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裸区的放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廖正银;闵鹏秋

关键词:胃裸区, 放射解剖学
摘要:胃裸区为胃贲门部及胃小弯近侧部分的胃后壁后方与胃膈韧带两腹膜之间无腹膜覆盖区(nonperitonealized bare area).1941年Congdon等在观察肾前筋膜向上延伸与附着时曾提及胃后壁存在着无腹膜覆盖的裸区,这是对胃裸区的早描述,但并未引起重视.近20年来,由于其作为一个客观解剖实体的存在以及其特殊的临床意义,引起国内外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专家们的注意,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区进行了研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胎儿法乐四联症伴马蹄内翻足1例

    1 病例简介孕妇25岁,第1胎,孕32周来院常规检查.B超示:胎位ROA,胎心胎动可及,双顶径8.0cm,股骨长5.8cm,胎盘附着左前壁,Gr-Ⅰ级,羊水平均深度3~4cm;胎儿心脏室间隔膜周部连续中断0.5cm,升主动脉直径0.8cm,骑跨于室间隔上,骑跨率50%(图1),肺动脉主干直径0.4cm,CDFI示心室收缩期左右心室血液同时注入主动脉;胎儿双足交叉,足底平面与小腿冠状面在同一切面显示(图2).超声提示:胎儿先心-法乐四联症,双足内翻.经引产后证实.

    作者:徐加英;杨雪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诊断耳前软组织内注射针头存留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7岁.2个月前有腮腺炎史,曾在私人诊所扎针治疗.近1个多月感左耳前疼痛不适,加重1周,来院就诊.体检:左耳前区红肿、触痛,皮温高.超声检查:使用Agilent SONOS 5500型电脑彩色声像仪,选用7.0MHz高频线阵探头,采用仪器特定设备的浅表器官检查条件,于左侧耳前区探及范围约3.2cm×1.2cm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楚,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其内可见一长约2.0cm的纤细线状强回声,距皮约1.3cm(附图).体表作定位标记.超声提示:左耳前区金属异物存留,周围为炎性改变.患者经消炎治疗后,手术于B超定位标记处取出1枚长约2.0cm的注射针头.

    作者:滕海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螺旋CT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螺旋CT肾盂造影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正常组(肾脏功能及形态正常)20例,病变组31例.注射对比剂至肾盂排泄期,行全肾包括输尿管上段螺旋扫描,采用多轴面多方位重建(MPVR)及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结果:正常组20例及病变组肾脏功能正常病变局灶者26例,螺旋CT肾盂造影5min显影好.肾脏功能减低、病变弥漫者5例,螺旋CT肾盂造影时间大于5min.螺旋CT肾盂造影能显示肾盂与肾实质及病灶之间的关系.结论:螺旋CT肾盂造影能够显示集合系统,判断肾脏功能,显示肾盂及肾实质与病灶的关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红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彩超诊断肺癌并左心房腔转移灶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心慌、双下肢水肿1周就诊.查体:心前区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腹部平软,肝脾不大,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临床医师考虑为心瓣膜病,首先申请行心脏超声检查.超声所见:于左胸腔可探及大量液性暗区,前后径大处约12.2cm,内见稀疏光点回声,左侧胸腔偏下侧可见不张的肺组织,相当于肺门部可见一6.7cm×6.1cm的偏强回声肿块,形态不整,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图1),CDFI示肿块内有一明亮的穿入性血流,其频谱形态为高速高阻(Vmax 0.87m/s,RI0.73)动脉样血流信号.心脏探查见左房扩大,于左房腔顶部可见一3.9cm×3.5cm的实性肿块,基底较宽,边界清,位置固定(图2),余各房室腔无特殊发现;CDFI于收缩期可见二尖瓣口中量返流,三尖瓣口少量返流.超声诊断:(1)左肺实性占位(考虑肺癌);(2)左胸腔大量积液(血性可能性大);(3)左房腔顶部实性占位(考虑转移灶);(4)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5)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该患者后经肺CT检查及经皮穿刺心内肿块活检病理证实为左肺鳞状细胞癌心腔转移.

    作者:吕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成人白血病骨髓MRI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成人白血病患者骨髓的MRI增强扫描影像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成人白血病患者20例,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例,行腰椎、髂骨、股骨中上段骨髓SE及增强、脂肪抑制各序列成像MRI检查,与同期骨髓象白血病细胞计数(BMT)对比分析.结果:按骨髓MRI表现以及病变的信号强度、形态及病变范围等分成3种类型.(1)弥漫性斑片状影;(2)弥漫性信号变化;(3)不规则形阴影.结论:MRI能为白血病确诊提供影像学依据,并有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的评价.

