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源CT胸痛序列心胸血管一站式低剂量成像探讨

邓莉萍;李真林;袁元;帅桃

关键词:双源, CT, 血管成像, 胸痛序列, 低剂量
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CT胸痛序列心胸血管一站式成像低剂量技术在急性胸痛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102例临床要求行胸部血管检查的患者,采用胸痛序列血管成像.应用心电脉冲剂量调控技术,对不同的心率选择不同的全剂量曝光时间窗.心率≤75次/mmin,分为常规辐射剂量(A)组28例、低辐射剂量(B)组25例;心率76~120次/mmin,分为常规辐射剂量(C)组24例、低辐射剂量(D)组25例.对各组患者的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肓法评分,计算每例患者辐射有效剂量,并进行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结果 各辐射剂量组均获得满意图像,A与B组、C与D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剂量A组(7.09±0.95)mSv较B组(5.01士0.34)mSv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4.79±0.91)mSv较D组(2.48士0.43)mSv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胸痛的患者,在心率相对平稳的情况下,采用低剂量胸痛序列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快速明确地诊断,为临床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特点及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治疗后的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对比分析糖代谢异常组与正常组之间在年龄、性别构成、病程长短、肿瘤大小、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水平、垂体功能是否低下、高血压发病率等因素之间的差异,以用药剂量分组比较治疗前后糖代谢异常的改善情况差异.结果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并发糖代谢异常47例(52.2%),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 16例(17.8%),糖耐量异常(IGT)6例(6.7%)以及糖尿病(DM)25例(27.8%),糖代谢异常组患者的年龄、IGF-I水平和合并高血压情况与糖代谢正常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的17例糖尿病患者中,术前1周内用药者胰岛素用量减少2例,术前连续用药3~6月者胰岛素用量减少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5例DM患者中有6例(24.0%)转化为糖耐量正常(NGT),1例(4.2%)转化为IFG,5例(20.0%)转化为IGT;43例NGT患者中有2例(4.7%)转为DM.结论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高龄、合并高血压和高血IGF-1的患者易发生糖代谢异常.生长抑素类似物的应用可显著改善该部分患者的糖代谢,经综合治疗后多数糖代谢异常的情况可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治愈.

    作者:杨章超;周培志;程书文;姜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乌苯美司浓度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乌苯美司浓度.方法 采用API3000型HPLC-MS/MS液质联用系统,Ultimate C8分析柱(50 n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70:30:0.05,V/V/V),流速为0.2mL/min,格拉司琼作为内标.样品经过固相萃取后浓缩进样,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正离子扫描,离子源为ESI源.结果 检测乌苯美司的线性范围为0.4~4000 ng/mL,低定量限为0.4ng/mL.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6%.结论 本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特点,可满足乌苯美司临床药物浓度测定的需要.

    作者:王增;向瑾;余勤;梁茂植;南峰;秦永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运用于四川地区人群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WHO(1999)]、美国第三次胆固醇教育计划2005年[ATPⅢ(200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4年[CDS(2004)),以及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IDF(2005)]对代谢综合征(MS)作出的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寻求适合于四川地区人群的MS诊断标准.方法 对四川地区20岁以上人群行多级整群抽样流行病学调查,共3511例对象纳入研究中.对研究对象同时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DGTT)和血脂谱.结果 4种诊断标准中,ATPⅢ(2005)标准诊断MS粗患病率及年龄校正后患病率高,分别为22.4%和19.8%.MS的患病率根据WHO(1999)和CDS( 2004)标准诊断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而根据IDF(2005)标准诊断为女性高于男性(P<0.05),根据ATPⅢ(2005)标准诊断则在两性中没有差异(P>0.05).4种定义诊断MS的患病率在汉、彝两族人群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标准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1.17%;其中IDF(2005)与ATPⅢ(2005)定义的诊断符合率高为95.70%,Kappa值为0.867 (P=0.000);4种标准诊断为MS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患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但均高于无MS者(P<0.05).CDS(2004)标准较WHO(1999)标准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同IDF(2005)及ATPⅢ(2005)相比其诊断MS的患病率更低,更加经济.结论 ATPⅢ(2005)标准较另外3种标准严格.4种诊断标准运用于四川地区人群在预测心脑血管事件方面有相同价值,而CDS(2004)标准更适用于四川地区人群.

