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

王旸;高永艳;冯蕾;于晓玲

关键词:造影剂, 超声,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肝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了1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9例于造影后经超声引导穿刺确诊,2例经手术确诊.结果: 11例病灶动脉期均快速显著增强.9例病灶动脉早期呈轮辐状增强,造影三期回声强于周边肝实质,实质期可见轮辐状低回声;2例病灶动脉早期快速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回声强于周边肝实质,实质期回声与肝实质等同,未见轮辐状低回声.结论: 超声造影所显示的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增强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部分病灶超声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和穿刺活检.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十二指肠溃疡的螺旋CT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0例上腹部CT图像.结果: 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27例,经胃镜和胃肠双对比造影明确诊断18例,CT诊断准确率为66.7%.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CT表现为肠壁增厚、管腔狭窄和球变形.结论: 上腹部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价值,分析上腹部CT图像时,应注意十二指肠溃疡的可能.

    作者:李雪丹;关丽明;高思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牙颌专用CT的颞颌关节成像技术

    目的: 探讨牙颌专用CT的颞颌关节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62例疑有颞颌关节病的患者行牙颌专用CT的颞颌关节检查,对感兴趣区影像重建,获取临床常用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外,增加平行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及双侧髁状突曲面重建影像分析其表现并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 162例受试者均获满意的重建影像.平行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和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显示了颞颌关节的真实形态.双侧髁状突曲面成像,将水平角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双侧髁状突长轴或短轴层面,重建在一幅影像内,方便了双侧髁状突相同体位影像的对比观察.结论: 牙颌专用CT成像软件系统可以对颞颌关节骨性结构行多种体位、角度的重建及径值的测量.

    作者:王照五;石校伟;姜华;胡敏;赵红;刘洪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口及其弓降部畸形的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口及其弓、降部畸形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 对24例主动脉口及其弓降部畸形的患者彩色多谱勒超声与手术/心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主动脉口及其弓降部畸形除1例因主动脉瓣发育不良而只表现单纯的关闭不全而不致狭窄外,其余23例均表现以狭窄为主致使左心阻力负荷增加,超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左室壁向心性肥厚,或合并左室径增大,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时,增厚的左室壁运动呈代偿性增强.23例做了心脏手术(5例心血管造影),1例只做了心血管造影,与手术/心血管造影相符合的23例,准确性96%(23/24).结论: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主动脉口及其弓降部畸形可靠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江华;甘书芬;杨谦;李彦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黄甲综合征1例

    黄甲综合征(yellow nails syndrome,YNS)是一种以指甲营养不良和变黄、原发性淋巴水肿和胸膜肺部疾病三联征为表现的少见病.目前所见全世界有100多例报道[1-3],我国只有10例.现总结分析我院诊断黄甲综合征1例(图1,2).

    作者:武新英;李林法;赵葵;程维荷;沈文华;闻世凤;朱阳军;罗旭光;刘宁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岛津HD-125L X线机旋转阳极启动器故障1例

    1 故障现象X线管旋转阳极不启动. 2 故障分析本机采用的阳极启动器是岛津公司生产的通用型普通转速的STARTER-3型旋转阳极启动装置(图1).其启动电路为: AC125v经过11A→F-11A→K1→D1→K3→X→Y→R2--→F-1A→1A→到AC0V.

    作者:王力;周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双筒高压注射器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筒高压注射器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选取心脏冠脉CT成像的患者340例,分成两组,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DPJ)组(287例)和单筒高压注射器注射(SPJ)组(53例).采用双盲观片法和CT值评价法评价图像增强效果,按照统一的标准比较DPJ组和SPJ组的扫描延迟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所得到的图像质量.结果: DPJ组的平均延迟时间(t1为23.28±3.83s)与SPJ组的平均延迟时间(t2为24.12±4.66s)二者间无差异(P>0.05).DPJ组的造影剂用量(69.81±3.54ml)明显低于SPJ组(118.67±5.07ml;P<0.05).DPJ组的上腔静脉高密度伪影出现明显较SPJ组少(P<0.05).两组的图像增强效果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成像时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既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又能够减少造影剂用量.

    作者:张如意;孙宪昶;高建华;翟伟;夏庆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肾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肾损伤的MRI诊断和分类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肾损伤MRI表现.结果: 23例中肾挫伤7例,单纯肾包膜下血肿5例,肾挫裂伤5例,肾断裂2例,肾撕裂伤并血肿尿液外渗2例,陈旧性肾挫裂伤2例.依据MRI等影像诊断和临床情况行肾切除术3例,肾修补术3例,肾动脉栓塞治疗1例,保守治疗16例.结论: MRI是诊断肾损伤一种准确有效方法,对于观察损伤的治疗效果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东炎;邹光成;梁海斯;许文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分析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特征.材料和方法: 对36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急性动脉栓塞表现为病变段远侧动脉内血流频谱消失或出现静脉样血流频谱;动脉硬化闭塞症表现为病变段远侧动脉内舒张期血流频谱消失或出现全舒张期正向血流频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表现为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舒张期血流频谱消失或出现全舒张期正向血流频谱,病情严重者上述血流频谱改变可上延至腘动脉.结论: 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异常改变是鉴别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一项值得重视的指标.

    作者:张蒂荣;鲁树坤;王双双;张三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小肠间质瘤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血管造影三维重建(3D-CTA)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及3D-CTA表现. 结果: 11例中,恶性8例、交界性2例和良性1例;肿瘤起源于空肠3例、回肠7例和十二指肠1例.CT平扫示良性间质瘤密度较均匀,恶性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瘤均呈明显增强,良性者较均匀,恶性者不均匀,静脉期示肿瘤仍有明显增强;3D-CTA可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结论: 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3D-CTA能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并有利于肿瘤定位.

