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

吴凤林;戴琳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
摘要: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肝血管疾病,临床极易漏诊或误诊,其诊断主要依据X线血管造影.有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彩色多普勒图像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

    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肝血管疾病,临床极易漏诊或误诊,其诊断主要依据X线血管造影.有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报道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先天性肝动脉-门静脉瘘彩色多普勒图像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吴凤林;戴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腰椎退变的CT表现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CT诊断为腰椎退变的963例有关资料.结果:963例中,椎间盘变性膨出96例;椎间盘突出713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52例;椎小关节病94例;退变性滑脱8例.结论:CT扫描是检查和诊断腰椎退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殷好治;梁福民;王希林;梁付奎;滕建铃;彭凤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心包纤维肉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7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个月住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9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3.6/10.4kPa,颈静脉怒张,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搏动不明显,心音遥远.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5×109/L,中性粒细胞0.69,尿便常规及肝功化验均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心包脏壁层粘连,心包弥漫性增厚,厚薄明显不均,心肌舒缩受限.各房室大小无明显变化.X线平片示:心影向两侧增大,以向右突出明显,呈球形.心脏正常弓界消失(图1)CT示:心包弥漫性不均匀增厚,以右侧为重,厚处可达8.0厘米,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CT值10.6~35.6Hu,与心肌之间脂肪间隙清晰存在,与周围纵隔组织界限清晰,未向周围浸润生长.右心房受压,其余房室腔形态大小无明显变化(图2).CT拟诊:心包肿瘤.

    作者:裴建国;赵志梅;金兰;金惠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不同病因肺动脉血流加快的彩色多普勒分析

    本文对122例不同病因所致肺动脉血流速度(Vp)加快的病因和彩色血流(CDFI)对比分析,探讨其意义.

    作者:韩建明;杨小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RI示肝癌腹膜广泛转移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64岁.因腹胀,腹痛,纳差,乏力伴发热1周,并感轻度胸闷,憋气入院.查体:消瘦,巩膜无黄染,腹稍膨隆,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HBSAg(+),CEA(-),AFP(-),ESR55mm/h,Hb97g/L,PLT60×109/L,WBC10.4×109/L.胸片示:膈面抬高,以右侧为甚,心肺纵隔未见异常.B超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腹水.MRI平扫见肝右叶有一9.5cm×9.0cm×7.0cm的异常信号灶,T1WI呈等T1、长T1混杂信号,T2WI呈长T2、短T2混杂信号,其内可见出血信号灶.该占位局部突出肝表面,边界尚清,周边可见低信号晕环样包绕.腹腔内可见弧形长T1、长T2液体信号.右侧壁层腹膜呈广泛条状、结节状增厚,信号与肌肉信号相似.脾脏大小、形态、信号未见异常.下腔静脉、门静脉主干显示清,其内未见异常信号(图1,2).增强扫描见肝右叶占位呈不规则增强,右侧腹膜呈环状、条状、结节状增强(图3).MRI印象:肝右叶肝癌合并腹膜广泛转移、腹水.抽腹水为血性,利凡他试验(-),离心后镜检可见大量癌细胞.

    作者:任彦玲;候建明;程美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图像同机融合在胸腹部肿瘤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初步评价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图像同机融合在胸腹部肿瘤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疑为胸腹部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而行18F-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联合扫描同机图像融合患者的资料.结果:14例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的患者FDG显像,在34个病灶中共检出33个病灶(97.1%).融合影像可更加直观清晰地显示占位性病变或肿大淋巴结的代谢活性.其中4例(4/14)患者位于邻近膈肌上下及胸椎体、前列腺的6个病灶(6/34)必须借助融合图像才能精确定位.结论:FDG双探头符合成像与X线断层图像同机融合可明显提高符合显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赵文锐;朱家瑞;川玲;卢殿峰;许根祥;王新强;魏威;高春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性封堵术23例临床报告

    目的:评价AGA Amplatzer闭合器介入性封堵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材料和方法:23例住院患者,男10例,女13例.年龄5~49岁,平均33.5岁.体重17~88kg,平均60.4kg.ASD病理分型:中央型22例,中央偏下型1例,均为单一ASD.ASD直径(球囊伸长直径)2.8~3.6cm.应用AGA Amplatzer闭合器(28~40型号),在X线和食道超声(TEE)监测下闭合ASD.其闭合器型号与球囊伸长直径相等或大于2~4mm.结果:23例ASD中,21例闭合成功,成功率92%.2例闭合器脱落,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AGA Amplatzer闭合器闭合大型ASD是安全的,有效的;但在操作中注意防止闭合器脱落并发症发生.

    作者:邓东安;侯传举;朱鲜阳;韩秀敏;王琦光;全薇;柳阳;王淑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磁共振检查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分析

    磁共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此项检查,但也有少数患者有轻重不等的幽闭恐惧症,加之对MRI不了解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极个别的人甚至不能接受检查.本文对磁共振检查时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克服幽闭症的办法.

    作者:张艺;梁宇霆;马大庆;付亚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RI诊断肝脏炎性假瘤

    目的:探讨MRI对肝脏炎性假瘤(IPL)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IPL的MRI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病理诊断前13例诊断为良性病变,3例误诊为恶性肿瘤.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组12例:血管炎型5例、浆细胞肉芽肿型3例、坏死型4例;T1WI和T2WI低信号组2例:坏死型和硬化型各1例;T1WI 和T2WI等信号、高信号各1例均为血管炎型.2例血管炎型于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度强化;3例血管炎型和2例浆细胞肉芽肿型于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度强化;3例坏死型于门脉期和延迟期周边轻度强化.结论:IPL的MRI表现缺乏特异性.MRI能将多数IPL诊断为良性病变.

