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兔VX2肿瘤的MRI研究

孙诚;张贵祥;郭庆林;赵海涛;尤志军;葛雅丽

关键词:VX2肿瘤, 表阿霉素骨水泥, 介入治疗, MRI
摘要:目的:用MRI方法研究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兔VX2肿瘤的效果.材料和方法:20只VX2肿瘤荷瘤兔随机平均分两组.一组行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一组仅以单纯骨水泥注入作为对照.动物处理后作MRI及病理检查.结果:表阿霉素骨水泥治疗后早期,肿瘤T2信号减低,瘤周水肿基本消失,肿瘤生长明显减缓.病理检查显示表阿霉素骨水泥周围肿瘤组织明显坏死.结论: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抗肿瘤效果.本研究为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椎体转移瘤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后脊髓囊变的MRI研究

    目的:探讨创伤后脊髓囊变的MRI表现及与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脊髓囊变病例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67例伤后髓内囊变,颈髓39例,胸髓28例,囊变的位置与脊柱骨折、脱位位置一致;囊变的平均长度(T1WI矢状位上下范围)为14mm;脊髓囊变的信号变化同脑脊液;其大小、形态、位置同临床症状无明显关系.结论:髓内囊变是慢性期脊髓损伤常见的病理改变;髓内囊变是同一水平骨折、脱位椎体直接撞击脊髓引起.髓内囊变为一局限性、稳定性病变.

    作者:姚伟根;袁明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螺旋CT扫描中的灵活应用INDEX及其在质控中的意义

    在螺旋CT扫描技术中,INDEX是具灵活的一种技术参数.正确的选择和灵活的应用,不但在改善和提高CT图像质量和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控制患者接受X线剂量上也具有积极意义.下面仅就PHILIPS TOMOSCANAVE1机中INDEX的设置、各自功能及其在质控方面的意义作一系统的阐述.

    作者:谭峰;马洁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

    目的:提高对肾细胞癌的CT诊断和病理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肾细胞癌CT表现对照病理结果.结果:33例为透明细胞癌,血供丰富,皮质期后期增强较明显,3例梭形细胞癌血供不丰富,皮质期后期无明显增强.90%病例有皮髓质分界消失征象.47%肾癌生长以膨胀为主有假包膜征;60%以浸润生长为主有边缘棘状突及分叶征象.结论:于皮质期后期认识皮髓质分界消失征对肾实质性占位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假包膜,棘状突,分叶征象对肾细胞癌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作者:王晋祖;王军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管内支架+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椎基底交界区梭形动脉瘤1例

    由于解剖和生理特点,基底动脉瘤有一些表现为梭形动脉瘤,无论是外科手术还是传统的血管内栓塞都无法将动脉瘤腔消除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我们采用血管内支架+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既栓塞了瘤体又保持了载瘤动脉的通畅.

    作者:张宪;刘建民;王立富;许奕;闻金坤;施学强;孙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部钝性损伤中肠系膜破裂的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超声对肠系膜破裂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07~2001-05因腹部钝性损伤所致的肠系膜破裂24例的声像图结果与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24例中超声检查均可见腹腔积液,其中8例超声提示有肠系膜破裂可能.结论:超声有助于临床诊断肠系膜破裂出血.

    作者:张新琼;王洁;张春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成人白血病骨髓MRI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成人白血病患者骨髓的MRI增强扫描影像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成人白血病患者20例,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例,行腰椎、髂骨、股骨中上段骨髓SE及增强、脂肪抑制各序列成像MRI检查,与同期骨髓象白血病细胞计数(BMT)对比分析.结果:按骨髓MRI表现以及病变的信号强度、形态及病变范围等分成3种类型.(1)弥漫性斑片状影;(2)弥漫性信号变化;(3)不规则形阴影.结论:MRI能为白血病确诊提供影像学依据,并有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的评价.

    作者:耿进朝;时高锋;李彩英;李如迅;梶间敏男;伊藤胜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诊断耳前软组织内注射针头存留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7岁.2个月前有腮腺炎史,曾在私人诊所扎针治疗.近1个多月感左耳前疼痛不适,加重1周,来院就诊.体检:左耳前区红肿、触痛,皮温高.超声检查:使用Agilent SONOS 5500型电脑彩色声像仪,选用7.0MHz高频线阵探头,采用仪器特定设备的浅表器官检查条件,于左侧耳前区探及范围约3.2cm×1.2cm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楚,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其内可见一长约2.0cm的纤细线状强回声,距皮约1.3cm(附图).体表作定位标记.超声提示:左耳前区金属异物存留,周围为炎性改变.患者经消炎治疗后,手术于B超定位标记处取出1枚长约2.0cm的注射针头.

