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图像同机融合在胸腹部肿瘤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赵文锐;朱家瑞;川玲;卢殿峰;许根祥;王新强;魏威;高春华

关键词:胸/腹部肿瘤, 符合探测, 图像融合, 脱氧葡萄糖
摘要:目的:初步评价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图像同机融合在胸腹部肿瘤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疑为胸腹部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而行18F-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联合扫描同机图像融合患者的资料.结果:14例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的患者FDG显像,在34个病灶中共检出33个病灶(97.1%).融合影像可更加直观清晰地显示占位性病变或肿大淋巴结的代谢活性.其中4例(4/14)患者位于邻近膈肌上下及胸椎体、前列腺的6个病灶(6/34)必须借助融合图像才能精确定位.结论: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图像同机融合可明显提高符合显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MRI诊断肝脏炎性假瘤

    目的:探讨MRI对肝脏炎性假瘤(IP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IPL的MRI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病理诊断前13例诊断为良性病变,3例误诊为恶性肿瘤.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组12例:血管炎型5例、浆细胞肉芽肿型3例、坏死型4例;T1WI和T2WI低信号组2例:坏死型和硬化型各1例;T1WI 和T2WI等信号、高信号各1例均为血管炎型.2例血管炎型于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度强化;3例血管炎型和2例浆细胞肉芽肿型于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度强化;3例坏死型于门脉期和延迟期周边轻度强化.结论:IPL的MRI表现缺乏特异性.MRI能将多数IPL诊断为良性病变.

    作者:李永才;叶慧义;高凤霄;张宏伟;蔡幼铨;高元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精囊癌的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精囊癌实属罕见,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所报道的仅有75例[1~5],多为临床病理方面的报道,其影像学表现描述极少,本病易与前列腺病变混淆,与膀胱及输尿管下端关系密切.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精囊癌,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表现.

    作者:全昌斌;朱月强;黎晓林;钱叶勇;莫春柏;贾树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胎儿多发畸形1例

    1 病历简介孕妇23岁,第一胎,孕5月余来院检查.B超所见:胎头未探见完整的颅骨光环;四肢:左前臂比右前臂短1.0cm,左手指显示不清;右手未见明显异常;左足见四趾,大趾特长,其长度为足长的1/2(图1);右足缺如,右小腿仅见1根骨,外周无明显软组织(图2).B超提示,无脑儿,多肢体畸形.

    作者:徐加英;徐益敏;杨雪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巨大胸膜间皮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1岁.主因右侧胸腔积液5年,劳累后胸闷,气促3个月入院.体检:体温36.5℃,胸廓无畸形,右侧触觉语颤减弱、右胸有扣痛,右侧呼吸音减低,抽胸水为淡黄色.X线检查:右胸第三前肋以下密度一致升高,上缘呈抛物线状,纵膈左移.CT平扫示:右侧胸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并可见散在低密度影及小量钙化,大小约14cm×16cm×18cm,边缘光滑,肿块与胸壁呈锐角接触,右肺被压缩上移,纵隔受压左移,肝脏向下移位,变形.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图1).增强扫描示病变呈不均匀增强,低密度显示更清楚(图2).CT诊断:右侧胸腔恶性肿瘤.

    作者:有涛;李志强;张付志;陈巨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同病因肺动脉血流加快的彩色多普勒分析

    本文对122例不同病因所致肺动脉血流速度(Vp)加快的病因和彩色血流(CDFI)对比分析,探讨其意义.

    作者:韩建明;杨小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西门子 Pandoros Optimatic 型数字减影机故障维修1例

    1 故障现象该机器每次开机30 min 以内图像模糊不清,需要预热30 min 以后图像才能逐渐清晰起来,而且随着时间延长图像越来越清楚,1小时后图像达到清晰.

    作者:李亚琦;王燕妮;孙承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腺肿瘤表观弥散系数与组织细胞密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病变(恶性肿瘤26例,良性病变20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检查,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用Adobe Photoshop 4.0 software 软件分析乳腺病变病理切片的细胞密度.统计分析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肿瘤平均ADC值为(0.9608±0.2043)×10-3mm2/s,明显小于良性病变组(1.5934±0.2084)×10-3mm2/s;P<0.001).恶性肿瘤平均细胞密度为(14.59±4.35)%,明显大于良性病变组(10.20±4.32%;P<0.05).乳腺病变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很好(r=-0.542).结论:在乳腺良恶性肿瘤ADC不同中,细胞密度起了重要作用.通过测量肿瘤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仍有其局限性.

    作者:郭勇;王辅林;蔡幼铨;蔡祖龙;高元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的DSA检查及其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的DSA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经急诊DSA检查后,立即用丝线段、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或局部药物灌注,术后常规保留导管12~24小时.结果:DSA发现动脉血管破裂出血14例,另4例仅见局部血管异常.栓塞后12例出血立即停止;6例治疗后再出血,3例经再次栓塞后出血停止,3例作了外科手术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诊DSA是确定胃肠道出血的一种准确方法,及时进行适当栓塞是控制出血的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术中要注意保护功能动脉或终末动脉,术后应留管观察,以便造影复查和进一步治疗.

