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陈平;王炼;徐健蓉;王国庆;贾永前;杨莉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rhlR表达产物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以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PAO1的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方法 扩增rhlR基因.利用pGEX4T-1载体构建rhlR-pGEX4T-1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用免疫印迹验证.同时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菌落计数法检测免疫组和对照组鼠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结果 rhlR的全基因序列为726 bp,经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与GenBank中的rhlR基因(登录号:AE004768)完全一致.大肠杆菌BL21(DE3)转化重组质粒rhlR-pGEX4T-1后,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4×103,其中RhlR蛋白为27×103.体内实验中,免疫小鼠肺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率与未经免疫的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构建的rhlR-pGEX4T-1重组质粒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地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lR蛋白.重组蛋白对小鼠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杜宝中;谢轶;贾文祥;杨发龙;曾蔚;杨维青;程曦;陈恬;张再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动态观察在胫骨应力性骨折发生发展过程中X线与99mTc核素骨显像的序列变化的组织学基础;并在其组织学基础上对两种诊断方法的价值及其特点进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帮助.方法 采用电刺激下主动跑跳诱发的兔胫骨应力性骨折模型,运用组织学、X线及99mTc核素骨显像方法对不同时期胫骨组织的变化做动态观察.结果 随着动物训练时间的延长,X线与核素骨显像结果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不同时期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类型及分布不同;相同的影像结果具有共同的组织学基础.结论 在应力性骨折的诊断中,X线和99mTc核素骨显像各有其侧重,不能彼此替代;骨显像诊断分级仅能说明应力损伤存在和骨组织改建状况,不能直接反应损伤程度.
作者:李程;李国平;裴福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下区(SVZ)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川芎嗪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川芎嗪组术后2 h腹腔注射川芎嗪(80 mg/kg,1次/d),各组术后4 h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dU,50 mg/kg,1次/d).术后7、14、21 d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VZ BrdU 阳性细胞数和Doublecortin(DCX)的表达.结果 缺血模型组术后7 d时SVZ BrdU 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并持续至14 d,21 d减少;川芎嗪组14 d SVZ BrdU 阳性细胞达峰值,21 d有所减少,与缺血模型组比较,7、14 d BrdU 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P<0.01).缺血模型组7 d时SVZ有 DCX阳性表达,14 d达多,21 d表达减少,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川芎嗪组随缺血时间延长SVZ DCX表达明显增强,21 d仍处于高水平,与缺血模型组比较,14、21 d DCX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诱导的SVZ神经干细胞/祖细胞增殖可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邱芬;刘勇;钱亦华;赵建军;田英芳;祁存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以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为靶点,阻断内毒素胞内信号转导后对大鼠移植肝脏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并探索肝移植时可行的RNA干扰(RNAi)治疗途径.方法 两袖套法建立SD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冷缺血转染组、活体转染组及对照组.冷缺血转染组于冷缺血期经门静脉灌注转染携带IRAK-4-shRNA的质粒pSIIRAK-4;活体转染组在门静脉袖套吻合完成后,经门静脉分支注入pSIIRAK-4;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按门静脉血流恢复后第0 min、60 min及180 min分为三个亚组,RT-PCR及Western-blot测定肝组织的IRAK-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受体血清TNF-α含量.采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状态,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再灌注后冷缺血转染组的IRAK-4表达明显低于同时点的活体转染组及对照组(P<0.01);同时,肝细胞凋亡指数、血清TNF-α含量及肝细胞、血窦内皮细胞损伤程度也明显低于后者.结论 以IRAK-4为靶点的冷缺血期shRNAs转染途径能有效阻断内毒素胞内信号转导,进而减轻肝移植时的I/RI程度.
作者:刘作金;李生伟;李旭宏;彭勇;游海波;李寿柏;龚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TRAIL对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同时了解化疗药物对TRAIL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TRAIL蛋白和顺铂(DDP)联合用药对SKOV3细胞生长的影响;化疗药物处理后用 RT-PCR方法检测细胞的TRAIL受体(DR4、DR5)表达的变化.结果 随着TRAIL蛋白浓度的升高,SKOV3细胞抑制率逐渐升高.TRAIL浓度达到10 ng/mL及以上浓度时,TRAIL+DDP联合组的抑制率比TRAIL组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SKOV3正常对照组、TRAIL组和TRAIL+DDP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 13.4%、 39.5%,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IL蛋白使细胞更多地停留在G0-G1期.RT-PCR检测发现DDP使SKOV3细胞DR5和 DR4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对照的1.95倍和1.54倍(P<0.05),而阿霉素、卡铂、5-FU处理后SKOV3细胞DR4、DR5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TRAIL蛋白单独使用对SKOV3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肿瘤细胞凋亡率升高,TRAIL与DDP联合使SKOV3细胞抑制率明显升高,促凋亡作用更明显.DDP作用后SKOV3细胞DR4、DR5表达成倍增加.
