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巨大血栓的介入性治疗

王仲朴;王茂强;李志强;谢春明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经腔血管成形术
摘要:介入性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是近年来介入放射学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人性开通治疗已有不少报道[1-3],而对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巨大血栓的介入性开通治疗仅见数例报道[4,5].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在介入性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巨大血栓方面所作的工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胼胝体区胶质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胝胝体区胶质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对34例胼胝体区胶质瘤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胼胝体区胶质瘤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信号强度均匀或不均匀,有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部分胼胝体区胶质瘤向两侧脑叶侵犯,出现“蝴蝶征”,此征象有助于定位诊断.结论:胼胝体区胶质瘤是颅内特殊部位的肿瘤,MRI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本强;崔兴华;周丽娟;綦向;刘文源;王非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MRI扫描T1WI呈高信号脑坏死灶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7岁.言语不利、伴右手不能精细运动1个月余.查体:神志清醒,但言语欠清晰.自主体位,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光反应敏感,右眼睑闭合无力,伸舌偏向右侧.指鼻试验右手差.四肢肌力五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影像学检查;CT示左颞顶部大片低密度区,均匀一致,边缘模糊,CT值29~32Hu,无明显增强(图1).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MRI平扫示左侧颞顶叶有3.2cm×5.2cm×4.3cm异常信号.

    作者:张晓锦;李优伟;唐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后纵隔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目的:分析后纵隔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节细胞瘤7例,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2例的CT和MRI表现.结果:肿瘤常呈半圆形或椭圆形,纵径比横径或前后径长,边缘锐利,1例神经节细胞瘤呈哑铃形.CT示肿瘤实性部分呈等或稍低于胸壁肌密度,囊变部分的密度比脑脊液稍高.T1WI示肿瘤等或稍低于胸壁肌信号,囊变部分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肿瘤纵径长于其它径是重要征象,CT和MRI能显示肿瘤形态特征,提示诊断.

    作者:陈巨坤;陈冬;王魁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在大鼠脑胶质瘤动脉介入化疗应用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甘露醇在动脉介人治疗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SD雄性大鼠100只,在鼠脑尾状核头部,种植C 6大鼠胶质瘤细胞.MRI检查使用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化疗药为VM-26和MTX.结果:VM-26动脉化疗组是否使用甘露醇疗效无显著性差异.MTX动脉化疗组是否使用甘露醇疗效有显著差异.VM-26和MTX的甘露醇动脉化疗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VM-26动脉化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化疗组.结论:甘露醇对脂溶性化疗药物的疗效作用意义不大.在水溶性化疗药物化疗前,有必要应用开放血脑屏障的技术.

    作者:陶晓峰;施增儒;肖湘生;韩希年;欧阳强;陈伯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先天性左侧重复肾盂重复输尿管并右侧肾缺如畸形1例

    先天性重复肾盂重复输尿管畸形临床不常见,而同时合并另一侧肾缺如者极为罕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1例.

    作者:罗军忠;张矫雷;高静;吴文娟;王臻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喉癌的CT分期(附91例CT一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CT对喉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91例经手术切除的喉癌,用CT观察肿瘤的侵犯范围、有无喉软骨受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按双盲法根据CT征象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CT术前肿瘤(T)分期的准确性为84%,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喉软骨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80%、94%、91%和70%、96%、93%,判断肿瘤侵犯周围结构的准确性在87%~100%之间.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喉癌的术前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失误的主要原因包括不能显示轻微的甲状软骨破坏、不易诊断正常大小的颈部淋巴结转移.

    作者:王东;熊明辉;张挽时;徐家兴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肺栓塞螺旋CT扫描技术

    螺旋CT(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SCT)诊断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已得到认可,但其中扫描方式,造影剂的用量及扫描延迟时间与常规扫描方法不同,故选择佳扫描参数,是PE螺旋CT扫描成功的关键,也是能否进行诊断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总结了PE的12例患者的17次扫描结果.

