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验室信息系统检验标本自动分类编号的应用介绍

刘春岚;任丽玲;王莉;武永康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系统, 检验标本, 自动, 分类编号, 检验项目, 仪器, 微生物学检验, 实验室检测, 诊断和治疗, 血细胞检验, 临床实验室,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 工作效率, 测定方法, 不同专业, 标本管理, 住院部, 室内, 门诊
摘要:实验室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临床实验室开展的常规检验项目多达400余项,根据专业不同可将这些检验项目分为生化检验、免疫检验、血细胞检验及微生物学检验等.不同专业的检验项目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在不同的仪器上进行检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标本管理,减少差错,对来自住院部及门诊大量的标本需要进行分类编号[1],即一段编号内一组标本在规定仪器上进行检测,确保实验室内各仪器和人员有条不紊地工作.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乙状结肠新膀胱肠粘液分泌规律的观察及护理体会(附31例报道)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乙状结肠正位膀胱术后患者新膀胱内粘液分泌规律和特点,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方法从术后第2天至第23天,对31例行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和膀胱癌根治术乙状结肠正位膀胱术的患者术后新膀胱内肠粘液进行测量、计算和统计. 结果新膀胱内粘液在术后第二天开始分泌,平均(60.4±10.3) mg/cm2,术后第9天达到高峰(550.8±19.6) mg/cm2,持续5-7天后,逐渐减少. 结论乙状结肠新膀胱内粘液的分泌具有规律性,膀胱冲洗时应注意,以防止术后并发症.

    作者:周忠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6例声带息肉患者施行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1年,对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行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切除声带息肉的患者中21例治愈,3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3%.结论 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声带息肉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程均;万春生;熊绍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1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及X线分析

    目的 探讨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elar Acidosis,RTA)的临床及X线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RTA者21例,其中女性16例(76.2%),男性5例,平均年龄31岁.19例摄腹部平片,摄胸、头颅、脊柱、四肢片14例,6例行静脉肾盂造影,4例行肾脏CT检查.结果 RTA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有并发或继发疾病,继发型15例(71.40 %),其中13例继发于干燥综合征(61.9%).骨骼改变10例(47.6 % ),表现为生长迟缓、骨质疏松、骨质软化.肾脏钙化8例(38.1%),为特征性的双肾锥体乳头部钙化.结论 骨骼改变及肾脏钙化是RTA较晚期的表现,出现骨骼X线异常及双肾锥体乳头部特征性钙化时应提示RTA.

    作者:吕大游;李永鸿;周世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与CT诊断

    目的 提高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搜集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17例,17例全部摄平片,其中8例行CT检查,重点分析其X线、CT表现特征.结果 17例共19个病灶,84.2%(16/19)位于股骨下干骺端.X线表现:长骨干骺端皮质内类圆形、椭圆形、泪滴状及不规则形皮质缺损区,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病灶长轴均与骨干平行,边界多清晰(17/19,89.5%),髓腔侧可见骨性硬化边,病灶内为均匀低密度,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CT表现:10个病灶为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形、无膨胀性的骨质缺损区,外侧骨壳可完整或缺损,邻近骨质无骨膜反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17个病灶邻近软组织无肿胀,2个有轻微肿胀.16个病灶经随访观察,8个病灶有缩小,5个病灶无改变,3个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X线和CT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能进行准确诊断,但CT比平片更有价值.

    作者:田志诚;黄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胸导管结扎对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影响

    目的 观察胸导管结扎对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随机对照法将食管癌手术患者分成胸导管结扎组和不结扎胸导管组.两组均在术中置入鼻十二指肠管,从术后第1天开始肠内营养直到术后第8天,从术后第6天经口进食流质饮食.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血浆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差异.结果 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了7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其中39例接受了胸导管结扎.各时间点两组之间血浆CHOL、TG、HDG浓度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胸导管结扎组血浆LDL浓度在术后1月降到低点,3月后逐渐恢复,胸导管结扎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浆LDL浓度均显著小于未结扎组(p<0.05).结论 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结扎胸导管,阻断了乳糜微粒入血,导致LDL生成减少,对脂类的吸收代谢有不良影响,因此主张脂肪以外的营养物质可经肠内供给,而脂肪营养则从静脉供给,从而促进病人的康复.而未做结扎胸导管者脂类营养应从肠内支持.

    作者:袁真真;赵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目的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探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期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方法 2004年8月-2008年9月将我校2002级2003级护理本科生401名分成两组,2003级(196人)为实验组与2002级(205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改革后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对照组给予原有实验课教学模式授课,用自制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在临床实习期间的技能考试平均成绩,动手能力,临床教师满意度;毕业后用人单位对技能操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转变学生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等提高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王亚莉;崔丽君;杨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我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不同基因型间RA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54例RA患者及367名健康体检者的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RA患者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病情活动指数DAS28积分及实验室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滴度的差异.结果 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在正常人和RA患者均显示Hardy-Weinberg 平衡(正常人组: χ2=0.095,p=0.953;RA组: χ2=0.533,p=0.766);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与RA易感性均无显著性的相关性联系;与+14bp/+14bp和+14bp/-14bp基因型RA患者比较,-14bp/-14bp纯合子基因型RA患者的压痛关节数(p=0.049)、肿胀关节数(p=0.004)明显增多,病情活动指数DAS28明显更重(p=0.028),RF滴度更高(p=0.001).结论 HLA-G基因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RA疾病易感性无关,但可影响RA患者的临床表现,HLA-G-14/-14bp纯合子型可能作为预后不良因素参与到RA疾病机制之中.