    作者:费扬帆;王椿;刘关键;高赟;陈涛;田浩明;冉兴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具有内分泌活性的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外科治疗

    目的 分析颈动脉体瘤( carotid body tumor,CBT)的内分泌活性、病理特征,总结颈动脉体瘤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1月至2011年8月我科颈动脉体瘤患者中7例有内分泌活性患者的外科治疗.7例患者经围手术期进行周密的准备,术前纠正血钾,术中稳定血压,并采用术中转流等方法切除瘤体.术后监测血压、血钾变化情况.术后病理活检,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嗜铬蛋白(CgA)、支持细胞S-100检查.结果 7例有内分泌活性颈动脉体瘤患者手术切除均成功,术后恢复满意.HE染色见肿瘤细胞,边缘可见支持细胞;免疫组化CgA(+)、S-100(+)证实均为颈动脉体瘤,来源于副神经节瘤,但病理活检无法证实内分泌活性.随访12~60月,未见复发.结论 具有内分泌活性颈动脉体瘤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为主,病理无特异性.首选的治疗方式是外科切除,同时需要进行围手术期血钾、血压的严密监测.

    作者:杨家印;曾国军;赵纪春;马玉奎;黄斌;杨轶;冯会芳;要文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汶川地震后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地震对COPD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为重大自然灾害后COPD急性加重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地震后12个月内,使用地震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主要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调查问卷等5类问卷,对301例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灾区组)及非灾区(对照组)的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总计269例COPD患者完成本次调查随访,其中灾区组133例,对照组136例.①灾区组在随访3个月和12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灾区组在12个月随访时呼吸困难评分(mMRC)高于对照组(P<0.05).③灾区组在入组和3个月随访时刨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阳性率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12个月随访时,除PTSD阳性率(P=0.001)外,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人组时灾区组和对照组的PTSD阳性率及SAS、SDS评分与3个月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人组时相比较,第12个月随访时灾区组PTSD阳性率、SAS及SDS评分好转,对照组PTSD阳性率亦下降(P<0.01).⑤灾区组和对照组的居住环境在3个月随访时差异明显(P<0.001);与3个月随访时相比较,12个月随访时两组的居住环境均有明显改善(P<0.001).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OR=2.571,P=0.023)、肺功能损害程度较重(OR=2.915,P=0.003)、心理障碍(OR=5.978,P=0.003)、居住环境恶劣(OR=3.167,P=0.010)可能是灾后灾区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地震给灾区COPD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创伤,老年、肺功能损害程度较重、心理障碍、居住环境恶劣可能是灾后COPD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灾后有必要尽早对COPD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及尽早改善其居住环境.

    作者:马春兰;肖军;王可;徐治波;陈斌;银春;冯玉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对卵巢颗粒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卵巢颗粒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雌性未孕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米非司酮低剂量组、米非司酮中剂量组、米非司酮高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于动情间期早期开始分别予米非司酮1.04 mg/(kg·d)、2.604 mg/(kg·d)、10.4 mg/(kg·d)灌胃,连续4周.用药结束时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蛋白在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各级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中均有Caspase-3蛋白表达,对照组颗粒细胞胞浆呈浅棕黄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各级生长卵泡中均可见颗粒细胞胞浆呈棕黄色,高剂量组绝大多数颗粒细胞胞浆呈棕黄至棕褐色,部分出现胞核阳性表达.随着用药剂量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积分光密度值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节Caspase-3蛋白表达可能是米非司酮诱导颗粒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

    作者:乔林;陈波;徐克惠;熊英;蔡琳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分次团注结合虚拟平扫技术在泌尿系统CT造影成像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分次团注对比剂结合虚拟平扫技术在CT泌尿系统成像(CTU)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因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在我院行双源CT增强扫描的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行传统CTU扫描技术,采用单源扫描,扫描序列设定为先行常规平扫,再注射碘对比剂100 mL,行动脉期增强扫描、实质期增强扫描和排泄延迟期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10 mAs.B组行分次团注与虚拟平扫相结合的改良CTU扫描技术,扫描序列设定为常规平扫后注射碘对比剂40 mL,延迟15~30 min后,再次注射碘对比剂60 mL,行动脉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其中实质期增强扫描采用双能量扫描序列,扫描参数为A管管电压140 kV,管电流68 mAs,B管管电压80 kV,管电流374 mAs.比较两种方法扫描下的集合系统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虚拟平扫与常规普通扫描对于泌尿系统病变的检出情况,比较双能量增强扫描与常规普通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结果 两种成像方法下集合系统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B组(P<0.05),分次团注结合虚拟平扫技术辐射剂量仅为传统CTU扫描技术的55%.虚拟平扫与常规普通扫描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显示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扫描与常规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分次团注与虚拟平扫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获得与传统CTU扫描相同的图像质量,同时减少了约一半的辐射剂量.

