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海丰;张鹏飞
目的 探讨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和抗RA33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8例RA患者和50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和抗RA33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抗AKA抗体,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观察各指标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 患者抗CCP抗体、抗AKA抗体、抗RA33抗体和RF的敏感度分别为68.2%,28.4%,39.8%和71.6%,特异度为92.0%,100%,94.0%和70.0%;抗CCP抗体的检测阳性率高于抗AKA抗体和抗RA33抗体(P<0.01),与RF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622).三种抗体对RF阴性组RA诊断的阳性率为63.0%,37%,44.4%,与RF阳性组RA阳性率70.5%,24.6%,37.7%相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CCP,抗AKA,抗RA33抗体均是RA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对诊断RF阴性RA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将上述抗体与RF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作者:段发兰;李毅;成国娟;胡筱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研究了无机含氧酸NaIO4氧化有机物的化学发光行为,发现H3PO4介质中,NaIO4氧化H2O2会产生弱的化学发光,某些本身具有荧光的物质或多羟基酚类物质存在于这个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中时,能不同程度地增强体系的发光强度.实验还观察到,一些在体系中反应但不产生发光信号或发光信号很弱物质的试液在沸水浴中加热5~10 min,或在试液中加入少量Cu2+或Fe2+并在适当温度下水浴加热5~8 min后,反应会伴随着强烈的发光信号.据此,建立了NaIO4-H3PO4-H2O2-有机物化学发光新体系,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利用该体系进行药物分析的化学发光新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在1.0×10-9~5.0×10-6g/ml之间,检出限高可达4.7×10-10g/m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5%~3.7%(n=11)之间.
作者:聂峰;翟宝清;吴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微量蛋白与尿酶联合检测对不同程度肾脏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可行性和监控作用.方法 血清胱抑素C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分析,对30名健康对照者和98名不同病程的肾功能损害者进行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UTf)、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检测分析,动态监测法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Jaffe速率法测肌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与NAG/Cr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BuN)、血肌酐(Cr)在早期临床无症状组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时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可明显提高,可达91.83%,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与尿酶和肾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排除肾脏的早期损伤,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与尿酶联合检测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的灵敏与可靠的实验室指标,它在肾脏损伤程度的分析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熙建;谭同均;朱国文;邓述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半定量MSP检测肺癌组织中CDH1 DNA甲基化水平的适实验条件.方法 通过改变实时荧光半定量MSP反应条件,探讨MSP反应体系适浓度和反应条件.结果 检测CDH1 DNfA甲基化实时荧光半定量MSP反应体系为dATP,dCTP和dGTP 200 μmol/L,dUTP 400 μmol/L,MgCl23.0 mmol/L,引物600 nmol/L,热启动TaqDNA聚合酶0.04 U/μl,模板3μl,DMSO 2.5%,1×SYBGREEN I染料.1×反应缓冲液,总体系25μl.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12 min,95℃15 s、退火温度1 min(其中62℃2个循环、60℃3个循环和58℃45个循环)、69℃10 S,循环次数50.结论 改进和建立了CDH1 DNA甲基化水平的相对定量检测方法.
作者:杨兰辉;向莉;赵滢;韩林;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血脂异常患者血尿酸含量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血脂异常患者335例,其中男162例,女173例,年龄35~55岁,以体检无血脂异常健康人群376名为对照组.结果 血脂异常组有64例(19.1%)和对照组有8例(2.13%)血尿酸(UA)≥420μmol/L,两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血脂异常高尿酸患病率男性比例高于女性(0.05
作者:丁丽;马列婷;张阳;崔喜赟;党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IL-6水平在重症并发感染及非感染者体内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APACHE Ⅱ评分≥12分重症并发感染的病人,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重症非并发感染病人血清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症并发感染组血清IL-6水平比重症非并发感染组升高,但该两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们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并发感染组血清IL-6水平与病人的预后呈正相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与白细胞数均值呈正相关.40例重症并发感染患者中有20例死亡,他们的血清IL-6水平较生存病例高.30例重症非并发感染病人的血清IL-6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IL-6水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和90%.APACHE Ⅱ评分为65%和80%.结论 重症患者无论并发感染与否其血清IL-6水平均升高,其升高反应了损伤的严重程度,与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IL-6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作者:卫俊杰;刘华;赵有成;王玉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分析其与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NCCLS推荐方法及文献所使用方法,对收集的120株不动杆菌进行产ESBLs,AmpC的检测和药敏实验.结果 120株不动杆菌,产ES-BLs有20株,检出率为16.7%,产AmpC酶31株,检出率为25.8%,产酶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 产AmpC酶和ESBLs是西安地区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作者:马列婷;王林川;于燕;王亚文;雷金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检测细胞毒活性的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了解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抗肿瘤活性,为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肿瘤患者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常规分离PBMC.体外进行CIK的培养,用LDH释放法分别检测PBMC和CIK对肿瘤细胞K562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肿瘤患者PBMC对K562的杀伤活力比正常人显著降低(P<0.05).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7~10 d后,健康人和肿瘤患者的CIK对K562的杀伤活力都有显著提高(P<0.01),肿瘤患者CIK杀伤活力接近于健康人.结论 肿瘤患者PBMC细胞毒活性显著降低,但经诱导培养成CIK后则显著提高.用LDH释放法检测肿瘤病人CIK细胞毒活力,有助于CIK疗法适应病人的选择及个体疗效观察.
