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肠间质瘤1例

艾尔肯;孙绪荣;李白艳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 间质瘤, X线检查
摘要:1 病历简介患者,女,61岁.3年来出现间歇性黑便共5~6次并伴腹痛,无呕吐及呕血.查体:贫血面容,腹部剑突下有压痛,中腹部可扪及约鸡蛋大小的团块样肿物,界限不清,活动性差.血常规:血红蛋白102g/L.小肠造影:中段空肠内可见半圆形充盈缺损,基地宽约3.5cm,边缘不光整,中央可见小龛影,病变周围正常肠袢呈外压形改变(图1).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耳胆脂瘤的HRCT诊断

    目的:探讨中耳胆脂瘤HRCT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中耳胆脂瘤患者术前临床和HRCT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66例中耳胆脂瘤HRCT表现为鼓室/鼓窦内团块状软组织影和骨质改变,包括听骨硬化、移位、破坏,盾板破坏及中耳腔扩大,有的还伴有乙状窦、天盖、面神经管及水平半规管的破坏.结论:依据中耳腔内软组织影的分布、形态及骨质改变等特点,中耳胆脂瘤可通过HRCT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杨军乐;董季平;宁文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

    目的:分析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特点,以提高诊断正确性.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6例,男4例,女2例;所有病例均有MR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MR表现为长达数个椎体的椎管内硬膜外梭形占位,呈等T1或略短T1,长T2信号;与脊髓间可见低信号硬脊膜线,3例环绕脊髓生长,3例为偏于一侧,2例穿破低信号硬脊膜线侵蚀脊髓,1例沿神经根向椎管外生长;增强扫描,占位呈均质或略显混杂重度增强.结论:MRI能全面观察肿块及脊髓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周旭峰;张丽雅;张璐;张薇;卢超;刘晓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螺旋CT扫描中的灵活应用INDEX及其在质控中的意义

    在螺旋CT扫描技术中,INDEX是具灵活的一种技术参数.正确的选择和灵活的应用,不但在改善和提高CT图像质量和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控制患者接受X线剂量上也具有积极意义.下面仅就PHILIPS TOMOSCANAVE1机中INDEX的设置、各自功能及其在质控方面的意义作一系统的阐述.

    作者:谭峰;马洁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的X线诊断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的X线表现及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IVP及逆行造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病例的有关资料.结果: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的病因比较复杂,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机械性和动力性等.本组病因11种,占前四位的依次是炎性狭窄,先天性发育不良,迷走血管压迫和纤维索带压迫,例数在5例以上;其它1~4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造成的肾积水程度多较重,绝大多数为Ⅲ°-Ⅳ°,肾功能不同程度损害.结论:逆性肾造影可作为静脉肾盂造影或大剂量静脉滴注肾造影检查肾脏显影不满意的一个常规检查方法,以明确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情况,可给临床提供较准确的病变部位.

    作者:闫国田;白生;张卫红;冯成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MRI定量分析在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颅内星形细胞瘤MRI增强前后的一些定量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星形细胞瘤38例、脑膜瘤20例、血管母细胞瘤12例、转移瘤16例、听神经瘤10例、肉芽肿性病变10例,增强前后的MRI图像测量其增强比值(%)、平扫肿瘤相对信号强度(RSIc-)及增强后肿瘤相对信号强度(RSIGd)几个指标,并对这几个指标在各组肿瘤中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RSIGd在低分化与高分化星形细胞瘤之间及与其它各组之间均有差异,低分化星形细胞瘤与听神经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相比差异更显著,RSIc-在各组中的数值较集中,各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RSLGd不论是在星形细胞瘤分化的判断、还是在与其他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中都是一个敏感的指标,增强比值在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文献;邹利光;张冬;孙清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管内支架+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椎基底交界区梭形动脉瘤1例

    由于解剖和生理特点,基底动脉瘤有一些表现为梭形动脉瘤,无论是外科手术还是传统的血管内栓塞都无法将动脉瘤腔消除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我们采用血管内支架+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既栓塞了瘤体又保持了载瘤动脉的通畅.