    作者:帅桃;李真林;邓莉萍;袁元;潘雪琳;程巍;李万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和对照组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70%大鼠肝脏IRI模型,实验组大鼠在IRI前3d,每日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2 mL,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h、6h、24 h、72 h取肝组织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和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变化.结果 ①术后各个相应时相点实验组肝组织病理损伤均较对照组轻;②术后1h、6h、24 h对照组肝细胞线粒体RCR及P/O均低于实验组(P均<0.05),72 h均恢复正常(P>0.05);③实验组术后各相应时相点肝细胞AT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恢复正常也比对照组较早.结论 川芎嗪预处理能够改善肝脏能量代谢,提高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抗损伤能力.

    作者:骆助林;田伏洲;汤礼军;汪涛;任建东;闫洪涛;黄竹;王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CT、MRI的技术革新及临床应用的方案优化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随着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从健康体检到疗效评价都离不开影像学的支持.随着受检人群的增多,如何保障患者检查安全,提高影像诊断的精准性是放射科亟需解决的问题.X线辐射危害和对比剂不良事件是影像检查过程中主要的安全隐患.采用辐射防护新技术、优化检查序列,以及降低X线扫描剂量等方法可减少X线对患者的辐射.减少对比剂用量可降低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检查发生严重副反应的风险.应用无对比剂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新技术,使肾功能差或对比剂过敏患者同样可进行血管成像检查.能量、功能和分子等成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可提升影像诊断的准确性,使影像诊断从形态解剖学水平上升到功能和分子水平.影像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只有通过技术革新和检查方案的优化,才能不断满足临床对精准影像日益增长的需求.重视影像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避免重复检查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让被检者从中受益.

    作者:李真林;宋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EI2k-SPIO纳米颗粒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磁共振成像

    目的 明确经修饰的多聚乙烯-超顺磁性氧化铁(PEI2k-SPIO)纳米颗粒体外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佳浓度,以及标记后BMSCs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可成像的低标记细胞量和佳成像细胞量.方法 取第二代大鼠BMSCs接种于投放有盖玻片的6孔板内,分别加入浓度为5 μg/mL、7 μg/mL、10 μg/mL、15 μg/mL、20μg/mL铁浓度的PEI2k-SPIO液,而后行普鲁士兰染色,观察不同标记浓度对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采用四唑盐( MTT)比色法,分析不同浓度的PEI2k-SPIO液对大鼠BMSCs生长活性的影响,并确定PEI2k-SPIO纳米复合颗粒标记干细胞的佳阈值;取佳阈值的PEI2k-SPIO标记BMCSs,经磁共振成像,确定成像所需低细胞量及佳成像细胞量.结果 PEI2k-SPIO标记BMSCs的佳浓度是7μg/mL,该标记浓度下细胞生物活性不受影响;在7 μg/mL PE12k SPIO培养液标记浓度下,MRI的低细胞量为1×104,佳成像细胞量为1×106.结论 适当浓度的PEI2k-SPIO标记BMSCs对其生物学活性没有影响,MRI可敏感显像PEI2k-SPIO标记的BMSCs.

    作者:陈荟竹;郭应坤;李真林;夏睿;张丽芝;侯江龙;郜发宝;艾华;宁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丙烯醛对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目的 研究丙烯醛对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促凋亡作用机理.方法 建立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丙烯醛组(ACR)、缺氧复氧组(H/R)、丙烯醛+缺氧复氧组(ACR+H/R).用10μmol/L丙烯醛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30mmin后2h缺氧16h复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核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ytochrome c(cyt c)、caspase 9和caspase 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H/R组相比,ACR+ H/R组H9c2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增加(P<0.05),cytc的线粒体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细胞浆蛋白表达水平上调,caspase 9和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并出现明显裂解蛋白.结论 作为一种来源于人类生活环境的心血管毒物,丙烯醛能加剧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的损伤,可能与cyt c由线粒体释放到细胞浆、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有关.

