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王国富;张晋静
目的探讨研究一种简便、可靠的ABO血型自动微板法Cutoff值建立方法.方法用ABO血型自动微板法测定3%(v/v)O型和AB型红细胞盐水悬液与抗A、抗B血清在微孔板中吸光度A值并行正态性D检验,判断A值是否服从正态性分布,再据正态分布法制订ABO血型自动微板法抗A与抗B血清侧Cutoff值.结果测定得出吸光度A值服从正态分布原则,可应用数理统计求出ABO血型自动微板法的Cutoff值.结论根据正态分布原则可简便、科学地计算出ABO血型自动微板法Cutoff值,一次判读准确率达到98.85%.
作者:冯健亮;陆典瑞;李启辉;余妙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室于2001年7月引进了一台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70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该仪器性能稳定、重复性好、结果准确、测试速度快、操作简便,是止血与血栓实验室检验的理想仪器.
作者:徐方运;田萌苏;田鹏;李筱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自从1984年Gleiter等首次用惰性气体蒸发原位加热成功制备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材料以来,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
作者:屈文涛;任延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应用PAP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各类乙肝患者的Mon、B、CD3+、CD4+、CD8+细胞表面HLA-DR、DQ抗原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各类乙肝患者DR+Mon,DR+B及DQ+Mon、DQ+B百分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慢活肝、重症肝炎及肝硬化降低显著(P<0.001);DR+CD3、DQ+CD3百分率增高,以慢活肝、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增高明显(P<0.001);DR+CD4、DQ+CD4百分率下降,DR+CD8、DQ+CD8百分率增高,以慢活肝、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增高明显(P<0.001).证明这些基因产物,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免疫应答及调节上起着关键性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田涛;刘振社;李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扩大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的应用领域.方法将CYTOSCAN CYTOKtype Version62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的标签模板、标签项目、版面格式、打印布局、文档头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设计.结果 该系统完全适用于妇科白带图文成像分析、病理图文成像分析、骨髓血液细胞图文成像分析、精液图文成像分析等.结论该系统及其扩展功能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利于推广.
作者:陈广福;张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α-L-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溶酶体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细胞和体液中,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对小肝癌病人血清AFU的阳性率高于AFP[1].笔者对57例胸水标本进行了AFU测定,对其在胸水诊断方面的价值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江峰;林术;杨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检测对长期血透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4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服钙剂组与不服钙剂组,另选择30例非肾功能减退的普通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钙、磷、尿素氮、肌酐等.结果服钙剂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磷明显低于不服钙剂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清钙没有明显差异(P>0.05);血透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与尿素氮、肌酐和磷呈正相关.结论甲状旁腺激素检测对长期血透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服用钙剂能预防和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减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率.
作者:范炜;朱维平;邵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在使用全自动加样系统和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中,笔者探索出一种优化组合模式,使全自动加样系统和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完美结合,使运行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简介如下:
作者:谭明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AKA在RF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Beckman公司生产的Array-36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RF定量及IFA方法检测AKA,通过对43例确诊的RA且RF为阴性的患者(20IU/ml)进行AKA检测;其它风湿性疾病3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25例,健康成人48例进行AKA检测.结果 AKA在RF阴性的RA组阳性率为30.2%,其它风湿性疾病组为3.3%,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零.结论 AKA对RA患者的诊断可弥补RF的不足,特别是对RF阴性的RA具有诊断意义.
作者:刘小玲;白惠霞;付天翔;齐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LPS的直接诱导作用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IL-8表达的影响及通过核因子κB(NF-κB)的调控机理.方法以100ng/ml LPS刺激PMVEC 0,0.5,1,2,4,6,8 h或1,10,100ng/mlLPS刺激1h或6h为检测时相点,ELISA、原位杂交试验分别检测的培养液上清中分泌的IL-8及PMVEC内IL-8mRNA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检测NF-κB的活化;并观察NF-κB活化抑制对IL-8表达的影响.结果 LPS能显著促进PMVEC表达IL-8,包括促进IL-8mRNA的表达及IL8的分泌,在时间上mRNA的表达先于IL-8分泌;且LPS的直接诱导能迅速活化NF-κB,1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PDTC能显著抑制NF-κB的活化及IL-8的表达(P<0.01).结论表明细菌致病因子LPS的直接诱导确能通过促进NF-κB的活化,从而启动IL-8的高效表达和分泌,为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的迁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导致肺损伤.
作者:冯国基;顾大勇;陈莉;马布仁;杨季云;曾祥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当今在临床化学领域,自动化分析种类多,以其高的精密度、准确度和小的交叉污染而在各级临床化学实验室广泛应用,给临床提供了更可靠的诊疗信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解决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便成了各级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仅就仪器附带有提示信息的数据测试做了一些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易元杰;郑淑辉;冉隆德;杨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制适用于Beckman CX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总蛋白试剂的配置方法.方法 1对不同组成成分的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的动力学研究.2对自配试剂与Beckman公司生产的总蛋白试剂进行方法学评价和比较.结果 1随酒石酸钾钠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增加.2随NaOH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先随之增加而后随之减低呈一个山峰状曲线.3将自配与进口试剂进行方法学评价比较,回收率分别为100.7%和99.2%;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78%和0.77%;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85%和3.00%;临床对照154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t=1.67,P>0.05).结论自制的适用于Beckman CX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总蛋白试剂完全可以取代同类进口产品.
作者:雷光星;谷秀娟;王兴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方法.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在PMA、iono-mycin和BFA存在的条件下在体外短期培养,进行细胞膜表面抗原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再用流式细胞仪对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进行测定,并对分析方法中的一些测定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刺激剂的刺激时间和不同的固定穿透剂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但在佳条件下,该方法的实验内变异比较小,平均CV在8%左右;实验间的变异稍大,平均CV在20%左右.结论①流式细胞术是单细胞水平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理想方法,联用IFN-γ/IL-4/CD8/CD3四色荧光标记,可以在一支检测管中同时了解T细胞亚群中两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②细胞内细胞因子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分析时需注意选择适当的测定条件.
作者:周茂华;王丁;张建军;李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种常用仪器,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仪器均设定一些参数,对标本测定结果怀疑为异常时,出现一些报警提示符号,要求操作者对标本进行复查.
作者:刘素兰;蒋兴亮;霍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采集145例健康受试者静脉血2ml,注入EDTA-K2真空抗凝管中,用日本Sysmex公司SE-9000/RAM-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于采血后4,8,24h进行检测.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大多数血细胞参数均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量在4h内检测完毕,如遇特殊原因,将标本放置于4℃条件下保存时,放置时间也不宜过长.
作者:李筱梅;李承文;付津;张杰;王雁;程志忠;王芳;付秋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测量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3].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方法早期通常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现各种免疫比浊法已在生化分析仪上有了较广泛的应用[4].
作者:刘福成;沈瑛;李学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前医院常用凝血筛选的试验有:出血时间(BT)、PLT、APTT、TP测定[1].
作者:庄文芳;孙晨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快速、准确、精密度高等优点,非手工检测所能比拟.稳定的仪器是开展分析工作的前提,也是仪器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作者:谢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COULTER Ac.T diff血细胞分析仪是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全自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该机器性能稳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用血量少、故障率低、易于保养维护,是较为理想的血细胞分析仪.我科于2000年10月引进一台,经总结把使用中经常出现的故障旗标及其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王亚强;王福党;赵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旨在加强分析后质量控制,通过检验结果异常偏离值较大的9个典型病例的复核、分析、处理,说明做好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对于提供临床正确诊断,防止严重的医疗后果,提高自身的质控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冬娥;李栓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