    作者:耿进朝;时高锋;李彩英;李如迅;梶间敏男;伊藤胜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8F-FDG PET显像监测肝癌TACE治疗疗效

    目的:评价18F-FDG PET显像监测肝癌动脉插管化疗加栓塞(TACE)疗效的作用.材料和方法:33例肝癌患者,男26例,女7例,年龄25~74岁,18F-FDG PET共检查40人次.其中有7人2次行PET显像检查.结果:21例原发性肝癌(HCC)TACE后,11例病灶部位代谢降低呈放射性稀疏或缺损,SUV1.2~1.5,其中有8例SUV ratio≤0.6;9例肝脏原发灶代谢增高,SUV3.0~7.3;1例HCC伴腹水患者PET检查阴性,但CT发现肝内结节伴门静脉癌栓形成.2例胆管细胞癌中,1例阴性,另1例第2次PET检查发现肝门部、腹腔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性肝癌病灶呈放射性缺损,SUV1.1~1.3; 其余7例患者肝内呈多灶性高代谢区,SUV3.0~7.6.结论:FDG PET显像是判断肝癌TACE后肿瘤坏死与存活的有效方法.

    作者:孔令山;尤天庚;潘文舟;张致峰;尚玉琨;谢明萱;王少雁;崔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

    目的:提高对肾细胞癌的CT诊断和病理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肾细胞癌CT表现对照病理结果.结果:33例为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皮质期后期增强较明显,3例梭形细胞癌血供不丰富,皮质期后期无明显增强.90%病例有皮髓质分界消失征象.47%肾癌生长以膨胀为主有假包膜征;60%以浸润生长为主有边缘棘状突及分叶征象.结论:于皮质期后期认识皮髓质分界消失征对肾实质性占位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假包膜,棘状突,分叶征象对肾细胞癌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作者:王晋祖;王军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表面活性剂类造影剂制备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含氟碳气体的表面活性剂类声学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并观察血流增强情况.材料和方法:造影剂制备:将吐温80和司班80按不同比例配制后,溶于6%右旋糖酐葡萄糖溶液中.以不同强度及时间对其进行声振处理,将所产微气泡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并测大小.动物实验:5只新西兰大白兔,经耳静脉注射表面活性剂类造影剂,剂量0.1ml/kg,观察肾实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增强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司班80与吐温80按3:1~10:1配制,所产的气泡数目多,小于4.5μm的微气泡比例大.声振仪输出功率9档、10档,声振时间20~60s之间,产泡相差不显著.注射造影剂后兔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均明显增多、增强约2min.结论:含氟碳气体的表面活性剂类造影剂是浓度及直径均符合外周静脉注射用的声学造影剂,能显著增强血流信号,且制作简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罗渝昆;唐杰;张彦;李俊来;徐建宏;李波;吕晓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空蝶鞍与高泌乳素血症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MRI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空蝶鞍发现率明显提高.我们观察一组空蝶鞍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高泌乳素血症.

    作者:易自生;刘一平;李铭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21例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及影像分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评价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1例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超选择插管至旋股内、外动脉,注入溶栓、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行DSA造影.结果:21例患者在治疗后疼痛消失或不同程度缓解,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股骨头血供改善.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对早期病变和非外伤性因素(激素、酗酒)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较好.

    作者:陈俊;吴大哲;黄观静;黄铿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延长CT球管寿命的经验

    在CT设备中,球管是昂贵的消耗部件,每个球管价值几十万元,所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延长球管使用寿命.我院使用的是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W-950低压滑环螺旋CT机,使用的球管是美国瓦里安生产的热容量为2MHu-2072型球管.在7年使用中,通过改变扫描参数及两支球管交换使用等方法,有效地延长了球管寿命.现一支球管的曝光次数已达45万次(仍在使用,图像质量良好),另一支球管已曝光30万次(仍在使用,图像质量良好).通过7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球管的寿命除与本身质量有关外,与人为的使用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作者:赵斗贵;郭文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兔VX2肿瘤的MRI研究

