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基因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曹军;朱健华;崔之础;张东雷;施健

关键词: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 基因变异, 原发性高血压, 实时荧光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摘要: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基因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结合实时荧光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江苏南通地区102例健康人,9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CRK4多态位点A486V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V等位基因频率原发性高血压组(56.9%)显著高于正常血压对照组(44.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中V/V基因型频率(32.4%)明显高于对照组(18.3%,P<0.05).结论在中国江苏南通地区汉族人中,GRK4多态位点A486V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有关,V/V基因型是遗传易患因子.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保存前白细胞过滤对添加剂红细胞中细菌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对添加剂红细胞中细菌增殖的影响.方法 3个单位添加剂红细胞以100 CFU/ml的浓度人为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然后等分为二,一份经白细胞过滤,另一份作为对照,置4 ℃保存14 d,每周取样作细菌培养计数.结果添加剂红细胞经白细胞过滤后,经2 w保存未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残留的大肠埃希氏菌有显著增殖,但其增殖数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保存前过滤白细胞能有效地减少或消除细菌的增殖,对预防细菌污染所致的输血反应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献清;吴原茹;穆士杰;孙文利;夏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溶血磷脂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警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作为一个分子标志物,标示血小板的活化,预警血栓形成的危险性[1].我们对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45例神经内科其他疾病患者,与50例健康无偿献血员进行了LPA的对比分析,发现LPA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预报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任更朴;刘淑会;张树仁;张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血中壳三糖苷酶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壳三糖苷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壳三糖苷酶的活性及其血脂水平,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在对照组、稳定性冠心病(SCHD)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壳三糖苷酶活性(nmol/ml·h)分别为76.2±24.6,85.2±25.7,102.3±26.2.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同时ACS组与SCHD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壳三糖苷酶可以作为体内巨噬细胞激活的标志,反映动脉硬化症患者巨噬细胞的功能,检测其血清含量可能有助于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作者:宋惠;刘兴晖;李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自制宫颈/阴道脱落细胞液基薄层涂片的试剂研究

    目的自行研制宫颈/阴道细胞学薄层液基涂片的细胞保养液、滴片剂并建立操作方法,取代目前市售的价格昂贵的细胞保养液,以利于普及推广宫颈/阴道细胞液基薄层涂片检查法.方法以该室研制、设计的液基薄层涂片试剂,同市场销售的相关试剂对比操作,主要在镜下观察分析自制试剂处理的细胞像,是否合乎严格诊断报告的要求.结果该室研制设计的液基薄层细胞保养液、滴片剂及制片方法,能完整、全面地显示宫颈/阴道脱落细胞各种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反映细胞的生理、病理变化.结论所配试剂,与市售的宫颈/阴道脱落细胞配合TBS法所销售的相关试剂,大、小医院完全可以自行配制.价格低廉,结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叶德立;王江平;李焱萍;邹俊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AC950K+/Na+/Cl-/Li+分析仪常见故障排除

    AC950是江苏镇江奥迪康医疗仪器责任有限公司生产,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直接测定临床样本离子活度的电解质分析仪.可以快速精确地测定生物标本的钾、钠、氯、锂离子,结果直接显示在LCD显示器上;同时可以在内置的打印机上输出样本报告.我科室使用二年多以来,很少出现大的故障,只是偶尔有点小毛病.下面就如何尽快地寻找和排除一些常见的小故障,谈谈我们的体会.

    作者:陈敬平;张成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人精液中白细胞与NO和UA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白细胞精子症不育精液中白细胞(WBC)密度、一氧化氮(NO)和尿酸(UA)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WHO诊断标准,选择白细胞精子症不育者40例,非白细胞精子症不育者35例,生育者30例,采用过氧化物酶染色法进行精液WBC密度计数;采用镀铜镉还原荧光法检测NO代谢产物硝酸盐(NO-3);UA含量测定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结果白细胞精子症组精液NO 106.95±4.13 μmol/L,WBC(1.985±0.696)×109/L显著增高,而UA含量166.9±68.1 μmol/L降低;生育组NO 41.31±3.67 μmol/L,WBC(0.038±0.024)×109/L和UA含量398.6±52.3 μmol/L(P<0.01).UA与NO及WBC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795,P<0.01;r=-0.857,P<0.01).结论白细胞精子症患者精液NO产生增多致UA含量下降,使精子中毒受损.提示临床在治疗时应加用抗氧化药物,可提高疗效.

