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恩;杨晓虹;王雪清
目的 观察滋膵降糖方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以中药滋膵降糖方干预,1剂/d,分2次口服;对照组60例予以吡格列酮15 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8 w.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胰岛素、李氏β细胞功能指数(MBC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1 h血糖(1 h PG)、餐后2 h血糖(2 h P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ISI及MBCI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1 h PG、2 h PG及MBCI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 对于初发T2DM患者,滋膵降糖方和吡格列酮均有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及控制血糖的作用,但滋膵降糖方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效果优于吡格列酮.
作者:严军;张艺;胡春平;周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关节镜术后联合玻璃酸钠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20例(131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观察组行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结果 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时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患者VAS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而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清理术后联合玻璃酸钠注射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症状改善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勇;曹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P) 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实施效果.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11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5).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管理.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6±0.6)d,短于对照组(10.4±0.7)d;优良率为51例,高于对照组45例;患者满意度为(98.8±2.2)%,高于对照组(91.0±6.3)%;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57.1±8.5)分,高于对照组(50.1±9.4)分;而并发症发生为0例,低于对照组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侯晓倩;吴清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建筑业和交通业的发展使得骶髂关节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加,采用闭合复位、微创置入空心钉固定骶髂关节的治疗方法已逐渐得到临床广泛认可[1],相对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骶髂关节螺钉微创置入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但由于术者经验和影像技术的限制,约2%~16%的螺钉存在入钉点和置入方向偏差[2],并可能由此继发神经、血管损伤[3].近年来,科研人员就如何提高骶髂关节微创固定时螺钉置入的准确率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作者:田竞;周大鹏;项良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夏天是一个适合户外活动、娱乐消遣、旅行的季节,然而,它也是一个创伤多发的季节.意外伤害对健康有显著影响,是导致1~44岁年龄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导致所有年龄人群死亡的第5个原因[1].另外,在美国每天约有11 000人由于娱乐休闲、锻炼等导致的创伤寻求医疗帮助.事故、车祸、坠落伤、挤压伤等可使全身各系统受到影响,特别是骨骼肌肉系统.骨折一旦引起大量出血或影响气道和呼吸,将会危及生命.
作者:时倩;柳云恩;侯明晓;高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静脉及口服给药方式对炎症性肠病(IBD)合并缺铁性贫血(IDA)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86例IBD合并ID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IBD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静脉组给予右旋糖酐铁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组给予琥珀酸亚铁片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 w后贫血指标、铁缺乏指标、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上升20 g/L所需的平均时间,并比较两组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8 w后,静脉组贫血指标及铁缺乏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口服组;静脉组患者Hb上升20 g/L所需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仅静脉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上升,两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口服给药相比,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治疗IBD合并IDA患者对贫血及铁缺乏的改善作用更好,且对胃肠道影响小,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口服铁剂不能耐受者.
作者:纪程程;高翔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Th17细胞(CD3、CD4、IL-17T细胞)以及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Tr)平衡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肺结核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40例自愿参与研究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0、3、6个月等时段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受试者血液中Th17/Tr,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r-干扰素、IL-6、IL-1β、IL-12对Th17细胞进行分化,以了解Th17/Tr在肺结核患者失衡的机制.结果 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Tr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Th17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单用IL-6、IL-1β或2者联合治疗能促使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而用r-干扰素、IL-12则能抑制IL-6、IL-1β对Th17细胞的分化作用.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是导致Tr细胞及Th17细胞失衡的重要原因,细胞因子IL-6、IL-1β可促进结核患者Th17细胞分化,逐渐恢复Th17/Tr平衡状态.
作者:余元华;王永慧;熊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相关性及NAFLD发生BRG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近4年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NAFLD合并BRG患者82例(以下简称合并组)为研究对象,并以103例单纯NAFLD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及生化资料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 合并组患者其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其OR值分别为1.337、1.589、1.468.两组年龄、性别、血脂、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结论 NAFLD与BRG有明显相关性.肥胖、高血糖及高血压可能是NAFLD发生BRG的高危因素;而年龄、性别、血脂、肝功能与其发生无明显关系.
作者:孙敬平;温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当前,交通肇事、自杀及职业伤害等因素造成的创伤是困扰现代社会的一个难题.创伤已经成为当今青壮年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死于创伤性疾病的患者呈百万增加.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监测和死因统计结果显示,今后重症创伤类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内将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局部爆发战争的情况下.
作者:侯明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洗必泰口腔冲洗对预防气管插管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作用.方法 将320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60例,对照组160例.试验组采用0.12%洗必泰30 mL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棉球擦拭口腔护理法.比较两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0.12%洗必泰在降低VAP的发生率等方面明显减少(P<0.05),效果优于生理盐水.结论 0.12%洗必泰口腔护理液冲洗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作者:唐怀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P504S、VEGF和MVD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DP法,检测P504S、VEGF和MVD在RCC和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观察RCC的P504S、VEGF的表达和MVD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三者与肿瘤分级、分期、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504S的表达水平与VEGF的表达和MVD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三者均与R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预后显著相关(P<0.01).结论 P504S、VEGF和MVD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CC的生物学行为,联合检测3项指标可以评估RCC恶性程度,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转移及患者的预后.