作者:张蕾;李芳秋;张士新;黄海嵘;李德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用自制无血M-H平板做苛养菌的药敏试验,解决乡镇卫生院因血源缺乏,难以开展细菌常规培养和苛养菌药敏试验的因难.方法用多种中药单味和配伍后加入M-H琼脂,做多种细菌(包括4个药敏试验质控菌株)的药敏试验,并与M-H平板和M-H血平板进行比较.结果枣豆平板上多种苛养菌经24 h培养出现明显抑菌环,与M-H血平板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非苛养菌在该平板上7 h培养出现可测量抑菌环,优于M-H平板.结论在缺乏血液培养基的乡镇卫生院,枣豆平板可用于苛养菌和非苛养菌的药敏试验.
作者:苏盛通;陈惠业;庞璐;吴博文;许潘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检测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用于反映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LSA)和荧光定量PCR法对807例HBeAg阴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及HBV DNA检测.结果 ①在807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54.40%(439/807),LHBs的阳性率为56.75%(458/807),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813,P>0.05),两者总体符合率为91.70%(740/807);②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与LHBs检出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995,P<0.001).结论 LHBs与HBV DNA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能够反映出HBeAg阴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的程度,是HBV DNA复制水平判定的有效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祖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快速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炎性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泣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使用快速CRP检测仪(QuikRead 101)测定12例炎性胸腔积液、19例恶性胸腔积泣中的CRP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炎性胸腔积液组CRP浓度(71.75±46.38 mg/L)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7.53±8.24 mg/L)(t=5.94,P<0.01).以CRP浓度>10 mg/L为阳性诊断标准,炎性胸腔积液组CRP阳性率(91.7%)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15.8%)(x2=17.09,P<0.01).结论 胸腔积液CRP浓度测定可作为炎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胸腔积液CRP的测定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文洁;杜鹏;刘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制Bayer 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鞘液试剂,并与进口试剂进行比较.方法 分析原装试剂和自制试剂成分、理化性质,并进行重复性试验,相关性试验,数据结果做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自制鞘液的各项检测指标和进口试剂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性良好(r>0.94).结论 自制鞘液可替代进口鞘液,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鹏;马列婷;王亚文;张宁;李雯;崔喜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EP10-A2初步评价北京博晖BH2100型铅镉微量元素分析仪的检测性能.方法 依照EP10-A2实验方案,每天用仪器配套的高(203μg/L)、中(104μg/L)、低(51μg/L)三种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进行铅检测,计算铅的偏差、总不精密度、斜率、携带污染、非线性、漂移,并进行t检验.结果 高值、中值和低值偏差分别为2.4,1.47,-0.07μg/L;总不精密度:高值4.12%,中值9.24%,低值10.12%;线性:1.459,携带污染率:1.522,非线性:0.008,漂移:-0.083.结论 BH2100型铅镉元素分析仪全血铅测定的偏差、总不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在一定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携带污染率较低,稳定性较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林莲英;徐建华;黄宪章;庄俊华;陈信;欧财文;郑智明;王云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佳的培养方法.方法 用液体培养法、传统培养法、直接固体培养法对临床198例标本进行培养.结果 传统方法总阳性检出率为39.9%(79/198),液体法总阳性检出率为44.9%(89/198),直接固体法总阳性检出率为49.5%(98/198).液体法与传统法比较,两法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x2=4.05,0.01
作者:刘长德;张艳;殷敏;郑永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CTD)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别检测88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69例疾病对照组患者及29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水平、血清hs-CRP和Hcy水平,对上述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相比,CTD患者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43).②CTD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P=0.001)和正常对熙组(P=0.002),且与HDL-C,ApoA1水平负相关.③CTD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P=0.044)与健康对照组(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血清脂质、hs-CRP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TD患者存在严重血脂代谢紊乱,炎性指标升高,同时具有高Hcy血症.结果提示CTD与ASCVD密切相关,且为治疗CTD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提供相应证据.
