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运;田萌苏;田鹏;李筱梅
目前医院常用凝血筛选的试验有:出血时间(BT)、PLT、APTT、TP测定[1].
作者:庄文芳;孙晨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为了给确诊血液病及观察其疗效、预后,或判断骨髓移植造血功能恢复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骨髓巨核细胞数和有核细胞数定量数据,使该二项检验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重复性更好的信息.方法 采用抗凝骨髓液、定量骨髓涂片、检查全涂片的巨核细胞以达到定量计数巨核细胞,并以传统每张涂片法作对照;以20倍稀释后用血细胞计数池计数的方法,达到定量计数骨髓有核细胞.结果传统的每张涂片法38张涂片计数结果巨核细胞为299.97±197.27个/张(x±s),变异系数为65.8%;新推荐的骨髓巨核细胞定量计数法34张涂片结果为64.72±17.09/μl(x±s),变异系数为26.4%.114例骨髓有核细胞定量计数结果介于(6.0~456.0)×109/L之间((x97.3×109/L);三份骨髓有核细胞高、中、低值标本反复分别定量计数30次,变异系数分别为6.1%,6.1%和9.8%.结论该研究推荐的骨髓巨核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定量计数法,与传统的每张涂片法或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比值及低倍镜估计法比较,具有方法学设计科学合理、重复性好,可提供具体而确切的数据,便于临床动态分析比较;同时还根据定量计数有核细胞的骨髓涂片,提出了一个高倍镜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的标准,可供必要时选用.
作者:李早荣;胡锡林;周巧慧;寿爽;王晓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回顾分析检验结果,发现近段时间测定ASO、RF阳性率偏高.为此对我院门诊病人进行分组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丽群;况红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中常见的一种鉴别染色法,是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标志,它可将细菌分为G+和G-两大类.其基本方法是将结晶紫染色剂对已固定的标本染色,以碘液作媒染,再用酒精脱色,后加复红染液复染,凡细菌被染成紫色,我们称之为G+菌;细菌被染成红色,称之为G-菌.
作者:何健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胎儿细胞包括[1]:有核红细胞、滋养层细胞和白细胞,它们可穿过胎盘在母体血中循环.利用母体外周血中存在的稀少的胎儿细胞进行遗传学诊断,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这些非创伤性技术不会产生感染和流产的危险.
作者:张宏伟;陈嵘;丁鹏;张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LPS的直接诱导作用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IL-8表达的影响及通过核因子κB(NF-κB)的调控机理.方法以100ng/ml LPS刺激PMVEC 0,0.5,1,2,4,6,8 h或1,10,100ng/mlLPS刺激1h或6h为检测时相点,ELISA、原位杂交试验分别检测的培养液上清中分泌的IL-8及PMVEC内IL-8mRNA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检测NF-κB的活化;并观察NF-κB活化抑制对IL-8表达的影响.结果 LPS能显著促进PMVEC表达IL-8,包括促进IL-8mRNA的表达及IL8的分泌,在时间上mRNA的表达先于IL-8分泌;且LPS的直接诱导能迅速活化NF-κB,1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PDTC能显著抑制NF-κB的活化及IL-8的表达(P<0.01).结论表明细菌致病因子LPS的直接诱导确能通过促进NF-κB的活化,从而启动IL-8的高效表达和分泌,为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的迁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导致肺损伤.
作者:冯国基;顾大勇;陈莉;马布仁;杨季云;曾祥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全自动血培养瓶的再利用实验.方法研制高营养快速细菌培养基,并将其应用于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再利用实验,分析阳性率、阳性检出时间和检出菌的种类.结果经32例全自动血培养再利用实验,平均阳性检出时间在再利用血培养瓶与仪器对照组之间无显著的差异(P>0.05).608例再利用血培养分离到78株细菌,阳性率12.9%,24 h内检出的阳性占64.1%,48 h内检出的阳性占87.2%,72 h内检出的阳性占96.2%.结论临床应用全自动血培养瓶的再利用实验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缩短检测时间,减少污染机会,结果快速、准确.
作者:刘慧敏;张淑琴;郑晓丽;黄振英;阚耀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HBV感染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J,s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以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硬化、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chronicasymptomatic HBsAg carriers,AsC)和正常人血清sICAM-1、TNFα、IL-6的水平;并比较血清ALT变化.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肝硬化病人血清sICAM-1、TNFα、IL-6水平升高,并与ALT升高成正比,而正常人和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表现正常.结论 sICAM-1、TNFα、IL-6与HBV感染的肝细胞损伤相关.
