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诊断耳前软组织内注射针头存留1例

滕海婷

关键词:注射针头存留软组织内, B型超声
摘要:1 病历简介患者,女,7岁.2个月前有腮腺炎史,曾在私人诊所扎针治疗.近1个多月感左耳前疼痛不适,加重1周,来院就诊.体检:左耳前区红肿、触痛,皮温高.超声检查:使用Agilent SONOS 5500型电脑彩色声像仪,选用7.0MHz高频线阵探头,采用仪器特定设备的浅表器官检查条件,于左侧耳前区探及范围约3.2cm×1.2cm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楚,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其内可见一长约2.0cm的纤细线状强回声,距皮约1.3cm(附图).体表作定位标记.超声提示:左耳前区金属异物存留,周围为炎性改变.患者经消炎治疗后,手术于B超定位标记处取出1枚长约2.0cm的注射针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白血病骨髓MRI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成人白血病患者骨髓的MRI增强扫描影像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成人白血病患者20例,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例,行腰椎、髂骨、股骨中上段骨髓SE及增强、脂肪抑制各序列成像MRI检查,与同期骨髓象白血病细胞计数(BMT)对比分析.结果:按骨髓MRI表现以及病变的信号强度、形态及病变范围等分成3种类型.(1)弥漫性斑片状影;(2)弥漫性信号变化;(3)不规则形阴影.结论:MRI能为白血病确诊提供影像学依据,并有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的评价.

    作者:耿进朝;时高锋;李彩英;李如迅;梶间敏男;伊藤胜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MRI定量分析在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颅内星形细胞瘤MRI增强前后的一些定量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星形细胞瘤38例、脑膜瘤20例、血管母细胞瘤12例、转移瘤16例、听神经瘤10例、肉芽肿性病变10例,增强前后的MRI图像测量其增强比值(%)、平扫肿瘤相对信号强度(RSIc-)及增强后肿瘤相对信号强度(RSIGd)几个指标,并对这几个指标在各组肿瘤中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RSIGd在低分化与高分化星形细胞瘤之间及与其它各组之间均有差异,低分化星形细胞瘤与听神经瘤和血管母细胞瘤相比差异更显著,RSIc-在各组中的数值较集中,各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RSLGd不论是在星形细胞瘤分化的判断、还是在与其他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中都是一个敏感的指标,增强比值在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王文献;邹利光;张冬;孙清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药物流产不全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S-CD)对药物流产不全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2例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用脉冲多普勒(PWD)测量子宫肌壁及宫腔残留物内血流参数;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结果:62例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患者中58例诊断为药物流产不全,其二维超声显示宫腔内不规则不均匀高回声及混合性回声块影,CDFI显示子宫肌壁及残留物内局灶性血流丰富区,血管呈多种迂曲形态,频谱包络毛糙,呈低阻力型:RI 0.47±0.05.结论:TVS-CD对药物流产不全具有较准确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雁平;孙丽滨;穆丹梅;张蔚;郝玉兰;于英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创伤后脊髓囊变的MRI研究

    目的:探讨创伤后脊髓囊变的MRI表现及与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脊髓囊变病例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67例伤后髓内囊变,颈髓39例,胸髓28例,囊变的位置与脊柱骨折、脱位位置一致;囊变的平均长度(T1WI矢状位上下范围)为14mm;脊髓囊变的信号变化同脑脊液;其大小、形态、位置同临床症状无明显关系.结论:髓内囊变是慢性期脊髓损伤常见的病理改变;髓内囊变是同一水平骨折、脱位椎体直接撞击脊髓引起.髓内囊变为一局限性、稳定性病变.

    作者:姚伟根;袁明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预测PTCA治疗效果

    目的:预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27例患者在PTCA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静态和硝酸甘油(NTG)介入99mTc-MIBI心肌显像研究.结果:PTCA治疗前,静态显像83个稀疏或明显稀疏节段中,NTG介入后有45个变为正常,其余大部分节段99mTc-MIBI摄取量不同程度增加,静态13个缺损节段中有4个缺损范围缩小;PTCA治疗后,静态显像与PTCA治疗前NTG介入显像结果基本一致,NTG介入显像,又有13个分布稀疏的节段变为正常.结论:NTG介入99mTc-MIBI心肌显像可以预测PTCA治疗效果;PTCA治疗后NTG介入显像有助于了解存活心肌状况.