    作者:滕海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材料和方法:对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用高频超声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与病理对照.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为实质不均质低回声为主伴有散在砂粒状强回声微钙化点.结节较小,约0.5~3.0cm,大多数无明显包膜但分界清楚,边缘毛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肿瘤结节100%都能测到血流信号,结节较大者多血供,微小隐匿癌常为少血供.结论: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分析有助于本病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作者:王肖琴;陈兴美;徐昌良;傅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胆囊息肉的CT仿真内窥镜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

    目的:研究胆囊息肉的CT仿真内窥镜(CTVE)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择32例术前行CTVE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息肉者,比较其病理类型与CTVE表现的关系.结果:不同病理类型胆囊息肉的数目、大小、形态、部位、基底有无蒂结构CTVE所见均不同.结论:胆囊息肉的CT仿真内窥镜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胆固醇息肉是一种多发于体、颈部有蒂的直径小于10mm的球型或乳头型息肉,炎性息肉是一种无蒂的多发于胆囊体部的球型或不规则型息肉.

    作者:娄明武;胡卫东;杨广夫;鄂占森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腺钙化的X线特征及其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X线影像对乳腺钙化在不同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B超、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的,乳腺X线摄影确认的150例钙化病例,回顾性分析其钙化形态、大小、密度、分布等特点.结果:乳腺钙化可分成七型,即棍棒型、精盐型、沙石型、融合型、圆弧型、轨道型和圆孔型.棍棒型30例,其中恶性29例(97%);精盐型40例,恶性34例(85%);沙石型22例,良性19例(90%);融合型25例,良性23例(92%);圆弧型、轨道型和圆孔型,均为乳腺良性病变.结论:棍棒型及精盐型钙化是乳腺恶性病变钙化的主要类型;沙石型、融合型、圆弧型、轨道型和圆空型钙化是良性病变钙化的主要类型.乳腺钙化在诊断不同乳腺疾病及鉴别良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喻迎星;许茂盛;郑美君;丁雪委;葛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对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的探查及临床观察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常用的节育方法,据报道,全世界约有5亿以上的育龄妇女使用了这种方法.为了解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IUD)的避孕效果及其利弊,特对375例IUD放置者进行B超追踪探查及多项临床指标观察.

    作者:丁生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彩超诊断肺癌并左心房腔转移灶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59岁.因胸闷、憋喘1个月,心慌、双下肢水肿1周就诊.查体:心前区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腹部平软,肝脾不大,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临床医师考虑为心瓣膜病,首先申请行心脏超声检查.超声所见:于左胸腔可探及大量液性暗区,前后径大处约12.2cm,内见稀疏光点回声,左侧胸腔偏下侧可见不张的肺组织,相当于肺门部可见一6.7cm×6.1cm的偏强回声肿块,形态不整,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图1),CDFI示肿块内有一明亮的穿入性血流,其频谱形态为高速高阻(Vmax 0.87m/s,RI0.73)动脉样血流信号.心脏探查见左房扩大,于左房腔顶部可见一3.9cm×3.5cm的实性肿块,基底较宽,边界清,位置固定(图2),余各房室腔无特殊发现;CDFI于收缩期可见二尖瓣口中量返流,三尖瓣口少量返流.超声诊断:(1)左肺实性占位(考虑肺癌);(2)左胸腔大量积液(血性可能性大);(3)左房腔顶部实性占位(考虑转移灶);(4)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5)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该患者后经肺CT检查及经皮穿刺心内肿块活检病理证实为左肺鳞状细胞癌心腔转移.

    作者:吕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表面活性剂类造影剂制备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含氟碳气体的表面活性剂类声学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并观察血流增强情况.材料和方法:造影剂制备:将吐温80和司班80按不同比例配制后,溶于6%右旋糖酐葡萄糖溶液中.以不同强度及时间对其进行声振处理,将所产微气泡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并测大小.动物实验:5只新西兰大白兔,经耳静脉注射表面活性剂类造影剂,剂量0.1ml/kg,观察肾实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增强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司班80与吐温80按3:1~10:1配制,所产的气泡数目多,小于4.5μm的微气泡比例大.声振仪输出功率9档、10档,声振时间20~60s之间,产泡相差不显著.注射造影剂后兔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均明显增多、增强约2min.结论:含氟碳气体的表面活性剂类造影剂是浓度及直径均符合外周静脉注射用的声学造影剂,能显著增强血流信号,且制作简单,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罗渝昆;唐杰;张彦;李俊来;徐建宏;李波;吕晓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X线平片、CT检查误诊左侧输尿管局限性周围炎纤维化为输尿管肿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50岁.2年前开始无任何诱因自觉左腰部胀痛,向下腹部放射,伴尿频、尿急,无血尿,曾以输尿管结石医治无明显好转,近日疼痛加重,来我院求治;查体:左下腹有压痛,未扪及包块,左肾区无叩痛;余各系统查体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肝功、血糖均无异常发现.

