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陈文
目的:分析改良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在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5例,均予以改良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术后早期适当给予踝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及足部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随访(19.6±5.7)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切口感染、皮缘坏死、跟骨骨质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足部功能优13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高达88.0%.结论:改良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具有入路安全、显露清晰、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良好选择.
作者:王春明;陈胜;刘跃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调控小G蛋白RhoA及下游激酶ROCK信号对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增殖和迁移,以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Simvastatin(0.1μmol /L、1μmol /L、10 μmol /L)处理HAVSMCs,CCK-8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查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RT-qPCR检测RhoA mRNA及下游ROCK mRNA表达,应用RT-qPCR和ELISA检测纤溶活性相关t-PA/PAI-1mRNA及蛋白活性变化.结果:辛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显著抑制HUASM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辛伐他汀能够显著抑制RhoA/ ROCK信号途径,诱导PAI-1 mRNA表达下调从而抑制蛋白分泌表达,同时上调t-PA mRNA表达从而增加蛋白分泌表达,以10 μmol/L辛伐他汀组处理24 h效果为显著.结论:辛伐他汀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RhoA/ ROCK信号途径,并且上调tPA以及下调PAI-1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从而促进纤溶,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
作者:黄纪卫;覃数;张冬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A125和EpCAM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标本,同时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病例标本3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标本10例作为对照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学染色法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CA125及EpCAM表达情况,分析CA125及EpCAM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增生组及子宫内膜癌组3组间CA125及EpCAM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2,P2=0.006).CA125及EpCAM在子宫内膜高组织分化程度、肌层侵袭深度≥1/2及FIGO分期Ⅲ-Ⅳ期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中低组织分化程度、肌层侵袭深度<1/2及FIGO分期Ⅰ-Ⅱ期患者(P<0.05).CA125及EpCAM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患者、不同淋巴转移情况等临床特征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A125与EpCAM的表达呈现正相关性(r=0.297,P=0.011).结论:CA125和EpCAM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进展有关,临床可通过监测患者癌组织中CA125和EpCAM的表达情况,对判定患者癌病进展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脱勋元;龙丽霞;韩岚;党云;陈珂瑶;王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虽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炎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肥胖现象越来越多的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身上,随着进一步研究发现,肥胖也是一种初级炎症状态,类风湿关节炎、脂肪、炎症三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此,从与炎症相关的脂肪因子——抵抗素入手,作为构建肥胖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关系的桥梁,分析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作者:关蕊;张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分析无创呼吸机与常规对症治疗在并发呼吸衰竭的急性心衰(acute heartfailure,AHF)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分析在ICU接受治疗的400例并发呼吸衰竭的AHF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无创呼吸机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每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动脉血气情况(包括PaO2、PaCO2、pH值)变化、临床疗效及呼吸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R、RR及PaO2、PaCO2、pH值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HR、RR及PaO2、PaC02、pH值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74.0%)(x2 =27.94,P<0.0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活动影响、疾病影响及总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均P<0.01).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并发呼吸衰竭的AHF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李依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肿节风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安全有效性.方法:60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标准剂量强的松”方案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肿节风+小剂量强的松”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数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毒副作用.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33%)低于观察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14 d、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淋巴细胞群、CD3+CD4-CD8+、CD19+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CD3+、CD3+CD4+CD8-、CD3-CD16+ 56+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高于观察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节风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ITP能更有效地提高血小板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还可避免因使用强的松引起的毒副作用.
作者:徐祖琼;朱学军;代兴斌;姜鹏君;夏雯;林琳;于慧;孙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17例为观察组,实施快捷护理流程进行急救;另选不同期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10例为对照组,根据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以及两组抢救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致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3.68%、5.13%,对照组分别为24.55%、1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救治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顾静;张娟;庞大梅;季晓霞;刘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分期护理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3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9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术后分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fe,ADL)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都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3.5±0.8)分vs.(5.8±1.3)分];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及Harris评分都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3.3±10.3)分vs.(72.8±8.9)分;(82.9±8.3)分vs.(65.7±7.1)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4%vs.28.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0%vs.79.8%),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进行分期护理,能缓解患者疼痛感,有效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后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甘庆;周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Hs-CRP、脂肪细胞因子Cl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lq/TNF-Related Protein 9,CTRP 9)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356例住院患者进行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术后12 ~18个月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评价有无ISR.并测定入组患者再次入院造影检查时血清中CTRP 9及Hs-CRP等指标.结果:(1)356例患者中有63例发生ISR,发病率为17.70%;(2)单因素分析示,ISR和非ISR两组间Hs-CRP、CTRP 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及糖尿病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Hs-CRP、支架数量及糖尿病病史是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大的支架直径及CTRP 9水平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Hs-CRP是冠状动脉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TRP 9是其保护因素.
