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寿玮龄;李永哲;包书萌;张海莹;刘志肖;佟大伟;张蜀澜;胡朝军

关键词: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脂代谢异常,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摘要:目的 探讨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CTD)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别检测88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69例疾病对照组患者及29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水平、血清hs-CRP和Hcy水平,对上述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相比,CTD患者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43).②CTD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P=0.001)和正常对熙组(P=0.002),且与HDL-C,ApoA1水平负相关.③CTD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P=0.044)与健康对照组(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血清脂质、hs-CRP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TD患者存在严重血脂代谢紊乱,炎性指标升高,同时具有高Hcy血症.结果提示CTD与ASCVD密切相关,且为治疗CTD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提供相应证据.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6~2007年度中国西北地区十家临床教学医院嗜血杆菌耐药监测

    目的 分析中国西北地区十家教学医院2006~2007年度临床分离嗜血杆菌的耐药状况.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7年度西北地区105教学医院共分离出嗜血杆菌356株,其中流感嗜血杆菌112株,副流感嗜血杆菌134株,溶血性嗜血杆菌89株,副溶血性嗜血杆菌21株.药敏监测结果显示,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均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72.4%,42.6%,34.6%和51.1%,32.1%,35%,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完全敏感;溶血性嗜血杆菌、副溶血性嗜血杆菌均对氨曲南、氨苄西林、头孢曲松高度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呋新、氨苄西林/舒巴坦较敏感.结论 嗜血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开展不间断的完整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控制耐药菌株快速上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家云;徐修礼;樊新;郝晓柯;孙怡群;杨佩红;牟立东;赵志军;魏莲花;常威;孟灵;周海凤;黄文辉;韩艳;季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LDH释放法检测肿瘤患者PBMC和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目的 建立检测细胞毒活性的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了解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抗肿瘤活性,为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肿瘤患者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常规分离PBMC.体外进行CIK的培养,用LDH释放法分别检测PBMC和CIK对肿瘤细胞K562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肿瘤患者PBMC对K562的杀伤活力比正常人显著降低(P<0.05).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7~10 d后,健康人和肿瘤患者的CIK对K562的杀伤活力都有显著提高(P<0.01),肿瘤患者CIK杀伤活力接近于健康人.结论 肿瘤患者PBMC细胞毒活性显著降低,但经诱导培养成CIK后则显著提高.用LDH释放法检测肿瘤病人CIK细胞毒活力,有助于CIK疗法适应病人的选择及个体疗效观察.

    作者:张蕾;李芳秋;张士新;黄海嵘;李德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双相培养基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方法及评价

    目的 为了准确、简便地鉴定临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方法 根据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生物学特性,研制一种双相培养基,利用液相培养基颜色改变和固相培养基上菌落形态鉴定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结果 用该方法检测2株标准支原体结果正确;检测156例临床泌尿生殖道标本中支原体与IST2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4%.结论 运用双相培养基能提高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作者:张银旺;荣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单管多重PCR技术快速检测四种性传播疾病的病原菌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准确可靠,能同时检测淋病奈瑟菌(NG)、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四种病原菌DNA的方法并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 同时采用以聚合酶链技术(PCR)为基础的单管多重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EIA技术和微生物培养对185例门诊可疑标本进行双盲实验,并以荧光定量PCR技术加另一种检测技术作为金标准,对单管多重PCR技术检测性传播疾病(STD)病原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扣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 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加另一种检测技术鉴定出来的119例STD阳性(包括40例混合感染)和66例STD阴性病例与单管多重PCR技术鉴定所得结果符合.该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另4为10-9fg/μl,100%,98.3%;18份临床标本连续5d的重复性良好.结论 单管多重PCR技术作为检测STD单与多重感染的技术手段,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经济适用等优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作者:唐文志;周玉球;张永良;刘伟;蔡桂丰;戴小波;谭星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HELLP综合征中血乳酸增高原因探讨

