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L-1与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在小儿早期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孙宗钦;陈永生

关键词: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白细胞介素, 选择素类
摘要: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及选择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ELISA法分别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以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e-1,IL-1);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含量.并探讨各指标与颅内感染鉴别诊断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P,CD62E,CD62L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L,CD62P,C62E含量水平的变化与颅内感染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大脑炎症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脑膜炎发病早期使用抗黏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BeAg阴性乙肝患者LHBs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用于反映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LSA)和荧光定量PCR法对807例HBeAg阴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及HBV DNA检测.结果 ①在807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54.40%(439/807),LHBs的阳性率为56.75%(458/807),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813,P>0.05),两者总体符合率为91.70%(740/807);②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与LHBs检出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995,P<0.001).结论 LHBs与HBV DNA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能够反映出HBeAg阴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的程度,是HBV DNA复制水平判定的有效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祖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HMGB1 A盒与LBPK95A融合基因的构建和原核表达

    目的 克隆、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1 A盒(HMGB1 A box)与LBPK95A的融合基因.方法 经加端-PCR获得HMGB1 A盒与LBPK95A的融合基因.该基因克隆到pGEX-4T-2载体中转化TOP10感受态细胞,测序鏊定.将A-LBP质粒转化E.coli BL21,30℃诱导表达4 h,超声裂解后经GSTrap FF蛋白纯化柱纯化,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 DNA测序证明,获得了HMGB1 A盒与LBPK95A的融合基因.SDS-PAGE分析表明,A-LBP融合蛋白在原核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8%,GSTrap FF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结论 成功表达和纯化了HMGB1 A盒与LBPK95A的融合蛋白.

    作者:姜南艳;于文彬;苏明权;沈建军;李立文;郝晓柯;张惠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抗核抗体核型及滴度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关系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核型及滴度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对328例抗核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包括C3,C4)检测,取120例抗核抗体阴性体检者为对照组.针对不同抗核抗体核型及滴度进行分组,分别研究各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浓度情况.结果 抗核抗体滴度≥1∶100时,IgG,IgA显著升高(P<0.01),抗核抗体滴度≥1∶3200时,IgM显著升高(P<0.01),抗核抗体阳性各组中,当抗核抗体滴度≥1∶1000时,C3,C4水平显著降低(P<0.01).根据受检者血清中抗核抗体核型进行分组,各组间IgG,IgA,C3,C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核型组IgG,IgA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C3,C47,有在胞荣型、核颗粒型、核均质型等靶抗原分布较广的核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的含量与ANA核型及滴度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曹华军;程艳杰;李桂新;徐裕海;杨光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狼疮肾炎相关血清学指标的研究进展

    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SLE患者的血清中某些自身抗体的滴度增加与LN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指标可能是构成LN的危险因素.人们还发现抗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也参与了肾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中可出现DNase I活性下降、抗SAP抗体、抗C1q抗体阳性及分泌型IgM的缺失,这些因素形成免疫稳态的紊乱,造成肾组织的免疫沉积和炎性反应,是促成狼疮肾炎的危险因素.各项血清学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狼疮肾炎的预测风险率,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栾海霞;李永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实时荧光半定量MSP检测肺癌组织CDH1甲基化水平实验条件的探讨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半定量MSP检测肺癌组织中CDH1 DNA甲基化水平的适实验条件.方法 通过改变实时荧光半定量MSP反应条件,探讨MSP反应体系适浓度和反应条件.结果 检测CDH1 DNfA甲基化实时荧光半定量MSP反应体系为dATP,dCTP和dGTP 200 μmol/L,dUTP 400 μmol/L,MgCl23.0 mmol/L,引物600 nmol/L,热启动TaqDNA聚合酶0.04 U/μl,模板3μl,DMSO 2.5%,1×SYBGREEN I染料.1×反应缓冲液,总体系25μl.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12 min,95℃15 s、退火温度1 min(其中62℃2个循环、60℃3个循环和58℃45个循环)、69℃10 S,循环次数50.结论 改进和建立了CDH1 DNA甲基化水平的相对定量检测方法.

    作者:杨兰辉;向莉;赵滢;韩林;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用枣豆平板做苛养菌药敏试验的研究

    目的用自制无血M-H平板做苛养菌的药敏试验,解决乡镇卫生院因血源缺乏,难以开展细菌常规培养和苛养菌药敏试验的因难.方法用多种中药单味和配伍后加入M-H琼脂,做多种细菌(包括4个药敏试验质控菌株)的药敏试验,并与M-H平板和M-H血平板进行比较.结果枣豆平板上多种苛养菌经24 h培养出现明显抑菌环,与M-H血平板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非苛养菌在该平板上7 h培养出现可测量抑菌环,优于M-H平板.结论在缺乏血液培养基的乡镇卫生院,枣豆平板可用于苛养菌和非苛养菌的药敏试验.