作者:李春梅;彭芝兰;尹如铁;胡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在已建立的小鼠囊胚-恶性肿瘤细胞体外共培养的基础上,将小鼠囊胚体外植入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小鼠囊胚植入单层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性研究.方法 采用体外小鼠囊胚-恶性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和改进的小鼠囊胚-单层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培养体系,光镜下观察小鼠囊胚在单层恶性肿瘤细胞和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贴壁、脱带、粘附及植入过程,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对两系统中囊胚植入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 小鼠囊胚在恶性肿瘤细胞Hepa1-6、CHO和B16共培养系统中的脱带率、贴附率和扩展率分别是69.74%、81.49%、90.15%;68.63%、79.86%、90.32%和68.94%、80.21%、89.53%.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的脱带率、贴附率和扩展率分别是69.52%、81.25%和91.51%,小鼠囊胚在恶性肿瘤细胞与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植入比较,其脱带率、贴附率和扩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的形态学和滋养层细胞表达的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贴壁细胞的共培养系统中,小鼠囊胚在恶性肿瘤细胞和容受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的发育和植入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早期生命在体外高适应和自我组织能力的一种体现.
作者:马芳;王智彪;王媛;赵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血管性痴呆(VD)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规律,探讨VD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动物模型,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随缺血时间的延长,痴呆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性下降(P<0.05);②痴呆组大鼠海马CA1区HIF-1α、EPO的表达于缺血1周时明显,此后缓慢下降,但与假手术组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P<0.01);③痴呆组大鼠两蛋白表达与学习记忆能力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 HIF-1α和EPO参与了VD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在此过程中通过HIF-1/EPO缺氧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了保护作用.
作者:张蓓;吴海琴;张海雄;张桂莲;展淑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对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的肢体短缩畸形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我国肢体短缩畸形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 全国出生缺陷监测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1996~2000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463~466所县级或以上的医院参加.监测对象为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的出生儿,日龄为生后7 d.监测资料逐级上报和审核,进行统计学统计.结果 1996~2000年全国肢体短缩畸形平均发生率为5.41/万,五年期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χ2=4.08,P>0.05);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发生率,但发生率没有性别差异.南方与北方省份间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间肢体短缩畸形发生率没有差异.单侧和双侧比例以及上肢和下肢比例没有差异.结论 我国肢体短缩发生率仍为高发国家,发生率有城乡差异.提高产前诊断比例有助于发生率的下降.
作者:朱军;代礼;周光萱;王艳萍;梁娟;缪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穿琥宁溶液的水解动力学特征.方法 使用HPLC法测定穿琥宁水溶液在不同药物浓度,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不同缓冲对溶液,不同离子强度,不同温度下的水解动力学参数.结果 穿琥宁水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随着pH值增加,穿琥宁降解速率明显增加,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随着缓冲溶液浓度的增加,穿琥宁降解速率显著增加;不同的缓冲溶液对穿琥宁降解的催化作用不同;离子强度对穿琥宁降解无显著影响.由阿仑尼乌斯曲线可以看到,温度对穿琥宁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穿琥宁在pH 8、磷酸缓冲溶液、温度60~90 ℃下的活化能为95.68 KJ/mol.结论 穿琥宁水解属于一级降解反应.降解速率与溶液pH值、缓冲液的浓度、缓冲液的种类及温度有关,溶液pH值对穿琥宁水解影响显著.
