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跃忠;盛元相;宁路江;于丽波
慢性肾衰(CRF)可累及心脏,引起心包、心肌、瓣膜病变和心功能变化.本研究对171例CRF尿毒症早期、肾衰终末期心脏病变的发生率、病程与受损程度、肾实质性高血压与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增加程度、维持性血透与心脏变化等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潘农;祝光礼;程晓霞;张竹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8岁,既往身体健康.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疼痛,无恶心、呕吐、头晕、耳鸣及发热,未引起重视.此后,出现间断性头痛,持续1~2小时,偶与劳累有关.外院CT示:右侧脑室占位性病变,故来本院治疗.查体:意识清楚,一般情况良好,营养中等,体温37.2℃,脉博82次/min,血压15/11kPa.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四肢活动良好.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正常,双侧巴彬氏征、布氏征、霍夫曼均(一).颅脑CT示:右侧脑室三角区见4.7cm×6.0cm×6.5cm高密度肿块影,CT值101.1Hu.
作者:郭采英;黄志兰;宦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内炎性肿块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切除、CT导引下穿刺活检及临床追踪证实的肺内炎性肿块38例(47个病灶)的CT表现.结果:病灶位于肺外围、贴近胸膜面伴胸膜肥厚占80.9%;呈不规则形,三角形或锥形,尖端指向肺门或病灶长轴与支气管肺树一致占74.596;块内见气泡/蜂窝状边缘占76.6%.结论:肺炎性肿块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可以与肺癌鉴别.
作者:段成洲;蒋明;吕庆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白血病系发生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受侵是白血病晚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常常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临床往往借助腰穿进行诊断.我院1995-05~1998-12 CT检查颅脑约4794余人次,其中颅内自发性出血437人,属白血病颅内出血5人,占1.14%.
作者:魏江平;叶如馨;罗敏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红外技术探测皮肤温度始于1800年左右,1956年起,医用热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我所1997年5月起在临床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查777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本文总结了其成像图的资料和结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
作者:陈胜天;张秀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在长期的放射工作中,发现曲面断层影像上部区域总是有些模糊,而下部区域就显得清晰的多.对此我们作了实验与研究,发现这种机器的断层方式独特,在其断层域上,利用X线束的斜射线与直射线各有独道之处.因此造成照射野上部和下部影像清晰度的差别.要充分发挥这种机器的优势,必须对其断层域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选择.本文将研究结果及临床应用的一些经验作一总结介绍,以便推广应用.
作者:王照五;石校伟;王佩锞;高育;孙广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外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分析20例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资料,结合手术病理讨论各种肿瘤的MRI特点.结果:本组转移瘤7例,5例呈等T1和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增强.2例呈长T1长T2信号,6例伴椎体骨质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增强.5例淋巴瘤中3例T1WI呈等信号,2例为略低信号,1例T2WI为高信号,4例为等信号,1例伴胸4椎体骨质内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3例呈均匀性增强.黑色素瘤2例呈短T1短T2信号,可广泛侵及硬膜.海绵状血管瘤可与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相似.胆脂瘤为不规则形长T1长T2信号,肿物充填于椎管内,对椎体骨质有压迫性破坏.脊膜瘤2例呈等T1等T2信号,呈明显均匀性增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呈长T1长T2信号.骨髓瘤可见椎体及椎管内长T1长T2信号,有明显增强.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种类繁多,但以恶性肿瘤多,其中以淋巴瘤,转移瘤占大多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胆脂瘤,有时与淋巴瘤,转移瘤MRI表现相仿.而脊膜瘤,黑色素瘤,神经源性肿瘤也可有相类似的MRI表现.因此诊断中应提高警惕,全面考虑.
作者:由昆;何宝明;姚茹国;许国宇;全昌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对喉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91例经手术切除的喉癌,用CT观察肿瘤的侵犯范围、有无喉软骨受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按双盲法根据CT征象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CT术前肿瘤(T)分期的准确性为84%,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喉软骨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80%、94%、91%和70%、96%、93%,判断肿瘤侵犯周围结构的准确性在87%~100%之间.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喉癌的术前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失误的主要原因包括不能显示轻微的甲状软骨破坏、不易诊断正常大小的颈部淋巴结转移.
