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目的 分析经日立-罗氏检测系统(A系统)量值传递后的新鲜混合血清作临时酶校准品的可行性.方法 先用日立-罗氏检测系统将c.f.a.s的酶的量值传递给新鲜混合血清作临时酶校准品,然后用A系统、Roehe Modular P分析仪与科华-东菱试剂(B系统)、Dade Dimension RxL分析仪与配套试剂(C系统)、Dade Dimension RxL分析仪与科华-东菱试剂(D系统)、Beckman CX9分析仪与配套试剂(E系统)、Hitachi 7170A分析仪与Randox试剂(F系统)、Olympus 640分析仪与北京中生试剂(G系统)测定50份新鲜血清和临时酶校准品的ALT,AST,CK,LDH,ALP,γ-GT活性,后用临时酶校准品标示值与测定值之比作为校正因子,校正50份新鲜血清的测定结果,并进行校正前后的结果 比较和临时酶校准品互通性分析.结果 校正前各检测系统测定结果 间有较大的差异(CV4.99%~13.98%),校正后差异变小(CV1.30%~10.34%),其中B,C,E,F系统中ALT,AST,CK,LDH,ALP,γ-GT和D,G系统中ALT,AST,CK与A系统结果偏差明显变小,并且仪器与试剂配套的C,E系统间为备检测系统间小;但D,G系统中LDH,ALP,γ-GT差异改变不明显.结论 采用新鲜混合血清作临时酶校准品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使用前必须进行酶校准品互通性检验,才能保证每项酶的测定结果 的准确和可靠.
作者:顾国龙;谢智光;梁景云;唐芳玫;徐文丽;冯玉清;李颖;黄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克隆、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方法 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T-PCR获得HMGB1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序鉴定;将HMGB1基因插入pET32-A表达载体中,30℃诱导表达4h,进行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在变性条件下经Ni2+-NTA亲和层析纯化后用Western-Blot证实.结果 DNA测序证明,获得了HMGB1基因,其序列与Gen Bank中报道序列完全一致;SDS-PAGE分析表明,HMGB1蛋白在原核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2%;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6 His-NTA纯化后获得目的 蛋白,Western-Blot结果 显示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成功表达和纯化了HMGB1基因.
作者:姜南艳;张伟;任君萍;顾炳权;沈建军;张惠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的定标方式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补体结果 的影响.方法 使用OLYMPUS AU640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立德曼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采用不同的定标方法 对40例血清的IgG,IgA,IgM,C3和C4进行测定.结果 使用多标准POLYGONAL和SPLINE方法 拟合定标曲线后测定结果 表现良好的一致性,多点定标与单点定标测定结果 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免疫透射比浊测定,应当根据仪器情况,选择适当的非线性曲线拟合方式建立标准工作曲线.
作者:朱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UF-100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精子细胞参数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6 340份尿液标本同时用UF-100和离心镜检法进行精子细胞检测;正常人尿上清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精子用仪器检测.结果 UF-100对精子细胞检测的准确率为98.6%,阳性预测值为59.8%,非晶形盐类结晶、真菌、红细胞、细菌、黏液丝等可造成精子细胞假阳性,同样高浓度的精子细胞使得UF-100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计数结果 假性增高.结论 UF-100检测精子细胞结果 不能作为确定性报告,应通过镜检复审,以免发生误报.
作者:陈立松;马骏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浆与血清标本检测B型脑钠肽的异同.方法 使用微粒子捕捉免疫化学发光法(MELA)检测50例对照组和25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B型脑钠肽水平.结果 血浆与血清标本检测B型脑钠肽结果 差异无显著性;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病情加重B型脑钠肽水平升高.结论 血浆与血清标本均可检测B型脑钠肽,其结果 基本相同.
作者:张保平;宿瑞俊;冯新平;郝艳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自1988年PCR技术被成功地应用于检测血清HBV DNA以来,因其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简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HBV DNA的检测,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被改进,该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几种新PCR改良技术.
作者:王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各型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指标(HBV-DNA)分别与其它血清标志物以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肝功能检验用常规法.对500例各型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同时测定了各型乙肝时血清TBIL,ALT,AST,ALP,γ-GPT,AST/ALT及胆红素的含量变化.结果 大三阳组的HBV-DNA含量显著高于小三阳组的HBV-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三阳与其它各型之间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临床各型H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肝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eAg与HBV-DNA含量明显相关,HBeAg阴性或HBeAg/抗HBe血清转换,不表明病毒停止复制.通过相关性分析HBV-DNA含量与肝功能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肝功能的损害程度与HBV-DNA含量之间无揶相关性,定量检测HBV-DNA可以直接反映HBV在血液中的复制情况,并能准确地解释感染HBV后的传染性.
作者:石晓霞;任超杰;张秀华;陈秀生;汪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参照MET HC1022血液分析仪的技术参数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自行研制其配套试剂.方法 ①分别测定MET HC1022血液分析仪的原装配套试剂和自配配套试剂的离子浓度、渗透浓度、电极电压、pH值,进行试剂的主要理化指标对比,观察是否有明显的差异;②分别用MET HC1022血液分析仪的原装配套试剂和自配配套试剂测定高、中、低值全血质控物的RBC,HGB,MCV,WBC,PLT五项血细胞指标20次,结果 进行t检验,确定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①MET HC1022血液分析仪的自配配套试剂与原装配套试剂的主要理化指标,通过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②分别用两种试剂测定高、中、低值质控物20次,血细胞五项指标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配配套试剂与原装配套试剂主要理化特性无明显的差异;分别用两种试剂测定高、中、低值质控物20次,五项血细胞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自配试剂精密度、准确性良好,价廉,有应用价值.
