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病因肺动脉血流加快的彩色多普勒分析

韩建明;杨小兰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肺动脉血流速度, 血流动力学
摘要:本文对122例不同病因所致肺动脉血流速度(Vp)加快的病因和彩色血流(CDFI)对比分析,探讨其意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诊断2例Mirizzi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又叫肝管梗阻综合征,是一种缺乏典型表现,以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引起肝总管狭窄或梗阻,并发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1~3].是一种少见疾病,其影像表现国内外杂志报道不多,由于此病在手术中的特殊性,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影像科及外科医师的关注.本文对2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CT诊断.

    作者:袁芳;吴新淮;唐菲;尹致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胎儿多发畸形1例

    1 病历简介孕妇23岁,第一胎,孕5月余来院检查.B超所见:胎头未探见完整的颅骨光环;四肢:左前臂比右前臂短1.0cm,左手指显示不清;右手未见明显异常;左足见四趾,大趾特长,其长度为足长的1/2(图1);右足缺如,右小腿仅见1根骨,外周无明显软组织(图2).B超提示,无脑儿,多肢体畸形.

    作者:徐加英;徐益敏;杨雪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西门子 Pandoros Optimatic 型数字减影机故障维修1例

    1 故障现象该机器每次开机30 min 以内图像模糊不清,需要预热30 min 以后图像才能逐渐清晰起来,而且随着时间延长图像越来越清楚,1小时后图像达到清晰.

    作者:李亚琦;王燕妮;孙承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离断的超声诊断

    主动脉缩窄(CoA)及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依赖于有创性动脉造影,随着超声技术尤其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使得该类疾病的无创检测成为可能.1990年以来我们检出CoA和IAA共34例,现将其中经手术/血管造影证实的14例病例作回顾性总结,旨在探讨其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张希平;李盈禄;闫瑞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结肠Crohn病X线诊断

    结肠 Crohn 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反复发作的慢性进行性肠炎.国内有关X线诊断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4~2000年资料完整的23例临床X线表现,并与病理对照.

    作者:鲍军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精囊癌的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精囊癌实属罕见,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所报道的仅有75例[1~5],多为临床病理方面的报道,其影像学表现描述极少,本病易与前列腺病变混淆,与膀胱及输尿管下端关系密切.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精囊癌,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表现.

    作者:全昌斌;朱月强;黎晓林;钱叶勇;莫春柏;贾树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髓外浆细胞瘤误诊2例

    1 病例简介例1 女67岁,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左眼球外突1月.专科检查:左眼上睑外侧可触及1.5cm×1.0cm×0.5cm的椭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无波动感,左眼向下、内、前方移位外突,左眼球向颞侧活动受限.全身检查: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全身各部无压痛,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尿Bence-Jones蛋白阴性,血沉159mm/h,骨髓相检查未见异常.X线平片:头颅及脊柱骨质未见异常.CT扫描:左泪腺区见一卵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界较清,大小约为2.6cm×2.3cm×2.0cm,CT值约53.0Hu;眼球受压向下、内、前方移位,外直肌受压;眶外侧壁骨质破坏;视神经无异常(图1).CT诊断:左侧泪腺恶性肿瘤,以恶性混合瘤的可能性大.

    作者:莫显斌;姚倩东;黄常明;常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消化道动脉性大出血的DSA检查及其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的DSA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经急诊DSA检查后,立即用丝线段、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或局部药物灌注,术后常规保留导管12~24小时.结果:DSA发现动脉血管破裂出血14例,另4例仅见局部血管异常.栓塞后12例出血立即停止;6例治疗后再出血,3例经再次栓塞后出血停止,3例作了外科手术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诊DSA是确定胃肠道出血的一种准确方法,及时进行适当栓塞是控制出血的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术中要注意保护功能动脉或终末动脉,术后应留管观察,以便造影复查和进一步治疗.

    作者:徐霖;陈平友;夏进东;仇俊华;周选民;张海波;王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表浅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诊断

    目的:讨论超声对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和局限性,总结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声像图特征.资料和方法:对58例软组织肿块进行超声诊断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超声病变检出率100%,超声病理对照符合率为69%(40/58).结论:超声诊断常见病较容易,对软组织病变检出率高,是首选检查方法;但对肿瘤定性有局限性,术前活组织检查必不可少.

    作者:于杰;孙晖;朱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超监测下输卵管再通术50例临床分析

    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B超监测下输卵管再通术是非创伤性的手术,解除输卵管近端阻塞,疗效显著,操作简便.

    作者:王道萍;董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0岁.2001年4月9日出现右侧上肢不自主震颤,3小时后出现右侧偏瘫,浅昏迷,颈强(++++),克氏征(+),右下肢巴彬斯基(+),腹部扣诊有移动性浊音.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1.60kPa,脑脊液外观微黄,细胞数108×106,蛋白2.0g/L,糖2.2mmol/L,氯化物90mmol/L.墨汁染色未见新型隐球菌.血氨65mmol/L.腹部超声诊断:肝硬化,腹水.

    作者:付旷;王景林;刁群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同病因肺动脉血流加快的彩色多普勒分析

    本文对122例不同病因所致肺动脉血流速度(Vp)加快的病因和彩色血流(CDFI)对比分析,探讨其意义.

