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赵进委;沈钧康;钱农;蒋国民

关键词: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 多层面, 螺旋CT
摘要: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效果及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65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作MSCT扫描,所有数据获得在一次屏气中完成.利用心电门控技术,将所得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分别对左主干(LMA)、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A)和右冠状动脉(RCA)及其分支的重建图像进行影像学评价;其中45例同时作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以造影结果为金指标,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了解M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MSCT冠脉钙化积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9.6%,特异性84.9%;65例共260支血管经MSCT成像,228支(87.7%)可用于影像学评价;各节段冠状动脉重建图像,左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显示率高;CAG发现狭窄49支, MSCT发现狭窄44支.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83.7%,特异性97.7%.结论: 在控制心率的情况下,MSCT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价值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1-10~2003-08 23例具有完整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表现,以探讨其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靳兆军;石广云;隋素英;将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颅颈交界畸形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颅颈交界畸形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0名经手术治疗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分析椎动脉及椎体骨质的异常情况及相互关系.结果:寰枕融合16例,寰枢椎脱位16例(前脱位),颈椎融合8例,扁平颅底4例,齿状突型颅底陷入8例,寰椎前后弓未闭合5例,蝶枕软骨未闭合2例,齿状突发育不全1例, Arnold-chiari畸形15例.结论:MSCT血管造影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方法可同时观察骨结构与血管走行及周围软组织关系,能够正确诊断和发现少见的畸形,对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邢宁;杨铁;缪国专;杨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左心功能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对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患儿心功能评价.材料和方法:应用TVI技术测量15例EFE患儿及15例对照组的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获取左心室收缩期峰值(Sm),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TVI速度峰值(Em、Am ).结果:EFE患儿的Sm明显降低,Em、Am降低,Em/Am变化不明显.结论:EFE患儿的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降低.TVI可用于评价EFE患儿的心功能.

    作者:叶菁菁;蒋国平;何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磁共振氢波谱分析在多发性硬化研究中应用

    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及其化学位移或自旋耦合作用来进行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是目前唯一用于观察在体细胞代谢变化的无创性技术,可提供活体定量化学信息,并能以数值或图谱进行表达.国外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应用MRS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进行研究,显示了独特的优势.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承志;郑阿娟;徐忠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的CT诊断

    目的:探讨颈部先天性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甲状舌管囊肿9例,鳃裂囊肿6例,淋巴管瘤3例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颈部先天性囊肿表现为光滑、壁薄和无增强的肿块.甲状舌管囊肿多位于颈正中线,与舌骨关系密切,鳃裂囊肿多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淋巴管瘤常位于颈后三角.结论:CT能准确判断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的性质和位置,结合临床能准确诊断.

    作者:杨国庆;林建;何泽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肿瘤热疗中生物热物性参数的研究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肿瘤的热疗法的开展,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生物传热学得以形成和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与肿瘤热疗有关的主要的生物热物性参数的研究现状.

    作者:肖秋金;粱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7例脾转移瘤的CT诊断

    脾转移瘤为脾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对其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脾转移瘤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作者:胡佳寿;孙金凤;张立安;周洪超;王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彩超诊断主动脉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6岁,因心慌、气短、胸闷2个月就诊.查体:血压:17/13 kPa.心界扩大,胸骨左缘三、四肋间闻及双期杂音.心率:98次/min,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心肌劳损.

    作者:刘敏;徐玉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效果及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65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作MSCT扫描,所有数据获得在一次屏气中完成.利用心电门控技术,将所得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分别对左主干(LMA)、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A)和右冠状动脉(RCA)及其分支的重建图像进行影像学评价;其中45例同时作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以造影结果为金指标,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了解MS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MSCT冠脉钙化积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9.6%,特异性84.9%;65例共260支血管经MSCT成像,228支(87.7%)可用于影像学评价;各节段冠状动脉重建图像,左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显示率高;CAG发现狭窄49支, MSCT发现狭窄44支.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83.7%,特异性97.7%.结论: 在控制心率的情况下,MSCT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筛选检查方法.

    作者:赵进委;沈钧康;钱农;蒋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例枕大孔区脑膜瘤的MRI表现

    枕大孔区脑膜瘤较少见,MRI报道不多.笔者报告2例经MRI诊断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枕大孔区脑膜瘤.MRI检查用Philips 0.5T超导型磁共振仪.2例均行常规SE,T1WI和FSE,T2WI扫描和Gd-DTPA增强扫描.

    作者:高万本;周晓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乳腺癌的高频超声诊断与鉴别

    小乳腺癌(简称小乳癌,其大纵横径≤2cm),超声诊断及鉴别较为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小乳癌的高频二维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并与乳腺小纤维腺瘤和小瘤样增生进行鉴别,旨在探讨小乳癌的高频超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小乳癌的准确率.

    作者:管一帆;刘兰芬;董磊;苗凤君;张彦;王慧;王跃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三维超声成像诊断肝脏疾病的现状与进展

    1961年Baum和Greewood先提出三维超声的概念,即在平行的人体器官二维超声截面的基础上,用叠加的方式得到人体器官的三维图像,但其后的30年发展比较缓慢.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超声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已由实验研究阶段走向临床应用阶段[1],在心脏、妇产科、小器官、血管、泌尿生殖系统等各系统与部位都有广泛应用[2,3].肝脏检查作为超声检查的一个重要部分,三维超声的临床应用也已取得了初步肯定,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进展.

