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再鸣;郭启勇;刘兆玉;廖伟;张军
目的:探讨MPR在眼眶内异物的三维定位诊断中的价值,为外科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我科2年来10例均经外科手术证实的眼眶内异物患者.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PQ5000V型螺旋CT进行眼眶轴位薄层扫描,利用MPR技术对异物进行三维定位分析.结果:所有异物通过MPR定位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眼眶异物的三维定位有重要价值.
作者:易自生;刘一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管介入与动脉灌注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97例.PTCD减黄术后34例留置了内支架,45例行TAIC.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支架组和无支架组、TAIC组和未(N)TAIC组生存时间与生存率差别.结果: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全部病例平均生存时间11.1个月.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5.4个月,无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为8.8个月.TAIC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5.2个月,而NTAIC组平均生存时间为7.5个月.结论:充分引流后的内支架留置术优于单纯引流术,而胆管介入配合TAIC能够延长生存期.
作者:卢再鸣;郭启勇;刘兆玉;廖伟;张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估术中超声判断肺癌与肺血管关系的准确性,预测肺癌可切除性及术式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用CT作对照,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采用评分的方法,定量描述术中超声判断肿瘤与肺血管关系的准确性,及其预测肺癌的可切除性和术式的准确性.结果:术中超声判断肿瘤与肺血管关系的准确率(81.0%)要高于CT(72.3%),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对于判断的准确率有影响,右侧肺癌的判断准确率高于左侧;平均直径3~5cm肺癌的准确率高.术中超声判断中心型肺癌可切除的准确率较高(86.7%),预测术式的准确率仅有63.3%.结论:术中超声有助于判断中心型肺癌与肺血管的关系并预测其可切除性,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术式,减少术中意外损伤.
作者:李俊来;田晓东;王二利;周乃康;董宝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2例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其中4例行增强延时扫描.结果:CT确诊输尿管结石95.3%(40/42);MPR图像质量分为好、较好、差,分别为66.7%(28/42)、23.8%(10/42)、9.5%(4/42).结论:螺旋CT结合MPR可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及梗阻扩张的程度,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学淳;孙屹岩;安丰新;吴新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6岁.无任何症状因健康体检发现左肺块影入院.查体:胸廓无畸形,左上肺呼吸音稍低,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胸部X线正位示:左肺上野见一约8.5cm×7.5cm块影,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其内散在较多大小不等的斑片状、半环状钙化灶,病灶与纵隔的交角呈锐角;气管无明显移位;左第1、2肋骨被病灶重叠而显示不清(图1).
作者:朱明霞;袁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肺血管栓塞症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9例肺血栓栓塞症的介入诊疗要点和中远期疗效.结果:经介入诊疗9例均无并发症、死亡,临床征象消失.肺动脉收缩压由治疗前的12.4±2.8kPa降至治疗后的4.8±1.47kPa、动脉血氧分压由7.6±1.73kPa升至12.13±1.07kPa.核素肺血流灌注显像肺灌注缺损恢复.肺动脉造影未见充盈缺损或截断征象.8例术后随访12.5~48.0个月,平均24.6个月,无复发.1例因下肢深静脉炎半年后再次发生微小肺动脉栓塞,全身抗凝症状消失.结论:肺血管栓塞症的介入诊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亚民;任炜;吕良山;刘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国人膈下动脉(IPA)的血管造影解剖.材料和方法:对168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IPA造影,其中男性116例、女52例,年龄平均52.7岁.用手推或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入速度2~3ml/s、总量8~12ml.投照位置以正位为主,少数病例辅以斜位、侧位取像.结果:做右侧IPA造影162支,左侧99支.左、右IPA 以共干发自同一血管者占42.9%;右侧IPA 单独起源者占59.3%:发自腹主动脉占37.0%,右肾动脉开口占17.9%;左侧IPA 单独起源者占18.2%:发自腹腔动脉占12.1%、腹主动脉占6.1%.96.7% IPA开口位于胸-12~腰-1椎体水平.结论:IPA起源、开口位置及分支走行等,对介入治疗医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志坚;王茂强;白启才;邵如宏;王立军;刘凤永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细菌性脑脓肿是脑脓肿的常见类型,其诊断通常依据CT及MRI扫描结果与临床表现相结合,但有时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尤其是与那些以囊性或坏死为主的肿瘤之间的鉴别.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 -MRS)技术能为细菌性脑脓肿诊断的确立,提供极有意义的信息.
作者:沈训泽;龚向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妇科囊性病变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的适应证、有效性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妇科囊性病变患者155例,经腹或经阴道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结果:153例治疗成功,抽出液量为24~2145 ml(仅1例未抽出液体),2例巧克力囊肿治疗不成功.治疗后复查见囊性病变显著缩小或完全消失(1例巧克力囊肿除外).卵巢癌术后包裹性积液中查出癌细胞.治疗副作用包括虚脱3例、感染1例.结论:妇科囊性病变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适应症广,有效、安全,也较经济.
作者:汪龙霞;王军燕;张晶;孙俊玲;谷丽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超急性硬膜外血肿,是指24h内的血肿,本院收治1例,MR检查(外伤后3h)后经手术证实.1 病历简介患者,男,17岁.头颅外伤后,有典型的昏迷-清醒-昏迷病史.查体:右顶部头皮肿胀,瞳孔不等大,颈有抵抗,左侧肢体肌力减退,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应用菲利浦公司0.23T低场开放式MR扫描机.