作者:高英鸿;严碧琼;冯汉斌;江小红;余丽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科在对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几年的使用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探讨,积累了一些故障排除及应用方面的经验,在此介绍如下.
作者:阴志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SD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 并观察模型稳定性.方法 按禁食与否、不同体重、不同给药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对SD大鼠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其成模率,并在以佳方式制备糖尿病模型后,分别于3,7,14,21 d和28 d对成模动物的血糖、每日采食量、饮水量和排尿量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 选择体重范围为201~240 g SD大鼠,禁食后以50mg/kg STZ一次性腹腔注射为佳诱发糖尿病模型方式,其成模率可达到83.3%,成模大鼠于注射后72 h,血糖均稳定维持在18.7~21.1 mmol/L左右,同时成模后即出现多饮、多尿和多食表现,其症状体征与临床病人比较相似.结论 成功制备1型SD大鼠糖尿病模型,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作者:黄琛;顾志峰;曹晓蕾;印彤;余江毅;朱晓晖;王粹芳;崔世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每例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均取空腹静脉血并即时分离血清1 ml,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组的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缓解组血清中sIL-2R,IL-4,IL-13的测定结果 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2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此外,哮喘急性发作组与哮喘缓解组血清中IL-2,IL-4,IL-13的测定结果 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sIL-2R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中sIL-2R,IL-2,IL-4,IL-13的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变化,说明它们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国祥;许文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在诊断泌尿生殖系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清华同方多媒体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检测3 544例门诊妇科和泌尿科患者阴道或尿道分泌物,并对部分标本与PCR法和培养法作对照分析.结果 一种病原体感染者占54.56%,两种至四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者占41.49%.超高倍显微分析仪病原体检出率占96.05%.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对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与培养法和PCR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可同时动态观察多种病原体,对于多重混合感染患者可避免漏检.方法 简便、快速、准确、直观,为泌尿生殖系感染的诊断、指导用药和疗效观察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李志清;魏瑞全;李彤;李旭光;高西娥;倪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温育温度对BV Blue检测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方法 用无菌棉拭子采集460例妇科病人阴道分泌物,用BV Blue法检测分泌物中的唾液酸酶活性,比较三种不同温育温度(25,30,37℃)对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的影响,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0例标本37℃温育条件下,BV阳性率为15.4%,30℃温育时,BV阳性率为3.3%,25℃温育时,BV阳性率为2.6%,三种不同温育温度比较,BV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温育温度对BV Blue试剂盒检测细菌性阴道病有较大的影响,应该引起实验室的高度重视,随时监测温箱的温度,防止由于温度的差异,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的阳性率降低.
作者:贾忠兰;王青;徐鸿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院于2004年购进美国雅培公司的AXSYM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它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离子捕捉免疫分析(ICIA)三种技术,可以对血清或血浆中的蛋白质、病毒抗原、血药浓度、激素等进行测定,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至此运行两年多,也得到了临床科室的认可.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得到一些体会,特将常见的几种故障排除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作者:刘紫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特点.方法 用改良罗氏培养基间接药敏实验绝对浓度法检测结核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210株临床分离株中对6种药物全部敏感仅有1株;两种以上药物耐药的有148株,耐药率70.48%;同时耐INH和RFP的菌株有90株,耐药率42.86%.结论 耐药及耐多药结核菌感染是临床治疗结核病的一个严重问题;临床分离的结核杆菌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高;分析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点,对控制结核病传染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艳;崔晓利;张增贤;冯群岭;阎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炎病毒感染与自由基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显色、比色法检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炎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氧化物(LPO)、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结果 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炎患者血中LPO,MDA,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SOD,GSH-PX,CAT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肝炎病毒感染的种类及肝炎发生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炎患者的SOD,GSH-PX,CAT,LPO,MDA,TNF的含量检测,对了解肝脏损伤及肝炎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作者:崔相法;卢志明;王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科2004年9月引进该款仪器,该仪器为日本SYSMEX生产,可提供21个参数,具中英文操作系统,仪器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具较高的性价比.现将我们在工作中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罗晓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某部核辐射人员所处的核辐射环境对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这些影响对健康的意义,为提高作战部队防护能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以接触核辐射的工作人员为观察组,不接触核辐射的工作人员为对照组,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激素、血糖、血脂、外周血液细胞学指标、消化道肿瘤标志物、风湿病指标,以及尿铀水平和内照射剂量.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目前防护条件下,核辐射对核辐射作业人员常用的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
作者:董书魁;张浩;张智杰;解梅;史杰;付捷;于敏;王欣茹;龙宪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输血作为一种替代疗法,其临床意义不可低估,但是血液安全性问题愈来愈受到关注,血液成分的病毒灭活是提高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该文就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效果作一综述.
作者:姚自同;张献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在昆明高原地区使用NY/MMJ型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与传统水浴箱两种仪器在使用同种诊断试剂条件下,评价该仪器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依据美国NCCLS方案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分别对90份乙肝两对半检测、60份丙肝病毒抗体检测、20份癌症标志物定量检测血清实行随机抽样,使用这两种仪器进行孵育反应,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Y/MMJ型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中缩短反应时间而不影响反应后的结果 ,同时具有较好的线性、重复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 该仪器操作简易、性能稳定,对临床正确、快速诊断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作者:瞿良;李云;滕仪;夏正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