时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较好者随机尿蛋白水平较功能恢复较差者低.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随机尿蛋白肌酐比水平较单纯的2型糖尿病及脑卒中患者更高,而随机尿蛋白肌酐比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相关.对尿蛋白的检测可能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线索.
作者:彭茜;李玲;章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索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是否存在尿路上皮细胞及其形态特点.方法:取5只老年雄性SD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取尿道、前列腺及膀胱组织,完成病理切片和HE染色,观察前列腺导管内尿路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SD大鼠3种组织内CK7、CK20和尿斑蛋白Ⅲ(UroplakinⅢ,UPⅢ)的表达情况.另取10只老年雄性SD大鼠,同法将膀胱、前列腺腹侧叶和前列腺侧叶组织取出碎冰保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大鼠,以UPⅢ阳性设门检测不同部位前列腺组织中是否存在UPⅢ阳性的细胞及其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可观察到SD大鼠前列腺导管开口处存在形态与膀胱和尿道尿路上皮细胞相似的尿路上皮细胞,但该细胞未呈现典型的伞状细胞结构;其免疫组化CK7和UPⅢ阳性、CK20阴性.随着前列腺导管延伸至管腔底部,CK7和UPⅢ的表达逐渐减低,直至消失.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表明前列腺腹侧叶及侧叶组织内有UPⅢ阳性的细胞,该细胞分别占各组织内细胞总数的(55.96 ± 3.85)%和(50.76 ± 3.99)%.结论:老年雄性SD大鼠前列腺导管内存在与膀胱尿路上皮相似的尿路上皮细胞,但该细胞未呈现典型的伞状细胞形态结构;该细胞免疫组化CK7和UPⅢ表达阳性.
作者:雷琳;安凌悦;罗光恒;孙兆林;郝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和白细胞介素13(IL-13)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30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Eotaxin、IL-13水平,哮喘患儿组同时行肺功能测定.结果:哮喘患儿组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患儿组,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Eotaxin、IL-13彼此均成正相关.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血清中 Eotaxin、IL-13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均呈负相关.结论:Eotaxin、IL-1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哮喘患儿病理生理变化过程;Eotaxin、IL-13可作为哮喘患儿除临床症状、体征外评定病情严重程度、评定疗效的客观指标.
作者:魏淑丽;黄雪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利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的冠状动脉图像,比较三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分析407例利用西门子第二代双源 CT 回顾性螺旋扫描(RES-SPIRAL)、前瞻性序列扫描(SEQ)、前瞻性大螺距螺旋扫描方法(Flash)行CCTA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由剂量长度乘积×0.014转化系数获得.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冠脉15段分法,分别进行5等级评分;客观方法采用将主动脉根部的CT值的标准差设为图像噪声,然后分别评价左主干近端及右冠状动脉近端的对比噪声比、信噪比.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或单样本方差分析比较3种扫描方法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扫描方法、管电压、管电流对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3种扫描方法客观图像质量的评价中,RES-SPIRAL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好,且三者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种扫描方法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辐射剂量的比较中发现,SEQ [DLP=(64.87 ± 16.66) mGy,ED=(0.91 ± 0.23) smv]、Flash[DLP=(64.87 ± 16.66) mGy,ED=(0.91 ± 0.23) smv]扫描方法的辐射剂量均较RES-SPIRAL扫描方法明显降低[DLP=(951.78 ± 197.92) mGy,ED=(13.33 ± 2.77) sm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Flash扫描方法剂量低.Logistic回归分析辐射剂量控制在DLP<364 mGy·cm的较强预测因子为管电压(OR=1.336)及扫描方法(OR=0.006).结论:CCTA检查的辐射安全问题意义重大,第二代双源CT的Flash扫描方法扫描速度快,并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同时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为CCTA检查安全推荐剂量修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作者:郭小皖;孙吉林;兰艳芹;陈英敏;沈杉杉;李宝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析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PU)患者中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分析接受诊治的76例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p检测结果,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Hp阳性,40例)和对照组(Hp阴性, 36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IL-8、hs-CRP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6、IL-8、hs-CRP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2、IL-6、IL-8、hs-CRP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IL-6、IL-8、hs-CRP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清IL-2、IL-6、IL-8、hs-CRP及TNF-α水平在Hp感染的PU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检测价值,不但可以抑制细胞免疫、活跃体液免疫,而且有助于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病情进展情况的判断.