    作者:田萍;祝跃明;金中高;吴晓;何剑;孙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及腹膜后包虫病的B型超声及CT诊断

    目的: 探讨腹腔及腹膜后包虫病的B型超声及CT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包虫病(29例手术病理证实,38例Casoni试验阳性)的B型超声及CT表现.结果: CT检查24例,表现为单发10例,多发14例;单囊型16例, 多囊型8例.B型超声检查35例,表现为单发15例,多发20例;单囊型21例,多囊型14例.B型超声和CT对本病的确诊率分别为71.4%和100%.结论: B型超声和CT检查能准确地显示腹腔包虫囊肿的部位和形态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榕;段建国;崔定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采用触发扫描技术对37例主动脉瘤及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快速容积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VB10B)行二维及三维重建.结果: 11例胸主动脉瘤中,真性动脉瘤9例,假性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瘤26例中,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上8例,肾动脉水平以下18例,表现为主动脉局限性管腔增宽.25例主动脉夹层中Ⅰ型6例、Ⅱ型4例和Ⅲ型15例,显示真、假两腔及撕裂的内膜片23例.结论: 16层螺旋CT对显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具有无创、快速检查的优势,各种重建技术结合运用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

    作者:陈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诊断肝转移瘤的价值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其诊断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30例肝转移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统计各期检出率,观察各期病灶的CT表现.结果: 30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18个,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48/218(67.9%)、142/218(65.1%)、212/218(97.3%).结论: 双期螺旋CT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肝转移瘤的检出和显示其特征,反映病灶的血供,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杨丽;时高峰;许茜;李如迅;杜煜;王亚宁;李月考;刘辉;彰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了1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9例于造影后经超声引导穿刺确诊,2例经手术确诊.结果: 11例病灶动脉期均快速显著增强.9例病灶动脉早期呈轮辐状增强,造影三期回声强于周边肝实质,实质期可见轮辐状低回声;2例病灶动脉早期快速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回声强于周边肝实质,实质期回声与肝实质等同,未见轮辐状低回声.结论: 超声造影所显示的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增强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部分病灶超声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和穿刺活检.

    作者:王旸;高永艳;冯蕾;于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X线球囊导管检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动脉导管未闭31例,于封堵术前行常规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降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异常通道和彩色多普勒分流血流束,测量动脉导管内径.在封堵术中用球囊导管探测动脉导管内径.将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球囊导管的测值进行对照.结果: 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测值与球囊导管测值均呈高度正相关,分别为r= 0.84(P<0.01)和r= 0.93(P<0.01).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测值更接近于球囊导管的测值,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更为清晰.结论: 对于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受限的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较好的补充诊断方法,并可为封堵治疗提供更多的定量诊断信息.

    作者:施红;徐爱芬;张宏;余秀华;李黎;任森根;康康;吴丹宁;韩飞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早产婴肺的X线诊断

    目的: 研究早产婴肺的X线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临床证实的早产婴肺的X线表现.结果: 早产婴肺10例中,早产婴肺并发吸入性肺炎1例和早产婴肺并发肺透明膜病2例.早产婴肺的X线表现为:肺野透光度减低、肺野内弥漫性颗粒状影和下肺野淡片状影伴肺门区索条状影,但无支气管充气征.结论: X线平片结合临床可诊断早产婴肺.

    作者:吴小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静息状态下精神分裂症患者SPECT脑血流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影像的特点.材料和方法: 对2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静息状态局部脑血流(rCBF)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像主要表现为额叶低灌注,以左侧为著,部分患者颞叶亦灌注减低,精分组与对照组相比,额叶减低为明显,其中又以左额叶为著;其次为颞叶、顶叶、枕叶.结论: SPECT脑rCBF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对该病的研究能够提供依据.

    作者:彭静;郭勇;杨自更;周颖;蔡冰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及其诊断脑血管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受检者69例,用GE公司Discovery Ultra 16层螺旋CT扫描仪按颅脑血管成像参数扫描,然后将所采集的参数送入ADW4.1高级后处理工作站,行VR、MIP、MPR进行重建.结果: 69例中,脑血管无异常18例,检出脑血管动脉瘤29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15例、脑动脉狭窄或中断6例和烟雾病1例;VR、MIP、MPR都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情况,VR色彩鲜艳,层次丰富;MIP、MPR色彩单调,但对诊断价值较大.结论: 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定性、定位明确,确诊率高,可部分替代DSA.

    作者:钱根年;陈自谦;李天然;赵春雷;张小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膈疝的产前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膈疝的产前超声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膈疝胎儿声像图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左侧膈疝5例,右侧膈疝1例,其中2例伴有其它复杂畸形.超声显示胎心、纵隔受压移位,心轴偏移明显.疝入器官见有胃泡、肠管、肝脏,胎儿呼吸样运动可致疝入器官运动幅度增加.结论: 先天性膈疝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严剑波;张晓辉;汪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性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目的: 探讨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性出血的介入栓塞方法和效果.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介入栓塞治疗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性出血,及其栓塞方法、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结果: 21例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立即停止,1例用明胶海绵栓塞后发生再出血,用钢圈/明胶海绵栓塞的病例均无再出血.结论: 介入栓塞术是治疗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性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薛玉富;何泽清;罗勇;张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77例体检者行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肺部扫描后再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质量.结果: 77例受检者中,两种检查方法均发现异常35例,无异常42例,对病变征象和正常结构的显示率均为45%和55%,图像质量均为优.低剂量扫描较常规剂量扫描的X线剂量少.结论: 肺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提供与常规剂量扫描相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信息,适用于大规模体检及高危人群普查.

    作者:贺丽英;麻增林;曹保信;刘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