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肿瘤表观弥散系数与组织细胞密度相关性研究

郭勇;王辅林;蔡幼铨;蔡祖龙;高元桂

关键词: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细胞密度
摘要:目的: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病变(恶性肿瘤26例,良性病变20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检查,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用Adobe Photoshop 4.0 software 软件分析乳腺病变病理切片的细胞密度.统计分析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肿瘤平均ADC值为(0.9608±0.2043)×10-3mm2/s,明显小于良性病变组(1.5934±0.2084)×10-3mm2/s;P<0.001).恶性肿瘤平均细胞密度为(14.59±4.35)%,明显大于良性病变组(10.20±4.32%;P<0.05).乳腺病变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很好(r=-0.542).结论:在乳腺良恶性肿瘤ADC不同中,细胞密度起了重要作用.通过测量肿瘤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仍有其局限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检查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分析

    磁共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此项检查,但也有少数患者有轻重不等的幽闭恐惧症,加之对MRI不了解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极个别的人甚至不能接受检查.本文对磁共振检查时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克服幽闭症的办法.

    作者:张艺;梁宇霆;马大庆;付亚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脏恶性肿瘤穿刺活检致肿瘤种植的影像学观察

    目的:探讨7例肝脏恶性肿瘤活检后肿瘤种植的影像学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6例,女1例)经手术证实为肝脏肿瘤穿刺活检致肿瘤种植转移的CT、MRI资料.7例均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6例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切除,1例因严重肝硬化伴有多发肝脏肿瘤而无法手术,仅行转移部位开放式微波固化.结果:术前诊断有肿瘤种植CT3例,MRI1例,另外3例无种植转移的诊断.7例经手术证明均为活检后肿瘤种植.3例已死亡,其余在随访中.结论:鉴于超声穿刺有引起针道种植转移的可能性,在其它技术指标能够诊断肝细胞癌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

    作者:刘荣;安力春;周宁新;黄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用国产球囊行经皮穿刺二尖瓣成形术

    目的: 评估利用国产球囊导管行经皮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其中男79例,女158例,年龄15~67岁,平均41.2±15.3岁),利用国产球囊导管、美国OEC9600型小C臂X光机行经皮穿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疗效.结果:237例中,成功率为97.5%(231/237),其中129例进行了随访,术后及随访左房内径、二尖瓣口面积、跨瓣压差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34±12)个月,5例出现再狭窄,其中4例再次PBMV术成功,1例行瓣膜置换术.结论:利用国产球囊导管行PBMV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良好,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建文;颜景信;魏芝宝;陈巨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巨大胸膜间皮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1岁.主因右侧胸腔积液5年,劳累后胸闷,气促3个月入院.体检:体温36.5℃,胸廓无畸形,右侧触觉语颤减弱、右胸有扣痛,右侧呼吸音减低,抽胸水为淡黄色.X线检查:右胸第三前肋以下密度一致升高,上缘呈抛物线状,纵膈左移.CT平扫示:右侧胸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并可见散在低密度影及小量钙化,大小约14cm×16cm×18cm,边缘光滑,肿块与胸壁呈锐角接触,右肺被压缩上移,纵隔受压左移,肝脏向下移位,变形.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图1).增强扫描示病变呈不均匀增强,低密度显示更清楚(图2).CT诊断:右侧胸腔恶性肿瘤.

    作者:有涛;李志强;张付志;陈巨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超监测下输卵管再通术50例临床分析

    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B超监测下输卵管再通术是非创伤性的手术,解除输卵管近端阻塞,疗效显著,操作简便.

    作者:王道萍;董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CTP)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8例对疑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分别行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法(SSD)CTP成像.结果:MIP CTP能同时显示4级以上门静脉分支和2级以上的肝静脉分支.CTP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位置、管径、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了解门解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CTP有助于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术前定位、Budd-Chiari综合症的诊断和术后随访.SSD CTP立体感强,但不利于细微结构和癌栓的显示.结论:CTP是门静脉和肝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东;张挽时;熊明辉;喻敏;徐家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精囊癌的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精囊癌实属罕见,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所报道的仅有75例[1~5],多为临床病理方面的报道,其影像学表现描述极少,本病易与前列腺病变混淆,与膀胱及输尿管下端关系密切.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精囊癌,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表现.

    作者:全昌斌;朱月强;黎晓林;钱叶勇;莫春柏;贾树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脏动静脉瘘的CT研究进展

    肝脏动静脉瘘(intrahepatic arteriovenous shunting)是指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或与肝静脉之间形成异常吻合支,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瘘远较肝动脉-肝静脉瘘更为常见.肝脏的动静脉瘘来源于各种肝脏疾病,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因素.肝脏动静脉瘘瘘道的产生使得肝动脉血可以通过瘘道吻合支血管直接进入门静脉分支,这是造成门静脉压力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正确认识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出现的动静脉瘘的CT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有助于肝脏肿瘤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2)有助于选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3)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王家强;刘光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腰椎退变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CT诊断为腰椎退变的963例有关资料.结果:963例中,椎间盘变性膨出96例;椎间盘突出713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52例;椎小关节病94例;退变性滑脱8例.结论:CT扫描是检查和诊断腰椎退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殷好治;梁福民;王希林;梁付奎;滕建铃;彭凤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表浅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诊断

    目的:讨论超声对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和局限性,总结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声像图特征.资料和方法:对58例软组织肿块进行超声诊断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超声病变检出率100%,超声病理对照符合率为69%(40/58).结论:超声诊断常见病较容易,对软组织病变检出率高,是首选检查方法;但对肿瘤定性有局限性,术前活组织检查必不可少.