    作者:李永才;叶慧义;高凤霄;张宏伟;蔡幼铨;高元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剂量数字化X线机胸部摄影的临床应用

    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高效、低耗、对受检者和检查者低照射量的影像学检查设备不断问世及完善.我们在日常胸部X线摄影检查中,对日本岛津300mA X线机和国产狭缝式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线机的照射条件、成像质量、患者适应情况及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着重讨论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线机在胸部摄影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毛树伟;王子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对胃癌分期的临床价值

    自CTVE问世以来,国内外已有不少实验和临床应用报道.但CTVE对胃癌分期报道较少.

    作者:毛淑华;赵素岗;张丽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西门子 Pandoros Optimatic 型数字减影机故障维修1例

    1 故障现象该机器每次开机30 min 以内图像模糊不清,需要预热30 min 以后图像才能逐渐清晰起来,而且随着时间延长图像越来越清楚,1小时后图像达到清晰.

    作者:李亚琦;王燕妮;孙承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食管癌放射性气管狭窄的CT诊断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射性气管狭窄的CT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食管癌放射性气管狭窄患者临床及CT表现.结果:13例食管上中段癌患者放射治疗后一段时间内出现气管或支气管狭窄,且狭窄段出现在放射野内,管壁厚度>3mm,且临床表现与气管狭窄程度相平行.结论:放射性气管狭窄有其特征性CT表现.CT扫描有助于放射性气管狭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李彩英;刘明;乔学英;许茜;彰俊杰;李如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巨大胸膜间皮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71岁.主因右侧胸腔积液5年,劳累后胸闷,气促3个月入院.体检:体温36.5℃,胸廓无畸形,右侧触觉语颤减弱、右胸有扣痛,右侧呼吸音减低,抽胸水为淡黄色.X线检查:右胸第三前肋以下密度一致升高,上缘呈抛物线状,纵膈左移.CT平扫示:右侧胸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并可见散在低密度影及小量钙化,大小约14cm×16cm×18cm,边缘光滑,肿块与胸壁呈锐角接触,右肺被压缩上移,纵隔受压左移,肝脏向下移位,变形.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图1).增强扫描示病变呈不均匀增强,低密度显示更清楚(图2).CT诊断:右侧胸腔恶性肿瘤.

    作者:有涛;李志强;张付志;陈巨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CTP)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8例对疑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分别行大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法(SSD)CTP成像.结果:MIP CTP能同时显示4级以上门静脉分支和2级以上的肝静脉分支.CTP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位置、管径、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了解门解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CTP有助于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术前定位、Budd-Chiari综合症的诊断和术后随访.SSD CTP立体感强,但不利于细微结构和癌栓的显示.结论:CTP是门静脉和肝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东;张挽时;熊明辉;喻敏;徐家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RI电影评价高血压病左房对左室充盈的作用

    左房对左室充盈作用比率(left atrial contribution to left ventricular filling, AC%)的改变是高血压病(EH)左房功能显著的改变之一[1].本研究对30例EH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左室心肌质量、左房收缩前容积及AC%进行了测量,并对前两者与后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影响AC%的相关因素及MRI电影的应用价值.

    作者:满春国;陶慕圣;肖越勇;李群;孙振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肿瘤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的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C)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经临床、DSA及病理证实的PHCC边缘肝双期扫描表现.结果:肝癌边缘形态分为四个类型:(1)边缘清楚型(19例),6例肝动脉期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3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2)完整包膜型(14例),包膜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多见;(3)边缘不清型(27例),24例肝动脉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7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4)混合型(24例).结论: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可较好显示PHCC边缘形态特点及血供,对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介入治疗效果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陈德;江金带;李志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分析

    目的:分析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0~44岁,平均30.4岁.CT检查3例,MRI检查4例.结果:肿瘤位于脑室内前2/3,边界清楚.CT平扫呈略高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增强不明显.MRI表现为略短T1,略长T2信号.本组5例有3例误诊为室管膜瘤,2例误诊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CT和MRI是该病有效的检查手段.侧脑室前2/3处发生的肿瘤,鉴别诊断应考虑到中枢神经细胞瘤.

    作者:李宏儒;韩本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R弥散、灌注成像及1H-MRS在判断脑肿瘤放疗后坏死与肿瘤复发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试探讨弥散、灌注成像及1H-MRS在放射性坏死与脑肿瘤复发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象: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脑肿瘤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2~66岁.检查方法:MR弥散、灌注成像和1H-MRS检查.结果:脑肿瘤复发16例,放射性坏死12例.影像表现:脑肿瘤复发:弥散成像信号多样;灌注成像:局部高信号;1H-MRS:Cho上升,NAA下降,以Lip-Lac波升高.放射性坏死:弥散成像信号多样;灌注成像低信号;1H-MRS:Cho、NAA、Cr均较低.结论:MRI弥散、灌注成像及1H-MRS对判断脑肿瘤放疗后坏死还是肿瘤复发有意义.

    作者:叶滨宾;范国光;王丽君;李志清;陈丽英;郭启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脏恶性肿瘤穿刺活检致肿瘤种植的影像学观察

    目的:探讨7例肝脏恶性肿瘤活检后肿瘤种植的影像学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男6例,女1例)经手术证实为肝脏肿瘤穿刺活检致肿瘤种植转移的CT、MRI资料.7例均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6例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切除,1例因严重肝硬化伴有多发肝脏肿瘤而无法手术,仅行转移部位开放式微波固化.结果:术前诊断有肿瘤种植CT3例,MRI1例,另外3例无种植转移的诊断.7例经手术证明均为活检后肿瘤种植.3例已死亡,其余在随访中.结论:鉴于超声穿刺有引起针道种植转移的可能性,在其它技术指标能够诊断肝细胞癌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

    作者:刘荣;安力春;周宁新;黄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