    作者:孙彦;林礼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儿童正常和肥大增殖腺的CT测量

    目的:确定儿童正常和肥大增殖腺的CT测量值.材料和方法:50例正常增殖腺儿童和30例肥大增殖腺儿童行CT检查,并在重建正中矢状位图像上测量增殖腺的厚度和鼻咽腔宽度.结果:正常儿童组增殖腺厚度和鼻咽腔宽度分别为1.01±0.35 cm和2.34±0.40 cm,增殖腺和鼻咽腔比率42.2±9.2%;23例肥大增殖腺不需手术治疗的增殖腺厚度与鼻咽腔比率53.1±7.4%;7例增殖腺肥大需要手术治疗者>66.5%.结论:CT测量对儿童肥大增殖腺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作者:杨斐;费洪钧;陈为霞;王云;单裕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结节性硬化的CT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结节性硬化的CT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31例结节性硬化的CT表现.结果:临床上面部病变、癫痫和智力障碍三联征15例,占48.4%.CT表现:室管膜下结节,钙化18例,未钙化3例,位于双侧侧脑室前角13例,体部6例和颞角2例以及Ⅳ脑室1例.皮质结节6例和白质异常3例以及近孟氏孔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致阻塞性脑积水1例.结论:室管膜下/皮质钙化/未钙化结节是非常重要的CT诊断结节性硬化的征象,结合临床三联征能准确诊断.

    作者:张增俊;黄明侠;谌天华;刘勃;曹玉琴;杜毛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关系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方向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关系.材料和方法:2001-03~2003-04随机抽取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124例,在CT横断面上测量两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倾角,以其之差<5°、5°~10°、>10°,分为Ⅰ、Ⅱ、Ⅲ度.观察突出方向与不对称的关系.结果:124例中,107例两侧矢状倾角不等.其中Ⅰ度42例,Ⅱ度28例,Ⅲ度37例.突出方向偏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较小一侧及居中者,在Ⅰ~Ⅲ度不对称中,依次分别为22,8,12例;20,3,5例和32,2,3例.在Ⅲ度不对称中,突出倾向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显著高于Ⅰ度不对称(P<0.01).Ⅰ~Ⅲ度不对称中,突出倾向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均显著高于较小一侧(P<0.01)和居中者(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更倾向于矢状倾角较大一侧,并随其程度增加,这种偏侧优势更趋显著.该侧椎间盘纤维环所受剪应力较大及后纵韧带受力较弱是其重要外部原因之一.

    作者:曹和涛;施裕新;朱小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直肠癌腔内多普勒超声与血管病理研究进展

    直肠癌约占大肠癌的60%~75%,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每年全国约有4~5万人死于此病,早期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晚期则低于20%[1].提高直肠癌术后生存率,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经直肠腔内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应用于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其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作者:叶卫华;赵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肺大泡的多层螺旋CT定量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肺大泡定量指标及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经HRCT明确诊断的肺大泡,中单发肺大泡5例,多发肺大泡13例.CT检查采用MSCT于大呼气末扫描全肺,用Pulmo肺定量软件对全肺(18例)和肺大泡中心层面(24例)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容积再现技术(VRT)作三维重建,其阈值定为-1024~980Hu.结果: (1) CT肺定量方法检出的肺大泡病灶的大小、数目及位置与HRCT检出的相仿,并能顺利地量化出病灶容积及占全肺的比重(4~2741.2ml,0.24%~40.5%);(2) 全肺像素直方图中,双峰样分布5例,类正态分布13例.肺大泡中心层面像素直方图中,双峰样分布10例,类正态分布12例,偏态分布2例;(3)三维重建图像中,较大肺大泡能清楚显示4例;较小者显示不清3例;多发肺大泡均能显示,但边界显示不清11例.结论:MSCT能很好地对肺大泡进行三维重建及量化分析,其定量指标对肺大泡评估具有一定帮助.

    作者:葛(九虎)俊;张国桢;滑炎卿;丁其勇;毛定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在检测心肌同步运动方面的应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常为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多存在一定程度的心房内、房室间、心室间/心室内传导障碍和电-机械运动不同步.心肌同步化治疗使起搏的适应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传导系统疾病的狭小范围.心肌同步化治疗效应包括:降低心室充盈压、改善舒张期充盈和心排出量、增加迷走神经的作用、减少QT离散度、逆转左心室重构[1,2].对于大部分患者上述作用通过6min步行试验,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生存质量的改善得以体现[3,4].本文简要介绍了超声心动图在心肌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作者:李岩密;李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系统性硬皮病肺纤维化HRCT表现与病程的关系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皮病(SSc)肺纤维化的高分辨力CT(HRCT)表现与临床病程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7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SSc病例行肺部HRCT扫描,并按病程分为3组(A组5年以下,B组5~10年和C组10年以上),分别统计肺纤维化各种HRCT表现急纵隔相关征象在各组中分布情况.结果:A组26例,HRCT表现以小叶间隔增厚(14例,53.8%),小叶内间质增厚(12例,46.2%),磨玻璃样密度影(14例,53.8%)为主;B组19例,小叶间隔增厚(12例,63.2%),网格样影(11例,57.9%)多见;C组25例,蜂窝征(16例,64%)明显多见,并常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14例,56.0%)、食管扩张(13例,52%)和肺动脉高压(11例,44.0%).结论:系统性硬皮病肺纤维化HRCT表现与临床病程有一定的关系,在病情发展的后期常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食管扩张和肺动脉高压等合并症.

    作者:舒政;刘颖华;倪炯;孙凤;屠文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阴囊急症的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引起急性阴囊疼痛的病因较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93例急性阴囊疼痛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点,旨在提高高频超声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桑玉顺;姥义;徐永利;戚猛;施海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