作者:罗巍伟;贺英菊;王凌;莫毅;陈艳;林丽洋;闫根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荷瘤小鼠进行以腺病毒为载体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Ⅱ型受体(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sFLK-1)基因治疗联合伽玛刀治疗,了解两者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 构建表达sFLK-1基因的腺病毒,在293细胞中扩增、纯化、鉴定.建立负载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BALB/c裸小鼠的动物模型,实验分为空载病毒组、重组腺病毒组、伽玛刀组、重组腺病毒+伽玛刀联合治疗组,肿瘤细胞接种后12 d(体积增至约110 mm3)联合治疗组及伽玛刀组应用伽玛刀(13 Gy)对荷瘤小鼠进行治疗;肿瘤细胞接种后7、14 d联合治疗组及重组腺病毒组尾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Ad-sFLK-1 )1×109 PFU;观察荷瘤小鼠存活率,测量肿瘤大小,免疫组化法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Tunel法检测凋亡小体.结果 联合治疗组不仅能明显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而且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生存期,与其他三组比较减少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Tunel法显示凋亡小体明显增多,P均<0.05.结论 对负载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荷瘤小鼠,sFLK-1基因治疗联合伽玛刀能够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起到协同作用.
作者:陈兢;王正荣;李浩;魏于全;王伟;朱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人类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的表达及经其配体吡格列酮 (pioglitazone) 激活后对QBC939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培养QBC939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进行干预培养,通过RT-PCR检测QBC939中PPAR-γ mRNA的表达;光镜下细胞计数了解吡格列酮干预后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技术了解吡格列酮对QBC939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QBC939中有PPAR-γ mRNA表达;PPAR-γ经其配体激活后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出现G2/M期停滞,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PPAR-γ经其配体激活后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及促使细胞周期G2/M期停滞而抑制细胞的生长,且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因此PPAR-γ有可能成为胆管癌治疗的新的分子靶点.
作者:程文;程南生;熊先泽;夏庆杰;陈清英;闫乃红;敬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广义估计方程在有序多分类重复测量资料中的应用,为临床试验中的重复测量资料的正确分析提供方法 学上的参考.方法 采用SAS软件包的GENMOD语句拟合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实例分析,并和独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获得了各参数及其标准误的估计值,可以对各因素进行直观的参数估计.广义估计方程各参数估计值标准误普遍大于独立logistic回归估计值的标准误,从而使得检验结果发生了变化.结论 广义估计方程引入工作相关矩阵以处理非独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有效地控制层次相关性、重复测量因素及其它混杂因素,为有序多分类重复测量资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作者:刘祥;张菊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放射性89锶(89Sr)的半衰期为50.5 d,发射纯β射线,对骨肿瘤有明显的辐射杀伤作用[1 4].89Sr不发射γ射线,用仪器在体外观察骨肿瘤内的生物学变化很困难,为了随访其对骨肿瘤的治疗作用,我们用89Sr韧致辐射显像观察了部分患者骨转移病灶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候富;李林;贾志云;杨晓川;青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大鼠肠肌间神经元胃动素受体(MTLR)的表达,并探讨胃动素引起神经元内钙信号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大鼠肠肌间神经元MTLR的表达;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不同药物处理组胃动素引起的单个神经元内Ca2+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 大鼠肠肌间神经元呈MTLR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在Hank's液中,10-6 mol/L胃动素可引起神经元内Ca2+浓度的显著升高,其峰高(峰值减去静息值) 为30.6±3.7,荧光强度相对变化百分比为(100.8±18.4)%.在D-Hank's液(去除细胞外Ca2+)中或用L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预处理细胞后,胃动素可轻度升高胞内Ca2+浓度.与单独应用胃动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分别用G蛋白拮抗剂NEM和PLC抑制剂Compound 48/80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胃动素,胞内Ca2+浓度升高的程度明显降低,与单独应用胃动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用PKC抑制剂D-鞘氨醇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胃动素,其峰高和荧光强度相对变化百分比同单独应用胃动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肠肌间神经元能自身表达MTLR.胃动素可明显升高神经元内Ca2+浓度,胞内Ca2+浓度的升高既源于外钙的内流又源于内钙的释放.外钙的内流主要通过L型Ca2+通道,G蛋白偶联型MTLR-PLC-IP3途径参与细胞内钙的释放.
