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志;周玉球;张永良;刘伟;蔡桂丰;戴小波;谭星蓉
目的 建立检测细胞毒活性的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了解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抗肿瘤活性,为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肿瘤患者和健康成人外周血,常规分离PBMC.体外进行CIK的培养,用LDH释放法分别检测PBMC和CIK对肿瘤细胞K562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肿瘤患者PBMC对K562的杀伤活力比正常人显著降低(P<0.05).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7~10 d后,健康人和肿瘤患者的CIK对K562的杀伤活力都有显著提高(P<0.01),肿瘤患者CIK杀伤活力接近于健康人.结论 肿瘤患者PBMC细胞毒活性显著降低,但经诱导培养成CIK后则显著提高.用LDH释放法检测肿瘤病人CIK细胞毒活力,有助于CIK疗法适应病人的选择及个体疗效观察.
作者:张蕾;李芳秋;张士新;黄海嵘;李德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快速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炎性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泣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使用快速CRP检测仪(QuikRead 101)测定12例炎性胸腔积液、19例恶性胸腔积泣中的CRP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炎性胸腔积液组CRP浓度(71.75±46.38 mg/L)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7.53±8.24 mg/L)(t=5.94,P<0.01).以CRP浓度>10 mg/L为阳性诊断标准,炎性胸腔积液组CRP阳性率(91.7%)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15.8%)(x2=17.09,P<0.01).结论 胸腔积液CRP浓度测定可作为炎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胸腔积液CRP的测定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文洁;杜鹏;刘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Alu-PCR DNA指纹分析方法,研究癌组织DNA指纹改变在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4例临床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之新鲜肿瘤组织和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上之正常肺组织,以及7例非肿瘤肺组织和10例正常体检者的外周血白细胞.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其DNA,以Alu特异性引物,扩增Alu序列之间的基因组,得到肿瘤和正常组织的DNA指纹,井对患者手术后随访,现察DNA指纹的改变在患者预后中的意义.结果 实验中7例正常肺组织(非肿瘤)和10例正常体检者外周白细胞,用AIu-PCR方法所产生的DNA指纹条带呈单态性,作为指纹分析中的正常对照;24例肺癌临床标本中,有12例肿瘤组织DNA指纹与正常组织指纹有差别,占50%,表现为DNA条带的缺失、增加和条带强度的差异.未能获得能提示患者预后情况的特异性的指纹条带;DNA指纹有改变的患者(10例)术后1年死亡率(80%)显著高于DNA指纹未改变者(9倒)术后1年死亡率(22.2%)(x2=6.343,P=0.023).结论 采用Alu-PCR方法所得到的临床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的DNA指纹改变是多样性的,未能发现提示预后的特异性的指纹条带;Alu-PCR指纹分析提示,DNA指纹有改变的患者预后比没有改变的患者预后差.
作者:史燕顺;潘世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ysmex KX-21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因为它从设计上把液路系统和气路系统分开减少了故障的发生率,并且利用高压电灼烧产生的空气锤进行排阻降低了阻孔的产生,但它仍然会出现一些同题.近期出现一次较特殊的故障,现将其故障表现及处理过程作一介绍,以供同专业人员参考.