    目的 探讨HELLP综合征患者血乳酸升高的原因.方法 动态追踪观察38例HELLP综合征患者血乳酸变化规律.结果 38例HELLP综合征组,第1,2,3天血乳酸均值为3.91±1.34,4.15±1.93,3.78±1.19 mmol/L,而正常孕妇对照组血乳酸含量为1.16±0.44,1.21±0.47,1.06±0.5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P<0.01;t=9.26,P<0.01;t=11.65,P<0.01).HELLP综合征组血乳酸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38例HELLP综合征组,第1,2,3天血乳酸均值间无统计学意义(t=0.46,t=0.95,t=0.54,P均>0.05).其变化规律:38例HELLP患者有36例在病程中出现高乳酸血症,血乳酸含量在3.0~7.2 mmol/L之间,其中入院时存在高乳酸者22例、入院后新出现的高乳酸者14例;38例中36例血乳酸增加程度与病情恶化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病情加重,血乳酸随之增高.结论 HELLP综合征时溶血、肝细胞损害及肾功能受损、剖宫产手术是造成患者血乳酸升高的原因.

    作者:耿素敏;赵勇;李福坤;胡秀敏;吴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Alu-PCR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研究

    目的 建立Alu-PCR DNA指纹分析方法,研究癌组织DNA指纹改变在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4例临床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之新鲜肿瘤组织和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上之正常肺组织,以及7例非肿瘤肺组织和10例正常体检者的外周血白细胞.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其DNA,以Alu特异性引物,扩增Alu序列之间的基因组,得到肿瘤和正常组织的DNA指纹,井对患者手术后随访,现察DNA指纹的改变在患者预后中的意义.结果 实验中7例正常肺组织(非肿瘤)和10例正常体检者外周白细胞,用AIu-PCR方法所产生的DNA指纹条带呈单态性,作为指纹分析中的正常对照;24例肺癌临床标本中,有12例肿瘤组织DNA指纹与正常组织指纹有差别,占50%,表现为DNA条带的缺失、增加和条带强度的差异.未能获得能提示患者预后情况的特异性的指纹条带;DNA指纹有改变的患者(10例)术后1年死亡率(80%)显著高于DNA指纹未改变者(9倒)术后1年死亡率(22.2%)(x2=6.343,P=0.023).结论 采用Alu-PCR方法所得到的临床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的DNA指纹改变是多样性的,未能发现提示预后的特异性的指纹条带;Alu-PCR指纹分析提示,DNA指纹有改变的患者预后比没有改变的患者预后差.

    作者:史燕顺;潘世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壮年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青壮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检测79例青壮年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水平,及传统意义危险因素的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结果 ①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16.83±4.92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46±1.0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FA水平(7.48±2.87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0.10±3.91 ng/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VitB12水平(246.8±118.6 pg/L)显著低于对照组(410.6±190.6 pg/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Hcy与FA、VitB12呈负相关.②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脑梗死高Hcy组(3.32±2.15 mmol/L)及脑梗死正常Hcy组(3.11±2.13 mmol/L)均高于对照组(1.61±0.6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均P<0.05);脑梗死高Hcy组与脑梗死正常Hcy组血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血清胆固醇、血糖及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为青壮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水平与FA、VitB12呈负相关.传统危险因素中血清TG升高为突出因素.

    作者:田华;纪宏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MCHC假性增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参数之一,常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一起作为贫血的鉴别诊断指标,参考范围为320~360 g/L,MCHC增高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作者:钟万芬;乐家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IL-1与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在小儿早期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及选择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ELISA法分别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以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e-1,IL-1);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含量.并探讨各指标与颅内感染鉴别诊断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P,CD62E,CD62L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L,CD62P,C62E含量水平的变化与颅内感染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大脑炎症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脑膜炎发病早期使用抗黏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作者:孙宗钦;陈永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洁悠神长效喷雾敷料抗菌作用的临床细菌学研究