    作者:苏盛通;陈惠业;庞璐;吴博文;许潘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阴沟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防耐药变异浓度的测定

    目的 了解阴沟肠肝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防耐药突变能力,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加替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阴沟肠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计算MIC50和MIC90.采用涂布法将总量为1.2×1010CFU的细菌接种于含不同浓度药物的琼脂平皿上,48 h后无菌落生长的低药物浓度即为该药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计算MPC50和MPC90值,并比较MPC90/MIC90.结果 加替沙星(GTF)、环丙沙星(CIP)、氧氟沙星(OFL)的MPC90和MPC90/MIC90分别为6,4,24 μg/ml和8,10.5,6.结论 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大血药浓度几乎都位于MIC和MPC之间,提示单药治疗易导致耐药突变菌株的富集生长,应联合用药以限制细菌耐药的发生.

    作者:茆海丰;张鹏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快速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炎性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泣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使用快速CRP检测仪(QuikRead 101)测定12例炎性胸腔积液、19例恶性胸腔积泣中的CRP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炎性胸腔积液组CRP浓度(71.75±46.38 mg/L)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7.53±8.24 mg/L)(t=5.94,P<0.01).以CRP浓度>10 mg/L为阳性诊断标准,炎性胸腔积液组CRP阳性率(91.7%)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15.8%)(x2=17.09,P<0.01).结论 胸腔积液CRP浓度测定可作为炎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胸腔积液CRP的测定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文洁;杜鹏;刘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壮年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壮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检测79例青壮年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及传统意义危险因素的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结果 ①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16.83±4.92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46±1.0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FA水平(7.48±2.87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0.10±3.91 ng/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VitB12水平(246.8±118.6 pg/L)显著低于对照组(410.6±190.6 pg/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Hcy与FA、VitB12呈负相关.②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脑梗死高Hcy组(3.32±2.15 mmol/L)及脑梗死正常Hcy组(3.11±2.13 mmol/L)均高于对照组(1.61±0.6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均P<0.05);脑梗死高Hcy组与脑梗死正常Hcy组血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血清胆固醇、血糖及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为青壮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水平与FA、VitB12呈负相关.传统危险因素中血清TG升高为突出因素.

    作者:田华;纪宏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CEA,CA125,NSE,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78例肺癌(其中鳞癌30例,腺癌28例,小细胞癌20例)、45例肺部良性病患者和36例健康人血清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4种肿瘤标志物含量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组经病理分型后,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5);CYFRA21-1的水平在鳞癌中升高尤为明显(P<0.05);CEA的水平在腺癌中显著升高(P<0.05).4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时,特异度较高(82.22%~95.56%),但敏感度不是很高(38.46%~56.41%).联合检测后,可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64.10%).结论 CEA,CA125,NSE和CYFRA21-1对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且CEA,NSE和CYFRA21-1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均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癌的阳性诊断.

    作者:黄芳;耿燕;李婷婷;张西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空气过滤器致管道堵塞及处理

    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ysmex KX-21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因为它从设计上把液路系统和气路系统分开减少了故障的发生率,并且利用高压电灼烧产生的空气锤进行排阻降低了阻孔的产生,但它仍然会出现一些同题.近期出现一次较特殊的故障,现将其故障表现及处理过程作一介绍,以供同专业人员参考.

    作者:陈言伟;宋爱玲;郭虹霞;王朝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IL-1与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在小儿早期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及选择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ELISA法分别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以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e-1,IL-1);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含量.并探讨各指标与颅内感染鉴别诊断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P,CD62E,CD62L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L,CD62P,C62E含量水平的变化与颅内感染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大脑炎症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脑膜炎发病早期使用抗黏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作者:孙宗钦;陈永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洁悠神长效喷雾敷料抗菌作用的临床细菌学研究

    目的 观察洁悠神长效喷雾敷料对口腔癌瘤患者术后口腔菌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口腔癌瘤患者术创部应用洁悠神长效喷雾敷料,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分别采集标本进行细菌检测,分析细菌检出量、检出率和构成比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患者术创部的需氧菌落数及男性组厌氧菌落数明显低于使用前(P<0.05),女性组的厌氧菌落数虽有一定量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韦荣菌属治疗前、后的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06%,17.19%;4.69%,1.56%;34.37%,15.63%),其它细菌的检出率、量虽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洁悠神长效喷雾敷料对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韦荣菌属等菌有抑制作用,是一种局部治疗和预防口腔癌瘤患者术创感染的有效抗菌敷料.

