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与临床分析

文明;施武非;向东;谢延风

关键词:出血, 蛛网膜下腔, 非动脉瘤, 中脑周围, 脑室内出血, CT
摘要:目的: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CT与临床表现.材料和方法:根据CT图像示是否合并脑室内出血,将61例PNSH分为A、B两组,记录出血部分、出血量、入院时意识水平及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急性脑积水、颅内再出血等并发症.结果:两组出血量有差别,A组患者中意识水平正常,住院期间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0.8%),脑积水3例(0.8%);B组入院检查意识出现嗜睡及局部神经症状,产生脑血管痉挛2例(0.9%),迟发性脑缺血9例(40.9%),急性脑积水14例(63.6%),颅内再出血3例(13.6%).结论:PNSH合并脑室内出血,伴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急性脑积水、颅内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率高于没有脑室出血的PNSH,且预后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双侧输尿管口囊肿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以尿急、尿频,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来诊.声像图所见: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膀胱三角区两侧见大小不等之椭圆形环状结构,壁菲薄而光滑,内为无回声区,实时观察可见环状结构随输尿管口喷尿而逐渐增大(图1),而后又较迅速缩小(图2),形成有节律的膨大和缩小.囊肿膨大时直径约为:左侧40mm×20mm,右侧13mm×18mm,缩小时直径为左侧15mm×10mm,右侧8mm×3mm,纵断扫查囊肿与输尿管盆腔段相通,入口较出口大.双肾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双侧输尿管口囊肿.

    作者:宋曙光;张天谋;郑茸亚;李亚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0岁.2001年4月9日出现右侧上肢不自主震颤,3小时后出现右侧偏瘫,浅昏迷,颈强(++++),克氏征(+),右下肢巴彬斯基(+),腹部扣诊有移动性浊音.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1.60kPa,脑脊液外观微黄,细胞数108×106,蛋白2.0g/L,糖2.2mmol/L,氯化物90mmol/L.墨汁染色未见新型隐球菌.血氨65mmol/L.腹部超声诊断:肝硬化,腹水.

    作者:付旷;王景林;刁群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精囊癌的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精囊癌实属罕见,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所报道的仅有75例[1~5],多为临床病理方面的报道,其影像学表现描述极少,本病易与前列腺病变混淆,与膀胱及输尿管下端关系密切.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精囊癌,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表现.

    作者:全昌斌;朱月强;黎晓林;钱叶勇;莫春柏;贾树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图像同机融合在胸腹部肿瘤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初步评价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图像同机融合在胸腹部肿瘤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疑为胸腹部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而行18F-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联合扫描同机图像融合患者的资料.结果:14例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的患者FDG显像,在34个病灶中共检出33个病灶(97.1%).融合影像可更加直观清晰地显示占位性病变或肿大淋巴结的代谢活性.其中4例(4/14)患者位于邻近膈肌上下及胸椎体、前列腺的6个病灶(6/34)必须借助融合图像才能精确定位.结论: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图像同机融合可明显提高符合显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赵文锐;朱家瑞;川玲;卢殿峰;许根祥;王新强;魏威;高春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粘液型脂肪肉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53岁,左臀部及左大腿无痛性肿物3个月,近1个月有肿胀,疼痛,左下肢活动受限.体检:一般状态良好,左臀及左大腿外侧肿物,质韧,有深压痛.MRI示左臀部及左大腿外侧巨大软组织肿物,T1WI肿物呈高低信号混杂(图1),T2WI肿瘤呈高信号,内有中等信号的分隔(图2).2001年2月20日行肿物切除术,大体所见:40cm×26cm×8cm肿物,有包膜,表面呈结节状,切面呈樱桃红色,内见胶状粘液.病理诊断:(左大腿及左臀部)粘液型脂肪肉瘤(分化较好).

    作者:付旷;王景林;卜丽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胃癌分期的临床价值

    自CTVE问世以来,国内外已有不少实验和临床应用报道.但CTVE对胃癌分期报道较少.

    作者:毛淑华;赵素岗;张丽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临床上十分常见,一般症状多,体征少.我院于1998年以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例椎动脉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并作对照组研究.

    作者:贾战斗;吴继红;刘永刚;张树森;郭艳敏;任翠剑;邓志高;张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特点与血管内治疗

    目的:探讨26例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操作.材料和方法:26例以癫痫发病的病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AVM.根据AVM病灶的特点,选择经血管内超选择应用NBCA栓塞或结合放射外科治疗.结果:26例在1~3次栓塞后,17例症状完全消除,9例症状得到明显有效的控制.结论:AVM病灶粗大的皮层引流静脉产生的搏动性刺激及脑皮层静脉回流受阻,损害脑功能,进而引起皮层放电导致癫痫发作,所以在栓塞中应尽量减少畸形血流量,使粗大的引流静脉萎陷,从而降低对皮层脑组织的刺激,达到控制和缓解癫痫发作的目的.

    作者:李生;李宝民;周定标;姜金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性封堵术23例临床报告

    目的:评价AGA Amplatzer闭合器介入性封堵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材料和方法:23例住院患者,男10例,女13例.年龄5~49岁,平均33.5岁.体重17~88kg,平均60.4kg.ASD病理分型:中央型22例,中央偏下型1例,均为单一ASD.ASD直径(球囊伸长直径)2.8~3.6cm.应用AGA Amplatzer闭合器(28~40型号),在X线和食道超声(TEE)监测下闭合ASD.其闭合器型号与球囊伸长直径相等或大于2~4mm.结果:23例ASD中,21例闭合成功,成功率92%.2例闭合器脱落,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AGA Amplatzer闭合器闭合大型ASD是安全的,有效的;但在操作中注意防止闭合器脱落并发症发生.