作者:杨侠;董蕾;杨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分析宫颈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探讨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行子宫全切术的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患者共203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将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理类型诊断准确率为97.7%,组织学分级诊断准确率为96.4%,临床分期准确率分别为:0期86.5%,ⅠA期78.8%.结论 活检取材不准确是导致该期诊断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术前行诊断性锥切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秦瑀;彭芝兰;杨开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CCL20重组慢病毒整合的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肿瘤原位高表达CCL20能否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方法 构建小鼠CCL20重组慢病毒lenti-mCCL20,体外转导 BALB/c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MSCs),杀稻瘟素(blasticidin)筛选出稳定表达mCCL20的混合克隆,命名为lenti-mCCL20-mMSCs,与CT26混合后皮下接种至同系BALB/c小鼠,设lenti-null-mMSCs与CT26混合接种、mMSCs与CT26混合接种、CT26单独接种为对照,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构建了重组慢病毒lenti-mCCL20,体外转导 BALB/c小鼠MSCs,获得lenti-mCCL20-mMSCs,动物实验发现CCL20瘤内表达增加肿瘤内淋巴细胞的浸润,但促进肿瘤生长.结论 CCL20瘤内表达增加肿瘤内淋巴细胞的浸润,促进肿瘤生长,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红霞;陈平;王炼;徐健蓉;王国庆;贾永前;杨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异丙酚国人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之靶控输注系统(TCI)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例ASAⅠ~Ⅱ级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手术病人,行异丙酚TCI,待病人意识消失后,予芬太尼5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插管,TCI以设定靶血浆药物浓度(3 μg/kg)变速输注60 min,分时点间断采集动脉血90 min,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结果 靶血浆药物浓度达稳态约30 min,异丙酚输注期间及停止输注后实测浓度均明显低于预测浓度(P<0.01),前者低32.7%~50.7%,后者低55.5%~59.5%,异丙酚输注期间及停止输注后系统偏离度、精确度分别>15%、>30%.结论 国产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血药浓度实、预测值差异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但二者间存在相当程度的平行关系,这种量化关系可用来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林彦俊;李羽;刘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术前输注TGF-β1基因修饰的供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大鼠肝移植免疫排斥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TGF-β1重组腺病毒转染供者DC,静脉输注受体大鼠,1周后建立大鼠肝移植免疫排斥模型并鉴定表达,记录存活时间,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法检测脾T细胞、Kupffer 细胞NF-кB活性及相关细胞因子TNF的表达,观察移植肝排斥病理改变.结果 Ad-TGF-β1-DC输注组移植大鼠的T细胞、Kupffer细胞活性及TN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排斥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存活时间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DC能有效降低T细胞和Kupffer细胞活性,提高移植肝免疫耐受,延长存活时间.
作者:刘宁;段体德;郑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Celecoxib对人卵巢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以及其抗卵巢癌作用与COX-2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Celecoxib(COX-2特异性抑制剂)加入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中共同培养24 h后,SKOV3细胞COX-2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变化,同时与非选择性COX-2抑制剂Aspirin相比较.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lecoxib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 RT-PCR显示,随药物浓度增加,COX-2 mRNA表达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M显示,Celecoxib(5×10-5 mol/L)和Aspirin(7×10-3 mol/L)组COX-2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尤以Celecoxib(5×10-5 mol/L)组更显著;Western blot检查结果相同;免疫组化发现,Celecoxib不同剂量(10、25、50 mg/kg·d)用于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后,其COX-2的IOD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大,其IOD减小.结论 Celecoxib对人卵巢癌的抗肿瘤效应与COX-2表达下降有关,可能存在COX-2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红静;刘小菁;杨开选;罗凤鸣;楼江燕;彭芝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SIF)改善高脂高蔗糖膳食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IR)状态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高脂高蔗糖饲料诱导的IR雄性SD大鼠,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IRI)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3个SIF组(50 mg/kg·bw、150 mg/kg·bw及450 mg/kg·bw).各组给予相应受试物1月后,酶法检测各组动物空腹血糖、放免法检测空腹血胰岛素、酶免法检测血抵抗素含量,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肾周脂肪组织抵抗素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450 mg/kg·bw SIF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肾周脂肪组织抵抗素基因mRNA的表达及血清抵抗素的含量.150 mg/kg·bw SIF和450 mg/kg·bw SIF组能显著降低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及IRI.3个SIF组的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I与血清抵抗素水平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r=0.355,P<0.05).结论 SIF可能具有通过下调抵抗素基因mRNA表达及降低血清含量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作者:陈世伟;张红敏;张立实;冯晓凡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