    作者:杨麦贵;杨阳;黄萍;张竹映;樊爱琳;郑善銮;韦晓明;郝晓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迪比多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FGA 商品名:迪比多)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迪比多试剂盒对包括104例肺结核患者、144例非结核性肺病患者和65例正常人共313例血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同时用涂片法、培养法和聚合酶链法(PCR)检测痰液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迪比多检测肺结核患者阳性率80.77%,非结核性肺病患者阳性率7.64%,正常人阳性率3.08%.结论迪比多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对肺结核诊断有参考价值;操作简便、快速,与涂片法、培养法和PCR相比有明显优势,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邱森灵;林开生;贺惠娴;曾海英;廖荫明;刘建彬;何林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脂肪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以血清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为代表的脂肪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择代谢综合征患者50例,正常对照30例,观察一般情况,并测定血清瘦素、抵抗素、脂联素、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和血脂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瘦素和抵抗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瘦素:代谢综合征14.9±2.1 μg/L,正常对照7.5±1.4 μg/L,P<0.05;抵抗素:代谢综合征24.1±7.2 μg/L,正常对照14.3±5.6 μg/L,P<0.05;脂联素:代谢综合征9.7±2.2 mg/L,正常对照12.1±3.6 mg/L,P<0.05.相关分析显示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显著相关.结论脂肪因子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代谢综合征常伴有高瘦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及抵抗素水平升高.

    作者:饶绍琴;邓君;陈树;张学军;董巍;赵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ACL-Advance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性能介绍及临床应用

    随着现代临床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出血、血栓性疾病的筛选和确诊,观察用药疗效,分析抗凝药物剂量,以及各种外科手术前的凝血机制方面的常规检测等显得越来越迫切.传统的手工方法因人为影响因素较大,检测难以做到标准化,效率低、精密度差等原因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的出现和应用,使止血和血栓项目检查变得简便、准确、可靠、快速,极大地满足了临床诊疗的需要.本文中就ACL-Advance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一些性能介绍及技术探讨.

    作者:瞿良;腾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检验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与预防性管理

    检验科经常碰到的医疗纠纷有两种,一种是本科人员与患者的直接纠纷,另一种是检验科与临床科之间的纠纷,而后一种纠纷实际上是间接与患者的纠纷.由于检验科工作的特殊性,二种纠纷的预防处理都显得非常重要,否则不但影响病人的就医检查利益,而且影响检验科与临床科之间的配合理解,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损失.现将引起检验医疗纠纷的原因与预防性管理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王惠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无限增殖化人类B淋巴细胞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从无限增殖化人类B淋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并评价提取DNA的质量和产量.方法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样本的纯度和产量;用琼脂糖电泳法测定DNA样本的完整性.结果 (1~2)×107个B淋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的平均浓度为174±61.3 ng/μl,DNA的纯度平均为1.73±0.047(A260nm/A280nm),琼脂糖电泳测得DNA分子量约为21 kb,且无污染.结论该方法可以从无限增殖化人类B淋巴细胞提取高质量高浓度的基因组DNA.

    作者:唐斯;李桢;王大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应用于沙门菌鉴定的方法研究

    目的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和设备解决沙门菌鉴定困难的难题,探究简便、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确立积极有效检测鉴定手段和监控措施,防止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方法根据测试菌不同,探讨PFGE技术实验条件,沙门菌的PFGE鉴定方法.结果经反复试验证实所建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靠、分辨率高,实用性强.在没有图像分析仪的情况下,肉眼即可进行判断,可替代传统的血清学鉴定方法.结论脉冲场凝胶电泳基因分型及同源性鉴定方法分辨率高,应用性强,技术先进.

    作者:曹春红;刘维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TMS-102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万能盘的设置

    TMS-102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标准配套只有一个定标盘和两个样品盘,每个样品盘有40个样品位置、10个质控位置和5个急诊位置,即两个样品盘总的样品位置只有80个,如果每日的标本量超过80个或者遇到大批量体检时,超出的部分标本要处理就显得非常麻烦:仪器做完80个样品后要马上打印结果,否则在处理后面的样品时前面的结果就会被覆盖,而电脑也不能有效地储存每个样品的结果,且检验单报告的号码顺序也会出现重复现象,还会阻碍仪器的连续性工作而影响速度等.要解决上述问题有以下两个办法:第一:直接向厂家购买样品盘,一个样品盘只有40个样品位置,要价5 000元人民币,都是进口货,没有国产,所以定价高而死,没有减价的余地.第二:把定标盘制作为万能盘:既可以按定标盘使用,又可以按3至10号样品盘使用.该万能盘制作简单且费用低廉(几十元).万能盘的制作如下:

    作者:李奕才;陈智湘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Alisei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常见故障分析及使用体会

    Alisei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是由意大利SEAC公司生产,具有功能强,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先进的中文智能系统等优点,实现了ELISA酶免分析的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在三年多的使用中我们总结了一些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及使用体会,希望能对使用同类仪器的用户有所帮助,以共同交流.

