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及新特性的研究

王宝燕;张建耕;袁爱莲;李风琴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 冰冻保存, 亚群, 流式细胞术
摘要:目的 明确血小板冰冻保存后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对冰冻血小板新亚群的产生和其新特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冰冻保存前后的单采血小板进行回收率、黏附率、聚集强度和血小板第3因子(PF3)活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分析不同保存条件下单采血小板膜表面功能分子表达变化的差异.结果 冰冻保存后的回收率(%)为70.94±15.48,黏附率(%)为34.03±10.07,聚集强度(%)为53.82±12.73,PF3活性为(17.81±1.68)s.冰冻血小板CD62p再表达率(%)为51.8±7.7,根据表达和再表达CD62p能力不同可分为三个亚群,新鲜血小板CD62p再表达率(%)为98.4±0.6.结论 冰冻保存后的单采血小板仍具有良好的功能活性,且血小板通过冰冻保存后产生了新亚群.新亚群膜表面功能分子的变化可能与即刻止血功能增强有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及新特性的研究

    目的 明确血小板冰冻保存后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对冰冻血小板新亚群的产生和其新特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冰冻保存前后的单采血小板进行回收率、黏附率、聚集强度和血小板第3因子(PF3)活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分析不同保存条件下单采血小板膜表面功能分子表达变化的差异.结果 冰冻保存后的回收率(%)为70.94±15.48,黏附率(%)为34.03±10.07,聚集强度(%)为53.82±12.73,PF3活性为(17.81±1.68)s.冰冻血小板CD62p再表达率(%)为51.8±7.7,根据表达和再表达CD62p能力不同可分为三个亚群,新鲜血小板CD62p再表达率(%)为98.4±0.6.结论 冰冻保存后的单采血小板仍具有良好的功能活性,且血小板通过冰冻保存后产生了新亚群.新亚群膜表面功能分子的变化可能与即刻止血功能增强有关.

    作者:王宝燕;张建耕;袁爱莲;李风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速离心法消除脂浊对生化结果的影响

    生化检测多采用化学比色法,如果血清出现脂浊,检测时会产生严重干扰,使检测结果出现重大偏差,与病人的病情不相符合,使检测结果失去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临床科室对病人病情的诊断,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

    作者:徐春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淋巴细胞微核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制备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微核是细胞质中主核外的小核.它主要来源于染色体的无着丝粒断片和细胞分裂后期滞后的染色体.因此,淋巴细胞微核检测实质上是一项衡量染色体损伤的细胞遗传学方法.作为辐射效应的生物学指标,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微核发生率与剂量呈明显的量效关系[1,2].

    作者:杜峰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尿透明质酸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结缔组织中存在的结构简单的糖胺聚糖,其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与肝脏疾病,特别是肝纤维化的关系上.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HA与膀胱肿瘤关系密切,本文通过测定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HA水平,与尿脱落细胞学结果对比分析,以评价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凤丽;欧阳雁;雷金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检验科信息化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检验医学是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技术,对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脱落细胞等进行实验室检验,以期获得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来协助诊断疾病.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生物工程学、分子诊断学技术等发展,为学科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作者:杜峰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质量精液精子低渗膨胀试验测定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质量的精液精子,在精子低渗膨胀试验(hypo-osmotic swellingtest,HOST)中,在不同的孵育时间观察精子膜的总膨胀率,旨在寻求一种客现反映精子低渗膨胀试验的测定时间.方法 用中性红染色测定精子活率,用低渗膨胀液测定不同时间段精子总膨胀率.结果 不同活率精子与不同时间段的精子低渗膨胀试验的总膨胀率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结论 在HOST试验中,孵育20 min能比较客现地反映精子的膨胀率,死精子在HOST试验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膨胀,并随孵育时间的延长精子膜膨胀率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铭超;张丽娟;张淑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对离子选择电极法电解质分析仪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电解质分析仪的评价标准,提高电解质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 对凯特电解质分析仪的精密度、线性、稳定性、携带污染率等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 K+,Na+,Cl-各分析元素的精密度大变异系数(CV)为1.11%,线性离散百分误差D值大为2.0%,波动百分比S大值为1.33%.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携带污染率(CLH)大值为1.28%,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携带污染率(CHL)大值为1.15%.结论 电解质分析仪的性能评价指标需要进一步完善,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执行性;实验室应建立离子选择电极(ISE)直接法检测K+,Na+,Cl-的参考范围,这对临床的应用非常重要.

    作者:魏力强;李芒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状况,以便对流行病学调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标本用生物-梅里埃-VE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API细菌鉴定系统及K-B法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试验.结果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要感染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约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46%,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占63%.MRSA和MRCNS对临床常用抗菌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屎肠球菌与粪肠球菌相比较,前者耐药性高于后者,两者均有约3%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细菌的耐药状况不容乐观,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播散尤为重要.

    作者:胡淑玲;党小军;苍金荣;张利侠;归巧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唐氏综合征和神经管畸形筛查实验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孕妇孕中期AFP/β-HCG二联筛查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全标全定量检测方法,应用相应分析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DS)与神经管畸形(NTD)的风险率.结果 DS筛查高危率5.88%;NTD筛查高危率0.48%,3例NTD高危孕妇经B超检查确诊为神经管畸形.结论 普遍进行孕中期产前筛查,可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姜萍;张风琴;苍金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鲜冰冻血浆血液凝血因子检测结果与分析

    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是自血液采集后6~8 h之内经分离放入-50℃速冻成块,然后在一30℃保存1 y,其几乎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因子Ⅴ和Ⅷ[1].然而,血液凝血因子易受血液采集、血浆制备、血液储存和运输等诸多环节的影响而失活,导致血液疗效的降低.

