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细胞分析样品质量的控制

徐宏瑛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 样品质量, 血细胞计数, 工作状态, 个人经验, 准确性, 仪器, 控制
摘要:血细胞分析在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样品的质量.现就血细胞分析样品质量的控制谈几点个人经验.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RITURUS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常规实验方案的优化及应用评价

    TRITURUS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能自动完成ELISA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中的稀释、加样、试剂分配、保温、洗板和读板等步骤,可有效提高ELISA实验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但在常规应用中,由于上机检测受试剂位和孵育台的限制,致使多项目组合检测效率低,不能满足临床标本快速检测的需求.为此,笔者对TRITURUS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原常规实验方案进行了优化和重排,并对重组后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评估,证实优化后的实验方案确实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了检测全程时同,减少了试剂耗量.现将优化的实验方案介绍如下:

    作者:刘瑾;黄学忠;王微;陈翔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在肝脏疾病中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CysC)浓度在肝脏疾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微粒子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Cys C,同时检测ALT,AST,TBIL,GGT,PT(INR).结果 肝病组患者血清中Cys C浓度高于对照组,其中乙肝、肝硬化、肝癌组分别为0.97±0.21,1.32±0.21,1.29±0.21 mg/L,与对照组(0.72±0.16 mg/L)相比差异非常显著.Cys C在肝病中升高的阳性率要高于其它常用肝功能生化指标.结论 血清Cys C浓度在肝脏疾病中显著升高,且阳性率要高于其它常用肝功能生化指标.

    作者:林炜炜;徐晓萍;于嘉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降低雅培AXSYM运行成本的几种方法

    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AXSYM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通过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RATA)及辐射能衰减分析法(REA)等四种方法对多种人体指标进行检测,可对各类激素、糖类抗原、各种肿瘤标志物进行定量测定,是目前较先进的检测设备之一,其特点是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试剂稳定、无污染,但其各种试剂、耗材非常昂贵,从而影响其临床推广应用.如何在保证检测质量的情况下降低运行成本,成为大家为关心的问题.在几年的工作中笔者摸索总结出了一些办法,使其运行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以上,可供同行参考.

    作者:杨琦;曹春晓;尹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清VEGF,CEA及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预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VEGF,CEA及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及化学发光技术检测50例正常对照组、56例良性胃病、163例胃癌患者血清VEGF,CEA及CA724的含量,并对胃癌患者治疗前后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变化进行监测、随访.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VEGF,CEA,CA724的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良性胃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癌患者手术后3种肿瘤标志物含量及阳性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准确性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血清VEGF,CEA,CA724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对术后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国民;马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关于速率法测定血清ALT的观察与思考

    在工作中,常常遇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实际值超过800 U/L的标本,而用速率法测定显示结果往往在正常范围(50IU/L)以内,给临床诊断造成了误诊,提出此问题,让大家共同探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作者:赵天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在大肠埃希菌中流行现状及耐药特征

    目的 了解该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特征.方法 用PCR法对129株大肠埃希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检测,并用K-B纸片法检测其对15种抗菌药的体外抗菌活性,另外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结果 129株大肠埃希菌中,5株(3.88%)检出qnrA基因,8株(6.20%)检出qnrB基因,3株(2.33%)检出qnrS基因.阳性菌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中2株qnrA阳性菌株和3株qnrB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敏感.结论 湖北地区大肠埃希菌中存在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基因的流行,qnr阳性株呈多重耐药,且敏感株中有该类基因的存在,应加强监测.

    作者:黄俊;李从荣;吕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检验质控工作的进展和设想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空间上存在的距离在计算机上变为了零距离,各行各业都在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辟自已的领域.医学生物领域更是如此,例如WHONET网,远程会诊等,都是将医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的结晶.计算机技术已经在检验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极大地促进了检验医学的发展.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自动化控制、智能化辅助诊断、自控管理、统计分析、办公自动化、辅助自动化和远程教育等.

    作者:李韶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意义

    冠心病(CHD)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动脉硬化斑块不是简单的脂质沉积病,而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hsCRP和Hcy水平的增高,被证实为CHD或未来CHD事件危险性的标志,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相关,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预报作用.笔者分析了87例CHD患者hsCRP和Hcy水平,总结如下.

    作者:张红;张平;纪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RF与RF分型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RF与RF分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散射比浊法检测1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RF并用ELISA法分别检测每例患者的不同类型RF,t检验和Ridit分析.结果 在RF阳性RA患者中IgM-RF,IgA-RF浓度显著高于RF阴性组(P<0.01),而IgG-RF无显著性差异(P>0.05);RF阴性组中各型RF浓度均有较高的阳性率,分别为IgM-RF 83.33%(30/36),IgG-RF 69.44%(25/36),IgA-RF 36.11%(13/36);两组中IgM-RF,IgG-RF和IgA-RF的阳性率经Ridit分析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F为阴性的RA患者其RF分型仍有较高的阳性率,IgM-RF和IgA-RF血清浓度的变化对RF总量测定起决定作用;RF不适合作为筛选RA的一个检验项目,更不能作为RA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测愈后的指标;唯有RF分型才能较准确的判断RA的临床全过程.

    作者:刘小玲;穆亚宏;王伟;苍金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丹麦ABL-5血气分析仪试剂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目的 研制丹麦ABL-5血气分析仪配套替代试剂.方法 研制应用于丹麦ABL-5血气分析仪配套的替代试剂,并与进口试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制试剂与进口试剂的测定结果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96),精密度高,稳定性好,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结论 研制试剂经济实用、稳定可靠、质优价廉,可替代原装进口试剂.

