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球管使用寿命与运行强度关系探讨

田跃忠;盛元相;宁路江;于丽波

关键词:CT球管, 运行强度, 使用寿命, 延长使用寿命方法
摘要:球管是CT装置重要部件之一,其价格昂贵,属易损部件.为研究其使用寿命与运行强度的关系,探讨延长使用寿命可行、有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对我院日本岛津SCT-3000TX全身CT机运转近8年间,已报损7只CT球管的使用及故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研究CT球管使用寿命与运行强度的关系,旨在阐述优化运行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MR诊断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3例

    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良性滑膜反应性增生,因对其性质看法不同,命名较为混乱,有黄色瘤、黄色肉芽肿、腱鞘巨细胞瘤等名称,现基本沿用1941年制定的PVNS.该病起病较为隐匿,常以关节的轻微肿胀起始,继而可有疼痛、运动障碍、以致关节强直,由关节的肿胀到强直常需数年时间[1].较常见者为单关节受累,809发生于膝关节,少数可累及髓、肘、腕、踝等关节[1-3].本组经病理证实的3例膝关节PVNS均行X线平片与MR(1.5T,Siemense)扫描,SE序列T1WI、T2WI与FL2D序列扫描,层厚3~4mm,层间距0.1mm,均行轴、矢、冠状位扫描.

    作者:韩月东;魏梦琦;尤志军;刘满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肾衰心脏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慢性肾衰(CRF)可累及心脏,引起心包、心肌、瓣膜病变和心功能变化.本研究对171例CRF尿毒症早期、肾衰终末期心脏病变的发生率、病程与受损程度、肾实质性高血压与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增加程度、维持性血透与心脏变化等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潘农;祝光礼;程晓霞;张竹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CT诊断白血病颅内出血5例

    白血病系发生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受侵是白血病晚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常常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临床往往借助腰穿进行诊断.我院1995-05~1998-12 CT检查颅脑约4794余人次,其中颅内自发性出血437人,属白血病颅内出血5人,占1.14%.

    作者:魏江平;叶如馨;罗敏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1例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系罕见的先天性肾发育异常.近我们遇到1例,误诊为肾结核.

    作者:戴士林;林斌;葛怀强;柴志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动脉炎及其血管造影综合分析

    目的:总结国人大动脉炎血管造影和某些临床特点,提高其认识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15例大动脉炎(DSA171例,普通血管造影244例)和某些临床资料.与某些亚洲国家资料对比.结果:大动脉炎病变以狭窄-阻塞型为常见(84.8%),扩张-动脉瘤型少见(1.9%);大动脉炎常受累部位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56.8%),其中肾动脉病变占29.7%,日本,韩国,印度则分别为34%,76%和92%,主动脉弓和头臂动脉病变占32.8%,日本,韩国,印度则分别为99%,83%和60%;按Lupi-Herrea分型以Ⅱ型多见(38.3%).结论:大动脉炎是亚洲地区常见的血管疾病,但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和种族差异;本病诊断DSA已取代普通血管造影.

    作者:宋金松;刘玉清;凌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掌骨巨细胞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2岁.左手背部肿物逐渐增大,伴间歇性隐痛及功能障碍10年.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左手第4掌骨背侧有一5.0cm×3.0cm×1.5cm大小肿物,与皮肤无粘连.有轻度压痛,较硬如按乒乓球样感,肿块不移动,表面不红.左手无名指屈伸功能障碍.余骨关节未见异常.X线检查:左手第4掌骨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内有残留骨嵴,呈皂泡状影,累及整个骨干,未见钙化灶.骨皮质明显变薄,但壁完整清晰,无骨膜反应.左手第4掌指关节和掌腕关节面完整、增宽(附图),X线诊断为左手第4掌骨巨细胞瘤.

    作者:池书平;肖国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肺癌类型及分化程度与癌性空洞表现的关系

    目的:分析肺癌空洞的X线平片、CT与MRI表现,探讨空洞与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关系.材料与方法:对40例以各种方法证实为肺癌,均摄X线平片,其中30例做CT、10例做MRI检查.40例中30例手术病理检查,病理结果与影像表现对照.结果:空洞内缘不规则似癌梁样改变,空洞壁厚度与空洞在肿瘤中位置特别是肿瘤越小,形成的空洞越小;肿瘤越大,空洞偏大,且肿瘤又呈分叶样改变等与肿瘤类型与分化程度有明显关系.CT对空洞内缘与肿瘤边缘显示优于X线平片.MRI对肿瘤组织信号强度变化,如肿瘤液化坏死,甚至对肿瘤性质有潜在定性能力.结论:肺癌空洞X线、CT与MRI表现与肿瘤类型及分化程度有明显联系.