    作者:张宪;刘建民;王立富;许奕;闻金坤;施学强;孙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髋臼囊虫病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3岁,汉族.无明显诱因左大腿呈放射性疼痛,可忍受,1年来逐渐加重致疼痛难以忍受前来就诊.体检:左侧髋骨有明显压痛,并向左侧大腿放射,无皮下结节及其他阳性体征.于1985年行右乳腺癌根治术、1994年甲状腺癌切除术.

    作者:李大庆;闫文颖;姜慧杰;张文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评价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在6h以内,半小时之内静脉滴注尿激酶150×104U/人,溶栓前、溶栓后15min及24h分别做血管造影检查,并记录比较患者溶栓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欧洲脑卒中评分)及治疗90天研究终点时的Barthel Index和改良Rankin Scale.结果:大脑中动脉闭塞8例,6例完全再通,1例部分再通;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完全再通;颈内动脉闭塞6例,3例部分开通,3例未通;豆纹动脉闭塞的5例;4例临床完全恢复.本组病例中2例继发症状性脑出血.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5%.结论:超早期静脉溶栓可以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改善患者预后,但必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否则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侯枢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双侧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酷似肾上腺腺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9岁,因高血压7年入院.患者自1993年出现头晕、头痛,血压增高20.0/14.7kPA左右,曾多次在外院以高血压病诊治,先后服络活喜、代文、尼芙达治疗.

    作者:陈艳梅;姚依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19岁.于头部轻度外伤后出现头痛、头晕15天来诊.发病来意识清楚,智力正常,无恶心、呕吐,四肢活动自如,无感觉障碍,未引出病理反射.CT检查:左侧额颞顶部颅板下可见较广范围的脑脊液样低密度影,约13.0cm×10.5cm×6.5cm,CT值1.7~8.7Hu,额颞顶部脑组织受压,侧裂池及脑沟展平趋于消失.左侧脑室受压变窄,鞍上池、四叠体池、纵裂池等中线结构向右移位,右侧大脑半球受压,体积变小,左侧邻病变处颅盖骨骨质轻微变薄,但未见骨质缺损.CT诊断:原发性左侧巨大蛛网膜囊肿(图1,2).

    作者:金东虎;李在健;赵静玉;崔兴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X线平片、CT检查误诊左侧输尿管局限性周围炎纤维化为输尿管肿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50岁.2年前开始无任何诱因自觉左腰部胀痛,向下腹部放射,伴尿频、尿急,无血尿,曾以输尿管结石医治无明显好转,近日疼痛加重,来我院求治;查体:左下腹有压痛,未扪及包块,左肾区无叩痛;余各系统查体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肝功、血糖均无异常发现.

    作者:田歆;王文友;杨建军;黎建;赵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聚乙烯泡沫醇栓塞治疗咯血的疗效观察

    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有效方法之一.1994~2000年我院用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方法治疗咯血37例,用明胶海绵和聚乙烯泡沫醇(PVA)作栓塞剂,本研究评价两者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董生;刘太运;肖湘生;欧阳强;张电波;董伟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空蝶鞍与高泌乳素血症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MRI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空蝶鞍发现率明显提高.我们观察一组空蝶鞍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高泌乳素血症.

    作者:易自生;刘一平;李铭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间叶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因左膝部钝痛,行走时加剧半年入院.体检:心肺腹部无异常发现,左下肢未见肿胀或畸形,左股骨下段后外侧扪及3.0cm×2.0cm的肿块,表面欠光整,质硬、压痛明显,不活动,膝关节活动尚好.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术前X线表现(图1,2):左股骨下段后外侧见一骨样突起,大小约3.0cm×2.0cm,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多发小囊状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区,其基底部与股骨下段皮质相连,邻近骨皮质增厚,局部密度减低,皮质旁尚可见斑点、结节状、片絮状及断续环形骨样密度影,病灶分布范围6.0cm×4.0cm.术后X线片复查,5个月即复发,10月时病灶增多、增大,范围较术前扩大,并出现层状骨膜反应.

