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明花;臧建华;刘建军;王新疆;王鑫;杨建民
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指主动脉瓣关闭至二尖瓣开放的间隔时间,受左室舒张速率和左房压影响,是反映心肌舒张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大多数采用多普勒法间接获得IVRT,存在一定误差,本研究对32例一级高血压患者用曲线解剖M型法直接测量IVRT,发现本方法操作简单,数据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奕民;袁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技术对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1例牙齿正畸的患者行螺旋CT轴位扫描,其中上颌埋伏牙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8~18岁,平均12.5岁.对CT扫描采集的信息利用3D软件行大密度(MIP)和多层面重建(MPR)二种方式的图象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牙齿形态.其中20例共有27颗上颌埋伏牙,可显示其异常结构,埋伏牙与牙列的关系,位于牙列唇侧或腭侧.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是一种能展示牙齿立体形态影像的新技术.轴位图像、MPR和MIP联合应用能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韩本谊;李宏儒;江笑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人体正常皮肤厚度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大致范围在0.5~4mm(不包括皮下脂肪层),要在如此浅表的部位发现病变,超声探头频率一般要求在10~20MHz.20MHz的超声波大穿透力约7mm,已覆盖了皮肤疾病诊断的有意义区域,如表皮、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可清晰显示皮肤各层及皮下组织结构,适用于皮肤病变的检测.随着声学物理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超声仪分辨力的提高,高频超声自1979年Alexander 和Miller应用脉冲超声检测人类皮肤厚度以来,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高频超声在皮肤科的应用研究,国外开展的较早较多,特别是西欧各国,有大量相关文献报道.就作者所见,国内2001年才有探讨高频超声应用于皮肤的可能性和准确性的文献.
作者:张淼;康春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眼眶CT扫描诊断神经纤维瘤病 I 型(NF1)的应用.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NF1眼眶CT征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结果:NF1眼眶CT的主要表现为:上睑肥厚,眶周及颞、颧部丛状神经纤维瘤;蝶骨发育不良,蝶骨大小翼或额骨眶板缺失;颅眶骨畸形,眶腔不对称性扩大,眶上、下裂及视神经孔扩大;眼球突出,体积增大;眶内软组织肿块;泪腺肿大,眼外肌肥厚,视神经增粗.结论:眼眶CT扫描对NF1病变侵犯范围、能否手术和手术方式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建华;李涛;崔英;肖利华;鲁小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ECDUS)与螺旋CT和腹部超声(US)术前定位诊断胰岛细胞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内科检查定性诊断胰岛细胞瘤并准备手术切除的9例患者行术前ECDUS、US和胰腺螺旋CT增强扫描(CT)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检查对照.结果:9例患者共发现12个病灶,均为良性,ECDUS检出10/12,US未检出,CT检出1/12,ECDUS检出病灶部位与手术所见一致,ECDUS漏诊的2个病灶,直径分别为0.4cm和0.5cm.结论:ECDUS对胰岛细胞瘤定位准确优于US、CT.但对直径小于0.5cm的病灶,定位诊断仍有困难.
作者:王志强;王向东;程留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0岁.第二胎妊娠,产1,孕9月.产前B超检查:子宫增大,宫内见两个胎儿结构.A胎儿:胎头位于宫底,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双顶径9.3cm,胎心134次/min,股骨长径7.6cm,腹周径9.8cm×9.6cm,脐带绕颈1圈,面部显示不清.B胎儿:胎头位于宫底左侧,胎儿脊柱纵轴位于A胎儿前方与母体纵轴垂直,颅周径9.7cm×3.2cm,颅骨光环变形,呈花瓣样,其内呈囊性结构,胎心搏动消失,股骨长径5.3cm,胎儿皮下组织水肿、增厚(附图).
作者:白艳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在危重患者胸部床旁摄影中的价值.提高胸部床旁摄影的图像质量,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准确而丰富的第一手影像资料,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作者:李传彪;宁季军;郑曙光;贾雄;杨柄飞;印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18FDG-PET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作用及与99mTc-MDP-ECT 比较.材料和方法: 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51 例及非肿瘤性疾病5例在本科同时接受18F-FDG-PET和99mTc-MDP-ECT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周).骨转移的诊断由病理、X线或CT/MRI、随访超过1年综合决定.结果:99mTc-MDP和18FDG-PET 对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率分别为93.7%、93.7%,97.5%、50%,90.8%、62.5%.99mTc-MDP和18FDG-PET均为阳性15例,其中证实骨转移为14例,假阳性1例;均为阴性例数为20例.21例不相符的结果中20例99mTc-MDP-ECT 阳性而18F-FDG-PET 为阴性.18F-FDG-PET和99mTc-MDP-ECT假阴性各1例.均诊断为多发骨转移的12例患者中99mTc-MDP-ECT发现的骨转移病灶数多于18F-FDG-PET.结论:18F-FDG-PET 与99mTc-MDP骨扫描相比较对肿瘤骨转移的探测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
作者:丁勇;田嘉禾;侯亚彬;张艳;姚树林;张书文;何义杰;尹大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通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行EB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血流扫描及曲线分析,其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所有53支桥血管均重建成功,其中乳内动脉桥12支,大隐静脉桥40支,桡动脉桥1支.通畅的桥血管38支(67.9%),不同程度狭窄6支(11.3%),完全闭塞9支(17.0%).12支乳内动脉桥支11支通畅(91.7%),40支大隐静脉桥支27支通畅(67.5%).1支桡动脉桥闭塞.EBT桥血管血流曲线及定量参数可辅助判断开通情况.结论:EBT三维血管重建成像及血流扫描是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通的极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郑敏文;宦怡;葛雅丽;张卫达;左健;赵宏亮;白桂琴;李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目前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其预后与不同的治疗方法及骨坏死程度有关.笔者采用股骨头介入治疗后结合髓芯减压和植骨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经检索国内文献,未见此治疗方法报道.