    作者:蒋瑾;周瀚;付凯;徐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MRI信号强度与DNA含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肺癌MRI信号强度与DNA倍体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6例肺癌患者,术前用Resonex 0.38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横断面SE T1加权,GR序列成像,增强后行SE T1加权成像.术后标本用ICM-100细胞图像分析仪,测定该例肺癌的DNA含量及SPF值.结果:T1加权平扫二倍体肿瘤信号强度比(病变/椎体)显著小于异倍体肿瘤的信号强度比.二倍体肿瘤的SP值也显著小于异倍体肿瘤的SPF值.但肿癌MRI信号强度比不能反映其SPF值.结论:MRI信号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倍体情况,即可间接地反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许冬明;陈九如;杨振燕;詹松华;汤如勇;李日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在大鼠脑胶质瘤动脉介入化疗应用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甘露醇在动脉介人治疗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SD雄性大鼠100只,在鼠脑尾状核头部,种植C 6大鼠胶质瘤细胞.MRI检查使用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化疗药为VM-26和MTX.结果:VM-26动脉化疗组是否使用甘露醇疗效无显著性差异.MTX动脉化疗组是否使用甘露醇疗效有显著差异.VM-26和MTX的甘露醇动脉化疗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VM-26动脉化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化疗组.结论:甘露醇对脂溶性化疗药物的疗效作用意义不大.在水溶性化疗药物化疗前,有必要应用开放血脑屏障的技术.

    作者:陶晓峰;施增儒;肖湘生;韩希年;欧阳强;陈伯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假性室壁瘤的诊断(附1例分析)

    假性室壁瘤(Pseudoaneurysm,Pa)是指心肌破裂形成的包裹性血肿.瘤壁是心包壁层,心肌破口为Pa与心腔的交通口,瘤腔内可有血栓.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是Pa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心脏手术后、感染性疾病和外伤,先天性Pa罕见.急性心肌梗塞并发Pa形成,其临床重要性在于瘤体随时都有破裂造成心包填塞的危险.早期发现即刻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大多可避免急性心包填塞而获救,否则预后极不佳.

    作者:李志忠;姜腾勇;洪昭光;胡旭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肝癌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目的:了解供应肝癌的肝动脉分支与非供应肝癌肝动脉分支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材料与方法: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对49例肝脏某一叶的单发性肝癌及38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检查,分别测量左、右肝动脉分支多普勒速度频谱角度矫正的峰值血流速度(PS)及搏动指数(PI).结果:在慢性肝病组,左、右肝动脉分支峰值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无显著差异,而3cm以上肝癌,供癌肝动脉分支比非供癌肝动脉分支,峰值血流速度明显升高,搏动指数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与肝癌大小及门静脉内有无癌栓有关.结论:供应肝癌的肝动脉分支较非供应肝癌的肝动脉分支阻力降低.

    作者:王家刚;潘丽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超声图像微机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利用现有的微机系统配合适当的软硬件设备实现投入小,高效灵活的PACS.材料与方法:使用微机、视频采集卡、图像采集处理软件及资料库管理软件完成系统构成.结果:本系统运行良好,快速的图像捕捉、入库保证了图像存贮质量,节省人力和资金,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落后的信息存贮和管理模式,在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本系统经济实用,适合中小医院使用.

    作者:于杰;吴宇;杜斌;谢继安;常城;孙光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先天性左侧重复肾盂重复输尿管并右侧肾缺如畸形1例

    先天性重复肾盂重复输尿管畸形临床不常见,而同时合并另一侧肾缺如者极为罕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1例.

    作者:罗军忠;张矫雷;高静;吴文娟;王臻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7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AP)延迟25s,门静脉期(PVP)延迟65s,以3~4ml/s团注造影剂80~100ml.测量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计算肿瘤-胰腺密度差,对胰周血管观察评价.结果:肿瘤的平均CT值AP和PVP是51±8Hu、74±10Hu,正常胰腺的CT值AP和PVP是123±19Hu、100±10Hu,肿瘤-胰腺密度差AP和PVP是71±20Hu、25±12Hu,二者差异明显(P<0.01).胰周动脉侵犯在AP显示好,静脉侵犯在PVP显示好.结论:AP可获得大的肿瘤-胰腺密度差,AP结合PVP对胰周血管侵犯的评价更全面准确.