    作者:陈宪英;赵芳欣;王治国;张国旭;张兆忠;贾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

    目的:分析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特点,以提高诊断正确性.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6例,男4例,女2例;所有病例均有MR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MR表现为长达数个椎体的椎管内硬膜外梭形占位,呈等T1或略短T1,长T2信号;与脊髓间可见低信号硬脊膜线,3例环绕脊髓生长,3例为偏于一侧,2例穿破低信号硬脊膜线侵蚀脊髓,1例沿神经根向椎管外生长;增强扫描,占位呈均质或略显混杂重度增强.结论:MRI能全面观察肿块及脊髓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周旭峰;张丽雅;张璐;张薇;卢超;刘晓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垂体微腺瘤常规MRI检出的机率较低,对比增强MR成像可改进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的对比,有利于微腺瘤的检测.但由于正常垂体组织与微腺瘤组织增强时的时间-强度曲线不同,因此选择动态扫描时间是提高垂体微腺瘤检出率的关键[1,2].本研究通过对53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垂体微腺瘤进行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增强扫描的比较,探讨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意义.

    作者:陈志安;富熙湖;范国光;李晓非;吴振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超对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的探查及临床观察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常用的节育方法,据报道,全世界约有5亿以上的育龄妇女使用了这种方法.为了解不同类型宫内节育器(IUD)的避孕效果及其利弊,特对375例IUD放置者进行B超追踪探查及多项临床指标观察.

    作者:丁生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双侧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酷似肾上腺腺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9岁,因高血压7年入院.患者自1993年出现头晕、头痛,血压增高20.0/14.7kPA左右,曾多次在外院以高血压病诊治,先后服络活喜、代文、尼芙达治疗.

    作者:陈艳梅;姚依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管内支架+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椎基底交界区梭形动脉瘤1例

    由于解剖和生理特点,基底动脉瘤有一些表现为梭形动脉瘤,无论是外科手术还是传统的血管内栓塞都无法将动脉瘤腔消除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我们采用血管内支架+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既栓塞了瘤体又保持了载瘤动脉的通畅.

    作者:张宪;刘建民;王立富;许奕;闻金坤;施学强;孙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腺钙化的X线特征及其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X线影像对乳腺钙化在不同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B超、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的,乳腺X线摄影确认的150例钙化病例,回顾性分析其钙化形态、大小、密度、分布等特点.结果:乳腺钙化可分成七型,即棍棒型、精盐型、沙石型、融合型、圆弧型、轨道型和圆孔型.棍棒型30例,其中恶性29例(97%);精盐型40例,恶性34例(85%);沙石型22例,良性19例(90%);融合型25例,良性23例(92%);圆弧型、轨道型和圆孔型,均为乳腺良性病变.结论:棍棒型及精盐型钙化是乳腺恶性病变钙化的主要类型;沙石型、融合型、圆弧型、轨道型和圆空型钙化是良性病变钙化的主要类型.乳腺钙化在诊断不同乳腺疾病及鉴别良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喻迎星;许茂盛;郑美君;丁雪委;葛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髋臼囊虫病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3岁,汉族.无明显诱因左大腿呈放射性疼痛,可忍受,1年来逐渐加重致疼痛难以忍受前来就诊.体检:左侧髋骨有明显压痛,并向左侧大腿放射,无皮下结节及其他阳性体征.于1985年行右乳腺癌根治术、1994年甲状腺癌切除术.

    作者:李大庆;闫文颖;姜慧杰;张文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18F-FDG PET显像监测肝癌TACE治疗疗效

    目的:评价18F-FDG PET显像监测肝癌动脉插管化疗加栓塞(TACE)疗效的作用.材料和方法:33例肝癌患者,男26例,女7例,年龄25~74岁,18F-FDG PET共检查40人次.其中有7人2次行PET显像检查.结果:21例原发性肝癌(HCC)TACE后,11例病灶部位代谢降低呈放射性稀疏或缺损,SUV1.2~1.5,其中有8例SUV ratio≤0.6;9例肝脏原发灶代谢增高,SUV3.0~7.3;1例HCC伴腹水患者PET检查阴性,但CT发现肝内结节伴门静脉癌栓形成.2例胆管细胞癌中,1例阴性,另1例第2次PET检查发现肝门部、腹腔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性肝癌病灶呈放射性缺损,SUV1.1~1.3; 其余7例患者肝内呈多灶性高代谢区,SUV3.0~7.6.结论:FDG PET显像是判断肝癌TACE后肿瘤坏死与存活的有效方法.

