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汝昌
主动脉缩窄(CoA)及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依赖于有创性动脉造影,随着超声技术尤其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使得该类疾病的无创检测成为可能.1990年以来我们检出CoA和IAA共34例,现将其中经手术/血管造影证实的14例病例作回顾性总结,旨在探讨其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张希平;李盈禄;闫瑞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C)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经临床、DSA及病理证实的PHCC边缘肝双期扫描表现.结果:肝癌边缘形态分为四个类型:(1)边缘清楚型(19例),6例肝动脉期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3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2)完整包膜型(14例),包膜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多见;(3)边缘不清型(27例),24例肝动脉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7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4)混合型(24例).结论: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可较好显示PHCC边缘形态特点及血供,对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介入治疗效果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陈德;江金带;李志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6例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操作.材料和方法:26例以癫痫发病的病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AVM.根据AVM病灶的特点,选择经血管内超选择应用NBCA栓塞或结合放射外科治疗.结果:26例在1~3次栓塞后,17例症状完全消除,9例症状得到明显有效的控制.结论:AVM病灶粗大的皮层引流静脉产生的搏动性刺激及脑皮层静脉回流受阻,损害脑功能,进而引起皮层放电导致癫痫发作,所以在栓塞中应尽量减少畸形血流量,使粗大的引流静脉萎陷,从而降低对皮层脑组织的刺激,达到控制和缓解癫痫发作的目的.
作者:李生;李宝民;周定标;姜金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讨论超声对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和局限性,总结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声像图特征.资料和方法:对58例软组织肿块进行超声诊断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超声病变检出率100%,超声病理对照符合率为69%(40/58).结论:超声诊断常见病较容易,对软组织病变检出率高,是首选检查方法;但对肿瘤定性有局限性,术前活组织检查必不可少.
作者:于杰;孙晖;朱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试探讨弥散、灌注成像及1H-MRS在放射性坏死与脑肿瘤复发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象: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脑肿瘤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2~66岁.检查方法:MR弥散、灌注成像和1H-MRS检查.结果:脑肿瘤复发16例,放射性坏死12例.影像表现:脑肿瘤复发:弥散成像信号多样;灌注成像:局部高信号;1H-MRS:Cho上升,NAA下降,以Lip-Lac波升高.放射性坏死:弥散成像信号多样;灌注成像低信号;1H-MRS:Cho、NAA、Cr均较低.结论:MRI弥散、灌注成像及1H-MRS对判断脑肿瘤放疗后坏死还是肿瘤复发有意义.
作者:叶滨宾;范国光;王丽君;李志清;陈丽英;郭启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的DSA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胃肠道动脉性大出血经急诊DSA检查后,立即用丝线段、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或局部药物灌注,术后常规保留导管12~24小时.结果:DSA发现动脉血管破裂出血14例,另4例仅见局部血管异常.栓塞后12例出血立即停止;6例治疗后再出血,3例经再次栓塞后出血停止,3例作了外科手术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诊DSA是确定胃肠道出血的一种准确方法,及时进行适当栓塞是控制出血的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术中要注意保护功能动脉或终末动脉,术后应留管观察,以便造影复查和进一步治疗.
作者:徐霖;陈平友;夏进东;仇俊华;周选民;张海波;王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CT与临床表现.材料和方法:根据CT图像示是否合并脑室内出血,将61例PNSH分为A、B两组,记录出血部分、出血量、入院时意识水平及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急性脑积水、颅内再出血等并发症.结果:两组出血量有差别,A组患者中意识水平正常,住院期间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0.8%),脑积水3例(0.8%);B组入院检查意识出现嗜睡及局部神经症状,产生脑血管痉挛2例(0.9%),迟发性脑缺血9例(40.9%),急性脑积水14例(63.6%),颅内再出血3例(13.6%).结论:PNSH合并脑室内出血,伴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急性脑积水、颅内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率高于没有脑室出血的PNSH,且预后差.
作者:文明;施武非;向东;谢延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左房对左室充盈作用比率(left atrial contribution to left ventricular filling, AC%)的改变是高血压病(EH)左房功能显著的改变之一[1].本研究对30例EH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左室心肌质量、左房收缩前容积及AC%进行了测量,并对前两者与后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影响AC%的相关因素及MRI电影的应用价值.
作者:满春国;陶慕圣;肖越勇;李群;孙振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CTVE问世以来,国内外已有不少实验和临床应用报道.但CTVE对胃癌分期报道较少.
作者:毛淑华;赵素岗;张丽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CT诊断为腰椎退变的963例有关资料.结果:963例中,椎间盘变性膨出96例;椎间盘突出713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52例;椎小关节病94例;退变性滑脱8例.结论:CT扫描是检查和诊断腰椎退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殷好治;梁福民;王希林;梁付奎;滕建铃;彭凤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结肠 Crohn 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反复发作的慢性进行性肠炎.国内有关X线诊断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4~2000年资料完整的23例临床X线表现,并与病理对照.
作者:鲍军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性,53岁,左臀部及左大腿无痛性肿物3个月,近1个月有肿胀,疼痛,左下肢活动受限.体检:一般状态良好,左臀及左大腿外侧肿物,质韧,有深压痛.MRI示左臀部及左大腿外侧巨大软组织肿物,T1WI肿物呈高低信号混杂(图1),T2WI肿瘤呈高信号,内有中等信号的分隔(图2).2001年2月20日行肿物切除术,大体所见:40cm×26cm×8cm肿物,有包膜,表面呈结节状,切面呈樱桃红色,内见胶状粘液.病理诊断:(左大腿及左臀部)粘液型脂肪肉瘤(分化较好).