作者:陈言伟;宋爱玲;郭虹霞;王朝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EP10-A2初步评价北京博晖BH2100型铅镉微量元素分析仪的检测性能.方法 依照EP10-A2实验方案,每天用仪器配套的高(203μg/L)、中(104μg/L)、低(51μg/L)三种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进行铅检测,计算铅的偏差、总不精密度、斜率、携带污染、非线性、漂移,并进行t检验.结果 高值、中值和低值偏差分别为2.4,1.47,-0.07μg/L;总不精密度:高值4.12%,中值9.24%,低值10.12%;线性:1.459,携带污染率:1.522,非线性:0.008,漂移:-0.083.结论 BH2100型铅镉元素分析仪全血铅测定的偏差、总不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在一定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携带污染率较低,稳定性较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林莲英;徐建华;黄宪章;庄俊华;陈信;欧财文;郑智明;王云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检测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用于反映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LSA)和荧光定量PCR法对807例HBeAg阴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及HBV DNA检测.结果 ①在807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54.40%(439/807),LHBs的阳性率为56.75%(458/807),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813,P>0.05),两者总体符合率为91.70%(740/807);②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与LHBs检出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995,P<0.001).结论 LHBs与HBV DNA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能够反映出HBeAg阴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的程度,是HBV DNA复制水平判定的有效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祖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78例肺癌(其中鳞癌30例,腺癌28例,小细胞癌20例)、45例肺部良性病患者和36例健康人血清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4种肿瘤标志物含量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组经病理分型后,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5);CYFRA21-1的水平在鳞癌中升高尤为明显(P<0.05);CEA的水平在腺癌中显著升高(P<0.05).4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时,特异度较高(82.22%~95.56%),但敏感度不是很高(38.46%~56.41%).联合检测后,可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64.10%).结论 CEA,CA125,NSE和CYFRA21-1对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且CEA,NSE和CYFRA21-1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均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癌的阳性诊断.
作者:黄芳;耿燕;李婷婷;张西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P53与反义mdm2 cDNA序列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在人黏液表皮样癌高转移细胞株Mc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将mdm2cDNA序列反向插入到含有P53基因序列pDOR-Neo中的P53基因序列下游,构成含有P53基因与反义mdm2基因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经酶切分析鉴定后命名为pDOR-Neo-p53-F mdm2并将重组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Mc3细胞,通过G418筛选转染阳性细胞,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 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载体含有P53与反义mdm2 cDNA片段,实验结果表明:转染后P53蛋白(1.35±0.14)较对照组P53蛋白(6.26±0.11)含量显著减低(P<0.01),转染空载体P53蛋白(6.24±0.12)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53与反义mdm2基因融合体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表达野生型P53蛋白和封闭mdm2基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饶国洲;李晓红;李昂;郅克谦;张引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库尔特ACT 5diff OV血液分析仪具有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和重复性好[1]等特点,因此在国内外用户很多,但其配套的进口试剂消耗量大,存在试剂浪费现象,使每人份检测成本相对较高.笔者对该仪器的工作原理、各部分性能等进行详细的研究,通过调整仪器设置参数,始终保持仪器在佳状态下,探索出一种提高试剂的利用率、降低检测成本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志强;王舒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西门子医疗诊断公司生产的Dimension 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日常使用中有时会出现电解质定标不能通过的现象,现根据笔者在工作中的一点感受将其原因及故障排除做以下小结,供使用该仪器的同行参考.
作者:金敬富;曹蓉;赵云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聚醇醚碘的杀菌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及37℃保存试验进行了实验观察研究.结果 以含有效碘300 mg/L的聚醇醚碘对悬演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1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 min,杀灭对数值均>4.00;以原液涂擦皮肤表面作用1 min,对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1.00;将该消毒液原包装于37℃恒温保存3个月,有效碘含量下降率为2.82%.结论 该消毒液杀菌效果良好,性能稳定.
作者:刘小娥;王继红;苏宝凤;苍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微量蛋白与尿酶联合检测对不同程度肾脏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可行性和监控作用.方法 血清胱抑素C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分析,对30名健康对照者和98名不同病程的肾功能损害者进行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UTf)、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检测分析,动态监测法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Jaffe速率法测肌酐.结果 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与NAG/Cr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BuN)、血肌酐(Cr)在早期临床无症状组的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时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可明显提高,可达91.83%,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与尿酶和肾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尿蛋白定性阴性不能排除肾脏的早期损伤,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与尿酶联合检测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的灵敏与可靠的实验室指标,它在肾脏损伤程度的分析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熙建;谭同均;朱国文;邓述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CTD)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别检测88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69例疾病对照组患者及29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水平、血清hs-CRP和Hcy水平,对上述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相比,CTD患者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43).②CTD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P=0.001)和正常对熙组(P=0.002),且与HDL-C,ApoA1水平负相关.③CTD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P=0.044)与健康对照组(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血清脂质、hs-CRP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TD患者存在严重血脂代谢紊乱,炎性指标升高,同时具有高Hcy血症.结果提示CTD与ASCVD密切相关,且为治疗CTD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提供相应证据.