    作者:孔令山;尤天庚;潘文舟;张致峰;尚玉琨;谢明萱;王少雁;崔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介入性栓塞子宫肌瘤的经验

    子宫肌瘤是中年以上妇女的常见病.1995年Ravina等[1]用子宫动脉栓塞的方法治疗子宫肌瘤,为该病开创了一个有效的微创治疗新方法,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998-06月~2000-07月我们对38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进行肌瘤相关动脉栓塞治疗,取得了缩小肌瘤、解除症状、明显降低栓塞的副作用的效果.

    作者:张晓民;毛东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评价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在6h以内,半小时之内静脉滴注尿激酶150×104U/人,溶栓前、溶栓后15min及24h分别做血管造影检查,并记录比较患者溶栓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欧洲脑卒中评分)及治疗90天研究终点时的Barthel Index和改良Rankin Scale.结果:大脑中动脉闭塞8例,6例完全再通,1例部分再通;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完全再通;颈内动脉闭塞6例,3例部分开通,3例未通;豆纹动脉闭塞的5例;4例临床完全恢复.本组病例中2例继发症状性脑出血.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5%.结论:超早期静脉溶栓可以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改善患者预后,但必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否则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侯枢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蝶鞍内软骨肉瘤影像学诊断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因视力下降1年半,复视半年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3,左眼1.2.视野右眼颞侧偏盲;左眼颞上象限盲.右眼外展神经麻痹伴复视.内分泌检查:血PRL:24.4ng/ml;GH:0.12ng/ml;F:17.2μg/dl;ACTH:21.9pg/ml;T3:1.17ng/ml;T4:6.69μg/dl;TSH:0.489μIU/ml;尿UFC 71.9μg/24h尿.头颅侧位X线片显示蝶鞍扩大,鞍底、鞍结节及鞍背骨质吸收破坏,鞍区可见斑点样钙化灶.CT:轴位平扫显示蝶鞍内偏右侧高低混杂密度病灶,边界清楚呈结节样,内有散在钙化灶(图1).MRI:鞍内及鞍上类圆形占位性病变.T1W1显示长T1低信号为主的高低混杂信号(图2).术前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所见诊断为颅咽管瘤.

    作者:贾同乐;幸兵;连伟;任祖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延长CT球管寿命的经验

    在CT设备中,球管是昂贵的消耗部件,每个球管价值几十万元,所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延长球管使用寿命.我院使用的是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W-950低压滑环螺旋CT机,使用的球管是美国瓦里安生产的热容量为2MHu-2072型球管.在7年使用中,通过改变扫描参数及两支球管交换使用等方法,有效地延长了球管寿命.现一支球管的曝光次数已达45万次(仍在使用,图像质量良好),另一支球管已曝光30万次(仍在使用,图像质量良好).通过7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球管的寿命除与本身质量有关外,与人为的使用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作者:赵斗贵;郭文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螺旋CT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螺旋CT肾盂造影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正常组(肾脏功能及形态正常)20例,病变组31例.注射对比剂至肾盂排泄期,行全肾包括输尿管上段螺旋扫描,采用多轴面多方位重建(MPVR)及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结果:正常组20例及病变组肾脏功能正常病变局灶者26例,螺旋CT肾盂造影5min显影好.肾脏功能减低、病变弥漫者5例,螺旋CT肾盂造影时间大于5min.螺旋CT肾盂造影能显示肾盂与肾实质及病灶之间的关系.结论:螺旋CT肾盂造影能够显示集合系统,判断肾脏功能,显示肾盂及肾实质与病灶的关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范红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19岁.于头部轻度外伤后出现头痛、头晕15天来诊.发病来意识清楚,智力正常,无恶心、呕吐,四肢活动自如,无感觉障碍,未引出病理反射.CT检查:左侧额颞顶部颅板下可见较广范围的脑脊液样低密度影,约13.0cm×10.5cm×6.5cm,CT值1.7~8.7Hu,额颞顶部脑组织受压,侧裂池及脑沟展平趋于消失.左侧脑室受压变窄,鞍上池、四叠体池、纵裂池等中线结构向右移位,右侧大脑半球受压,体积变小,左侧邻病变处颅盖骨骨质轻微变薄,但未见骨质缺损.CT诊断:原发性左侧巨大蛛网膜囊肿(图1,2).

    作者:金东虎;李在健;赵静玉;崔兴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螺旋CT扫描中的灵活应用INDEX及其在质控中的意义

    在螺旋CT扫描技术中,INDEX是具灵活的一种技术参数.正确的选择和灵活的应用,不但在改善和提高CT图像质量和三维重建图像质量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控制患者接受X线剂量上也具有积极意义.下面仅就PHILIPS TOMOSCANAVE1机中INDEX的设置、各自功能及其在质控方面的意义作一系统的阐述.

    作者:谭峰;马洁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