    作者:郭平珍;张宁;范香兰;雷建明;柳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B超肠镜诊断大肠癌与手术对照分析

    为探讨B超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我院自1991-12~1998-06采用显像剂灌肠对71例大肠疾病患者进行B超检查,然后行纤维肠镜检查,及手术病理对照.本文对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黄世林;浦明娟;沈引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胸椎包虫病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63岁,内蒙古牧民.因双下肢行走无力,胸背部疼痛,进行性加重2个月,近1个月不能行走,腹部及肋弓以下皮肤感觉迟钝,大、小便困难来诊.体检:神志清楚,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胸背部有广泛压痛,叩击痛,但以第五胸椎棘突为明显,双下肢肌张力3级,无肌肉萎缩,剑突以下皮肤痛觉、温觉减弱,触觉存在,深感觉正常,膝腱及跟腱反射亢进.双侧巴彬斯基氏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30g/L,WBC 5.7×109/L,RBC 4.2×1012/L肝功能正常.

    作者:覃峰;陈巨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CT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价值

    目的:分析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表现.结果: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小关节异常主要包括小关节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小关节真空现象,小关节半脱位、关节囊钙化及两侧小关节不对称以及侧隐窝狭窄,椎间盘真空征及轻度腰椎退行性滑脱.结论:CT扫描可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诊断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对改进临床诊断和治疗腰腿痛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国成;孟波;宋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7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AP)延迟25s,门静脉期(PVP)延迟65s,以3~4ml/s团注造影剂80~100ml.测量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计算肿瘤-胰腺密度差,对胰周血管观察评价.结果:肿瘤的平均CT值AP和PVP是51±8Hu、74±10Hu,正常胰腺的CT值AP和PVP是123±19Hu、100±10Hu,肿瘤-胰腺密度差AP和PVP是71±20Hu、25±12Hu,二者差异明显(P<0.01).胰周动脉侵犯在AP显示好,静脉侵犯在PVP显示好.结论:AP可获得大的肿瘤-胰腺密度差,AP结合PVP对胰周血管侵犯的评价更全面准确.

    作者:陈学军;高剑波;郭华;杨学华;李荫太;李树新;那建波;刘晚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曲面断层佳垂直断层域选择应用的研究

    在长期的放射工作中,发现曲面断层影像上部区域总是有些模糊,而下部区域就显得清晰的多.对此我们作了实验与研究,发现这种机器的断层方式独特,在其断层域上,利用X线束的斜射线与直射线各有独道之处.因此造成照射野上部和下部影像清晰度的差别.要充分发挥这种机器的优势,必须对其断层域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选择.本文将研究结果及临床应用的一些经验作一总结介绍,以便推广应用.

    作者:王照五;石校伟;王佩锞;高育;孙广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肺炎性肿块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肺内炎性肿块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切除、CT导引下穿刺活检及临床追踪证实的肺内炎性肿块38例(47个病灶)的CT表现.结果:病灶位于肺外围、贴近胸膜面伴胸膜肥厚占80.9%;呈不规则形,三角形或锥形,尖端指向肺门或病灶长轴与支气管肺树一致占74.596;块内见气泡/蜂窝状边缘占76.6%.结论:肺炎性肿块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可以与肺癌鉴别.

    作者:段成洲;蒋明;吕庆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MRI信号强度与DNA含量的关系

    目的:探讨肺癌MRI信号强度与DNA倍体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6例肺癌患者,术前用Resonex 0.38T磁共振成像系统,行横断面SE T1加权,GR序列成像,增强后行SE T1加权成像.术后标本用ICM-100细胞图像分析仪,测定该例肺癌的DNA含量及SPF值.结果:T1加权平扫二倍体肿瘤信号强度比(病变/椎体)显著小于异倍体肿瘤的信号强度比.二倍体肿瘤的SP值也显著小于异倍体肿瘤的SPF值.但肿癌MRI信号强度比不能反映其SPF值.结论:MRI信号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倍体情况,即可间接地反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许冬明;陈九如;杨振燕;詹松华;汤如勇;李日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CT球管使用寿命与运行强度关系探讨