    作者:马志华;康宝利;马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侵袭性曲霉病早期诊断的研究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检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抗原对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92例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s,HSCT)患者纳入实验研究,共测定标本290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GM,检测浓度可达到0.5 ng/ml.结果 以1.5为阳性界值,GM检测的敏感性为60%,特异性100%,诊断符合率88%;以0.8为阳性界值,敏感性为90%,特异性95%,诊断符合率94%.连续监测时GM可早于真菌培养方法2~20d预测曲霉感染.在GM阳性患者中,对13例病人进行抗曲霉治疗,10例有效,3例无效死亡.抗曲霉治疗前GM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保持在较高水平,抗真菌治疗有效病人的GM含量呈下降趋势,无效死亡病人呈上升趋势.结论 血清GM检测是对白血病和HSCT患者IA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有用指标.

    作者:金欣;尹秀云;陈建魁;于农;左向华;朱晓华;黄媛;佟雅丽;杜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MODULAR模块式一体化分析仪常见报警及排除

    我科于2004年4月份购进德国生产MODULAR模块式一体化(ISE电解质、P生化、E免疫)全自动分析仪.该仪器采用全封闭进口试剂,具有工作稳定,试剂用量少,检测快速,高效等优点.机内有完善的自检和故障报警系统、完备的质量控制系统,确保结果稳定、可靠.

    作者:王新元;祝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高泌乳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测定经临床确诊的SLE患者、正常人血清中泌乳素(PRL)水平.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整体组和活动组,泌乳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结论 PRL与SLE患者的病情活动有关,可作为监测SLE病情疗效观察指标之一.

    作者:沈粉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检测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目的 探讨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double inhibitors diffuse synergr test,DIDST)检测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氯唑西林作为AmpC酶的抑制剂,而克拉维酸作为ESBLs的抑制剂,采用DIDST同时检测56株革兰阴性杆菌的AmpC酶和ESBLs,并以改良酶提取物三维试验和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分别作为AmpC酶和ESBLs的确证试验.结果 DIDST检出单产AmpC酶菌株16株(28.6%),单产ESBLs菌株20株(35.7%),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5株(8.9%)与改良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符合率为100%,而与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ESBLs的符合率均为96.4%.结论 DIDST可同时检测AmpC酶和ESBLs,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作者:苏丹虹;肖庆忠;张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5-脱水葡萄糖醇检测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1,5-脱水葡萄糖醇在(1,5-AG)检测在2型糖尿病(NIDD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2例NIDDM患者根据糖化血清蛋白(GSP)分成两组,即GSP>2.20 mmol/L的NIDDM组32例,GSP正常的NIDDM组20例,对照组65例健康体检者,检测三组的空腹血糖浓度(GLU),1,5-AG,GSP.对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同时分析1,5-AG与GLU,GSP的相关性.结果 GSP>2.20 mmol/L NIDDM组各检测项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并且1,5-AG含量明显偏低,与GSP,GLU呈负相关;GSP正常的NIDDM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并且1,5-AG含量恢复正常.结论 1,5-AG检测可作为NIDDM患者诊断与监测血糖控制的指标.

    作者:朱合;秦冬梅;胡莉;付小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术的临床应用

    流式细胞术(FCM)是一种对单细胞快速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它借鉴了荧光标记技术、激光技术、单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极高的检测速度与统计精确性,而且从单一细胞可以同时测得多个参数,为生物医学与临床检验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强有力手段.该文综速了流式细胞术在肿瘤学、血液学、免疫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状况.随着流式细胞术相关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影响将越来越深远.

    作者:闫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肝病患者外周血CD35和补体C3,C4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补体C3,C4及补体受体1型(CD35)在肝脏疾病中发展的意义,方法对120例肝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人群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5,以及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补体C3,C4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急性肝炎组CD35,C3,C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肝炎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均显著性低于正常组(P<0.01);慢性肝炎组CD35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 动态定量检测患者CD35水平,以及C3,C4的变化,对肝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CD35水平意义较其它项目更能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

    作者:蒋莉;郑国军;朱静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KLIANNTRV是结核抗原Ag85A的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

    目的 鉴定结核杆菌抗原Ag85A的HLA-A*0201限制性CTL优势表位.方法 采用数据库SYFPEITHI初步预测结核抗原Ag85A的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经流式细胞术分析抗原肽与HLA-A*0201的亲和力;经时间荧光分辨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对抗原肽的增殖反应;后通过细胞毒实验逐步鏊定Ag85A的HLA-A*0201限制性CTL预测的表位.结果 实验证明,预测的位于Ag85A氨基酸序列(242-250aa)的肽表位与HLA-A*0201具有较高的亲和力.结论 筛选出的KLIANNTRV(242-250aa)是结核杆菌抗原Ag85A的HLA-A*0201限制性CTL优势表位.

    作者:陈燕;娄加陶;吴传勇;周晔;陈波;蒋天舒;仲人前;邓安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ABX PENTRA60血细胞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

    ABX PENTRA60是法国产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因其计数准确,用血量少(53 μl),价格便宜,故近几年使用用户较多.我院使用该仪器已有五年,现将该仪器常见故障分析如下:

    作者:彭启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D-二聚体和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检测继发性纤溶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可代替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对继发性纤溶,动脉或静脉血栓性疾病,妊高症和恶性肿瘤的检测.方法 选择20名继发性纤溶深静脉血栓、妊高症、白血病病人分别做D-二聚体和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进行对比.结果 D-二聚体比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的敏感性高.结论 D-二聚体是检测继发性纤溶的佳指标,D-二聚体检测如阴性,则基本可排除血栓形成.

    作者:吴宁;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