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侧胸椎旁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

刘中银;李长英;张震;张辉

关键词:胸椎旁,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摘要:1 病历简介患者,男,28岁.因左背部包块伴明显疼痛20天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咳嗽、咯血.查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左背部肤色不红,扪及约鸡蛋及拳头大小包块质硬、压痛不明显,边界欠清,活动度稍差,余体查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记数正常,中性粒细胞0.80,结核抗体实验阴性.胸部侧位片示左下胸椎背侧扁丘状块影突向胸腔,前缘光整,密度较均匀,后缘界限模糊(图1).正位为心影重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排螺旋CT胸部非对称扫描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双排螺旋CT肺部非对称扫描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56例志愿者用螺旋 CT行肺部扫描,分别采用非对称扫描方式(ASM,1mm/10 mm层厚图像分别采用高分辨算法/肺算法)、标准螺旋水平扫描方式(SCT)、常规高分辨(HRCT)扫描方式3种方法进行扫描.将4组图像分别对照研究.结果:AS-10mm图像噪声、边缘锐利度明显大于SCT图像;AS-HRCT图像噪声小于HRCT图像,两者对图像边缘的显示无显著差异.非对称扫描方式较患者按常规获得2组图像的方法能明显减少体表辐射剂量,平均每层可减少辐射剂量20%.4组图像对于小病灶、肺内各种不同病灶的显示能力是相似的.结论:非对称扫描方法在图像质量未下降的同时,可以较常规的2种检查方法减少患者的受照剂量.

    作者:丁毅;张镭;钱晓军;王亚杰;翟仁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结肠小肠宽度比值在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中的意义

    肠套叠是某一段肠管进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梗阻,本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因小儿肠套叠发病急,患者对症状没有诉说能力,以阵发性哭闹为主.早期X线检查缺乏特征性改变.为早期作出正确诊断,赢得佳治疗时期,我院对可疑小儿肠套叠患者进行腹部立位透视和卧位腹部X线摄片相结合,测量结肠小肠宽度比值的方法来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

    作者:刘名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例

    我们根据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的治疗原理,采用HiFu技术,对2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进行治疗,旨在寻找治疗sHPT的新方法.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并结合病理生理学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作者:汪淑珍;张晓东;张燕林;王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右下肺海绵状血管瘤1例

    1 病历简介女,57岁.体检时无意中发现右下肺一肿物.自述健康,无何不适.20年前有一次左胸背外伤史,尔后偶感伤处疼痛.查体:营养中等.听诊右侧胸语颤稍减弱,心律齐.肝、脾肋下未触及.X线胸正侧位片(图1)示右心膈角处见一7cm×8cm圆形块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光滑,右侧位片团影与胸椎重叠,诊断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CT(图2)示右下肺叶一6cm×6.5cm×8cm软组织块影,边界清,呈葫芦状,密度不均匀,CT值为29~51Hu.诊断为右肺下叶占位,性质待定.

    作者:洪添吾;陈仰寿;王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岛津1250型X线机传片系统特殊故障1例

    1 故障现象当机器在点片摄影时,机器的传片系统在上片准备过程及摄影曝光过程中工作均正常,曝光结束后,当胶片返回暗盒时,不能全部进入暗盒,此时传片电机停止运转,造成卡片,同时控制台显示面板出现错误报警.

    作者:朱洪峰;臧磊;董曙光;胡连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电子束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旁路桥的开通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通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行EB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血流扫描及曲线分析,其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所有53支桥血管均重建成功,其中乳内动脉桥12支,大隐静脉桥40支,桡动脉桥1支.通畅的桥血管38支(67.9%),不同程度狭窄6支(11.3%),完全闭塞9支(17.0%).12支乳内动脉桥支11支通畅(91.7%),40支大隐静脉桥支27支通畅(67.5%).1支桡动脉桥闭塞.EBT桥血管血流曲线及定量参数可辅助判断开通情况.结论:EBT三维血管重建成像及血流扫描是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通的极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郑敏文;宦怡;葛雅丽;张卫达;左健;赵宏亮;白桂琴;李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B超诊断双胎妊娠小头畸形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0岁.第二胎妊娠,产1,孕9月.产前B超检查:子宫增大,宫内见两个胎儿结构.A胎儿:胎头位于宫底,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双顶径9.3cm,胎心134次/min,股骨长径7.6cm,腹周径9.8cm×9.6cm,脐带绕颈1圈,面部显示不清.B胎儿:胎头位于宫底左侧,胎儿脊柱纵轴位于A胎儿前方与母体纵轴垂直,颅周径9.7cm×3.2cm,颅骨光环变形,呈花瓣样,其内呈囊性结构,胎心搏动消失,股骨长径5.3cm,胎儿皮下组织水肿、增厚(附图).

