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凯宏;明建;杨娜;余雪梅;宋怡;王静;杨咏涛
目的 探讨JAK2/STAT3信号通道的激活及其介导bax/bcl-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1~2014年宫颈癌患者40例,CIN Ⅰ级组28例,CINⅡ/Ⅲ级组12例;选择正常宫颈15例为对照组.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JAK2、P-STAT3、bax、bcl-2的表达.结果 1)对照组未见P-JAK2、P-STAT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CIN Ⅰ级组及CINⅡ/Ⅲ级组表达增多(P<0.05);与CIN Ⅰ级组比较,CINⅡ/Ⅲ级组表达增多(P<0.05).2)对照组可见少量bax、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CIN Ⅰ级组及CINⅡ/Ⅲ级组表达增多(P<o.05);与CIN Ⅰ级组比较,CINⅡ/Ⅲ级组的bax/bcl-2比率降低(P<o.05).3)CIN Ⅰ级组和CINⅡ/Ⅲ级组通道蛋白P-JAK2、P-STAT3与bax/bcl-2比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JAK2/STAT3信号通道激活,可能与上调bax/bcl-2的表达和调节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赵林;刘四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建立重组幽门螺杆菌多靶点疫苗工程菌(BIB)的高密度发酵及其蛋白纯化工艺.方法 以摇瓶发酵结果为基础,放大工艺至50 L发酵罐中,对影响目的蛋白收率的因素如发酵培养基、工作种子接种量、诱导剂浓度、诱导起始时间、诱导持续时间及诱导剂添加方式等进行优化验证;并利用rBIB蛋白高等电点特性(pI=9.05),在pH 7.0~7.5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目的蛋白带正电荷,采用阳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对阳离子交换层析填料及纯化缓冲液的pH进行优化.结果 经高密度发酵后BIB菌体产量为70 g/L,蛋白表达量为32%;rBIB蛋白经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其纯度为91.8%.结论 该工艺的初步建立为深入研究rBIB蛋白性质及其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作者:潘兴;王保宁;杨靖;李健春;祝捷;周永君;王红仁;李明远;李婉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黄色的多酚物质,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研究[1]证明姜黄素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显著减少肿瘤数目、缩小瘤体体积,因此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已将姜黄素列为第三代癌化学预防药物,许多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但是,由于姜黄素的半衰期较短,难溶于水中,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易水解,这些特性均导致口服姜黄素后,生物利用度低,进而阻碍其在医药中的运用[2].为克服以上不利因素,在新型制剂技术帮助下已经发现了某些方法可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构建纳米粒或亚纳米粒释药系统;构建固体分散体释药系统;构建乳剂释药系统;构建脂质体释药系统等.本文综述了以上制剂方法在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华;许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 H-MRS)变化与临床评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其评价急性脑梗死疗效的价值.方法 分析2012年5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均给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1H-MRS的检查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1 H-MRS图像特征及代谢产物变化,并分析代谢产物变化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患者治疗后的N-乙酰天门氡氨酸(NAA)/血肌酐(Cr)比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治疗后的乳酸(Lac)/Cr比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差值与Lac差值呈正相关,与NAA差值呈负相关.结论 1H-MRS与临床评分呈一致性,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判断有着重要价值.
作者:李曦欧;曾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梯度压力袜在预防颅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作用.方法 将186例颅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试验组除给予颅脑手术后常规护理外,于术后6h使用梯度压力袜;对照组只给予颅脑手术后常规护理.两组均于术后第4天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观察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2例患者发生了下肢DVT,发生率为2.1%,对照组9例发生了下肢DVT,发生率为9.7%;试验组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下肢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梯度压力袜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预防颅脑手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形成.
作者:崔文耀;陈茂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前认为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家族成员分成两类:经典PLD家族成员,主要是指PLD1与PLD2两个亚型;非经典PLD家族成员,主要是指PLD3~PLD6,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哺乳动物PLD1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3q26)[1-3],PLD2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17p13) [4,5].PLD蛋白由组氨酸、赖氨酸和天门冬氨基酸组成的保守氨基酸结构域(HKD,催化功能结构域)和N-端的保守Phox(PX)、pleckstrin (PH)结构域(调节功能结构域)构成.PLD在细胞内蛋白质转运、细胞骨架动力、膜重塑和细胞增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生理功能.
