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香英;赵梅;姚维妙
目的: 探讨腹腔及腹膜后包虫病的B型超声及CT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38例包虫病(29例手术病理证实,38例Casoni试验阳性)的B型超声及CT表现.结果: CT检查24例,表现为单发10例,多发14例;单囊型16例, 多囊型8例.B型超声检查35例,表现为单发15例,多发20例;单囊型21例,多囊型14例.B型超声和CT对本病的确诊率分别为71.4%和100%.结论: B型超声和CT检查能准确地显示腹腔包虫囊肿的部位和形态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榕;段建国;崔定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中,CT平扫示肿瘤边界较光整,肿物中央可见低密度区9例.增强扫描肿物CT值增加15~46HU,均匀增强3例,不均匀增强9例,其间可见增强的血管.结论: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典型病例可做术前诊断,CT后处理重建对病变的显示及诊断可提供很大的帮助.
作者:姚洪祥;张金山;白友贤;田锦林;邢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口服水剂、水灌肠及两者联合应用充盈肠道后,使用MSCT显示成人正常肠道的能力.材料和方法: 将43名非肠道病变志愿者分别采用口服水剂法(21例)、水灌肠法(12例)、双重法(口服水剂和水灌肠联合应用,10例)充盈肠道,然后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对小肠和大肠各肠段充盈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口服水剂法回肠充盈良好,水灌肠法大肠充盈良好,双重法回肠及大肠均充盈良好.口服水剂法小肠充盈优于水灌肠法,与双重法无显著差异,大肠充盈状态水灌肠法明显优于口服水剂法,与双重法无显著差异.结论: 口服水剂和水灌肠联合应用可以在MSCT同时较好地充盈显示小肠和大肠,而两种方法单独使用则仅能分别充盈显示小肠和大肠,需要根据显示目的选择相应的充盈方法.
作者:赵锡海;许建荣;华佳;路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筒高压注射器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选取心脏冠脉CT成像的患者340例,分成两组,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DPJ)组(287例)和单筒高压注射器注射(SPJ)组(53例).采用双盲观片法和CT值评价法评价图像增强效果,按照统一的标准比较DPJ组和SPJ组的扫描延迟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所得到的图像质量.结果: DPJ组的平均延迟时间(t1为23.28±3.83s)与SPJ组的平均延迟时间(t2为24.12±4.66s)二者间无差异(P>0.05).DPJ组的造影剂用量(69.81±3.54ml)明显低于SPJ组(118.67±5.07ml;P<0.05).DPJ组的上腔静脉高密度伪影出现明显较SPJ组少(P<0.05).两组的图像增强效果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成像时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既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又能够减少造影剂用量.
作者:张如意;孙宪昶;高建华;翟伟;夏庆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材料和方法: 对2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基底动脉狭窄1例和椎动脉颅内段狭窄7处.结果: 27例中,支架成形术成功26例(96.3%),狭窄程度从术前76.3±10.1%降至术后8.2±6.9%.其中1例因颈内动脉虹吸段过度迂曲导致支架植入失败,2例术后24h内发生颅内出血,1例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再形成,无手术死亡.22例随访0.5~1a(平均7.5个月),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一定的安全性,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作者:张晓东;何国厚;李慎茂;罗国君;艾志兵;黎华;滕敬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口及其弓、降部畸形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 对24例主动脉口及其弓降部畸形的患者彩色多谱勒超声与手术/心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主动脉口及其弓降部畸形除1例因主动脉瓣发育不良而只表现单纯的关闭不全而不致狭窄外,其余23例均表现以狭窄为主致使左心阻力负荷增加,超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左室壁向心性肥厚,或合并左室径增大,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时,增厚的左室壁运动呈代偿性增强.23例做了心脏手术(5例心血管造影),1例只做了心血管造影,与手术/心血管造影相符合的23例,准确性96%(23/24).结论: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主动脉口及其弓降部畸形可靠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江华;甘书芬;杨谦;李彦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肾损伤的MRI诊断和分类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肾损伤MRI表现.结果: 23例中肾挫伤7例,单纯肾包膜下血肿5例,肾挫裂伤5例,肾断裂2例,肾撕裂伤并血肿尿液外渗2例,陈旧性肾挫裂伤2例.依据MRI等影像诊断和临床情况行肾切除术3例,肾修补术3例,肾动脉栓塞治疗1例,保守治疗16例.结论: MRI是诊断肾损伤一种准确有效方法,对于观察损伤的治疗效果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东炎;邹光成;梁海斯;许文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采用放射性检测仪准确控制患者通气过程中吸入Technegas(锝气体)剂量,提高同日法肺V/Q显像的成功率.材料和方法: 124例临床可疑肺栓塞(PE)患者行同日法肺V/Q显像,其中46例患者在通气过程中采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吸入Technegas的剂量.78例未使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使用放射性检测仪监测吸入Technegas剂量的同日法肺V/Q显像成功率97.8%.78例对照组的成功率73.1%.结论: 采用手提式放射性监测仪监测患者吸入的Technegas剂量,能准确控制肺V显像的计数率,有效提高同日法肺V/Q显像的成功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巴建涛;景红丽;吴桂华;王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早产婴肺的X线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临床证实的早产婴肺的X线表现.结果: 早产婴肺10例中,早产婴肺并发吸入性肺炎1例和早产婴肺并发肺透明膜病2例.早产婴肺的X线表现为:肺野透光度减低、肺野内弥漫性颗粒状影和下肺野淡片状影伴肺门区索条状影,但无支气管充气征.结论: X线平片结合临床可诊断早产婴肺.