作者:刘琳;严新民;华映昆;高建梅;张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AU1000型生化分析仪是一种可随机检测的化学分析仪器,具有多点光路测定技术、二个独立的试剂系统、二个样品针及自动重做等功能,可进行43种项目检测,每小时多能完成1600个测试,硬盘可储存5180个样品,1MB软盘可储存1000个样品的信息量,其显著特点是分析速度快,实用性强,在临床实验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玉中;胡宏;马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在使用全自动加样系统和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中,笔者探索出一种优化组合模式,使全自动加样系统和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完美结合,使运行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简介如下:
作者:谭明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AKA在RF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Beckman公司生产的Array-36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RF定量及IFA方法检测AKA,通过对43例确诊的RA且RF为阴性的患者(20IU/ml)进行AKA检测;其它风湿性疾病3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25例,健康成人48例进行AKA检测.结果 AKA在RF阴性的RA组阳性率为30.2%,其它风湿性疾病组为3.3%,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零.结论 AKA对RA患者的诊断可弥补RF的不足,特别是对RF阴性的RA具有诊断意义.
作者:刘小玲;白惠霞;付天翔;齐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酵母样菌微量鉴定法.方法用生化基质直接固化于聚苯乙烯凹孔条与纯化培养物35℃孵育24~48 h.结果 5株标准酵母样菌株的结果全部正确.107株临床分离的酵母样菌株经法国API-20C系统准确鉴定后,随机抽样用本法鉴定,两法鉴定结果总符合率为95.7%.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结果判断准确,便于临床标本的常规鉴定.
作者:杨勇;王国富;张晋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SE-9500血细胞计数仪IMI通道专用于检测异常细胞.由于原厂家设置的Q-flag标准,在本实验室检出带有flag标记提示异常白细胞的结果与实际显微镜镜检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即有很高的假阳性率.
作者:沈大江;张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COULTER Ac.T diff血细胞分析仪是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全自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该机器性能稳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用血量少、故障率低、易于保养维护,是较为理想的血细胞分析仪.我科于2000年10月引进一台,经总结把使用中经常出现的故障旗标及其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王亚强;王福党;赵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是HLA B座位上的一个重要的等位基因.实验与研究证实,它与强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具有高度的疾病相关性[1,2],已成为临床支持AS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杨玉琮;程小丽;陈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种常用仪器,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仪器均设定一些参数,对标本测定结果怀疑为异常时,出现一些报警提示符号,要求操作者对标本进行复查.
作者:刘素兰;蒋兴亮;霍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检测对长期血透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4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服钙剂组与不服钙剂组,另选择30例非肾功能减退的普通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钙、磷、尿素氮、肌酐等.结果服钙剂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磷明显低于不服钙剂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清钙没有明显差异(P>0.05);血透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与尿素氮、肌酐和磷呈正相关.结论甲状旁腺激素检测对长期血透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服用钙剂能预防和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减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率.
作者:范炜;朱维平;邵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DNA芯片(DNA thip),又称基因芯片(gene thip),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生物技术产物,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重要进展.该技术是把DNA阵列置于一块面积很小的基板(硅片、玻片或尼龙膜)上而组成一个高密、二维的阵列,用标记的探针测定互补结合的情况,可以一次性对大量的DNA序列进行检测和分析,具有高度的并行性、多样性、微型性和自动化的优点[1].
作者:刘建新;王小亚;陈名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应用PAP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各类乙肝患者的Mon、B、CD3+、CD4+、CD8+细胞表面HLA-DR、DQ抗原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各类乙肝患者DR+Mon,DR+B及DQ+Mon、DQ+B百分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慢活肝、重症肝炎及肝硬化降低显著(P<0.001);DR+CD3、DQ+CD3百分率增高,以慢活肝、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增高明显(P<0.001);DR+CD4、DQ+CD4百分率下降,DR+CD8、DQ+CD8百分率增高,以慢活肝、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增高明显(P<0.001).证明这些基因产物,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免疫应答及调节上起着关键性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田涛;刘振社;李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当今在临床化学领域,自动化分析种类多,以其高的精密度、准确度和小的交叉污染而在各级临床化学实验室广泛应用,给临床提供了更可靠的诊疗信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解决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便成了各级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仅就仪器附带有提示信息的数据测试做了一些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易元杰;郑淑辉;冉隆德;杨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