作者:谢屹;王翔;王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数字口腔手术显微镜联合ProTaper在磨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根管治疗的120例患者的120颗磨牙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肉眼下进行ProTaper治疗,实验组在数字口腔手术显微镜下进行ProTaper治疗.记录两组器械安全使用次数、单个根管预备时间和充填时间、根管充填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并随访至术后2年,对比治疗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器械安全使用次数高于对照组,根管预备时间及填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填充效果好于对照组,疼痛总发生率6.67%(4/60)低于对照组的20.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年后,实验组治疗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磨牙根管治疗中应用数字口腔手术显微镜与ProTaper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延长器械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及治疗成功率.
作者:贺于奇;许志强;邱著文;郑德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胃固有肌层肿瘤内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肿物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和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术中治疗性穿孔,比较内镜闭合术和腹腔镜辅助闭合术疗效,探讨急性穿孔的内镜闭合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经超声内镜(EUS)发现的起源于胃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SMTs),在内镜下切除ESE/EFR术中发生治疗性穿孔的病例40例,分为腹腔镜修补术组与内镜闭合术组,各20例.结果:ESE及EFR术后病理38例诊断为间质瘤,2例平滑肌瘤.两组在<0.5 cm穿孔手术耗时、医疗费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0.5 cm穿孔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全组未出现术后出血,随访5~32个月,恢复良好,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内镜下肌层剥离术(endoscopic muscularis dissection,EMD)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术中穿孔内镜闭术与腹腔镜修补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优点,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屠惠明;乔峤;许科斌;费伯健;杨帆;李捷;高其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老年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应用不同自体血回输方式的有效性.方法:收集行脊柱椎间融合手术的老年患者167例,根据围手术期输血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单纯自体血回输组(n=48)、自体血+术中回输组(n=26)、自体血+术后回输组(n=64)、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n=29),对比各组手术前后抽血检查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术前抽血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各组HGB、HCT、PT、APTT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WBC水平存在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术中回输组、自体血+术后回输组、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术后1周WBC与单纯自体血回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输血过程中,均未出现溶血、肾衰竭、严重感染败血症等严重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自体血+术中回输组、自体血+术后回输组、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皮疹及低体温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自体血回输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是一种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值得在老年脊柱融合手术中广泛开展.
作者:沈华伟;张平;钟志宏;周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3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次,1次/d;研究组在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再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每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含量、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两周时,与入院时相比,研究组血浆Hcy、ET和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浆Hcy、ET、NSE及SOD水平降低更明显,血浆SOD活性增加更显著.治疗两周,与入院时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全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两周与入院时相比,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下调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佳佳;康玲伶;马征;赵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右咪托咪定对食管癌和良性肺部肿瘤患者麻醉后的苏醒期指标、满意度及安全性影响关系.方法:选择78例需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及良性肺部肿瘤患者,按双盲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0 mL复方乳酸钠林格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0.5 μg/kg的右咪托咪定溶液;对照组患者相同体积的0.9%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在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复苏期间的指标、躁动评分、苏醒时间及苏醒2 h后Ramsay评分;统计患者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R含量在T1~T3时,MBP在T0~T3时刻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躁动评分、苏醒时间、Ramsa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恢复自主呼吸时的时间及拔出器官导管的时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按指令睁眼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咪托咪定可应用于食管癌和肺部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能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提升患者Ramsay评分,降低心率且稳定血流动力学,使患者的苏醒期较为平稳,便于提高患者康复.
作者:莫进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采用GRADE系统评价方法评估临床实践中两种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联合治疗高血压的循证证据,以期建立一种可行的寻找药物治疗方案循证证据的工作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两种CCB联合治疗高血压这一临床问题根据PICO原则转换后,检索相关数据库,按设定标准对结果进行筛选和证据质量评级,再对每一个结局指标做综合性评价,终判断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结果:两种CCB联合治疗高血压有循证证据,但证据质量低.具体联合方案为二氢吡啶类(dihydropyridine,DHP)联合非二氢吡啶类(nondihydropyridine,NDHP).与单用DHP相比,DHP与NDHP联合治疗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与单用NDHP相比,联合治疗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与单用DHP或NDHP相比,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GRADE是一种可行的评估药物治疗方案循证证据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DHP与NDHP联合治疗高血压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但证据质量低,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联合用药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杨忆;匡扶;王娜;付钰莹;余娴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