    作者:李万方;李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分析前质控在止凝血检查中的重要性探讨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止凝血检查在医院临床急救和抗凝及溶栓监测,术前检查,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一份检测分析报告的完成要受到许多环节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质量控制对保证止凝血试验的准确性十分重要,全面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质控、分析中质控、分析后质控,由于止凝血检查试验与其它的检验项目有所不同,其检测具有特殊性,故分析前质控成为影响检验报告结果准确性为重要的因素,该文从病人信息的处理,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血浆的分离,试剂的准备,仪器设备的准备,检验人员的配备等方面对止凝血检查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作者:贾劲;左成华;郭曼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工作中的故障及排除

    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日本日立公司近年来向中国市场推出的新机型,该仪器具有性能稳定,重复性好,快速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我科于2005年初引进该机并投入使用,至今运转良好,无较大故障发生,参加2005,2006年度安徽省生化室间质评成绩优秀.现将两年多所遇到的一些故障及排除方法,主要侧重于仪器说明书以外的故障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借鉴.

    作者:何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种降低聚丙烯酰胺凝胶考马斯蓝染色背景的方法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染色时,考马斯蓝常常沉淀于凝胶表面,从而影响对较弱显色带的检测,而且不美观.在染色完成后,将凝胶用100%(v/v)甲醇溶液处理1 min,然后放入脱色液或蒸馏水中,此间轻轻摇动,可有效地降低染色背景.通过对照试验证明此法甚为有效.乙醇、丙酮与甲醇有同等之脱色效果,异丙醇稍差.5~20 g/dl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经甲醇处理5 min不会造成损坏.

    作者:杨兰泽;高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罗氏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常见报警分析与排除

    我院于2006年购进一台罗氏201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该仪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灵敏度及重复性好,能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测结果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深受同行的好评.但其配套试剂价格昂贵,能否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操作方法及其报警信息,正确使用和保养仪器,减少故障,对降低实验成本尤其重要.笔者经一年多使用,在工作中逐步掌握了部分报警信息及排除方法,现报道供同道参考借鉴.

    作者:安刚;汪元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橄榄叶提取物对正常成人血葡萄糖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橄榄叶提取物保健品是否会对正常人群的血葡萄糖产生不良影响.结果 在对20例健康成人服用该制剂2 w的血葡萄糖、胰岛素测定来看,1 w空腹血葡萄糖、2 w空腹胰岛素和2 w餐后胰岛素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提示正常成人对该保健品的降葡萄糖作用,虽然完全处于生理平衡代偿范围,但还是有某种程度的变化.

    作者:王胜奎;蒋浩明;韩莉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Coulter.GenS血细胞分析仪常见故障与排除

    GenS分析仪是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该机通过VCS技术对白细胞分类,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速度快等特点.本文就该型号血细胞分析仪在工作中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作一介绍,供使用该仪器的同行参考.

    作者:陆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方法过程能力与性能评价在凝血试剂选择中应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实验重凝血试剂科学、合理选择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过程能力与性能研究的方法评价不同试剂检测系统的过程能力与性能的差异,为合理选择凝血试剂提供科学的手段.结果 Dade试剂检测系统的PT,INR,APTT,FBG四个凝血项目的过程能力与性能高于太阳试剂,而TT,ATⅢ两个凝血项目的过程能力与性能研究结果则与此相反.结论 过程能力与性能研究及其评价方法是临床实验室因地制宜地进行凝血项目试剂检测系统科学、规范、合理选择的合适的新方法.

    作者:黄永富;张孔志;蒋赐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发性骨髓瘤遗传学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骨髓浆细胞恶性肿瘤,来源于后生发中心的B细胞,常具有复杂的染色体异常.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位点的易位为早期遗传学异常,引起易位伴随区域的癌基因的失调(11q13区域的cyclin D1,4p16.3区域的FGFR3/MMSET,16q23区域的c-maf和6p21区域的cyclin D3)以及13号染色单体的丢失或肿瘤抑制基因位点13q14的缺失,该缺失提示预后不良.其它的分子学异常包括继发的变化和癌基因的活化(N-RAS和K-RAS的突变,c-Myc的改变等),这通常和疾病的进展相关.这些研究不仅为临床预后评估、指导治疗提供参考,更为开发新疗法提供线索.

    作者:孙卫红;王清涛;翟玉华;钱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电离辐射所致染色体畸变形成机理研究

    染色体畸变为正常染色体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结构和数目的异常.前者是有丝分裂机制被损伤的结果,后者是染色体断裂和变位重接的产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在染色体病、遗传病及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电离辐射一般不引起染色体数日的变化,在辐射远后期效应研究中,1994年Ohtaki等用G显带方法观察264名原爆幸存者的体细胞染色体畸变,发现非整倍体频率与照射剂量大小无剂量关系.通过数十年的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证实,染色体畸变分析除可作为生物剂量估计外,还可作为事故照射近期及远期效应的观察指标.

    作者:杜峰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密度计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血液制品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测定方法,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得的多批蛋白质含量与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函数曲线,用密度计检测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蛋白质含量,并对生产过程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利用密度计连续测定人血清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各15批样品,与钒氏定氮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方法离散性小,重复性好,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人血清蛋白测定的t=1.066,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的t=1.789,P>0.05,其无显著性差异,测定的结果准确可靠.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测量结果快速准确,适合对血液制品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快速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东;张金;何彦林;张安山;张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