作者:孙树范;赵红星;钱宇峰;袁永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内异物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48个外伤后浅表软组织内异物的超声表现.结果:浅表软组织内玻璃异物11例20个,石头异物4例7个,金属异物11例12个,木柴异物9例9个.超声表现为软组织内条索状、斑点状结构的强回声或偏强回声,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其中9例表现为无包膜低回声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异物性肉芽肿,8例局部化脓,表现为异物周围无回声区.结论: 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内异物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骆继芳;黄世林;浦明娟;沈引华;刘剑峰;邬萍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们根据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的治疗原理,采用HiFu技术,对2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进行治疗,旨在寻找治疗sHPT的新方法.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并结合病理生理学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作者:汪淑珍;张晓东;张燕林;王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与颈动脉超声各项指标之间的联系,寻求脑血管硬化的预测因子.材料和方法: 对44例经SPE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查,作超声各项指标与平均脑血流的相关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平均脑血流与患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流速以及颈动脉CAS斑块积分成正相关,而与颈总动脉的阻力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颈动脉血流速度以及颈动脉斑块CAS积分可有效的估计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以及缺血的严重程度.
作者:陈启稚;金贤;陆惠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肠套叠是某一段肠管进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梗阻,本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因小儿肠套叠发病急,患者对症状没有诉说能力,以阵发性哭闹为主.早期X线检查缺乏特征性改变.为早期作出正确诊断,赢得佳治疗时期,我院对可疑小儿肠套叠患者进行腹部立位透视和卧位腹部X线摄片相结合,测量结肠小肠宽度比值的方法来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
作者:刘名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2岁,以腹痛伴神志模糊6小时就诊.家属代诉,18小时前曾于行走时跌倒,着地部位不详,夜间即感腹痛,以下腹为著.查体:神志模糊,呈失血貌,体温 38.0℃,脉搏14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9.3/4kPa,腹肌紧张,全腹有压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RBC:2.4×1012/L,HGB:79g/L.超声所见:脾肋间厚3.8cm,回声均匀,中下极可见一由外缘至内缘贯通之无回声暗带,约3.5cm×0.5cm,膈下与脾之间见前后径1.5cm液性暗区(附图左).
作者:谢宁;宋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采用组织多谱勒成像(TDI)、彩色室壁运动分析(CK)及声学密度测定(AD)评价心梗患者非梗塞区心肌功能的改变.材料和方法:前壁心梗患者合并心衰组20例,无心衰组36例,对照组23例;应用TDI、CK、AD技术分别测定后间隔基底部收缩期Sa波,舒张早期Ea波,晚期Aa波,全收缩期位移幅度和速度(CKd、CKv),及标化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及其周期变化率(CVIB).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非心衰组CKd、CKv、Ea、CVIB减低,而心衰组CKd、CKv、Sa 、Ea、Aa、CVIB均明显减低,IBS增高(P<0.05),其中CKd、CKv、CVIB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LVEF)有较好的相关性,CVIB与 CKd、CKv及Ea呈正相关(P<0.01).结论:TDI、CK、AD可反映非梗塞区心肌功能随LVEF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
作者:王秋霜;罗北捷;智光;黄党生;徐勇;沈东;张许文;史卫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进一步了解20孕周前胎儿侧脑室扩张的变化特点,1996-01~2003-08对20孕周前脑室率>0.5的胎儿进行B超定期观察和研究.本研究分析总结了其观察结果.
作者:范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60岁.腰痛、双下肢疼痛进行性加重8个月,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活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查体:腰4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4级.双侧巴彬斯基征(+),双侧踝阵挛(+).曾于7年前做过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肝脏B超:肝右后叶见一不均质的囊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肝右后叶包虫术后残腔并复发. MRI检查所见:腰3椎体下缘至骶2椎体上缘水平椎管内见多房性有分隔的长T2长T1囊性异常信号,分隔于T2WI呈低信号,T1WI呈相对稍高信号(图1,2),增强扫描不增强.病变沿腰5~骶1左侧椎间孔、骶1~2左侧骶前孔向盆腔内生长,骶1、2椎体有骨质破坏吸收(图3).
作者:傅明花;臧建华;刘建军;王新疆;王鑫;杨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5岁.因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需定期B超检查肝、胆、脾.2003年1月例行B超检查时发现左肝后方一低回声肿块(附图),大小约26mm×22mm,此肿块边界清晰,有包膜,其内回声偏低均质,与左肝及胃均有界限.B超提示:(1)小网膜良性肿瘤.(2)腹腔淋巴结肿大待排除.CT示:左肝下缘内侧与胃之间一软组织肿块(首先考虑良性占位,以来源于肠系膜或胃侧壁的平滑肌瘤可能性大).
作者:王志兰;黄心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喉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喉镜病理证实的22例喉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结果:复发灶位于残留的喉结构内10例,已行全喉切除的喉床内11例,已清扫的淋巴结处1例,其中12例并淋巴结转移.22例复发灶密度均不均匀,且呈不均匀增强.复发灶累及胸廓入口1例、甲状腺10例、食管7例、颈总动脉13例和气管3例.结论:CT能够诊断喉癌术后有无复发,明确发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范围、累及器官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李伟宁;郑石芳;欧阳雯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