    目的 观察洁悠神长效喷雾敷料对口腔癌瘤患者术后口腔菌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口腔癌瘤患者术创部应用洁悠神长效喷雾敷料,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分别采集标本进行细菌检测,分析细菌检出量、检出率和构成比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患者术创部的需氧菌落数及男性组厌氧菌落数明显低于使用前(P<0.05),女性组的厌氧菌落数虽有一定量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韦荣菌属治疗前、后的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06%,17.19%;4.69%,1.56%;34.37%,15.63%),其它细菌的检出率、量虽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洁悠神长效喷雾敷料对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韦荣菌属等菌有抑制作用,是一种局部治疗和预防口腔癌瘤患者术创感染的有效抗菌敷料.

    作者:符义富;傅尧;游丽萍;曾以周;周炳荣;杨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Sysmex KX-21血细胞分析仪空气过滤器致管道堵塞及处理

    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ysmex KX-21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因为它从设计上把液路系统和气路系统分开减少了故障的发生率,并且利用高压电灼烧产生的空气锤进行排阻降低了阻孔的产生,但它仍然会出现一些同题.近期出现一次较特殊的故障,现将其故障表现及处理过程作一介绍,以供同专业人员参考.

    作者:陈言伟;宋爱玲;郭虹霞;王朝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NaIO4有机药物的化学发光行为研究

    研究了无机含氧酸NaIO4氧化有机物的化学发光行为,发现H3PO4介质中,NaIO4氧化H2O2会产生弱的化学发光,某些本身具有荧光的物质或多羟基酚类物质存在于这个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中时,能不同程度地增强体系的发光强度.实验还观察到,一些在体系中反应但不产生发光信号或发光信号很弱物质的试液在沸水浴中加热5~10 min,或在试液中加入少量Cu2+或Fe2+并在适当温度下水浴加热5~8 min后,反应会伴随着强烈的发光信号.据此,建立了NaIO4-H3PO4-H2O2-有机物化学发光新体系,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利用该体系进行药物分析的化学发光新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在1.0×10-9~5.0×10-6g/ml之间,检出限高可达4.7×10-10g/m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5%~3.7%(n=11)之间.

    作者:聂峰;翟宝清;吴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ZMX988B型全自动洗板机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

    我科于2006年2月引进一台北京天石医疗用品制作所生产的ZMX988B型全自动酶标洗板机,该仪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功能齐全,洗涤效果干净,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维护也十分简单.我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遇到以下常见故障现象,并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排除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王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佳的培养方法.方法 用液体培养法、传统培养法、直接固体培养法对临床198例标本进行培养.结果 传统方法总阳性检出率为39.9%(79/198),液体法总阳性检出率为44.9%(89/198),直接固体法总阳性检出率为49.5%(98/198).液体法与传统法比较,两法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x2=4.05,0.01

    作者:刘长德;张艳;殷敏;郑永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activated platelet rich plasma coagulation time,简称APRPCT)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出血的预示作用及意义,探讨该实验方法与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APRPCT实验原理,优选浓度为2 g/L的硅微粒作为APRPCT激活试剂,制备质控血浆监测APRPCT实验的过程和质量,以2 g/L的硅微粒检测正常对照组及ITP组的APRPCT,统计分析两组间的APRPCT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浓度为2 g/L的硅微粒测定APRPCT,正常对照组较ITP组明显延长,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RPCT能同时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其预示出血倾向的特异性明显优于血小板计数,可作为ITP患者的出血预示指标.