作者:张君;李军;张东霞;石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比较在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人群中空腹和糖负荷后来源胰岛素抵抗指标与eGF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1例CKD住院患者,根据中国人群校正的EPI公式评估eGFR.按照eGFR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eGFR< 60 mL/min,60 mL/min≤eGFR< 90 mL/min,eGFR≥90mL/min 3组.对患者完善实验室检查并行75 g葡萄糖负荷试验.分别采用糖负荷后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和空腹来源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标评价胰岛素抵抗.ISI减低或HOMA-1R升高提示胰岛素抵抗.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分析比较空腹和糖负荷后胰岛素抵抗指标与eGFR相关性.结果:中位eGFR为81.70 mL/min.ISI随eGFR下降有明显降低趋势(P<0.001),ISI与eGFR呈显著正相关(r =0.523,P<0.001).HOMA-IR与随eGFR下降无明显变化,与eGFR无线性相关.结论:在CKD人群中随着eGFR的下降,糖负荷后ISI下降,即胰岛素抵抗加剧;而空腹来源的HOMA-IR与eGFR未见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寅;周亦伦;封怡多;丁霞;王冬雪;张常勤;吴昱;龚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促进面部激光术后创面恢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95例面部激光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9例面部激光术后创面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两次,对照组46例创面外用凡士林软膏,每日两次.每月观察创面色素恢复情况、瘙痒及不良反应,共3个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第1个月内创面瘙痒者分别为6例(12.24%)和29例(63.04%)(P<0.01);两组创面色素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31.35±7.08)d和(56.25±16.76)d(P <0.01).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显著促进面部激光术后创面恢复,并有效缓解创面瘙痒.
作者:丁小洁;刘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体检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体检人群中1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压、新发疾病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77%rs.84.4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35.17±9.04) mmHg vs.(147.52 ±9,15) mmHg、(84.15 ±8.71)mmHg vs(90.54±9.36)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新发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4%vs.14.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饮食、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85.56% vs.70.00%、82.22% vs.68.89%、88.89%∞.74.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检人群中高血压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压,减少临床新发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秦庆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均给予调节血糖、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他汀调脂稳定斑块、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检测患者血液粘度,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与生存质量,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CA)、生活质量评分(BI)分别为(27.39±4.93)分、(24.70±4.45)分、(83.19±14.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94 ±4.49)分、(22.88 ±4.11)分、(75.63±13.61)分(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为(4.52 ±0.8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2±0.91)分(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可以改善患者脑循环,促进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作者:付建忠;王锋;周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以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granulocyte,EOS)增多和组织中EOS浸润为突出表现,进而出现变应性肉芽肿及中小血管炎.该病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少见,缺乏特异性表现,在临床上诊断较为困难.本院收治1例EGPA并发坏疽和脑梗死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9个月无复发,生活质量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晓婷;田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对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血清恶性分子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90例,均接受姑息性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对比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血管新生指标、趋化因子含量差异.结果:治疗后,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AFP、CA19-9、CEA、β2-MG的含量低于治疗前;血管新生指标HIF-1α、TP、MMP-1、VEGF、ILK的含量低于治疗前;趋化因子MCP-1、MIP-1、CXCL12的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姑息性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可有效降低局部晚期胆囊癌的恶性程度,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及肿瘤细胞黏附转移.
作者:周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检测在心力衰竭(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心衰患者71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7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LVEF)、不同心功能分级BNP水平及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LVEF比对照组低,血浆BNP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Ⅰ级患者血浆BNP阳性检出率53.33%,Ⅱ级阳性检出率76.47%,Ⅲ级阳性检出率95.00%,Ⅳ级阳性检出率100.00%;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Ⅲ级、Ⅱ级及Ⅰ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35、24.466、19.305,均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Ⅰ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2,P<0.05);但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与Ⅰ级和Ⅲ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04、1.104,均p>0.05).结论:血浆BNP检测在心衰诊断中效果较好,有助于早期诊断,且心衰越严重其阳性检出率与检测值越高.
作者:王元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镜下手术中的面神经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大型听神经瘤纤维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手术操作技巧.结果:本组44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6例(81.82%),次全切除6例(13.64%),部分切除4例(9.09%);术中面神经完整保留38例(86.36%),术后随访1年,患者无复发迹象,面瘫恢复不良5例.结论:听神经瘤体积越大,手术中保留面神经的难度越大.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下切除需要手术医师具有熟悉的显微手术技巧、对手术相当的耐心和信心.
作者:韦红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眼眶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53眼)经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病例的超声、CT或MRI影像学资料的特点.比较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与CT或MRI在诊断眼眶淋巴瘤中的准确率.结果: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淋巴瘤确诊率为94.34%,而CT或MRI诊断眼眶淋巴瘤确诊率为52.83%(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眼眶淋巴瘤的确诊率高于CT或MRI检查.
作者:戴俊臣;陈琴;吴昊;周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分析一体化急救模式与传统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一体化急救模式治疗的16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147例接受传统急救模式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救治效果、家属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急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急救模式,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兰学文;梁宏;郭哲;杨家朝;黄文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 D)水平及其与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67例,根据有无周围神经病变分为非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n=192)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组(DPN,n=175),分析两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DPN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程、HOMA-IR、水平较NDPN组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25(OH)D水平、骨密度较NDPN组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与DPN呈正相关,HOMA-IR、25(OH)D与DPN呈负相关(r=-0.302,P=0.000).年龄、糖尿病病程、25(OH)D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25(OH)D的缺乏可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增加,随年龄、病程、HbA1C、HOMA-IR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NP风险增加.
作者:席建花;张磊;高维国;张薛;董砚虎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