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虹;肖庆忠;张钧
目的 建立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的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方法 参照相关文献,甲胎蛋白空白样品及系列稀释浓度样品在Bayer Centaur 240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进行检测,计算其光强度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确定该方法的检测低限、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结果 方法的检测低限为1.00ng/ml,低于厂家声明.生物检测限在2.65~3.53 ng/ml之间,功能灵敏度为3.53ng/ml.结论 各实验室应自行建立肿瘤标志物的生物检测限和功能灵敏度,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郑松柏;张伟铮;张秀明;庄俊华;林莲英;马艳;马骥;王云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同型半胱氨酸(honmocysteine,Hcy)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均为北方汉族人群,包括92名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67名糖尿病患者,80名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95名健康人.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Hcy水平,应用微粒子酶免分析免疫法(MEIA)测定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同时测定各种血脂.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并发组)Hcy平均水平(中位数)(15.1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1.7 μmol/L)和糖尿病组(10.9 μmol/L),而低于冠心病组(16.6 μmol/L)(P<0.05),对照组与糖尿病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叶酸、维生素B1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冠心病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年龄、TC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507,1.085,1.021.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罗丹;鄢盛恺;程歆琦;李君;宋耀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救治措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有关血型和输血免疫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推进着人类医学的发展.为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杜绝血液的浪费和滥用,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卫生都2000年颁布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作者:秦沛华;斯景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可代替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对继发性纤溶,动脉或静脉血栓性疾病,妊高症和恶性肿瘤的检测.方法 选择20名继发性纤溶深静脉血栓、妊高症、白血病病人分别做D-二聚体和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进行对比.结果 D-二聚体比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的敏感性高.结论 D-二聚体是检测继发性纤溶的佳指标,D-二聚体检测如阴性,则基本可排除血栓形成.
作者:吴宁;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病例介绍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患者,女,24 y,半年前因无意中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到本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和白细胞及相关参数正常,但血小板为12×109/L,复查后依然较低,被门诊收入院检查治疗.该患者无明显出血倾向,B超提示: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区、腹腔淋巴结肿大,随后在局麻下行左腋下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弥漫性大细胞恶性淋巴瘤.
作者:郝婉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结缔组织中存在的结构简单的糖胺聚糖,其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与肝脏疾病,特别是肝纤维化的关系上.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HA与膀胱肿瘤关系密切,本文通过测定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HA水平,与尿脱落细胞学结果对比分析,以评价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凤丽;欧阳雁;雷金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及其荧光强度的变化,既可作为某些贫血鉴别诊断的初筛指标,同时也是判断骨髓造血系统抑制和恢复等方面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赵立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浓度和白细胞计数变化与患儿机体内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感染组32次、对照组25次的CRP浓度和白细胞计数,比较两组CRP与白细胞计数对白血病患儿发生细菌感染诊断的差异性.结果 感染组血CRP浓度为142±23 mg/L,对照组为4.0±1.7 mg/L,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为(1.7±1.2)×109/L,对照组为(2.0±1.0)×109/L,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RP是白血病患儿化疗期继发细菌感染敏感指标、也是临床判断抗生素治疗疗效的有效手段.
作者:高原;张泓;郑岚;杨剑敏;蒋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免疫性不孕患者抗精子抗体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发生情况,提高免疫性不孕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用ELISA法对834名不孕患者中的118例进行了检测.结果 抗精子抗体阳性者占不孕症患者的9.71%.结论 抗精子抗体是导致免疫性不孕的重要因素.
作者:谭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ys C,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肌酐,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绘制ROC曲线,用ROC曲线评价Cys C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的价值.结果 当Ccr在60~80ml/min时,Scr与正常对照无差异(P>0.05),而Cys C与正常对照差异显著(P<0.001),而当Ccr<60 ml/min时,Scr,Cys C与正常对照及Ccr>80 ml/min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同时Cys C的ROC曲线下面积(0.968)也大于Scr曲线下的面积(0.948).结论 Cys C是发现肾功能损害较早的指标,其敏感性高于Scr,是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新的内源性标志物.
作者:苏艳丹;赵滢;左薇薇;卯健;詹淑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是诊断乙型肝炎较为准确和可靠的依据.国内多数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步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五项指标,用于诊断乙型肝炎.实际工作中笔者体会到,尽管ELISA一步法检测HBV-M操作较为简单,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已成为各医院检验科易引起医患纠纷的检测项目.