作者:付旷;王景林;卜丽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以尿急、尿频,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来诊.声像图所见: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膀胱三角区两侧见大小不等之椭圆形环状结构,壁菲薄而光滑,内为无回声区,实时观察可见环状结构随输尿管口喷尿而逐渐增大(图1),而后又较迅速缩小(图2),形成有节律的膨大和缩小.囊肿膨大时直径约为:左侧40mm×20mm,右侧13mm×18mm,缩小时直径为左侧15mm×10mm,右侧8mm×3mm,纵断扫查囊肿与输尿管盆腔段相通,入口较出口大.双肾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双侧输尿管口囊肿.
作者:宋曙光;张天谋;郑茸亚;李亚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Mirizzi综合征,又叫肝管梗阻综合征,是一种缺乏典型表现,以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引起肝总管狭窄或梗阻,并发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1~3].是一种少见疾病,其影像表现国内外杂志报道不多,由于此病在手术中的特殊性,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影像科及外科医师的关注.本文对2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的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CT诊断.
作者:袁芳;吴新淮;唐菲;尹致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性安全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骨骼肌肉系统,尤其是膝关节外伤的诊断如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骨挫伤等,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CT检查,其短时反转恢复序列对显示骨挫伤尤为敏感,本文旨在探讨MR低场强常规扫描序列(SE、FSE)和脂肪抑制序列中骨挫伤的表现,及STIR序列在骨挫伤诊断中的优越性.
作者:吴秋利;平水静;魏小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原发性精囊癌实属罕见,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所报道的仅有75例[1~5],多为临床病理方面的报道,其影像学表现描述极少,本病易与前列腺病变混淆,与膀胱及输尿管下端关系密切.本文报道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精囊癌,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表现.
作者:全昌斌;朱月强;黎晓林;钱叶勇;莫春柏;贾树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1岁.主因右侧胸腔积液5年,劳累后胸闷,气促3个月入院.体检:体温36.5℃,胸廓无畸形,右侧触觉语颤减弱、右胸有扣痛,右侧呼吸音减低,抽胸水为淡黄色.X线检查:右胸第三前肋以下密度一致升高,上缘呈抛物线状,纵膈左移.CT平扫示:右侧胸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并可见散在低密度影及小量钙化,大小约14cm×16cm×18cm,边缘光滑,肿块与胸壁呈锐角接触,右肺被压缩上移,纵隔受压左移,肝脏向下移位,变形.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图1).增强扫描示病变呈不均匀增强,低密度显示更清楚(图2).CT诊断:右侧胸腔恶性肿瘤.
作者:有涛;李志强;张付志;陈巨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病变(恶性肿瘤26例,良性病变20例)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检查,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用Adobe Photoshop 4.0 software 软件分析乳腺病变病理切片的细胞密度.统计分析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肿瘤平均ADC值为(0.9608±0.2043)×10-3mm2/s,明显小于良性病变组(1.5934±0.2084)×10-3mm2/s;P<0.001).恶性肿瘤平均细胞密度为(14.59±4.35)%,明显大于良性病变组(10.20±4.32%;P<0.05).乳腺病变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很好(r=-0.542).结论:在乳腺良恶性肿瘤ADC不同中,细胞密度起了重要作用.通过测量肿瘤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仍有其局限性.
作者:郭勇;王辅林;蔡幼铨;蔡祖龙;高元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13岁.双下肢关节肿痛4个月.体查:体温38.5℃,消瘦.右股骨下端皮肤灰暗,皮温增高,表浅静脉轻度曲张.可触及14cm×8cm×5cm包块,质硬,有压痛.右膝关节活动受限.左股骨下端肿胀,有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双踝关节亦有压痛.余体征未发现异常.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18u.X线平片示:双侧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质呈象牙质样密度增高,髓腔消失.右膝周软组织内大量致密团块状瘤骨,关节面光整(图1,2).住院后全身照片检查发现双侧胫骨、右侧桡骨下端,双侧肱骨、股骨近端,髂骨、骶骨、腰椎骨均有致密团块影,均未见溶骨性破坏(图3).病理活检诊断:硬化型骨肉瘤病.患者4个月后因全身衰竭死亡.
作者:谢肇峰;向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64岁.因腹胀,腹痛,纳差,乏力伴发热1周,并感轻度胸闷,憋气入院.查体:消瘦,巩膜无黄染,腹稍膨隆,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HBSAg(+),CEA(-),AFP(-),ESR55mm/h,Hb97g/L,PLT60×109/L,WBC10.4×109/L.胸片示:膈面抬高,以右侧为甚,心肺纵隔未见异常.B超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腹水.MRI平扫见肝右叶有一9.5cm×9.0cm×7.0cm的异常信号灶,T1WI呈等T1、长T1混杂信号,T2WI呈长T2、短T2混杂信号,其内可见出血信号灶.该占位局部突出肝表面,边界尚清,周边可见低信号晕环样包绕.腹腔内可见弧形长T1、长T2液体信号.右侧壁层腹膜呈广泛条状、结节状增厚,信号与肌肉信号相似.脾脏大小、形态、信号未见异常.下腔静脉、门静脉主干显示清,其内未见异常信号(图1,2).增强扫描见肝右叶占位呈不规则增强,右侧腹膜呈环状、条状、结节状增强(图3).MRI印象:肝右叶肝癌合并腹膜广泛转移、腹水.抽腹水为血性,利凡他试验(-),离心后镜检可见大量癌细胞.
作者:任彦玲;候建明;程美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