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增林;翟仁友
肠套叠是某一段肠管进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一种梗阻,本病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因小儿肠套叠发病急,患者对症状没有诉说能力,以阵发性哭闹为主.早期X线检查缺乏特征性改变.为早期作出正确诊断,赢得佳治疗时期,我院对可疑小儿肠套叠患者进行腹部立位透视和卧位腹部X线摄片相结合,测量结肠小肠宽度比值的方法来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
作者:刘名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减少畸形儿出生,本研究对我院2001-01~2002-12产前监测的孕妇中经超声检出的92例先天畸形,2例一过性异常及6例漏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作用.
作者:徐加英;徐益敏;楼东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巧克力囊肿)患者345例,穿刺囊肿囊腔内采用两种硬化剂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徐颖;洛若愚;张蔚;史玉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0岁.第二胎妊娠,产1,孕9月.产前B超检查:子宫增大,宫内见两个胎儿结构.A胎儿:胎头位于宫底,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双顶径9.3cm,胎心134次/min,股骨长径7.6cm,腹周径9.8cm×9.6cm,脐带绕颈1圈,面部显示不清.B胎儿:胎头位于宫底左侧,胎儿脊柱纵轴位于A胎儿前方与母体纵轴垂直,颅周径9.7cm×3.2cm,颅骨光环变形,呈花瓣样,其内呈囊性结构,胎心搏动消失,股骨长径5.3cm,胎儿皮下组织水肿、增厚(附图).
作者:白艳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进一步了解20孕周前胎儿侧脑室扩张的变化特点,1996-01~2003-08对20孕周前脑室率>0.5的胎儿进行B超定期观察和研究.本研究分析总结了其观察结果.
作者:范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目前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其预后与不同的治疗方法及骨坏死程度有关.笔者采用股骨头介入治疗后结合髓芯减压和植骨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经检索国内文献,未见此治疗方法报道.
作者:孙树范;赵红星;钱宇峰;袁永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双排螺旋CT肺部非对称扫描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56例志愿者用螺旋 CT行肺部扫描,分别采用非对称扫描方式(ASM,1mm/10 mm层厚图像分别采用高分辨算法/肺算法)、标准螺旋水平扫描方式(SCT)、常规高分辨(HRCT)扫描方式3种方法进行扫描.将4组图像分别对照研究.结果:AS-10mm图像噪声、边缘锐利度明显大于SCT图像;AS-HRCT图像噪声小于HRCT图像,两者对图像边缘的显示无显著差异.非对称扫描方式较患者按常规获得2组图像的方法能明显减少体表辐射剂量,平均每层可减少辐射剂量20%.4组图像对于小病灶、肺内各种不同病灶的显示能力是相似的.结论:非对称扫描方法在图像质量未下降的同时,可以较常规的2种检查方法减少患者的受照剂量.
作者:丁毅;张镭;钱晓军;王亚杰;翟仁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在危重患者胸部床旁摄影中的价值.提高胸部床旁摄影的图像质量,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准确而丰富的第一手影像资料,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作者:李传彪;宁季军;郑曙光;贾雄;杨柄飞;印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指主动脉瓣关闭至二尖瓣开放的间隔时间,受左室舒张速率和左房压影响,是反映心肌舒张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大多数采用多普勒法间接获得IVRT,存在一定误差,本研究对32例一级高血压患者用曲线解剖M型法直接测量IVRT,发现本方法操作简单,数据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奕民;袁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2岁,以腹痛伴神志模糊6小时就诊.家属代诉,18小时前曾于行走时跌倒,着地部位不详,夜间即感腹痛,以下腹为著.查体:神志模糊,呈失血貌,体温 38.0℃,脉搏14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9.3/4kPa,腹肌紧张,全腹有压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RBC:2.4×1012/L,HGB:79g/L.超声所见:脾肋间厚3.8cm,回声均匀,中下极可见一由外缘至内缘贯通之无回声暗带,约3.5cm×0.5cm,膈下与脾之间见前后径1.5cm液性暗区(附图左).
作者:谢宁;宋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60岁.腰痛、双下肢疼痛进行性加重8个月,并逐渐出现双下肢活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查体:腰4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4级.双侧巴彬斯基征(+),双侧踝阵挛(+).曾于7年前做过肝包虫内囊摘除术.肝脏B超:肝右后叶见一不均质的囊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肝右后叶包虫术后残腔并复发. MRI检查所见:腰3椎体下缘至骶2椎体上缘水平椎管内见多房性有分隔的长T2长T1囊性异常信号,分隔于T2WI呈低信号,T1WI呈相对稍高信号(图1,2),增强扫描不增强.病变沿腰5~骶1左侧椎间孔、骶1~2左侧骶前孔向盆腔内生长,骶1、2椎体有骨质破坏吸收(图3).