作者:郑卫东;杨均;彭静;王秀芳;郭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至今近10年.全国各地的无偿献血工作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推进,为临床的医疗急救用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然而,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经检测不合格而废弃的情况不容忽视,它既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又对社会及献血者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作者:杨青;段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工作中突然发现,原本运行正常的钙项目,测定结果都异常偏低,而且反应曲线发生明显变化(见图1),室内质控超出-3s,试剂空白值异常.经过分析,可能是操作者在添加试剂时,由三酰甘油测定试剂的飞溅致钙试剂受污染所致,为验证判断,笔者做了异常血清钙曲线的模拟实验,终找出原因,解决了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旭强;宋保利;赵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连续检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抗原对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92例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s,HSCT)患者纳入实验研究,共测定标本290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GM,检测浓度可达到0.5 ng/ml.结果 以1.5为阳性界值,GM检测的敏感性为60%,特异性100%,诊断符合率88%;以0.8为阳性界值,敏感性为90%,特异性95%,诊断符合率94%.连续监测时GM可早于真菌培养方法2~20d预测曲霉感染.在GM阳性患者中,对13例病人进行抗曲霉治疗,10例有效,3例无效死亡.抗曲霉治疗前GM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保持在较高水平,抗真菌治疗有效病人的GM含量呈下降趋势,无效死亡病人呈上升趋势.结论 血清GM检测是对白血病和HSCT患者IA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有用指标.
作者:金欣;尹秀云;陈建魁;于农;左向华;朱晓华;黄媛;佟雅丽;杜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科引进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年以来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异常结果及故障,有针对性的了解仪器性能并对其进行处理.现将异常结果及故障分析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张刘兵;彭爱平;李永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分析特性进行证实.方法 用上海复星长征公司的水平Ⅰ、水平Ⅱ控制血清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11个项目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进行验证.结果 ALT,AST,TP,ALB,AKP,GGT,Glu,Urea,Cr,CH,TG项目的准确度均在厂商规定的限值内,精密度高,线性检验呈直线相关.结论 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实验性能符合实验室的各项性能指标.
作者:权宁刚;陈文娟;周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double inhibitors diffuse synergr test,DIDST)检测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氯唑西林作为AmpC酶的抑制剂,而克拉维酸作为ESBLs的抑制剂,采用DIDST同时检测56株革兰阴性杆菌的AmpC酶和ESBLs,并以改良酶提取物三维试验和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分别作为AmpC酶和ESBLs的确证试验.结果 DIDST检出单产AmpC酶菌株16株(28.6%),单产ESBLs菌株20株(35.7%),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5株(8.9%)与改良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符合率为100%,而与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ESBLs的符合率均为96.4%.结论 DIDST可同时检测AmpC酶和ESBLs,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作者:苏丹虹;肖庆忠;张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2-(4羟基偶氮苯)苯甲酸(HABA)为反应底物测定血清清蛋白.方法 采用终点法测定,并进行一系列方法学评价实验.结果 线性可至70 g/L,全自动分析批内CV=1.1%,批间CV=2.2%,平均回收率100.6%,参考值35.76~55.82 g/L,用BCG法(T)与HABA法(X)测定50份标本,进行比较,r=0.993,y=0.894X+4.30.结论 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标本用量少,干扰性小等优点.
作者:李云;郭书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细胞分子等学科的进展,人们已认识到细胞Na+,K+-ATP酶的活性与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Na+和K+代谢密切相关,因而该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1].为此,笔者建立了简便易行的Na+,K+-ATP酶活性测定法,并测定了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RBC膜Na+,K+-ATP酶活性,来探讨糖尿病人该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更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测定血清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并对血清维生素C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 血清样品经10%(v/v)偏磷酸溶液提取,旋涡混匀30 s,离心10 min(4 000 r/min,4℃)后,用带二极管阵列检测(DAD)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对维生素C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流动相为100 mmnol/L KH2PO4,pH值为3.0,检测波长为243nm,流速为1 ml/min.用此方法测定不同处理和储存条件下的血清维生素C含量,比较其稳定性.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血清中维生素C能得到良好分离,该方法的日内变异系数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42%和2.11%;回收率范围为82%~88.5%;维生素C的低检测限为0.05 μg/ml.在对血清维生素C稳定性的研究中,发现血清维生素C在放置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降解,其偏磷酸提取液相对稳定,但在5 d后含量也开始明显下降,到第44 d后血清和提取液中维生素C含量均几乎完全消失.结论 建立了高速、高效、高灵敏度的测定血清维生素C含量的HPLC法;血清维生素C在保存过程中极不稳定,获得样品后应立即测定,当无条件立即分析样品时,也应将样品用偏磷酸提取,并将提取液冷冻保存在-70℃,5 d以内分析完毕.
作者:杨静;吴晓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