    作者:田歆;王文友;杨建军;黎建;赵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预测PTCA治疗效果

    目的:预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27例患者在PTCA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静态和硝酸甘油(NTG)介入99mTc-MIBI心肌显像研究.结果:PTCA治疗前,静态显像83个稀疏或明显稀疏节段中,NTG介入后有45个变为正常,其余大部分节段99mTc-MIBI摄取量不同程度增加,静态13个缺损节段中有4个缺损范围缩小;PTCA治疗后,静态显像与PTCA治疗前NTG介入显像结果基本一致,NTG介入显像,又有13个分布稀疏的节段变为正常.结论:NTG介入99mTc-MIBI心肌显像可以预测PTCA治疗效果;PTCA治疗后NTG介入显像有助于了解存活心肌状况.

    作者:陈宪英;赵芳欣;王治国;张国旭;张兆忠;贾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骨间叶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因左膝部钝痛,行走时加剧半年入院.体检:心肺腹部无异常发现,左下肢未见肿胀或畸形,左股骨下段后外侧扪及3.0cm×2.0cm的肿块,表面欠光整,质硬、压痛明显,不活动,膝关节活动尚好.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术前X线表现(图1,2):左股骨下段后外侧见一骨样突起,大小约3.0cm×2.0cm,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多发小囊状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区,其基底部与股骨下段皮质相连,邻近骨皮质增厚,局部密度减低,皮质旁尚可见斑点、结节状、片絮状及断续环形骨样密度影,病灶分布范围6.0cm×4.0cm.术后X线片复查,5个月即复发,10月时病灶增多、增大,范围较术前扩大,并出现层状骨膜反应.

    作者:丁可;邱维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垂体微腺瘤常规MRI检出的机率较低,对比增强MR成像可改进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的对比,有利于微腺瘤的检测.但由于正常垂体组织与微腺瘤组织增强时的时间-强度曲线不同,因此选择动态扫描时间是提高垂体微腺瘤检出率的关键[1,2].本研究通过对53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垂体微腺瘤进行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增强扫描的比较,探讨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意义.

    作者:陈志安;富熙湖;范国光;李晓非;吴振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MRI定量分析在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颅内星形细胞瘤MRI增强前后的一些定量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星形细胞瘤38例、脑膜瘤20例、血管母细胞瘤12例、转移瘤16例、听神经瘤10例、肉芽肿性病变10例,增强前后的MRI图像测量其增强比值(%)、平扫肿瘤相对信号强度(RSIc-)及增强后肿瘤相对信号强度(RSIGd)几个指标,并对这几个指标在各组肿瘤中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RSIGd在低分化与高分化星形细胞瘤之间及与其它各组之间均有差异,低分化星形细胞瘤与听神经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相比差异更显著,RSIc-在各组中的数值较集中,各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RSLGd不论是在星形细胞瘤分化的判断、还是在与其他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中都是一个敏感的指标,增强比值在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文献;邹利光;张冬;孙清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8F-FDG PET显像监测肝癌TACE治疗疗效

    目的:评价18F-FDG PET显像监测肝癌动脉插管化疗加栓塞(TACE)疗效的作用.材料和方法:33例肝癌患者,男26例,女7例,年龄25~74岁,18F-FDG PET共检查40人次.其中有7人2次行PET显像检查.结果:21例原发性肝癌(HCC)TACE后,11例病灶部位代谢降低呈放射性稀疏或缺损,SUV1.2~1.5,其中有8例SUV ratio≤0.6;9例肝脏原发灶代谢增高,SUV3.0~7.3;1例HCC伴腹水患者PET检查阴性,但CT发现肝内结节伴门静脉癌栓形成.2例胆管细胞癌中,1例阴性,另1例第2次PET检查发现肝门部、腹腔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性肝癌病灶呈放射性缺损,SUV1.1~1.3; 其余7例患者肝内呈多灶性高代谢区,SUV3.0~7.6.结论:FDG PET显像是判断肝癌TACE后肿瘤坏死与存活的有效方法.

    作者:孔令山;尤天庚;潘文舟;张致峰;尚玉琨;谢明萱;王少雁;崔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阴茎血管造影在诊断血管性阳萎中的相关性研究

    在器质性阳萎人群中,以血管性阳萎为多见,约34.1%,临床上确定阳萎的病因,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诊断血管性阳萎(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常用方法为彩色多普勒超声,阴茎血管造影等.本研究对17例罂粟碱试验诊为血管性ED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阴茎血管造影检查,以比较二者的符合率.

    作者:张晓民;王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