作者:廖勇;黄建林;阎洪涛;董丹丹;蒋建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验证掺锶硫酸钙复合骨修复材料修复松质骨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建立直径5 mm、深度12 mm的新西兰兔股骨髁包容性骨缺损模型,取含锶量为0.5%的掺锶硫酸钙骨缺损进行修复.术后4、8、12 w连续X线摄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术后12 w处死动物,取动物双股骨下段,进行股骨远端缺损区压凹实验.术后8、12 w取标本行HE染色,光镜观察材料及周围组织的变化和植入材料内新骨的形成情况.采用Imageplus CCD系统对植骨区的成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X线显示掺锶硫酸钙组术后12 w时原骨缺损区域已完全被新骨填充,其密度与正常骨组织密度接近;α-半水硫酸钙组术后12 w时骨缺损区内部仍可见少量植入材料的碎片.术后12 w掺锶硫酸钙组和α-半水硫酸钙组股骨髁骨缺损区压缩强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0,P=0.000);两组间比较掺锶硫酸钙组压缩强度高于α-半水硫酸钙组(P=0.007);掺锶硫酸钙组压缩强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8、12 w掺锶硫酸钙组和α-半水硫酸钙组新骨形成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0),且掺锶硫酸钙组新骨形成率均明显高于α-半水硫酸钙组(P=0.030,P=0.043).结论 现阶段制备的0.5%掺锶硫酸钙材料在松质骨包容性骨缺损区内有明显的促成骨作用,在12 w内比基质材料α-半水硫酸钙能更好的修复骨缺损.
作者:李伟;黄强;黄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Inter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提高对其隐性失血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0年12月~2013年5月,采取治疗的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结果 6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未输血的44例,男17例,女27例;平均年龄76.1岁,平均手术时间73.9 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72.0 mL,术前血红蛋白(Hb)平均118.6 g/L,术后93.7 g/L,降低了24.9 g/L;术前Hct平均33.1,术后25.2,降低了7.9;采取输血支持的21例,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81.5岁,平均手术时间72.4 min,术中显性失血及术后引流量共179.8 mL,平均输血量624 mL,术前Hb平均98.1 g/L,术后94.5 g/L,降低了3.5 g/L;术前Hct平均30.1,术后28.1,降低了2.0.按方程计算,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分别为877 mL和884 mL,其中隐性失血分别占80.2%和81.2%.结论 隐性失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围手术期应特别注意补充血容量.对隐性失血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
作者:韩天宇;周大鹏;田竞;项良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以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为对象,观察超声对拓扑替康(TPT)热化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计算TPT对CNE-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后设单纯超声组、单纯TPT组、单纯热疗组、热疗+TPT组、超声+TPT热化疗组;记录各组数据得到生长抑制率,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亚细结构变化.结果 TPT对CNE-2的IC50为0.396 μg/mL;热疗联合TPT对细胞的杀伤效应明显强于单纯TPT组,超声联合后抑制效应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显示超声+TPT热化疗组的细胞损伤严重,细胞器毁损特征明显.结论 热疗对TPT有增效作用,超声增强了TPT热化疗的杀伤效应.
作者:林盛;饶明月;吴敬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胃溃疡患者抗Hp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集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埃索美拉唑(EAC)组和奥美拉唑(OAC)组,进行为期1 w的抗Hp治疗.治疗4 w后检测Hp根除情况及两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抗Hp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OAC组hom-EMs基因型的Hp根除率明显低于het-EMs和PMs,het-EMs和P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C组3种基因型hom-EMs、het-EMs、PMs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1 w疗法Hp根除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其中携带hom-EMs基因型根除率低;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1 w疗法Hp根除率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
作者:张宇光;孙艳荪;周晓初;陈洁生;陈东燕;李健;吴子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致死率已升至癌症中的第2位,其发生率在20年中日益增加,年龄、乳腺癌家族史、是否绝经、乳腺良性疾病史、激素以及体质量都是影响乳腺癌发生的因素[1].糖尿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在我国普通人群中糖尿病发生率为9.7%,其中2型糖尿病占90%~95%.糖尿病和乳腺癌具有某些共同的危险因子,如年龄、肥胖等.
作者:汲广岩;帅磊渊;王子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成功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后的再狭窄患者金属裸支架(BMS)与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趋化因子受体(CCR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32例受试者随机分成BMS组与SES组,每组各16例,BM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成功植入冠状动脉BMS,SES组植入冠状动脉SES.结果 BMS支架置入第14天和6个月后血浆MCP-1浓度显著上升,BMS支架置入后24 h和48 h单核细胞CCR2表达增加,SES组没有变化.支架置入后6个月内血浆中MCP-1(ΔMCP1)的变化与支架内管腔丢失明显相关.结论 降低血浆MCP-1水平是降低管腔丢失的好方法.通过植入SES减少MCP-1的生成,可能防止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陈剑;何汉康;龙卫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有效治疗措施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DAI患者的受伤方式、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e scale,GCS)评分、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预后评分:死亡7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8例,中残5例,轻残4例,良好6例.结论 入院时GCS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病死率、致残率和植物生存率越高;早期综合治疗结合高压氧及尽早康复功能介入等可改善预后.
作者:王琼芬;李飞;张弘;钟永强;翟洪健;王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49例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患者TNF-α、IL-6、IL-2的水平,分析这些细胞因子在钩体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钩体病患者血清TNF-α、IL-6、IL-2的水平,统计分析3种类型钩体病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3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钩体病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钩体病3种临床类型相比,肺出血型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流感伤寒型及黄疸出血型 (P<0.05);IL-6在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也明显高于流感伤寒型 (P<0.01);钩体病患者血清IL-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钩体病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钩体病发生发展及器官损伤有关.
作者:王贵霞;曾跃;张廷君;林家福;孟黄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每日1 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O、CI、LVEF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CI及LVEF与治疗前相比,亦有显著改善(P<0.05).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功能参数指标,除HR外,其余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PaO2、PaCO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有效矫正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保护心肌,改善血气分析指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抗感染、祛痰、平喘治疗基础上加以辅助使用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罗先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