    作者:于杰;孙晖;朱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分析

    目的:分析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0~44岁,平均30.4岁.CT检查3例,MRI检查4例.结果:肿瘤位于脑室内前2/3,边界清楚.CT平扫呈略高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增强不明显.MRI表现为略短T1,略长T2信号.本组5例有3例误诊为室管膜瘤,2例误诊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CT和MRI是该病有效的检查手段.侧脑室前2/3处发生的肿瘤,鉴别诊断应考虑到中枢神经细胞瘤.

    作者:李宏儒;韩本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介入性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治疗膀胱癌

    膀胱癌经供血动脉区域性治疗,有体外导管置留持续灌注法与常规插管一次性冲击疗法.前者导管保留时间短,易感染,并发症高,限制了患者的生活自理;后者则需反复操作累计治疗费用高,应用导管药盒系统(PCS)只需施行一次介入术埋植PCS,便为动脉灌注建立了一条永久性血管通道,使肿瘤治疗更直接、规律、简便.

    作者:宋秀玲;郑汉东;李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RI示肝癌腹膜广泛转移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64岁.因腹胀,腹痛,纳差,乏力伴发热1周,并感轻度胸闷,憋气入院.查体:消瘦,巩膜无黄染,腹稍膨隆,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HBSAg(+),CEA(-),AFP(-),ESR55mm/h,Hb97g/L,PLT60×109/L,WBC10.4×109/L.胸片示:膈面抬高,以右侧为甚,心肺纵隔未见异常.B超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腹水.MRI平扫见肝右叶有一9.5cm×9.0cm×7.0cm的异常信号灶,T1WI呈等T1、长T1混杂信号,T2WI呈长T2、短T2混杂信号,其内可见出血信号灶.该占位局部突出肝表面,边界尚清,周边可见低信号晕环样包绕.腹腔内可见弧形长T1、长T2液体信号.右侧壁层腹膜呈广泛条状、结节状增厚,信号与肌肉信号相似.脾脏大小、形态、信号未见异常.下腔静脉、门静脉主干显示清,其内未见异常信号(图1,2).增强扫描见肝右叶占位呈不规则增强,右侧腹膜呈环状、条状、结节状增强(图3).MRI印象:肝右叶肝癌合并腹膜广泛转移、腹水.抽腹水为血性,利凡他试验(-),离心后镜检可见大量癌细胞.

    作者:任彦玲;候建明;程美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剂量数字化X线机胸部摄影的临床应用

    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高效、低耗、对受检者和检查者低照射量的影像学检查设备不断问世及完善.我们在日常胸部X线摄影检查中,对日本岛津300mA X线机和国产狭缝式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线机的照射条件、成像质量、患者适应情况及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着重讨论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线机在胸部摄影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毛树伟;王子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影像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CT的应用可使该病的诊断更加客观、简便和准确,并对脑缺血之缺氧程度的判断以及治疗和预后也很有意义.本文收集了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SAH 64例,就其CT表现和病理机制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柴汝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

    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肝血管疾病,临床极易漏诊或误诊,其诊断主要依据X线血管造影.有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彩色多普勒图像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吴凤林;戴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同病因肺动脉血流加快的彩色多普勒分析

    本文对122例不同病因所致肺动脉血流速度(Vp)加快的病因和彩色血流(CDFI)对比分析,探讨其意义.

    作者:韩建明;杨小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心包纤维肉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7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个月住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9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3.6/10.4kPa,颈静脉怒张,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搏动不明显,心音遥远.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5×109/L,中性粒细胞0.69,尿便常规及肝功化验均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心包脏壁层粘连,心包弥漫性增厚,厚薄明显不均,心肌舒缩受限.各房室大小无明显变化.X线平片示:心影向两侧增大,以向右突出明显,呈球形.心脏正常弓界消失(图1)CT示:心包弥漫性不均匀增厚,以右侧为重,厚处可达8.0厘米,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CT值10.6~35.6Hu,与心肌之间脂肪间隙清晰存在,与周围纵隔组织界限清晰,未向周围浸润生长.右心房受压,其余房室腔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图2).CT拟诊:心包肿瘤.

    作者:裴建国;赵志梅;金兰;金惠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介入性栓塞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目的:探索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对19例甲亢患者经甲状腺动脉超选择性插管,采用PVA,硬脑膜微粒及钢圈栓塞治疗.结果:甲状腺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全部栓塞成功,13例甲亢症状缓解及T3、T4降至正常,所有的病例甲状腺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彭志康;刘亚洪;蔡德鸿;卢蔚芳;全显跃;叶仁青;王丽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粘液型脂肪肉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53岁,左臀部及左大腿无痛性肿物3个月,近1个月有肿胀,疼痛,左下肢活动受限.体检:一般状态良好,左臀及左大腿外侧肿物,质韧,有深压痛.MRI示左臀部及左大腿外侧巨大软组织肿物,T1WI肿物呈高低信号混杂(图1),T2WI肿瘤呈高信号,内有中等信号的分隔(图2).2001年2月20日行肿物切除术,大体所见:40cm×26cm×8cm肿物,有包膜,表面呈结节状,切面呈樱桃红色,内见胶状粘液.病理诊断:(左大腿及左臀部)粘液型脂肪肉瘤(分化较好).

    作者:付旷;王景林;卜丽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