    作者:韩建明;杨小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脏动静脉瘘的CT研究进展

    肝脏动静脉瘘(intrahepatic arteriovenous shunting)是指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或与肝静脉之间形成异常吻合支,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瘘远较肝动脉-肝静脉瘘更为常见.肝脏的动静脉瘘来源于各种肝脏疾病,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因素.肝脏动静脉瘘瘘道的产生使得肝动脉血可以通过瘘道吻合支血管直接进入门静脉分支,这是造成门静脉压力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正确认识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出现的动静脉瘘的CT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有助于肝脏肿瘤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2)有助于选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3)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王家强;刘光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影像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CT的应用可使该病的诊断更加客观、简便和准确,并对脑缺血之缺氧程度的判断以及治疗和预后也很有意义.本文收集了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SAH 64例,就其CT表现和病理机制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柴汝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RI示肝癌腹膜广泛转移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64岁.因腹胀,腹痛,纳差,乏力伴发热1周,并感轻度胸闷,憋气入院.查体:消瘦,巩膜无黄染,腹稍膨隆,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HBSAg(+),CEA(-),AFP(-),ESR55mm/h,Hb97g/L,PLT60×109/L,WBC10.4×109/L.胸片示:膈面抬高,以右侧为甚,心肺纵隔未见异常.B超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腹水.MRI平扫见肝右叶有一9.5cm×9.0cm×7.0cm的异常信号灶,T1WI呈等T1、长T1混杂信号,T2WI呈长T2、短T2混杂信号,其内可见出血信号灶.该占位局部突出肝表面,边界尚清,周边可见低信号晕环样包绕.腹腔内可见弧形长T1、长T2液体信号.右侧壁层腹膜呈广泛条状、结节状增厚,信号与肌肉信号相似.脾脏大小、形态、信号未见异常.下腔静脉、门静脉主干显示清,其内未见异常信号(图1,2).增强扫描见肝右叶占位呈不规则增强,右侧腹膜呈环状、条状、结节状增强(图3).MRI印象:肝右叶肝癌合并腹膜广泛转移、腹水.抽腹水为血性,利凡他试验(-),离心后镜检可见大量癌细胞.

    作者:任彦玲;候建明;程美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R弥散、灌注成像及1H-MRS在判断脑肿瘤放疗后坏死与肿瘤复发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试探讨弥散、灌注成像及1H-MRS在放射性坏死与脑肿瘤复发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象: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脑肿瘤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2~66岁.检查方法:MR弥散、灌注成像和1H-MRS检查.结果:脑肿瘤复发16例,放射性坏死12例.影像表现:脑肿瘤复发:弥散成像信号多样;灌注成像:局部高信号;1H-MRS:Cho上升,NAA下降,以Lip-Lac波升高.放射性坏死:弥散成像信号多样;灌注成像低信号;1H-MRS:Cho、NAA、Cr均较低.结论:MRI弥散、灌注成像及1H-MRS对判断脑肿瘤放疗后坏死还是肿瘤复发有意义.

    作者:叶滨宾;范国光;王丽君;李志清;陈丽英;郭启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脏恶性肿瘤穿刺活检致肿瘤种植的影像学观察

    目的:探讨7例肝脏恶性肿瘤活检后肿瘤种植的影像学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6例,女1例)经手术证实为肝脏肿瘤穿刺活检致肿瘤种植转移的CT、MRI资料.7例均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6例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切除,1例因严重肝硬化伴有多发肝脏肿瘤而无法手术,仅行转移部位开放式微波固化.结果:术前诊断有肿瘤种植CT3例,MRI1例,另外3例无种植转移的诊断.7例经手术证明均为活检后肿瘤种植.3例已死亡,其余在随访中.结论:鉴于超声穿刺有引起针道种植转移的可能性,在其它技术指标能够诊断肝细胞癌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

    作者:刘荣;安力春;周宁新;黄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CT与临床表现.材料和方法:根据CT图像示是否合并脑室内出血,将61例PNSH分为A、B两组,记录出血部分、出血量、入院时意识水平及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急性脑积水、颅内再出血等并发症.结果:两组出血量有差别,A组患者中意识水平正常,住院期间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0.8%),脑积水3例(0.8%);B组入院检查意识出现嗜睡及局部神经症状,产生脑血管痉挛2例(0.9%),迟发性脑缺血9例(40.9%),急性脑积水14例(63.6%),颅内再出血3例(13.6%).结论:PNSH合并脑室内出血,伴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急性脑积水、颅内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率高于没有脑室出血的PNSH,且预后差.

    作者:文明;施武非;向东;谢延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分析

    目的:分析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0~44岁,平均30.4岁.CT检查3例,MRI检查4例.结果:肿瘤位于脑室内前2/3,边界清楚.CT平扫呈略高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增强不明显.MRI表现为略短T1,略长T2信号.本组5例有3例误诊为室管膜瘤,2例误诊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CT和MRI是该病有效的检查手段.侧脑室前2/3处发生的肿瘤,鉴别诊断应考虑到中枢神经细胞瘤.

    作者:李宏儒;韩本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硬化型骨肉瘤病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13岁.双下肢关节肿痛4个月.体查:体温38.5℃,消瘦.右股骨下端皮肤灰暗,皮温增高,表浅静脉轻度曲张.可触及14cm×8cm×5cm包块,质硬,有压痛.右膝关节活动受限.左股骨下端肿胀,有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双踝关节亦有压痛.余体征未发现异常.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18u.X线平片示:双侧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质呈象牙质样密度增高,髓腔消失.右膝周软组织内大量致密团块状瘤骨,关节面光整(图1,2).住院后全身照片检查发现双侧胫骨、右侧桡骨下端,双侧肱骨、股骨近端,髂骨、骶骨、腰椎骨均有致密团块影,均未见溶骨性破坏(图3).病理活检诊断:硬化型骨肉瘤病.患者4个月后因全身衰竭死亡.

    作者:谢肇峰;向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