    作者:刘更夫;尹义军;吴琴;毕红琳;胡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野生型P53与反义mdm2基因融合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c3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P53与反义mdm2 cDNA序列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在人黏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株Mc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将mdm2cDNA序列反向插入到含有P53基因序列pDOR-Neo中的P53基因序列下游,构成含有P53基因与反义mdm2基因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经酶切分析鉴定后命名为pDOR-Neo-p53-F mdm2并将重组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Mc3细胞,通过G418筛选转染阳性细胞,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 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载体含有P53与反义mdm2 cDNA片段,实验结果表明:转染后P53蛋白(1.35±0.14)较对照组P53蛋白(6.26±0.11)含量显著减低(P<0.01),转染空载体P53蛋白(6.24±0.12)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53与反义mdm2基因融合体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表达野生型P53蛋白和封闭mdm2基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饶国洲;李晓红;李昂;郅克谦;张引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多重PCR快速筛查葡萄球菌中常见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

    目的 评价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多重PCR结合熔解曲线分析快速筛查葡萄球菌常见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可行性,利用此筛查方法了解深圳地区葡萄球菌中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经测序鉴定携带有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ermB,ermC,msrA的葡萄球菌,用一个包括这四种耐药基因引物的SYBR Gteen I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经荧光定量曲线和熔解温度曲线(Tm值)确证和反应条件优化后建立针对大环内酯类常见耐药基因的初筛体系;随机选取临床136株葡萄球菌,利用此初筛体系对136株葡萄球菌是否携带常见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和表型、电泳、测序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对此方法进行评价.对携带有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细菌进行基因型别的鉴定,以了解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此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多重PCR初筛体系检测葡萄球菌常见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与表型检测比较达到94.8%(129/136)的一致性,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和测序结果比较达到100%的一致性.136株葡萄球菌检出msrA,ermA,ermB,ermC四种耐药基因,耐药基因总检出率为75.7%(103/136),并发现多株携带多种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葡萄球菌.结论 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多重PCR可以快速准确地筛查葡萄球菌是否携带有常见的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深圳地区葡萄球菌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主要耐药基因是ermC 56.6%(77/136),msrA24.2%(33/136),ermA12.5%(17/136).

    作者:夏成静;黄烈;陆学东;刘键;杨来智;张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As2O3影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VEGF,MMP-2 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As2O3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单个核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及培养上清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作用,从而对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As2O3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用RT-PCR技术检测20例CML患者与5例正常人骨髓细胞MMP-2,VEGF mRNA的表达.用ELlSA方法检测20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经As2O3作用前、后培养上清液VEGF水平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VEGF,MMP-2 mRNA表达阳性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CML患者VEGF,MMP-2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5×10-6mol/L As2O3可明显下调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VEGF蛋白的表达(P<0.05);As2O3对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MMP-2 mRNA的表达有下调作用,并为剂量依赖性.结论 CML中VEGF与MMP-2 mRNA表达异常增高.As2O3下调白血病细胞vEGF,MMP-2的表达可能是其抗白血病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连小赟;苗玉迪;魏绪仓;王一;张玎;王岐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CEA,CA125,NSE,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78例肺癌(其中鳞癌30例,腺癌28例,小细胞癌20例)、45例肺部良性病患者和36例健康人血清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4种肿瘤标志物含量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组经病理分型后,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5);CYFRA21-1的水平在鳞癌中升高尤为明显(P<0.05);CEA的水平在腺癌中显著升高(P<0.05).4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时,特异度较高(82.22%~95.56%),但敏感度不是很高(38.46%~56.41%).联合检测后,可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64.10%).结论 CEA,CA125,NSE和CYFRA21-1对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且CEA,NSE和CYFRA21-1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均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癌的阳性诊断.

    作者:黄芳;耿燕;李婷婷;张西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浙江湖州地区健康成人血清尿酸参考范围的制定

    目的 了解湖州地区健康成人的血清尿酸水平并制定尿酸参考范围.方法 用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80名健康成人血清尿酸浓度,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1080名健康成人尿酸分布频数,以50μmol/L为组距,列频数表并制作直方图观察男女两组频数分布特征,发现男、女性血清尿酸浓度基本呈正态分布.结论 适合湖州地区尿酸参考范围为:20~49岁,男性207.3~477.3μmol/L;女性157.4~388.6μmol/L;50~85岁,男性211.9~466.3μmol/L,女性175.8~439.2μmol/L.

    作者:黄小华;龚志刚;沈国方;许金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