作者:高龙;周艳;李小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一种蚊媒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带.近几十年DF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统计资料[1]显示,全世界40%以上的人口(约25亿)面临感染DF及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即重症DF)的危险,每年约有5 000万~1亿新发DF感染病例.2013年全球DF发病估计值达到9 600万例,较2012年增长了3倍[2].因此,该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已然成为一个主要国际公共卫生关切问题.本文主要就DF的流行概况、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曾子倩;朱彦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联合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8月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的23例脑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应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调强放射治疗,同步给予替莫唑胺胶囊化疗,其中13例继续服用替莫唑胺胶囊辅助化疗6个周期,5例辅助化疗>6个周期,5例仅同步放化疗未辅助化疗.23例平均随访14个月,对治疗的疗效、不同影响因素与恶性胶质瘤预后的影响和治疗的相关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17.2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为8.6个月,其中KPS评分较高(>80)患者的PFS明显延长;辅助化疗≥6个周期患者的PFS和OS明显延长;手术至放疗时间<4个周期患者的OS明显延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Ⅲ~Ⅳ级毒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 应用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同步放化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徐莹;郭占文;柳云恩;阎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牛磺酸对高糖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retinal microvascular pericytes,RMPs)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Tie-2系统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护糖尿病视损伤的机制.方法 高糖培养大鼠RMPs,实验分正常对照组(Con,5mM D-glucose)、低剂量牛磺酸对照组(Con+0.1 mM Tau)、中剂量牛磺酸对照组(Con+1 mM Tau)、高剂量牛磺酸对照组(Con+10 mM Tau)、甘露醇渗透对照组(Con+ mannitol)、高糖组(HG,25 mM D-glucose)、低剂量牛磺酸干预高糖组(HG+0.1 mM Tau)、中剂量牛磺酸干预高糖组(HG+1 mMTau)、高剂量牛磺酸干预高糖组(HG+10 mM Tau)、甘露醇高糖对照组(HG+mannitol).用免疫细胞荧光双标鉴定大鼠RMPs,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ELISA技术检测大鼠RMPs中Ang-2/Tie-2系统表达.结果 高糖培养后,大鼠RMPs中Ang-2表达明显增加,Tie-2及磷酸化Tie-2明显降低,牛磺酸干预明显降低高糖组Ang-2表达,明显增加高糖组Tie-2及磷酸化Tie-2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牛磺酸经调节Ang-2/Tie-2系统表达抑制糖尿病引起的视损伤.
作者:曾凯宏;明建;杨娜;余雪梅;宋怡;王静;杨咏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鉴别诊断与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者10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8例;术后随访时间4月~14年;发病部位:盆腔6例,盆腔及会阴部1例,会阴部2例,臀部1例;复发次数:复发1次3例,复发2次1例,复发3次1例,5例未见复发.结果 术前未经病理检查者难以明确诊断.在我院所有患者行扩大切除手术治疗,术后均未见再次复发.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结论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预后良好,手术切除无论对初次诊断患者还是复发患者均是根本性手段,扩大切除可以较好控制复发.
作者:贺军;向登;林杨景;刘金望;余华;赵文;蒋涛;林炎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超声吸引刀和双极电凝镊在肝叶切除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肝叶切除手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双极电凝镊行肝叶切除术32例为A组;采用超声吸引刀行肝叶切除术36例为B组.分别比较两种不同方法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前基本参数、术中参数以及术后恢复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行肝叶切除术失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双极电凝镊组短于超声吸引刀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双极电凝镊行肝叶切除术止血效果确切,较使用超声吸引刀手术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程瑜;孙云;曹东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羟苯磺酸钙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羟苯磺酸钙联合硫辛酸治疗(治疗组)和单用硫辛酸治疗(对照组).分别应用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0.5g,3次/d)治疗3 w及单用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治疗3 w.主要终点指标为肌电图检查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次要终点指标神经症状TCSS评分.分别观察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统计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1)两组治疗3 w后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2)治疗3 w后,治疗组T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比单一使用硫辛酸治疗临床效果好.