    作者:夏艳辉;吴凤霞;武丽君;罗雄燕;杨明辉;刘宁涛;陈全;袁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02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焦虑障碍分析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焦虑障碍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测定102例经CT和MRI证实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焦虑症状,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对其梗死灶的部位、数量等进行分析.结果 ①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焦虑障碍发生率为74.5%;②无症状性脑梗死后焦虑障碍的发生率与梗死灶的数量密切相关;③皮质下梗死,尤其是多灶性腔隙梗死,与其他部位梗死相比,更易出现焦虑障碍;④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与年龄大小、高血压病程成正相关.结论 焦虑障碍为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常见的症状,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作者:彭红;陈执卿;黄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附20例报告)

    目的 提高X线检查对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认识.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其中5例行CT检查.结果 枕骨斜坡1例,下颌骨3例,跟骨2例,耻骨2例,肋骨4例,脊柱8例.X线主要表现为多房型溶骨性膨胀性破坏13例,单房型溶骨性膨胀性破坏5例,病灶内可见皂泡样改变,无钙化,病灶边缘无硬化,病灶周围骨质可见钻孔样改变6例.结论 平片仍是本病诊断的首先方法,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需行CT和MRI检查,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熊明;罗崇军;黎德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省属高等医学院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办学质量探讨

    思想政治工作为确保省属医学院校扩招后办学质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状仍不容乐观.提高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科学发展,省属医学院校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姚家赞;凌保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中,6例位于侧脑室内,1例位于三脑室内;6例侧脑室肿块为混杂信号,均表现为囊实性,病变实性部份有不同程度的强化.2例除囊实性表现外尚可见低信号线条影.1例三脑室肿块呈均匀实性肿块.2例伴出血,其中一例为肿瘤内出血,一例为肿瘤出血致脑室内积血.1例行DWI,肿瘤强化部分弥散受限.7例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均阳性.结论 对于患侧脑室肿瘤年轻患者,若肿块呈混杂信号,有强化,边界清楚,应考虑中枢神经细胞瘤.

    作者:罗敏;魏懿;肖家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化、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在术后第12周,对两组病员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比较;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病人ADL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化、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

    作者:彭成君;曾素兰;李红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因素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2001年-2007年收治的16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变应性症状、体征出现的比例以及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阳性者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出现的百分率.结果 16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21.6%(35例)的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58.0%(94例)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变应性症状和体征,其中Ⅰ型(58例)和Ⅱ型(72例)各分期患者中合并变应性鼻炎的发生率、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及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出现的比例随分期的加重而增高.结论 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因素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有关.

    作者:杨子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直肠癌中差异EST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研究直肠癌相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方法 从人直肠癌cDNA消减杂交文库结合基因芯片筛选出一个差异表达的EST片断(基因登录号为ES274071),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结果 得到其全长cDNA序列并预测编码蛋白为SETprotein,它是蛋白质磷酸脂酶2A及肿瘤抑制因子NM23的抑制剂.结论 SET可能参与DNA转录的激活和DNA损伤的修复,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丽琛;邓世山;刘尚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经腹-左膈肌切口行贲门癌根治术

    目的 探讨贲门癌外科治疗的佳手术径路.方法 对我院2007年9月-2009年5月57例经腹-左膈肌切口行贲门癌根治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57例中,切缘无癌残留,切除淋巴结411枚,转移率为54.99%(226/411).其中,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70.18%(40/57),胸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56%(14/57).未发生肺部并发症.腹部切口感染2例,左侧胸腔积液一例(1.75%),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经腹-左膈肌切口行贲门癌根治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径路.

    作者:汪华;曹安强;梁青松;罗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6例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2008年10月-2009年04月确诊的6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为常见,6例患者均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明确诊断,积极抗凝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影像学表现明显改善.结论 CTPA是诊断肺栓塞的有效方法,及时规范的抗凝疗法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慢性肺栓塞治疗中疗效肯定,副作用少.

    作者:王慧;熊曙光;陈小菊;吴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机能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

    机能学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实验教学的特点出发,在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应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实验形式、重视实验技术人才培养等.

    作者:唐建平;胡冬伟;范平;刘勇;郑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将14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成两组,腹腔镜切除术组92例,开腹手术组50例,并对两组术后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行腹腔镜切除术组具有创伤性小、机体恢复快、并发症和后遗症少及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结论 急性阑尾炎选用腹腔镜切除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杨纯金;文陆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本文从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医疗体制桎梏、执行制度缺陷、服务态度差、业务素质不够、法律意识不强等原因.提出了适应医疗体制的改革;加强制度的教育和执行,严格质量管理;增强服务意识,端正行为规范;增强责任心,提高业务知识水平;重视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正确处理护理纠纷等对应政策.

    作者:孙自杰;赵明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00例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患者的相关易感因素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8年我院100例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患者 (A组) 及同期100例无肺结核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B组) 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平均住院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是否饮酒、吸烟、躯体合并症、分裂症分型、抗精神病药物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肺结核的易感因素很多,控制相关因素将有利于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感染肺结核发生.

    作者:李英;徐敬文;黎德美;骆雄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川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