    作者:徐霖;陈平友;夏进东;仇俊华;周选民;张海波;王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肿瘤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的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C)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经临床、DSA及病理证实的PHCC边缘肝双期扫描表现.结果:肝癌边缘形态分为四个类型:(1)边缘清楚型(19例),6例肝动脉期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3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2)完整包膜型(14例),包膜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多见;(3)边缘不清型(27例),24例肝动脉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7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4)混合型(24例).结论: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可较好显示PHCC边缘形态特点及血供,对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介入治疗效果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陈德;江金带;李志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T诊断2例Mirizzi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又叫肝管梗阻综合征,是一种缺乏典型表现,以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引起肝总管狭窄或梗阻,并发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1~3].是一种少见疾病,其影像表现国内外杂志报道不多,由于此病在手术中的特殊性,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影像科及外科医师的关注.本文对2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CT诊断.

    作者:袁芳;吴新淮;唐菲;尹致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脏恶性肿瘤穿刺活检致肿瘤种植的影像学观察

    目的:探讨7例肝脏恶性肿瘤活检后肿瘤种植的影像学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6例,女1例)经手术证实为肝脏肿瘤穿刺活检致肿瘤种植转移的CT、MRI资料.7例均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6例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切除,1例因严重肝硬化伴有多发肝脏肿瘤而无法手术,仅行转移部位开放式微波固化.结果:术前诊断有肿瘤种植CT3例,MRI1例,另外3例无种植转移的诊断.7例经手术证明均为活检后肿瘤种植.3例已死亡,其余在随访中.结论:鉴于超声穿刺有引起针道种植转移的可能性,在其它技术指标能够诊断肝细胞癌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

    作者:刘荣;安力春;周宁新;黄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硬化型骨肉瘤病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13岁.双下肢关节肿痛4个月.体查:体温38.5℃,消瘦.右股骨下端皮肤灰暗,皮温增高,表浅静脉轻度曲张.可触及14cm×8cm×5cm包块,质硬,有压痛.右膝关节活动受限.左股骨下端肿胀,有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双踝关节亦有压痛.余体征未发现异常.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18u.X线平片示:双侧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质呈象牙质样密度增高,髓腔消失.右膝周软组织内大量致密团块状瘤骨,关节面光整(图1,2).住院后全身照片检查发现双侧胫骨、右侧桡骨下端,双侧肱骨、股骨近端,髂骨、骶骨、腰椎骨均有致密团块影,均未见溶骨性破坏(图3).病理活检诊断:硬化型骨肉瘤病.患者4个月后因全身衰竭死亡.

    作者:谢肇峰;向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临床上十分常见,一般症状多,体征少.我院于1998年以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例椎动脉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并作对照组研究.

    作者:贾战斗;吴继红;刘永刚;张树森;郭艳敏;任翠剑;邓志高;张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平滑肌瘤脱垂于十二指肠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3岁,以间断呕血及柏油样便3年,再次发作而来我院就诊.

    作者:苗林;卢海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特点与血管内治疗

    目的:探讨26例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操作.材料和方法:26例以癫痫发病的病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AVM.根据AVM病灶的特点,选择经血管内超选择应用NBCA栓塞或结合放射外科治疗.结果:26例在1~3次栓塞后,17例症状完全消除,9例症状得到明显有效的控制.结论:AVM病灶粗大的皮层引流静脉产生的搏动性刺激及脑皮层静脉回流受阻,损害脑功能,进而引起皮层放电导致癫痫发作,所以在栓塞中应尽量减少畸形血流量,使粗大的引流静脉萎陷,从而降低对皮层脑组织的刺激,达到控制和缓解癫痫发作的目的.

    作者:李生;李宝民;周定标;姜金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介入性栓塞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目的:探索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对19例甲亢患者经甲状腺动脉超选择性插管,采用PVA,硬脑膜微粒及钢圈栓塞治疗.结果:甲状腺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全部栓塞成功,13例甲亢症状缓解及T3、T4降至正常,所有的病例甲状腺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彭志康;刘亚洪;蔡德鸿;卢蔚芳;全显跃;叶仁青;王丽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影像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CT的应用可使该病的诊断更加客观、简便和准确,并对脑缺血之缺氧程度的判断以及治疗和预后也很有意义.本文收集了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SAH 64例,就其CT表现和病理机制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柴汝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磁共振检查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分析

    磁共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此项检查,但也有少数患者有轻重不等的幽闭恐惧症,加之对MRI不了解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极个别的人甚至不能接受检查.本文对磁共振检查时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克服幽闭症的办法.

    作者:张艺;梁宇霆;马大庆;付亚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脏动静脉瘘的CT研究进展

    肝脏动静脉瘘(intrahepatic arteriovenous shunting)是指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或与肝静脉之间形成异常吻合支,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瘘远较肝动脉-肝静脉瘘更为常见.肝脏的动静脉瘘来源于各种肝脏疾病,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因素.肝脏动静脉瘘瘘道的产生使得肝动脉血可以通过瘘道吻合支血管直接进入门静脉分支,这是造成门静脉压力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正确认识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出现的动静脉瘘的CT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有助于肝脏肿瘤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2)有助于选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3)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王家强;刘光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双侧输尿管口囊肿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以尿急、尿频,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来诊.声像图所见: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膀胱三角区两侧见大小不等之椭圆形环状结构,壁菲薄而光滑,内为无回声区,实时观察可见环状结构随输尿管口喷尿而逐渐增大(图1),而后又较迅速缩小(图2),形成有节律的膨大和缩小.囊肿膨大时直径约为:左侧40mm×20mm,右侧13mm×18mm,缩小时直径为左侧15mm×10mm,右侧8mm×3mm,纵断扫查囊肿与输尿管盆腔段相通,入口较出口大.双肾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双侧输尿管口囊肿.

    作者:宋曙光;张天谋;郑茸亚;李亚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