    作者:符义富;傅尧;游丽萍;曾以周;周炳荣;杨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As2O3影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VEGF,MMP-2 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As2O3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单个核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及培养上清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作用,从而对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As2O3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用RT-PCR技术检测20例CML患者与5例正常人骨髓细胞MMP-2,VEGF mRNA的表达.用ELlSA方法检测20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经As2O3作用前、后培养上清液VEGF水平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VEGF,MMP-2 mRNA表达阳性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CML患者VEGF,MMP-2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5×10-6mol/L As2O3可明显下调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VEGF蛋白的表达(P<0.05);As2O3对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MMP-2 mRNA的表达有下调作用,并为剂量依赖性.结论 CML中VEGF与MMP-2 mRNA表达异常增高.As2O3下调白血病细胞vEGF,MMP-2的表达可能是其抗白血病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连小赟;苗玉迪;魏绪仓;王一;张玎;王岐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LDH释放法检测肿瘤患者PBMC和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目的 建立检测细胞毒活性的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了解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抗肿瘤活性,为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肿瘤患者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常规分离PBMC.体外进行CIK的培养,用LDH释放法分别检测PBMC和CIK对肿瘤细胞K562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肿瘤患者PBMC对K562的杀伤活力比正常人显著降低(P<0.05).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7~10 d后,健康人和肿瘤患者的CIK对K562的杀伤活力都有显著提高(P<0.01),肿瘤患者CIK杀伤活力接近于健康人.结论 肿瘤患者PBMC细胞毒活性显著降低,但经诱导培养成CIK后则显著提高.用LDH释放法检测肿瘤病人CIK细胞毒活力,有助于CIK疗法适应病人的选择及个体疗效观察.

    作者:张蕾;李芳秋;张士新;黄海嵘;李德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IL-6水平检测与重症并发感染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IL-6水平在重症并发感染及非感染者体内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APACHE Ⅱ评分≥12分重症并发感染的病人,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重症非并发感染病人血清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症并发感染组血清IL-6水平比重症非并发感染组升高,但该两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们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并发感染组血清IL-6水平与病人的预后呈正相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与白细胞数均值呈正相关.40例重症并发感染患者中有20例死亡,他们的血清IL-6水平较生存病例高.30例重症非并发感染病人的血清IL-6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IL-6水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和90%.APACHE Ⅱ评分为65%和80%.结论 重症患者无论并发感染与否其血清IL-6水平均升高,其升高反应了损伤的严重程度,与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IL-6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作者:卫俊杰;刘华;赵有成;王玉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MCHC假性增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参数之一,常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一起作为贫血的鉴别诊断指标,参考范围为320~360 g/L,MCHC增高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作者:钟万芬;乐家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脂异常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探讨

    目的 了解血脂异常患者血尿酸含量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血脂异常患者335例,其中男162例,女173例,年龄35~55岁,以体检无血脂异常健康人群376名为对照组.结果 血脂异常组有64例(19.1%)和对照组有8例(2.13%)血尿酸(UA)≥420μmol/L,两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血脂异常高尿酸患病率男性比例高于女性(0.05

    作者:丁丽;马列婷;张阳;崔喜赟;党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SLE患者血清抗C1q抗体浓度与其活动性及肾损伤实验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与其肾损的关系.方法 将118例SLE患者分为SLE活动组81例和SLE稳定组37例;非SLE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56例,正常对照组35例.抗C1q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抗ds-DNA抗体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采用速率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采用邻苯三酚红法.比较各组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β2-MG和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的均值差异和阳性率或异常百分比,并分析118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浓度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β2-MG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结果 抗C1q抗体浓度在SLE活动组为54.12±47.64 RU/ml,明显高于SLE稳定组9.87±19.36 RU/ml,非SLE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组(16.24±14.06 RU/ml)和正常对照组(0.84±1.28 RU/ml)(均P<0.01).抗C1q抗体在SLE活动组、SLE稳定组、非SLE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0.2%,10.8%,30.4%和0.0%.SLE活动组的抗ds-DNA抗体浓度也明显高于SLE稳定组、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SLE活动组的β2-MG和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高于SLE稳定组(P<0.05).以抗C1q抗体为变量,以SLEDAI、抗ds-DNA抗体、β2-MG和24h尿蛋白定量为因变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SLE病人血清中的抗C1q抗体与SLEDAI(r=0.483,P<0.01)、抗ds-DNA抗体(r=0.372,P<0.01)和β2-MG(r=0.277,P<0.01)呈正相关,而与24 h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结论 抗C1q抗体水平是判断SLE疾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其浓度变化可作为临床判断SLE患者有无肾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凡瞿明;王小红;张国元;程吉兵;卢小岚;李薇;蒋文军;杜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46,XY女性性反转患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测

    目的确诊46,XY女性性反转病例,研究SRY基因在性分化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技术,结合PCR技术检测外周血SRY基因,并用FISH技术进一步证实该先证者的染色体核型.结果确诊一例具有子宫和卵巢发育的性反转病例,其核型为46,XY,SRY(-).结论 SRY基因检测比外周血核型更能预示睾丸组织的存在,人类性分化遗传调控不仅只是SRY基因起作用,还有其它基因起作用.

    作者:陈亚军;史桂兰;赵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