    作者:邵庆瑞;杜丹;何阳;吴晓华;黄文;邢志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双源CT双能量碘图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影像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初步探讨双源CT双能量碘图技术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确诊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双源CT双能量门静脉期增强图像,测量、计算并评估80 kV、140 kV、加权融合120 kV和碘图图像中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胰腺坏死灶面积以及图像主观诊断评分.结果 80 kV、140 kV、加权融合120 kV和碘图图像中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分别为(67.40±20.82) HU、(42.87±14.99) HU、(48.69士15.82)HU、(33.01±10.26) HU;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分别为8.36±3.58、5.85±2.65、7.68±3.51、10.60士4.34;胰腺坏死灶面积分别为(3.78士2.68)cm2、(3.28士2.59)cm2、(3.37士2.46)cm2、(2.42±1.98) cm2;图像主观诊断评分分别为3.88±0.33、3.31士0.80、3.58士0.66、2.81±0.76.碘图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胰腺坏死灶面积以及图像主观诊断评分与80 kV、140 kV和加权融合120 kV图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碘图的胰腺实质坏死灶CT差值、胰腺坏死灶面积和图像主观诊断评分均低于其他3组图像,碘图的胰腺实质-坏死灶对比噪声比高于其他3组.结论 双源CT双能量碘图技术不能提高影像诊断医生对胰腺坏死灶检出的主观判断力,但能更为敏感的显示胰腺实质中坏死灶周边的低灌注区域.

    作者:袁元;黄子星;李真林;宋彬;邓莉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青少年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在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应用的信效度评价

    目的 考评青少年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41)在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焦虑评价中的信效度.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共计2729人,采用SCARED-41进行问卷调查.应用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考评其信度和效度.结果 SCARED41的5个焦虑因子的奇偶分半信度在0.734~0.860间,总量表0.940.5个焦虑因子的Cronbach'a系数在0.646~0.862间,总量表0.937.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累积贡献49.9%.其中,社交恐怖贡献大,为11.9%,提取到了原假设的所有条目;其次是躯体化/惊恐和广泛性焦虑.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合并躯体化/惊恐和广泛性焦虑为一个因子的修改模型比原量表模型结构进一步改善,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结论 SCARED-41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在灾区青少年的焦虑评定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睿;郑仕诚;张强;徐昕;张玥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微创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我科于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共完成6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7(40~63)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0.55(15.63~24.22) kg/m2.肿瘤位于左侧共5例,右侧1例.其中肾上腺原醛腺瘤4例,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髓脂肪瘤1例.结果 全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5~130min,平均90mmin.术中出血50~120 mL,术后第1d可下床活动,第2d恢复正常饮食.术区引流管均于术后第1d拔除.术后切口疼痛轻微,均未采用止痛措施.全组均于术后第4~6 d出院.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传统腹腔镜三孔法相比,经脐单孔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切口疤痕较小,位于脐部具有良好的隐蔽性,适用对外表美观有特殊要求的患者.

    作者:卜司元;崔晓波;杨璐;魏强;李虹;范天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人凋亡相关新基因PNAS-4的克隆、原核表达与纯化

    目的 克隆人的凋亡相关新基因PNAS4到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人的PNAS-4蛋白.方法 用RT-PCR的方法从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扩增出人的PNAS4基因.将其克隆到pGEX-6P-1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表达,并用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出人的PNAS-4蛋白;然后使用质谱分析鉴定纯化后的蛋白质.结果 扩增出的人PNAS4基因与GenBank上的序列完全一致.纯化的人PNAS-4融合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约50×103处可见特异性条带;经质谱鉴定证实所纯化的蛋白质为PNAS-4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表达和纯化了人PNAS-4蛋白,为今后对人PNAS-4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曹康;林超;戴谦;李磊;雷庭钧;谢意;汤明海;袁铸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携带的金属β-内酰胺酶( MBLs)的基因类型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43株临床分离的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MBLs相关基因(IMP-1、VIM、SIM、SPM).结果 43株PA中检测出MBLs基因阳性30株,阳性率达69.8%.其中VIM阳性14株,占32.6% ;IMP-1阳性2株,占4.7%;SPM阳性4株,占9.3% ;SIM阳性20株,占46.5%.结论 PA多携带MBLs基因,以VIM、SIM为主.