    作者:白艳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双子宫双阴道伴一侧阴道闭锁和一侧肾脏缺如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13岁,未婚.1个多月前月经初潮时下腹部疼痛不适,偏左侧明显,1周后自行缓解.4天前,腹痛再现且明显加重,遂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发现左下腹部可触及一个大小约拳头大包块,活动差,有压痛.

    作者:朱先存;左鲁生;南苏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6例实施肝移植术后临床拟诊胆道并发症的患者,以二维超声检查移植肝及肝周情况,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肝动脉、下腔静脉血流,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对比.结果: 胆系梗阻3例(2例合并肝内多发胆汁肿)、胆管内胆泥形成1例、胆漏2例(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肝动脉血栓2例.肝流出道狭窄合并血栓1例.结论: 超声在肝移植术道并发症的诊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炜炜;孔文韬;周建新;邵宁一;徐寒子;丁义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排泄性磁共振尿路造影对小儿尿路畸形的评估

    目的:探讨应用利尿剂的排泄性磁共振尿路造影(EMRU)诊断小儿尿路先天畸形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4例已知或高度怀疑尿路先天畸形的儿童进行磁共振水成像尿路造影及增强后排泄性尿路造影(MRU),患者都使用了利尿剂.由2位经验丰富医师在不知病史的情况下分别对两种MRU成像方法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并做出对比分析.结果:60.4%的水成像与85.4%排泄性MRU图像质量达到了诊断要求;58.3%排泄性MRU与相应的成像MRU相比,其图像质量和观察效果得到了提高或改善;其中20例(20/24,83%)患者做出定位定性诊断,2例(2/24,8.3%)排除了相关异常.结论:利尿剂排泄性磁共振尿路造影(EMRU)能比较准确的显示泌尿路先天畸形,可以替代传统方法用于大部分怀疑有先天畸形的患儿.

    作者:麻增林;翟仁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在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

    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在危重患者胸部床旁摄影中的价值.提高胸部床旁摄影的图像质量,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准确而丰富的第一手影像资料,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作者:李传彪;宁季军;郑曙光;贾雄;杨柄飞;印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胎盘血管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4岁.孕33周.产前行超声检查,仪器:Voluson-730四维超声,探头频率3.5MHz.超声所见:胎盘位于子宫后壁,于其上部可探及4.6cm×4.1cm低回声均质团块,边缘清晰完整.CDFI示血流丰富,RI:0.42(图1),同胎盘血流频谱一致.胎头位于下腹,双顶径8.5cm,脊柱排列整齐,腹围28.3cm.股骨长6.3cm,心律150次/min,心、肝、双肾、胃泡、膀胱、肠管均可见,羊水指数15.4cm.临产前超声复查:胎盘内实性低回声团块5.1cm×4.4cm,边缘清楚,内回声仍均匀(图2).胎儿双顶径9.3cm,胎心搏动正常.

    作者:王秀芹;李冬青;刘玉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梗患者非梗塞区心肌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组织多谱勒成像(TDI)、彩色室壁运动分析(CK)及声学密度测定(AD)评价心梗患者非梗塞区心肌功能的改变.材料和方法:前壁心梗患者合并心衰组20例,无心衰组36例,对照组23例;应用TDI、CK、AD技术分别测定后间隔基底部收缩期Sa波,舒张早期Ea波,晚期Aa波,全收缩期位移幅度和速度(CKd、CKv),及标化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及其周期变化率(CVIB).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非心衰组CKd、CKv、Ea、CVIB减低,而心衰组CKd、CKv、Sa 、Ea、Aa、CVIB均明显减低,IBS增高(P<0.05),其中CKd、CKv、CVIB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LVEF)有较好的相关性,CVIB与 CKd、CKv及Ea呈正相关(P<0.01).结论:TDI、CK、AD可反映非梗塞区心肌功能随LVEF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