    目的:用MRI方法研究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兔VX2肿瘤的效果.材料和方法:20只VX2肿瘤荷瘤兔随机平均分两组.一组行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一组仅以单纯骨水泥注入作为对照.动物处理后作MRI及病理检查.结果:表阿霉素骨水泥治疗后早期,肿瘤T2信号减低,瘤周水肿基本消失,肿瘤生长明显减缓.病理检查显示表阿霉素骨水泥周围肿瘤组织明显坏死.结论: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抗肿瘤效果.本研究为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椎体转移瘤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孙诚;张贵祥;郭庆林;赵海涛;尤志军;葛雅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药物流产不全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S-CD)对药物流产不全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2例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用脉冲多普勒(PWD)测量子宫肌壁及宫腔残留物内血流参数;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结果:62例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患者中58例诊断为药物流产不全,其二维超声显示宫腔内不规则不均匀高回声及混合性回声块影,CDFI显示子宫肌壁及残留物内局灶性血流丰富区,血管呈多种迂曲形态,频谱包络毛糙,呈低阻力型:RI 0.47±0.05.结论:TVS-CD对药物流产不全具有较准确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雁平;孙丽滨;穆丹梅;张蔚;郝玉兰;于英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部钝性损伤中肠系膜破裂的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超声对肠系膜破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07~2001-05因腹部钝性损伤所致的肠系膜破裂24例的声像图结果与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24例中超声检查均可见腹腔积液,其中8例超声提示有肠系膜破裂可能.结论:超声有助于临床诊断肠系膜破裂出血.

    作者:张新琼;王洁;张春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骶尾部巨大畸胎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儿,女,14岁.出生后即发现臀部一鸡蛋大小的肿物,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至足球大小.无疼痛及大小便失禁,因瘤体尖部破溃1小时入院.

    作者:徐金先;超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X线平片、CT检查误诊左侧输尿管局限性周围炎纤维化为输尿管肿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50岁.2年前开始无任何诱因自觉左腰部胀痛,向下腹部放射,伴尿频、尿急,无血尿,曾以输尿管结石医治无明显好转,近日疼痛加重,来我院求治;查体:左下腹有压痛,未扪及包块,左肾区无叩痛;余各系统查体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肝功、血糖均无异常发现.

    作者:田歆;王文友;杨建军;黎建;赵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的X线诊断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的X线表现及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IVP及逆行造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病例的有关资料.结果: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的病因比较复杂,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机械性和动力性等.本组病因11种,占前四位的依次是炎性狭窄,先天性发育不良,迷走血管压迫和纤维索带压迫,例数在5例以上;其它1~4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造成的肾积水程度多较重,绝大多数为Ⅲ°-Ⅳ°,肾功能不同程度损害.结论:逆性肾造影可作为静脉肾盂造影或大剂量静脉滴注肾造影检查肾脏显影不满意的一个常规检查方法,以明确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情况,可给临床提供较准确的病变部位.

    作者:闫国田;白生;张卫红;冯成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胃裸区的放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胃裸区为胃贲门部及胃小弯近侧部分的胃后壁后方与胃膈韧带两腹膜之间无腹膜覆盖区(nonperitonealized bare area).1941年Congdon等在观察肾前筋膜向上延伸与附着时曾提及胃后壁存在着无腹膜覆盖的裸区,这是对胃裸区的早描述,但并未引起重视.近20年来,由于其作为一个客观解剖实体的存在以及其特殊的临床意义,引起国内外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专家们的注意,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区进行了研究.

    作者:廖正银;闵鹏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介入性栓塞子宫肌瘤的经验

    子宫肌瘤是中年以上妇女的常见病.1995年Ravina等[1]用子宫动脉栓塞的方法治疗子宫肌瘤,为该病开创了一个有效的微创治疗新方法,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998-06月~2000-07月我们对38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进行肌瘤相关动脉栓塞治疗,取得了缩小肌瘤、解除症状、明显降低栓塞的副作用的效果.

    作者:张晓民;毛东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诊断胎儿腹腔脏器膨出1例

    1 病历简介孕妇,29岁,孕8+月,第二胎.产前检查:宫高34cm,腹围92cm,胎心140次/min.B超检查:耻骨联合上见环状胎头回声,双顶径8.2cm,脑室对称,脑中线清晰,胎心144次/min,规整,胎位右枕前,脊柱排列整齐,股骨长6.2 cm,胎儿腹前见一约10.0cm×8.7cm大小的中等回声团块,边界清晰有包膜,随胎动而随之摆动,似与胎儿腹前壁相连,胎儿腹腔内空虚(附图).胎盘位于子宫前壁Ⅱ级,羊水深5.8cm.超声诊断:(1)宫内晚孕、单活胎;(2)胎儿先天畸形(腹腔内脏膨出).

    作者:张俊兰;郭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