作者:吴小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特征.材料和方法: 对36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急性动脉栓塞表现为病变段远侧动脉内血流频谱消失或出现静脉样血流频谱;动脉硬化闭塞症表现为病变段远侧动脉内舒张期血流频谱消失或出现全舒张期正向血流频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表现为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舒张期血流频谱消失或出现全舒张期正向血流频谱,病情严重者上述血流频谱改变可上延至腘动脉.结论: 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异常改变是鉴别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一项值得重视的指标.
作者:张蒂荣;鲁树坤;王双双;张三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血管造影三维重建(3D-CTA)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及3D-CTA表现. 结果: 11例中,恶性8例、交界性2例和良性1例;肿瘤起源于空肠3例、回肠7例和十二指肠1例.CT平扫示良性间质瘤密度较均匀,恶性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瘤均呈明显增强,良性者较均匀,恶性者不均匀,静脉期示肿瘤仍有明显增强;3D-CTA可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结论: 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3D-CTA能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并有利于肿瘤定位.
作者:田萍;祝跃明;金中高;吴晓;何剑;孙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影像的特点.材料和方法: 对2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静息状态局部脑血流(rCBF)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像主要表现为额叶低灌注,以左侧为著,部分患者颞叶亦灌注减低,精分组与对照组相比,额叶减低为明显,其中又以左额叶为著;其次为颞叶、顶叶、枕叶.结论: SPECT脑rCBF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对该病的研究能够提供依据.
作者:彭静;郭勇;杨自更;周颖;蔡冰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黄甲综合征(yellow nails syndrome,YNS)是一种以指甲营养不良和变黄、原发性淋巴水肿和胸膜肺部疾病三联征为表现的少见病.目前所见全世界有100多例报道[1-3],我国只有10例.现总结分析我院诊断黄甲综合征1例(图1,2).
作者:武新英;李林法;赵葵;程维荷;沈文华;闻世凤;朱阳军;罗旭光;刘宁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动脉导管未闭31例,于封堵术前行常规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降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异常通道和彩色多普勒分流血流束,测量动脉导管内径.在封堵术中用球囊导管探测动脉导管内径.将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球囊导管的测值进行对照.结果: 经胸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测值与球囊导管测值均呈高度正相关,分别为r= 0.84(P<0.01)和r= 0.93(P<0.01).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测值更接近于球囊导管的测值,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更为清晰.结论: 对于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受限的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较好的补充诊断方法,并可为封堵治疗提供更多的定量诊断信息.
作者:施红;徐爱芬;张宏;余秀华;李黎;任森根;康康;吴丹宁;韩飞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了1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9例于造影后经超声引导穿刺确诊,2例经手术确诊.结果: 11例病灶动脉期均快速显著增强.9例病灶动脉早期呈轮辐状增强,造影三期回声强于周边肝实质,实质期可见轮辐状低回声;2例病灶动脉早期快速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回声强于周边肝实质,实质期回声与肝实质等同,未见轮辐状低回声.结论: 超声造影所显示的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增强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部分病灶超声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和穿刺活检.
作者:王旸;高永艳;冯蕾;于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采用触发扫描技术对37例主动脉瘤及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快速容积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VB10B)行二维及三维重建.结果: 11例胸主动脉瘤中,真性动脉瘤9例,假性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瘤26例中,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上8例,肾动脉水平以下18例,表现为主动脉局限性管腔增宽.25例主动脉夹层中Ⅰ型6例、Ⅱ型4例和Ⅲ型15例,显示真、假两腔及撕裂的内膜片23例.结论: 16层螺旋CT对显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具有无创、快速检查的优势,各种重建技术结合运用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
作者:陈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及其诊断脑血管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受检者69例,用GE公司Discovery Ultra 16层螺旋CT扫描仪按颅脑血管成像参数扫描,然后将所采集的参数送入ADW4.1高级后处理工作站,行VR、MIP、MPR进行重建.结果: 69例中,脑血管无异常18例,检出脑血管动脉瘤29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15例、脑动脉狭窄或中断6例和烟雾病1例;VR、MIP、MPR都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情况,VR色彩鲜艳,层次丰富;MIP、MPR色彩单调,但对诊断价值较大.结论: 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定性、定位明确,确诊率高,可部分替代DSA.
作者:钱根年;陈自谦;李天然;赵春雷;张小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牙颌专用CT的颞颌关节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62例疑有颞颌关节病的患者行牙颌专用CT的颞颌关节检查,对感兴趣区影像重建,获取临床常用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外,增加平行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及双侧髁状突曲面重建影像分析其表现并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 162例受试者均获满意的重建影像.平行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和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显示了颞颌关节的真实形态.双侧髁状突曲面成像,将水平角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双侧髁状突长轴或短轴层面,重建在一幅影像内,方便了双侧髁状突相同体位影像的对比观察.结论: 牙颌专用CT成像软件系统可以对颞颌关节骨性结构行多种体位、角度的重建及径值的测量.
作者:王照五;石校伟;姜华;胡敏;赵红;刘洪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 故障现象X线管旋转阳极不启动. 2 故障分析本机采用的阳极启动器是岛津公司生产的通用型普通转速的STARTER-3型旋转阳极启动装置(图1).其启动电路为: AC125v经过11A→F-11A→K1→D1→K3→X→Y→R2--→F-1A→1A→到AC0V.
作者:王力;周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0例上腹部CT图像.结果: 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27例,经胃镜和胃肠双对比造影明确诊断18例,CT诊断准确率为66.7%.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CT表现为肠壁增厚、管腔狭窄和球变形.结论: 上腹部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价值,分析上腹部CT图像时,应注意十二指肠溃疡的可能.
作者:李雪丹;关丽明;高思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