    作者:王秋霜;罗北捷;智光;黄党生;徐勇;沈东;张许文;史卫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在皮肤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人体正常皮肤厚度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大致范围在0.5~4mm(不包括皮下脂肪层),要在如此浅表的部位发现病变,超声探头频率一般要求在10~20MHz.20MHz的超声波大穿透力约7mm,已覆盖了皮肤疾病诊断的有意义区域,如表皮、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可清晰显示皮肤各层及皮下组织结构,适用于皮肤病变的检测.随着声学物理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超声仪分辨力的提高,高频超声自1979年Alexander 和Miller应用脉冲超声检测人类皮肤厚度以来,逐渐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高频超声在皮肤科的应用研究,国外开展的较早较多,特别是西欧各国,有大量相关文献报道.就作者所见,国内2001年才有探讨高频超声应用于皮肤的可能性和准确性的文献.

    作者:张淼;康春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肠系膜血管平滑肌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2岁.因下腹部疼痛半月来诊.超声检查发现患者下腹部可探及巨大稍高不均质回声肿块,约16cm×8cm,边界清晰,有包膜,但活动度差,似与腹膜粘连,肿块周围未见肠道扩张征象(附图).

    作者:王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CT和腹部超声术前定位诊断胰岛细胞瘤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ECDUS)与螺旋CT和腹部超声(US)术前定位诊断胰岛细胞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内科检查定性诊断胰岛细胞瘤并准备手术切除的9例患者行术前ECDUS、US和胰腺螺旋CT增强扫描(CT)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检查对照.结果:9例患者共发现12个病灶,均为良性,ECDUS检出10/12,US未检出,CT检出1/12,ECDUS检出病灶部位与手术所见一致,ECDUS漏诊的2个病灶,直径分别为0.4cm和0.5cm.结论:ECDUS对胰岛细胞瘤定位准确优于US、CT.但对直径小于0.5cm的病灶,定位诊断仍有困难.

    作者:王志强;王向东;程留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MRI诊断腰骶部椎管内包虫病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60岁.腰痛、双下肢疼痛进行性加重8个月,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活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查体:腰4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4级.双侧巴彬斯基征(+),双侧踝阵挛(+).曾于7年前做过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肝脏B超:肝右后叶见一不均质的囊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肝右后叶包虫术后残腔并复发. MRI检查所见:腰3椎体下缘至骶2椎体上缘水平椎管内见多房性有分隔的长T2长T1囊性异常信号,分隔于T2WI呈低信号,T1WI呈相对稍高信号(图1,2),增强扫描不增强.病变沿腰5~骶1左侧椎间孔、骶1~2左侧骶前孔向盆腔内生长,骶1、2椎体有骨质破坏吸收(图3).

    作者:傅明花;臧建华;刘建军;王新疆;王鑫;杨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内异物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内异物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48个外伤后浅表软组织内异物的超声表现.结果:浅表软组织内玻璃异物11例20个,石头异物4例7个,金属异物11例12个,木柴异物9例9个.超声表现为软组织内条索状、斑点状结构的强回声或偏强回声,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其中9例表现为无包膜低回声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异物性肉芽肿,8例局部化脓,表现为异物周围无回声区.结论: 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内异物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骆继芳;黄世林;浦明娟;沈引华;刘剑峰;邬萍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正常成年人额叶代谢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MRS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中国人额叶灰质和白质内代谢物含量的正常范围和影响代谢物浓度的因素.材料和方法:对46位健康被试进行1H MRS研究,检测NAA、Cre和Cho在额叶灰质和白质的浓度,对NAA/Cho、NAA/Cre、NAA/H2O、Cho/H2O和Cre/H2O等比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青年组和中年组的额叶白质的NAA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额叶白质区域NAA含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NAA含量会逐渐下降,性别和半球偏侧化对额叶代谢物浓度没有影响.

    作者:蔡伟栋;娄昕;孙玮;蔡幼铨;王常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及其临床价值

    脐带绕颈是导致胎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胎儿脐带绕颈的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0%~25%[1].产前确诊胎儿脐带绕颈有利于临床观察产程,选择生产方式和时机.

    作者:肖春华;黄燕;张俊;杨光瑞;冯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