    作者:陈学军;高剑波;郭华;杨学华;李荫太;李树新;那建波;刘晚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喉癌的CT分期(附91例CT一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CT对喉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91例经手术切除的喉癌,用CT观察肿瘤的侵犯范围、有无喉软骨受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按双盲法根据CT征象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CT术前肿瘤(T)分期的准确性为84%,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喉软骨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80%、94%、91%和70%、96%、93%,判断肿瘤侵犯周围结构的准确性在87%~100%之间.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喉癌的术前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失误的主要原因包括不能显示轻微的甲状软骨破坏、不易诊断正常大小的颈部淋巴结转移.

    作者:王东;熊明辉;张挽时;徐家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MRA和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

    目的:比较和分析颈动脉狭窄的MRA特征和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的表现.材料和方法:25例颈动脉狭窄均由彩色多普勒确诊和分级.MRA扫描序列为2维时间飞越技术.结果:25例颈动脉狭窄MRA信号缺损大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斑块长度.9根血流信号中断与脉冲多普勒的舒张期和收缩期血流峰速相关(r=0.685;r=0.828),是血流高速的结果,是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特征.血管扩张是中度动脉狭窄的重要表现.颈动脉血流消失且无血流重现是血管闭塞的特异征象.结论:二维时间飞越MRA在发现和诊断颈动脉狭窄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锡旭;陈君坤;卢光明;程绍华;陈光辉;许莲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肩关节造影和MRI诊断肩袖损伤

    目的:评定肩关节造影、MRI诊断肩袖损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将33例临床诊断肩袖损伤患者的术前关节造影和MRI检查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的比较.另有13例复发性肩关节不稳、无肩袖损伤症状和体征的年轻患者术前的关节造影和MRI结果以及术中观察结果作为正常肩袖对照.结果:在诊断肩袖完全断裂中,肩关节造影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100%;MRI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8%.结论:关节造影诊断肩袖完全撕裂方法简单、迅速且费用低,易于广泛开展.但不能直接显示病变部位.MRI不但能够准确显示断裂的部位,反映肩袖病变的病理过程,而且能同时显示相邻组织的病理改变,更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朱庆生;信原克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运用心理疗法使患儿积极配合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患儿必须保持镇静,稍有躁动便引起伪影,影响成像质量.目前对患儿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患儿由于躯体疾病、环境改变和对医疗器械的恐惧心理,常出现胆怯、害怕、执拗甚至拒绝反应和硬性反抗等心理反应,以往常需佐以镇静、催眠药物.1997年10月以来,我们对125例行磁共振检查的患儿应用心理疗法,克服患儿的心理障碍,减轻和消除其对检查的恐惧和紧张,使患儿积极配合检查,取得了满意效果,减少了镇静剂的使用.

    作者:何静;黄石玲;吴晓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价值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CV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上腔静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致使血液回流受阻的临床征候群,以往多应用静脉造影方法明确诊断.近年来,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临床应用,为该病的无创性诊断开辟了新途径[1].本文总结了应用这一方法诊断5例SVCS的探查技术和诊断价值.

    作者:黎莉;张薇;张运;朱式娟;钟明;白晨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磁共振三维增强肺动脉造影及其临床应用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三维增强肺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例正常志愿者和12例怀疑肺动脉病变患者行3D DCE MRPA检查,成像序列为三维快速梯度回波(FFE-3D),主要参数为TR/TE:9/3ms,翻转角30°,矩阵128×256,快速注射0.2mmol/kg Gd-DTPA,注射速度2ml/s,延迟时间正常组为5s,病变组依据病情而定,其中病变组经手术,血管造影和其他影像资料证实.评价图像质量判断正常,病变组肺动脉显示能力以及病变价值,并经X2统计学检验.结果:图像质量优良者15例;正常组主肺,左,右肺动脉,段肺动脉显示分别为4,4,4,20,64支;病变组分别为11,11,11,53和173支,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3D DCE MRA较正确显示肺动脉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与其他肺疾患鉴别.结论:3D DCE MRPA是一种有效微创MRA技术,能较清晰显示段以上及部分亚段肺动脉,评价肺动脉病变具有很大潜力,能否替代血管造影包括IADSA仍需大量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宋金松;刘玉清;朱杰敏;俞肖一;凌坚;严洪珍;蒋世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