    作者:方莉;许嫒;黄义山;蔡燕;唐中;杨明辉;廖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优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 LV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优化临床治疗方案的疗效,为临床合理使用LVD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10年在我院门诊LVD初治满48周的CHB患者393例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治疗24周的应答情况分为完全、部分以及无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其中取得完全病毒学应答者(n=215)继续原方案治疗;部分病毒学应答者(n= 139)分为A组(n=79):继续用LVD治疗,B组(n=23):换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C组(n=37);加用ADV治疗.同时将LVD初治不同阶段产生的耐药者(n= 131)分为D组(n=64):换用ADV治疗,E组(n=67):加用ADV治疗.各组观察时间不少于48周.疗效评估包括血清HBV病毒学、血清HBV免疫学、血清生化学.结果 LVD初治总临床耐药率为33.3%(131/393).24周取得完全病毒学应答者继续LVD单药治疗临床耐药率为17.2%,24周取得部分病毒学应答者A、B、C组临床耐药率分别为69.6%、43.5%、8.1%(x2=38.482,P<0.05).LVD初治耐药者D、E组继续治疗临床耐药率分别为39.1%、10.4%(x2=14.518,P<0.05).在治疗24周反应欠佳时和LVD初治临床耐药后,换用ADV继续治疗的B与D组,其后临床耐药率分别为43.5%和39,1%(x2 =0.137,P>0.05),加用ADV联合治疗的C与E组,其后临床耐药率分别为8.1%和10.4%(x2 =0.02,P>0.05).结论 LVD初治24周理想应答者继续LVD单药治疗远期耐药率低.24周应答不佳者无论是换用或是加用ADV,其临床耐药率均低于继续LVD单药治疗,其中加用ADV者出现临床耐药的概率低于换用ADV.

    作者:郭丽琳;徐辉;毕红霞;雷秉钧;雷学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奥美拉唑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omeprazole,OME)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0、10、20、40、80、160 mg/L)的OME作用于HepG2细胞后,分别于不同时间(24 h、48 h),采用甲基四唑蓝(MTT)法测定OME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荧光检测法测定DNA合成期(S期)细胞所占比例;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MTT结果示,10、20 mg/L OME对HepG2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而40、80、160 mg/L OME可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其中80 mg/L OME作用强;且相同浓度OME作用下,48 h较24 h对HepG2的抑制率增加.Edu荧光检测法表明,不同浓度OME处理细胞24h,Edu孵育2h后处于DNA合成期(S期)HepG2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在20、40、80、160 mg/L组减少(P<0.05).Hoechst33342染色法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0、80、160 mg/L OME处理HepG2细胞24h后,细胞凋亡增加(P<0.05).结论 OME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并可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魏艳;梁宁林;朱永军;吴文超;刘小菁;杨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损病灶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骨损病灶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结合临床、病理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例LCH的13个骨损病灶术前或活检前的高频超声检查、X片及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结果 13个LCH骨损病灶中77%病灶(10/13)有疼痛感;92%(12/13)病灶处体表能扪及质中的肿块,77%(10/13)受累骨为扁骨.13个病灶(13/13,100%)高频超声皆能清晰显示溶骨性改变,与X片及MRI检查一致.超声对显示骨损病灶形态、周围软组织受累情况及病灶内的血流信息与增强MRI结果较一致,而X线检查不能满意提示病灶上述信息.超声对显示病灶内骨质碎片情况与X片结果较符合.13个LCH骨损病灶超声表现:所有骨损病灶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质呈溶骨性破坏,代之以弱回声或低回声肿块;92 %肿块(12/13)明显累及周围软组织;77%肿块(10/13)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77%肿块(10/13)内伴有少许骨质碎片强回声;所有肿块内部弱回声区域相对回声较均匀,无明显液化,后方无增强及衰减现象,病灶周边无骨化强回声表现;69%(9/13)肿块内见血流信号显示.38%(5/13)肿块血流信号较丰富,能测及血流频谱的5例肿块内血流阻力指数皆小于0.7.结论 超声能较清晰显示浅表部位的LCH骨损病灶,并有一定的超声显像特点,对诊断、治疗、随访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菊仙;罗燕;刘利君;向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Leydig细胞或产类固醇激素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睾丸Leydig细胞分化,并确定诱导条件.方法 将分离培养所获得的第3代MSCs细胞经含黄体生成素(L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及白介素-lα(IL-l α)的诱导液诱导,按诱导液中各因子浓度不同分为A、B、C组和对照组,分别于7d、14d、21 d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行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3β-HSD的表达.以人睾酮ELISA试剂盒检测诱导细胞分泌类固醇的功能情况.结果 诱导10~14 d后,细胞具有Leydig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本研究条件下,随着诱导液中各因子浓度加大及诱导时间延长,诱导细胞3β-HSD表达阳性数和阳性率逐渐增多,以A组浓度及21 d为佳诱导浓度及时间(P<0.05),并且A组诱导21 d分泌睾酮量高(P<0.05).结论 人骨髓MSCs经体外诱导后可以分化为Leydig细胞或产类固醇细胞.

    作者:吴云剑;董强;李胜富;魏鑫;龙丹;曾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