作者:傅明花;臧建华;刘建军;王新疆;王鑫;杨建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6岁,因上腹部间断疼痛2年入院.体检:胸廓无畸形,右侧胸锁骨中线四、五肋间可见心尖博动,该处可叩出心界,并可闻及心音.左侧胸腔叩诊呈清音,叩不出心界,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脾未触及,剑下轻度压痛.胸腹透视:右位心,腹部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张志峰;王振运;王磊;王伟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附睾炎临床上并不少见,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了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附睾炎45例,旨在探讨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特征.
作者:李凯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内异物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48个外伤后浅表软组织内异物的超声表现.结果:浅表软组织内玻璃异物11例20个,石头异物4例7个,金属异物11例12个,木柴异物9例9个.超声表现为软组织内条索状、斑点状结构的强回声或偏强回声,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楚.其中9例表现为无包膜低回声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异物性肉芽肿,8例局部化脓,表现为异物周围无回声区.结论: 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内异物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骆继芳;黄世林;浦明娟;沈引华;刘剑峰;邬萍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直肠腹膜外间隙是指直肠腹膜反折以下由盆内筋膜、韧带分隔的、富含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的潜在间隙,此间隙有利于盆内中空脏器的扩张及缓冲外力的损伤,也是积液、血肿储藏和扩散的空间,它对肿瘤的分期、脓液引流和盆腔脏器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直肠腹膜外区域的腹膜在胚胎时期发生了许多反折,其筋膜和筋膜间隙远比腹部腹膜外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虽有许多学者通过断面标本,灌注标本及CT、MRI、超声等方法对它进行研究,但对直肠周围筋膜和韧带的胚胎发育及其附着仍存在很大争议,从而导致直肠腹膜外间隙的解剖命名很不统一,同一间隙有不同的命名,同一命名又各有所指,造成影像诊断的和手术方式的分歧.随着CT、MRI和超声的发展,活体的直肠周围筋膜与筋膜间隙得以直接显示,为直肠腹膜外间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同于传统的观点.
作者:陈楠;闵鹏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5岁.因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需定期B超检查肝、胆、脾.2003年1月例行B超检查时发现左肝后方一低回声肿块(附图),大小约26mm×22mm,此肿块边界清晰,有包膜,其内回声偏低均质,与左肝及胃均有界限.B超提示:(1)小网膜良性肿瘤.(2)腹腔淋巴结肿大待排除.CT示:左肝下缘内侧与胃之间一软组织肿块(首先考虑良性占位,以来源于肠系膜或胃侧壁的平滑肌瘤可能性大).
作者:王志兰;黄心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女,57岁.体检时无意中发现右下肺一肿物.自述健康,无何不适.20年前有一次左胸背外伤史,尔后偶感伤处疼痛.查体:营养中等.听诊右侧胸语颤稍减弱,心律齐.肝、脾肋下未触及.X线胸正侧位片(图1)示右心膈角处见一7cm×8cm圆形块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光滑,右侧位片团影与胸椎重叠,诊断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CT(图2)示右下肺叶一6cm×6.5cm×8cm软组织块影,边界清,呈葫芦状,密度不均匀,CT值为29~51Hu.诊断为右肺下叶占位,性质待定.
作者:洪添吾;陈仰寿;王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喉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喉镜病理证实的22例喉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结果:复发灶位于残留的喉结构内10例,已行全喉切除的喉床内11例,已清扫的淋巴结处1例,其中12例并淋巴结转移.22例复发灶密度均不均匀,且呈不均匀增强.复发灶累及胸廓入口1例、甲状腺10例、食管7例、颈总动脉13例和气管3例.结论:CT能够诊断喉癌术后有无复发,明确发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范围、累及器官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李伟宁;郑石芳;欧阳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原癌基因c-myc被认为是具有激活和抑制双重作用的转录调节子,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c-myc mRNA的5'-非翻译区含有一个内部核糖体进入序列(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egement,IRES)元件.Chappell等发现c-myc的IRES中一个C变为U的核苷酸替换在42%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患者骨髓样本中可以检出,而这种核苷酸的变化在对照样本中没有检出.带突变的c-myc的IRES比野生型的c-myc的IRES的功能要更强.表明c-myc IRES中单个的点突变足以引起内部核糖体进入从而指导的翻译起始增强,此现象代表了一种新的癌变机制[1].
作者:段瑞峰;李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估CT诊断肾上腺大囊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手术病理证实肾上腺大囊肿的CT表现.结果:轴位CT平扫显示肾上腺囊肿,呈圆形8例、椭圆形6例;囊肿大径4~16cm,平均8cm;囊肿呈均匀低密度,CT值2~18Hu;囊壁光滑8例、稍分叶6例.增强扫描14例均无增强.术前确诊12例和拟诊2例.结论:对肾上腺大囊肿的定位和定性诊断,CT是可靠和准确的方法.
作者:严光庆;陈巨坤;李洲;上官景俊;王菊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