作者:王东;熊明辉;张挽时;徐家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肺癌空洞的X线平片、CT与MRI表现,探讨空洞与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关系.材料与方法:对40例以各种方法证实为肺癌,均摄X线平片,其中30例做CT、10例做MRI检查.40例中30例手术病理检查,病理结果与影像表现对照.结果:空洞内缘不规则似癌梁样改变,空洞壁厚度与空洞在肿瘤中位置特别是肿瘤越小,形成的空洞越小;肿瘤越大,空洞偏大,且肿瘤又呈分叶样改变等与肿瘤类型与分化程度有明显关系.CT对空洞内缘与肿瘤边缘显示优于X线平片.MRI对肿瘤组织信号强度变化,如肿瘤液化坏死,甚至对肿瘤性质有潜在定性能力.结论:肺癌空洞X线、CT与MRI表现与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有明显联系.
作者:蒋瑾;周瀚;付凯;徐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三维增强肺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例正常志愿者和12例怀疑肺动脉病变患者行3D DCE MRPA检查,成像序列为三维快速梯度回波(FFE-3D),主要参数为TR/TE:9/3ms,翻转角30°,矩阵128×256,快速注射0.2mmol/kg Gd-DTPA,注射速度2ml/s,延迟时间正常组为5s,病变组依据病情而定,其中病变组经手术,血管造影和其他影像资料证实.评价图像质量判断正常,病变组肺动脉显示能力以及病变价值,并经X2统计学检验.结果:图像质量优良者15例;正常组主肺,左,右肺动脉,段肺动脉显示分别为4,4,4,20,64支;病变组分别为11,11,11,53和173支,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3D DCE MRA较正确显示肺动脉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与其他肺疾患鉴别.结论:3D DCE MRPA是一种有效微创MRA技术,能较清晰显示段以上及部分亚段肺动脉,评价肺动脉病变具有很大潜力,能否替代血管造影包括IADSA仍需大量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宋金松;刘玉清;朱杰敏;俞肖一;凌坚;严洪珍;蒋世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2岁.左手背部肿物逐渐增大,伴间歇性隐痛及功能障碍10年.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左手第4掌骨背侧有一5.0cm×3.0cm×1.5cm大小肿物,与皮肤无粘连.有轻度压痛,较硬如按乒乓球样感,肿块不移动,表面不红.左手无名指屈伸功能障碍.余骨关节未见异常.X线检查:左手第4掌骨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内有残留骨嵴,呈皂泡状影,累及整个骨干,未见钙化灶.骨皮质明显变薄,但壁完整清晰,无骨膜反应.左手第4掌指关节和掌腕关节面完整、增宽(附图),X线诊断为左手第4掌骨巨细胞瘤.
作者:池书平;肖国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评估CT诊断良恶性胸腺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31例经外科和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CT表现.结果:良性胸腺瘤10例,除1例与左肺动脉局部有粘连外,其余边界均清晰.侵袭性胸腺瘤12例,胸腺癌9例,除1例鳞癌外,CT均为不规则肿块,血管间隙均受侵,前者心包受侵8例,胸膜受侵7例,后者心包受侵5例,胸膜受侵5例,肺转移4例,双肾上腺转移1例,胸骨破坏1例.结论:CT能准确鉴别良性恶性胸腺瘤,显示恶性胸腺瘤的浸润范围,并对侵袭性胸腺瘤和胸腺癌进行鉴别.
作者:李涛;陈巨坤;周卫华;李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3岁,内蒙古牧民.因双下肢行走无力,胸背部疼痛,进行性加重2个月,近1个月不能行走,腹部及肋弓以下皮肤感觉迟钝,大、小便困难来诊.体检:神志清楚,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胸背部有广泛压痛,叩击痛,但以第五胸椎棘突为明显,双下肢肌张力3级,无肌肉萎缩,剑突以下皮肤痛觉、温觉减弱,触觉存在,深感觉正常,膝腱及跟腱反射亢进.双侧巴彬斯基氏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30g/L,WBC 5.7×109/L,RBC 4.2×1012/L肝功能正常.