    作者:李筱莉;肖振洲;徐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R80A血液黏度仪故障分析与检修二例

    R80A血液黏度仪是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公司开发研制的单孔血流变仪,它以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外加独特的锥板式设计,在同类产品中一枝独秀而备受广大用户欢迎.我院于1996年购进一台单孔血液黏度仪R80A,使用至今出现的故障也陆续不断.下面针对该机器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和近年来笔者的维修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杨寻柱;何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Sysmex SF-3000血液分析仪与人工镜检法对32例嗜碱细胞增多的结果比较

    目的对SF-3000血液分析仪测定的嗜碱细胞增多的32例标本,同时进行人工显微镜分类,观察二者差异.方法用Sysmex SF-3000血液分析仪测定;并将仪器测得嗜碱细胞超过2%的32份标本各推2张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每片分类200个白细胞.结果 32例SF-3000测得结果嗜碱细胞超过2%的32份标本中,嗜碱细胞的测定范围3%~25%.镜下人工分类真阳性率为12.5%,假阳性率为87.5%.结论 Sysmex SF-3000血液分析仪将异型淋巴细胞误分辨为嗜碱细胞,建议除了对带星号提示的结果实施手工镜检外,对不带星号的嗜碱细胞增高的标本,也要应用手工显微镜复检,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陈艳华;何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大量输液引起ABO反定型错误一例

    为了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目前各医院输血除对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进行正定型复检外,还要做ABO反定型检测.偶尔会出现正反定性不一致现象,造成难以确定血型,影响安全输血,其产生的原因很多,笔者近日在配血时发现一例大量输液引起ABO反定型错误,以致正反定型不一致,报道如下.

    作者:郁树康;许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降钙素原和白细胞在儿童感染中的监测分析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白细胞(WBC)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监测作用.方法 333例患儿感染性疾病住院患者,分为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再将细菌感染组分为革兰阳性菌(G+)组和革兰阴性菌(G-)组.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中的PCT,采用CD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WBC.结果以血清PCT≥0.5 μg/L为阳性标准,细菌感染组76例PCT检测中,有20例结果小于0.5 μg/L,病毒感染组257例PCT检测中,有180例结果小于0.5 μg/L(P<0.01);细菌感染组WBC均值为10.91±2.86(×109/L),病毒感染组WBC均值为5.58±1.32(×109/L)(P<0.01).G+菌组42例PCT检测中,有5例结果小于0.5 μg/L,G-菌组34例PCT检测中,有15例结果小于0.5 μg/L(P<0.01);G+菌组WBC均值为13.61±2.85(×109/L),G-菌组WBC均值为9.21±2.16(×109/L)(P<0.01).结论 PCT与WBC的测定,都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作者:蒋玉莲;黄彩芝;莫丽亚;李先斌;赖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甲状腺肿瘤患者外周血bFGF、HGF、TGFβ1及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甲状腺肿瘤患者外周血中bFGF,HGF,TGFβ1及VEGF的表达水平,以进一步评价它们对甲状腺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包括甲状腺腺瘤14例,乳头状癌14例)外周血中bFGF,HGF,TGFβ1及VEGF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甲状腺腺瘤患者与乳头状癌患者外周血中bFGF,HGF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高,但只有bFGF和HGF具有显著性(P<0.001),TGFβ1无显著性(P>0.05);VEGF在甲状腺腺瘤患者与乳头状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 bFGF和HGF可能作为甲状腺肿瘤血清学检查敏感的外周标志物.

    作者:刘润花;郭俊成;赵富玺;熊思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基因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4基因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结合实时荧光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江苏南通地区102例健康人,9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CRK4多态位点A486V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V等位基因频率原发性高血压组(56.9%)显著高于正常血压对照组(44.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中V/V基因型频率(32.4%)明显高于对照组(18.3%,P<0.05).结论在中国江苏南通地区汉族人中,GRK4多态位点A486V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有关,V/V基因型是遗传易患因子.

    作者:曹军;朱健华;崔之础;张东雷;施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