作者:郑进天;蒙秋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检查和MRCP检查,根据MRCP表现回顾性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并与手术所见的临床分型对照.结果:Ⅰ,Ⅱ,Ⅲ,Ⅳ型分别有3,3,1和12例.19例MRCP分型正确,仅2例Ⅳ型患者误为Ⅰ型.MRCP分型与临床分型无显著性差异.常规MRI可以显示肿块近侧肝外胆管的长度.结论:MRCP结合常规扫描能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较准确分型,但本组只有21例,需要大量病例进一步探讨.
作者:吴建伟;卢光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血管造影(HCTPA)诊断周围性肺栓塞的价值,提高对肺栓塞HCTPA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8只犬于DSA下经导管注入直径2~4mm、长1cm的明胶海绵条后复制为单侧周围性肺栓塞动物模型,进行HCTPA检查,观察栓塞肺动脉之HCTPA的表现,分析HCTPA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结果:栓塞侧肺野共观察到亚段以上肺动脉76支,DSA发现26支栓塞肺动脉,均位于肺段及以下水平动脉.HCTPA共诊断了20支肺动脉栓塞,其中2支为误诊,敏感性为69.2%,特异性为96%.栓塞肺动脉于HCTPA主要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截断.结论:HCTPA可以对周围性肺栓塞做出可靠的诊断,是诊断肺栓塞的理想方法.
作者:郭佑民;王建国;牛刚;杨健;吴晓明;雷小燕;汪军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甲状腺结节显像对甲状腺癌诊断有较高的检出率,但特异性较低.本研究应用99mTc-MIBI延迟显像探讨其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
作者:龙再颖;李秀云;于立明;高胜海;盖春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mations,PAVMs),又称肺动静脉瘘、肺血管扩张、肺血管畸形等,是指肺动脉和肺静脉之间直接连接、二者间无毛细血管床,病变血管壁肌层发育不良,受累肺动脉壁薄、迂曲扩张,静脉呈囊状扩大,可有分隔和血栓形成[1,2].PAVMs主要后果有低血氧症、中枢神经系统异位栓塞和咯血.本文对PAVMs的介入治疗进展做一系统介绍.
作者:王茂强;高育璈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体外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已应用多年,是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痛苦小、方便的方法,但治疗失败改为手术治疗的病例时有发生.本研究旨在利用超声检查于治疗前观察结石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以预测其治疗难度,增加体外碎石的成功率.
作者:李鹏;蔡春儒;于连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肾移植术后5年,肾功能正常.长期服用环孢素和MMF等抗排异药物.2001年7月出现血尿,有时为肉眼血尿.多次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移植肾大小,形态,皮质回声、厚度及其内部血流分布均未见异常.肾动脉主干及皮质内小动脉的阻力指数在0.65~0.73之间.于2002年3月25日行MRI检查,发现移植肾下部实质内有一小圆形异常信号,直径约1.2cm,边界光整,T1W、T2W显示不均匀等信号灶.
作者:夏建国;李凤华;许桂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国目前有近二千万听力残疾人士,其中有许多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而多导人工耳蜗的成功应用为帮助该类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克服听力障碍,重返有声世界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
作者:孙德国;曹殿波;徐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PLE)与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ELE)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肝动脉栓塞治疗21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5例肝动脉注入PLE,6例肝动脉注入ELE,观察其栓塞前后肿瘤大小变化、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LE与ELE栓塞后肝海绵状血管瘤均有明显缩小,临床症状缓解,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肿瘤大直径分别由术前7.57±3.91cm、7.50±1.59cm缩小为4.33±0.80cm、3.72±0.45cm,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PLE栓塞术后并发症明显较ELE要轻.结论:介入栓塞治疗CHL 疗效肯定,PLE肝动脉栓塞治疗CHL的安全性优于ELE.
作者:王文新;刘晋波;高平;俞羚;张祖林;黄光海;耿西亮;高莉莎;刘渭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62岁.8个月前左足扭伤后,偶然发现左大腿上部一包块,生长迅速.3个月前,感局部不适,屈膝时胀痛明显,近20天来,局部时有发热感,体温有时升高.专科检查:跛行,左股部皮温略高,局部肿胀明显,可触及40cm×25cm包块,活动度差,无压痛,左膝关节屈曲受限,余未见异常.血沉:53mm/h.B超显示:左大腿前上2/3处一囊实性包块,大厚度82mm,有包膜,边界清.包块液性回声占大部分,部分液区内呈现细小密集光点,并有流动感.实性回声内显示少许血流信号.
作者:王鑫;傅明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5岁,无任何症状,体检发现腹部肿物.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腹部外型膨隆,肝脏浊音界上移,肝下缘及脾脏未触及,腹壁未见静脉曲张,扣诊未闻及移动性浊音.CT检查:腹腔见巨大脂肪密度肿块,向下延伸至盆腔,CT值-120~-79Hu,边界不清楚,中心区伴有不规则钙化(图1).
作者:刘洪涛;刘景昌;王成健;杨景震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