    作者:丁可;邱维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8F-FDG PET显像监测肝癌TACE治疗疗效

    目的:评价18F-FDG PET显像监测肝癌动脉插管化疗加栓塞(TACE)疗效的作用.材料和方法:33例肝癌患者,男26例,女7例,年龄25~74岁,18F-FDG PET共检查40人次.其中有7人2次行PET显像检查.结果:21例原发性肝癌(HCC)TACE后,11例病灶部位代谢降低呈放射性稀疏或缺损,SUV1.2~1.5,其中有8例SUV ratio≤0.6;9例肝脏原发灶代谢增高,SUV3.0~7.3;1例HCC伴腹水患者PET检查阴性,但CT发现肝内结节伴门静脉癌栓形成.2例胆管细胞癌中,1例阴性,另1例第2次PET检查发现肝门部、腹腔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性肝癌病灶呈放射性缺损,SUV1.1~1.3; 其余7例患者肝内呈多灶性高代谢区,SUV3.0~7.6.结论:FDG PET显像是判断肝癌TACE后肿瘤坏死与存活的有效方法.

    作者:孔令山;尤天庚;潘文舟;张致峰;尚玉琨;谢明萱;王少雁;崔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垂体微腺瘤常规MRI检出的机率较低,对比增强MR成像可改进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的对比,有利于微腺瘤的检测.但由于正常垂体组织与微腺瘤组织增强时的时间-强度曲线不同,因此选择动态扫描时间是提高垂体微腺瘤检出率的关键[1,2].本研究通过对53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垂体微腺瘤进行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增强扫描的比较,探讨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意义.

    作者:陈志安;富熙湖;范国光;李晓非;吴振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CT与B超诊断肾损伤的价值

    随着近年来交通事故、治安问题和工伤事故的增加,肾损伤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在判断肾损伤情况及决定治疗措施方面愈显必要.但是,对于影像学在肾损伤诊断价值方面的评价研究却较少见.因此,本研究回顾分析了B超与CT肾损伤的影像诊断资料,以探讨其诊断价值.

    作者:梁跃武;付颖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兔VX2肿瘤的MRI研究

    目的:用MRI方法研究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兔VX2肿瘤的效果.材料和方法:20只VX2肿瘤荷瘤兔随机平均分两组.一组行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一组仅以单纯骨水泥注入作为对照.动物处理后作MRI及病理检查.结果:表阿霉素骨水泥治疗后早期,肿瘤T2信号减低,瘤周水肿基本消失,肿瘤生长明显减缓.病理检查显示表阿霉素骨水泥周围肿瘤组织明显坏死.结论: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抗肿瘤效果.本研究为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椎体转移瘤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孙诚;张贵祥;郭庆林;赵海涛;尤志军;葛雅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表面活性剂类造影剂制备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含氟碳气体的表面活性剂类声学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并观察血流增强情况.材料和方法:造影剂制备:将吐温80和司班80按不同比例配制后,溶于6%右旋糖酐葡萄糖溶液中.以不同强度及时间对其进行声振处理,将所产微气泡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并测大小.动物实验:5只新西兰大白兔,经耳静脉注射表面活性剂类造影剂,剂量0.1ml/kg,观察肾实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增强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司班80与吐温80按3:1~10:1配制,所产的气泡数目多,小于4.5μm的微气泡比例大.声振仪输出功率9档、10档,声振时间20~60s之间,产泡相差不显著.注射造影剂后兔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均明显增多、增强约2min.结论:含氟碳气体的表面活性剂类造影剂是浓度及直径均符合外周静脉注射用的声学造影剂,能显著增强血流信号,且制作简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罗渝昆;唐杰;张彦;李俊来;徐建宏;李波;吕晓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对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的探查及临床观察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常用的节育方法,据报道,全世界约有5亿以上的育龄妇女使用了这种方法.为了解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IUD)的避孕效果及其利弊,特对375例IUD放置者进行B超追踪探查及多项临床指标观察.

    作者:丁生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