    作者:邓东安;侯传举;朱鲜阳;韩秀敏;王琦光;全薇;柳阳;王淑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同病因肺动脉血流加快的彩色多普勒分析

    本文对122例不同病因所致肺动脉血流速度(Vp)加快的病因和彩色血流(CDFI)对比分析,探讨其意义.

    作者:韩建明;杨小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髓外浆细胞瘤误诊2例

    1 病例简介例1 女67岁,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左眼球外突1月.专科检查:左眼上睑外侧可触及1.5cm×1.0cm×0.5cm的椭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无波动感,左眼向下、内、前方移位外突,左眼球向颞侧活动受限.全身检查: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全身各部无压痛,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尿Bence-Jones蛋白阴性,血沉159mm/h,骨髓相检查未见异常.X线平片:头颅及脊柱骨质未见异常.CT扫描:左泪腺区见一卵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界较清,大小约为2.6cm×2.3cm×2.0cm,CT值约53.0Hu;眼球受压向下、内、前方移位,外直肌受压;眶外侧壁骨质破坏;视神经无异常(图1).CT诊断:左侧泪腺恶性肿瘤,以恶性混合瘤的可能性大.

    作者:莫显斌;姚倩东;黄常明;常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肿瘤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的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C)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经临床、DSA及病理证实的PHCC边缘肝双期扫描表现.结果:肝癌边缘形态分为四个类型:(1)边缘清楚型(19例),6例肝动脉期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3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2)完整包膜型(14例),包膜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多见;(3)边缘不清型(27例),24例肝动脉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7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4)混合型(24例).结论: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可较好显示PHCC边缘形态特点及血供,对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介入治疗效果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陈德;江金带;李志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平滑肌瘤脱垂于十二指肠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3岁,以间断呕血及柏油样便3年,再次发作而来我院就诊.

    作者:苗林;卢海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多线圈并行成像技术

    多线圈并行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接收线圈的空间敏感度(Spatial sensitivity)差异来编码空间信息并重建图像的技术[1],可以获得比单独磁共振梯度编码更快的扫描速度,在心脏、脑功能成像等对成像要求很高的检查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2,3].关于线圈并行成像技术的研究,早在1988年,Hutchinson和Raff等[4]提出利用多个接收线圈分配采取傅立叶图像相位编码步骤的概念,随后Kwait等[5]分别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但是受到信噪比(SNR)、敏感度测量和硬件等的限制,直到1997年Sodickson等[6]报道第一个并行成像方法--空间协同采集技术(SMASH: SiMultaneous Acquisition of Spatial Harmonics),类似的技术如SENSE(sensitivity encoding)、SPACE RIP(相控线圈敏感度的并行编码与重建)[7]等先后进入实用阶段.熟悉接收线圈敏感度编码的概念、卷褶(aliasing)的分离展开和敏感度测量校正的基本原理,有利于其他同类技术的理解和掌握[8].

    作者:程流泉;高元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影像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CT的应用可使该病的诊断更加客观、简便和准确,并对脑缺血之缺氧程度的判断以及治疗和预后也很有意义.本文收集了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SAH 64例,就其CT表现和病理机制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柴汝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脏动静脉瘘的CT研究进展

    肝脏动静脉瘘(intrahepatic arteriovenous shunting)是指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或与肝静脉之间形成异常吻合支,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瘘远较肝动脉-肝静脉瘘更为常见.肝脏的动静脉瘘来源于各种肝脏疾病,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因素.肝脏动静脉瘘瘘道的产生使得肝动脉血可以通过瘘道吻合支血管直接进入门静脉分支,这是造成门静脉压力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正确认识原发性肝细胞癌中出现的动静脉瘘的CT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有助于肝脏肿瘤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2)有助于选择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3)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王家强;刘光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介入性栓塞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目的:探索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对19例甲亢患者经甲状腺动脉超选择性插管,采用PVA,硬脑膜微粒及钢圈栓塞治疗.结果:甲状腺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全部栓塞成功,13例甲亢症状缓解及T3、T4降至正常,所有的病例甲状腺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彭志康;刘亚洪;蔡德鸿;卢蔚芳;全显跃;叶仁青;王丽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介入性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治疗膀胱癌

    膀胱癌经供血动脉区域性治疗,有体外导管置留持续灌注法与常规插管一次性冲击疗法.前者导管保留时间短,易感染,并发症高,限制了患者的生活自理;后者则需反复操作累计治疗费用高,应用导管药盒系统(PCS)只需施行一次介入术埋植PCS,便为动脉灌注建立了一条永久性血管通道,使肿瘤治疗更直接、规律、简便.

    作者:宋秀玲;郑汉东;李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腰椎退变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CT诊断为腰椎退变的963例有关资料.结果:963例中,椎间盘变性膨出96例;椎间盘突出713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52例;椎小关节病94例;退变性滑脱8例.结论:CT扫描是检查和诊断腰椎退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殷好治;梁福民;王希林;梁付奎;滕建铃;彭凤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结肠Crohn病X线诊断

    结肠 Crohn 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反复发作的慢性进行性肠炎.国内有关X线诊断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4~2000年资料完整的23例临床X线表现,并与病理对照.

    作者:鲍军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