作者:吴艳;喻荷淋;曾绍凡;李钰艳;蒋莉;陈诚;刘阳;朱晓荣;秦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增强预处理方案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2例MDS患者施以IDA增强预处理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及护理.结果 12例患者均植活成功,显示该预处理方案耐受良好,经过精心的护理,8例患者生存,预期3年总存活率(OS)为66.7%,无病生存率(DFS)为58.3%,2例患者复发.结论 IDA增强预处理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辅以正确的护理措施对MDS治疗有效,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林静;胡慧;徐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门诊睑袋整形术的延续护理方法,总结其对睑袋整形术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2~2013年接受皮肤入路睑袋整形术受术者161例的临床资料,将2012年仅给予常规门诊手术术前教育的78例睑袋整形受术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在常规术前教育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的83例受术者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受术者术后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非常满意和满意人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非常满意和满意的评分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延续护理是提高门诊睑袋整形术后满意程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李茂玉;熊艳;刘唯;刘婕;高锦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尝试一种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简便可行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0月~2014年4月医治的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一期行关节融合术的病例资料,其中女3例,年龄分别为61、62、70岁,男1例71岁.4例患者均确诊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2例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为大肠杆菌感染,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入院后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使用抗生素1~2 w,并行膝关节融合术.手术采用原切口,取出假体,彻底冲洗,将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融入膝关节屈曲10°、外翻5°,1例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3例采用髌前(皮肤外)锁定钢板固定.一期缝合皮肤或肌瓣转移二期游离植皮.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术前、术后共4~6 w).结果 4例患者随访6月~5年,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术后查CRP、WBC、USR均正常,膝关节在5~8月一期融合,手术肢体平均短缩4.5 cm,患者跛行,无疼痛,能够室内日常生活.结论 一期关节融合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安全、简便、效果可靠,适于伸膝装置受损、皮肤缺损较大、对肢体功能要求不高、全身情况差以及经济困难患者,但会遗留较大残疾.
作者:蒋涛;贺军;林杨景;向登;刘金望;赵文;林炎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护理质量的改善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护理工作者逐步认识到住院患者的家属参与部分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1,2].家属参与患者护理能够给予患者强大的心理支持,并可同时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但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家属参与过多护理工作或者其作用遭到完全忽视,都会对护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把握好患者家属参与患者护理工作的程度非常重要.本研究分别调查患者家属和护士,评价本院患者家属参与住院患者护理的项目及其原因和结果,旨在为家属参与护理的情况评估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红梅;孙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al 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目前已从350余种植物中筛选到110多种RIPs[1],少数细菌和真菌中也分离出了RIPs.苦瓜RIPs是从苦瓜籽或果肉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碱性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细菌及真菌和抗生育等广泛生物活性,其中因其抗HIV等病毒及抗肿瘤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现就苦瓜RIPs的生物学功能作一总结.
作者:曹东亮;金家贵;沈富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探讨我院在救治重危患者中,有针对性地组建护理专家督导组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全程督导的方法、效果,以不断提高护理安全和质量.由护理部在全院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中抽取高级职称的护理专家和护士长组成护理专家督导组,并制定督导组工作职责、流程和方法,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全程督导,确保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护理专家督导组督导后,增强了护理团队凝聚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解决了护理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促进了学术交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英;张宗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全血分离时间对肠癌患者血浆游离DNA浓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3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血各6 mL,分别于2、6h和30h分离全血并将分离后的血浆置于超低温冰箱保存,以绝对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不同时间段分离的血浆游离DNA浓度,并比较其随时间发生的变化.结果 2h分离全血时,血浆游离DNA浓度的中位数为20.00 ng/mL,平均数为63.59 ng/mL(95%CI:30.26~96.92 ng/mL);6 h分离全血时,血浆游离DNA浓度的中位数及平均数分别为12.56 ng/mL和16.90ng/mL(95%CI:9.26~24.54 ng/mL);30 h分离全血时,血浆游离DNA浓度的中位数及平均数分别为60.90 ng/mL和90.64 ng/mL(95%CI:59.01~122.27 ng/mL).2h和30 h分离的血浆游离DNA浓度显著高于6h分离的浓度(P=0.003,P=0.000),30 h分离的血浆游离DNA浓度与2h分离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结论 获取肿瘤患者全血后应尽快分离全血,延长分血时间可能导致游离DNA降解.
作者:于韶荣;史美祺;刘宝瑞;冯继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初诊且未见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及其远期疗效,为临床治疗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初诊且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淋巴结清扫数量与1年、3年、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其5年生存率越高.T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其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淋巴结清扫数量、清扫站数、T分期是影响患者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T分期相同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其5年生存率越高;T1~T2期淋巴结清扫数量≤10枚的患者其预后显著不如清扫数量>10枚的患者(P<0.05);T3期淋巴结清扫数量≤15枚的患者其预后显著不如清扫数量>15枚的患者(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初诊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其远期疗效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作者:曾小飞;马瑞东;尚观胜;付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