    球管是CT装置重要部件之一,其价格昂贵,属易损部件.为研究其使用寿命与运行强度的关系,探讨延长使用寿命可行、有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对我院日本岛津SCT-3000TX全身CT机运转近8年间,已报损7只CT球管的使用及故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研究CT球管使用寿命与运行强度的关系,旨在阐述优化运行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作者:田跃忠;盛元相;宁路江;于丽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脑室内巨大高密度胆脂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28岁,既往身体健康.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疼痛,无恶心、呕吐、头晕、耳鸣及发热,未引起重视.此后,出现间断性头痛,持续1~2小时,偶与劳累有关.外院CT示:右侧脑室占位性病变,故来本院治疗.查体:意识清楚,一般情况良好,营养中等,体温37.2℃,脉博82次/min,血压15/11kPa.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四肢活动良好.肌力、肌张力正常,共济运动正常,双侧巴彬氏征、布氏征、霍夫曼均(一).颅脑CT示:右侧脑室三角区见4.7cm×6.0cm×6.5cm高密度肿块影,CT值101.1Hu.

    作者:郭采英;黄志兰;宦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动脉炎及其血管造影综合分析

    目的:总结国人大动脉炎血管造影和某些临床特点,提高其认识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15例大动脉炎(DSA171例,普通血管造影244例)和某些临床资料.与某些亚洲国家资料对比.结果:大动脉炎病变以狭窄-阻塞型为常见(84.8%),扩张-动脉瘤型少见(1.9%);大动脉炎常受累部位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56.8%),其中肾动脉病变占29.7%,日本,韩国,印度则分别为34%,76%和92%,主动脉弓和头臂动脉病变占32.8%,日本,韩国,印度则分别为99%,83%和60%;按Lupi-Herrea分型以Ⅱ型多见(38.3%).结论:大动脉炎是亚洲地区常见的血管疾病,但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和种族差异;本病诊断DSA已取代普通血管造影.

    作者:宋金松;刘玉清;凌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掌骨巨细胞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2岁.左手背部肿物逐渐增大,伴间歇性隐痛及功能障碍10年.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左手第4掌骨背侧有一5.0cm×3.0cm×1.5cm大小肿物,与皮肤无粘连.有轻度压痛,较硬如按乒乓球样感,肿块不移动,表面不红.左手无名指屈伸功能障碍.余骨关节未见异常.X线检查:左手第4掌骨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内有残留骨嵴,呈皂泡状影,累及整个骨干,未见钙化灶.骨皮质明显变薄,但壁完整清晰,无骨膜反应.左手第4掌指关节和掌腕关节面完整、增宽(附图),X线诊断为左手第4掌骨巨细胞瘤.

    作者:池书平;肖国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B超误诊肝右叶与侧腹膜间巨大囊肿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32岁.因右上腹包块进行性增大月余,于1997年9月27日因疼痛加重人院.既往无反复发热及脓血便史.临床检验:RBC 4.8×1012/L,WBC 7.8×109/L;X线检查:右隔肌明显抬高,纵隔左移.CT诊断:右肝叶囊性占位.B超检查可见肝右后叶外侧一约15.6cm×13.2cm透声性好,并可见细小光点回声的囊性占位病变.其囊壁厚约8mm,边缘光滑规整.肝左叶增大,向左下方移位,余腹腔内未见异常.B超提示:(1)肝内囊性占位.(2)阿米巴性肝脓疡.临床初诊:(1)肝包囊虫病;(2)肝脓肿.

    作者:成国裕;徐兰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肝癌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目的:了解供应肝癌的肝动脉分支与非供应肝癌肝动脉分支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材料与方法: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对49例肝脏某一叶的单发性肝癌及38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检查,分别测量左、右肝动脉分支多普勒速度频谱角度矫正的峰值血流速度(PS)及搏动指数(PI).结果:在慢性肝病组,左、右肝动脉分支峰值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无显著差异,而3cm以上肝癌,供癌肝动脉分支比非供癌肝动脉分支,峰值血流速度明显升高,搏动指数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与肝癌大小及门静脉内有无癌栓有关.结论:供应肝癌的肝动脉分支较非供应肝癌的肝动脉分支阻力降低.

    作者:王家刚;潘丽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