作者:覃峰;陈巨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国人大动脉炎血管造影和某些临床特点,提高其认识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15例大动脉炎(DSA171例,普通血管造影244例)和某些临床资料.与某些亚洲国家资料对比.结果:大动脉炎病变以狭窄-阻塞型为常见(84.8%),扩张-动脉瘤型少见(1.9%);大动脉炎常受累部位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56.8%),其中肾动脉病变占29.7%,日本,韩国,印度则分别为34%,76%和92%,主动脉弓和头臂动脉病变占32.8%,日本,韩国,印度则分别为99%,83%和60%;按Lupi-Herrea分型以Ⅱ型多见(38.3%).结论:大动脉炎是亚洲地区常见的血管疾病,但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和种族差异;本病诊断DSA已取代普通血管造影.
作者:宋金松;刘玉清;凌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7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AP)延迟25s,门静脉期(PVP)延迟65s,以3~4ml/s团注造影剂80~100ml.测量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计算肿瘤-胰腺密度差,对胰周血管观察评价.结果:肿瘤的平均CT值AP和PVP是51±8Hu、74±10Hu,正常胰腺的CT值AP和PVP是123±19Hu、100±10Hu,肿瘤-胰腺密度差AP和PVP是71±20Hu、25±12Hu,二者差异明显(P<0.01).胰周动脉侵犯在AP显示好,静脉侵犯在PVP显示好.结论:AP可获得大的肿瘤-胰腺密度差,AP结合PVP对胰周血管侵犯的评价更全面准确.
作者:陈学军;高剑波;郭华;杨学华;李荫太;李树新;那建波;刘晚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良性滑膜反应性增生,因对其性质看法不同,命名较为混乱,有黄色瘤、黄色肉芽肿、腱鞘巨细胞瘤等名称,现基本沿用1941年制定的PVNS.该病起病较为隐匿,常以关节的轻微肿胀起始,继而可有疼痛、运动障碍、以致关节强直,由关节的肿胀到强直常需数年时间[1].较常见者为单关节受累,809发生于膝关节,少数可累及髓、肘、腕、踝等关节[1-3].本组经病理证实的3例膝关节PVNS均行X线平片与MR(1.5T,Siemense)扫描,SE序列T1WI、T2WI与FL2D序列扫描,层厚3~4mm,层间距0.1mm,均行轴、矢、冠状位扫描.
作者:韩月东;魏梦琦;尤志军;刘满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后纵隔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节细胞瘤7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2例的CT和MRI表现.结果:肿瘤常呈半圆形或椭圆形,纵径比横径或前后径长,边缘锐利,1例神经节细胞瘤呈哑铃形.CT示肿瘤实性部分呈等或稍低于胸壁肌密度,囊变部分的密度比脑脊液稍高.T1WI示肿瘤等或稍低于胸壁肌信号,囊变部分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肿瘤纵径长于其它径是重要征象,CT和MRI能显示肿瘤形态特征,提示诊断.
作者:陈巨坤;陈冬;王魁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诊断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已得到认可,但其中扫描方式,造影剂的用量及扫描延迟时间与常规扫描方法不同,故选择佳扫描参数,是PE螺旋CT扫描成功的关键,也是能否进行诊断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总结了PE的12例患者的17次扫描结果.
作者:郭平珍;张宁;范香兰;雷建明;柳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假性室壁瘤(Pseudoaneurysm,Pa)是指心肌破裂形成的包裹性血肿.瘤壁是心包壁层,心肌破口为Pa与心腔的交通口,瘤腔内可有血栓.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是Pa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心脏手术后、感染性疾病和外伤,先天性Pa罕见.急性心肌梗塞并发Pa形成,其临床重要性在于瘤体随时都有破裂造成心包填塞的危险.早期发现即刻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大多可避免急性心包填塞而获救,否则预后极不佳.
作者:李志忠;姜腾勇;洪昭光;胡旭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CV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上腔静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致使血液回流受阻的临床征候群,以往多应用静脉造影方法明确诊断.近年来,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临床应用,为该病的无创性诊断开辟了新途径[1].本文总结了应用这一方法诊断5例SVCS的探查技术和诊断价值.
作者:黎莉;张薇;张运;朱式娟;钟明;白晨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