作者:寿玮龄;李永哲;包书萌;张海莹;刘志肖;佟大伟;张蜀澜;胡朝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及选择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ELISA法分别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以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e-1,IL-1);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含量.并探讨各指标与颅内感染鉴别诊断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P,CD62E,CD62L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L,CD62P,C62E含量水平的变化与颅内感染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大脑炎症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脑膜炎发病早期使用抗黏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作者:孙宗钦;陈永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胞免疫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和Th2的百分率,CD4+与CD8+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及CD19+和CD19+CD23+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B淋巴细胞的活化状况.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外周血Th1,Th2的细胞百分率(13.15%±6.23%及4.57%±3.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5.09%及2.03%±0.95%),患儿组CD4+细胞百分率亦较对照组为高(P<0.05),CD8+,CD4+/CD8+比值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与CD19+CD23+的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升高.结论 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可活化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Th1和Th2细胞百分率均增加,Th1和Th2细胞免疫反应增强,而B淋巴细胞状况无明显改变.
作者:岳乔红;杨柳;苏明权;马越云;郝晓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3-(4,5)-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药敏试验法在指导临床胃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40例胃癌新鲜标本肿瘤细胞对20种化疗药物的敏感度.结果 对胃癌细胞抑制率强的药物为PTX,ADM,BCNU,eADM,Ara-C;对胃癌细胞抑制率较弱的化疗药物为CTX,OPT,VP-16,ICTX,PYM.结论 MTT药物敏感试验对于提高胃癌化疗效果,减少用药盲目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胜水;李双标;张风梅;刘岩;许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西门子医疗诊断公司生产的Dimension 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日常使用中有时会出现电解质定标不能通过的现象,现根据笔者在工作中的一点感受将其原因及故障排除做以下小结,供使用该仪器的同行参考.
作者:金敬富;曹蓉;赵云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受难者血清电解质异常状况,并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 测定400例受难者(其中挤压伤206例、非挤压伤194例)血清K+,Na+,Cl-,Ca2+,Mg2+和P浓度,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挤压伤患者和非挤压伤患者之间各电解质成分均有显著差异.相关关系显示:除Cr--Mg2+和Ca2+-P之间的相关关系从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无显著性差异;Mg2+-P之间从负相关(r=-0.306,P=0.997)转变成正相关(r=0.280.P=0.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外,其余电解质成分之间在挤压伤和非挤压伤的相关变化基本一致.多元统计分析表明:风险因子高的是血清K+(OR=28.037),其次为Ca2+(OR=7.284),Cl-(OR=4.457),P(OR=2.754),Na+(OR=1.780)和Mg2+(OR=0.59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挤压伤特异度(Sp)高的是血清K+,为98.5%(cut off=5.8 mmol/L),其次是血清P.Sp=84.3%(cut off=1.61 mmol/L);灵敏度(Se)高的是Ca2+(cut off=1.75 mmol/L),Se=81.1%,其次是Cr-,Se=78.3%(cut off=90 mmol/L);曲线下的面积(AUC)以血清K+高,为0.859(95%可信限:0.819~0.898),其它依次为P,Na+,Cl-,Mg2+和Ca2+,结果分别是0.550(0.494~0.607),0.507(0.450~0.564),0.442(0.386~0.498),0.424(0.368~0.479)和0.358(0.303~0.412).结论 自然灾害发生后,挤压伤患者的血清电解质异常较多见,常规性检测受难者血清电解质对正确评估其体内代谢状况和救护生命很有帮助.
作者:俸家富;曾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