作者:寿玮龄;李永哲;包书萌;张海莹;刘志肖;佟大伟;张蜀澜;胡朝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核型及滴度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对328例抗核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包括C3,C4)检测,取120例抗核抗体阴性体检者为对照组.针对不同抗核抗体核型及滴度进行分组,分别研究各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浓度情况.结果 抗核抗体滴度≥1∶100时,IgG,IgA显著升高(P<0.01),抗核抗体滴度≥1∶3200时,IgM显著升高(P<0.01),抗核抗体阳性各组中,当抗核抗体滴度≥1∶1000时,C3,C4水平显著降低(P<0.01).根据受检者血清中抗核抗体核型进行分组,各组间IgG,IgA,C3,C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核型组IgG,IgA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C3,C47,有在胞荣型、核颗粒型、核均质型等靶抗原分布较广的核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的含量与ANA核型及滴度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曹华军;程艳杰;李桂新;徐裕海;杨光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As2O3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单个核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及培养上清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作用,从而对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As2O3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用RT-PCR技术检测20例CML患者与5例正常人骨髓细胞MMP-2,VEGF mRNA的表达.用ELlSA方法检测20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经As2O3作用前、后培养上清液VEGF水平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VEGF,MMP-2 mRNA表达阳性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CML患者VEGF,MMP-2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5×10-6mol/L As2O3可明显下调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VEGF蛋白的表达(P<0.05);As2O3对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MMP-2 mRNA的表达有下调作用,并为剂量依赖性.结论 CML中VEGF与MMP-2 mRNA表达异常增高.As2O3下调白血病细胞vEGF,MMP-2的表达可能是其抗白血病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连小赟;苗玉迪;魏绪仓;王一;张玎;王岐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分析其与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NCCLS推荐方法及文献所使用方法,对收集的120株不动杆菌进行产ESBLs,AmpC的检测和药敏实验.结果 120株不动杆菌,产ES-BLs有20株,检出率为16.7%,产AmpC酶31株,检出率为25.8%,产酶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 产AmpC酶和ESBLs是西安地区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作者:马列婷;王林川;于燕;王亚文;雷金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和抗RA33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8例RA患者和50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和抗RA33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抗AKA抗体,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观察各指标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 患者抗CCP抗体、抗AKA抗体、抗RA33抗体和RF的敏感度分别为68.2%,28.4%,39.8%和71.6%,特异度为92.0%,100%,94.0%和70.0%;抗CCP抗体的检测阳性率高于抗AKA抗体和抗RA33抗体(P<0.01),与RF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622).三种抗体对RF阴性组RA诊断的阳性率为63.0%,37%,44.4%,与RF阳性组RA阳性率70.5%,24.6%,37.7%相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CCP,抗AKA,抗RA33抗体均是RA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对诊断RF阴性RA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将上述抗体与RF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作者:段发兰;李毅;成国娟;胡筱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免疫层析法在流感疑似患者中进行床旁检测(Point of Care Test,POCT)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3月北京地区4家医院共计1044例流感疑似患者的一侧鼻拭子标本,在临床诊室内采用免疫层析法进行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同时采集另一侧鼻拭子标本进行细胞培养检测.结果 免疫层析法检测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7.5%和14.2%,细胞培养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6.3%和18.3%;相对于细胞培养鉴定,免疫层析法床旁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5%,97.8%,97.6%,89.6%和100%,乙型流感病毒的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5%,100%,95.9%,99.3%和95.2%.结论 免疫层析法检测能对流感患者进行早期快速诊断,为临床提供及时的病原学诊断.
作者:张英;崔京涛;吴叶丽;倪安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activated platelet rich plasma coagulation time,简称APRPCT)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出血的预示作用及意义,探讨该实验方法与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APRPCT实验原理,优选浓度为2 g/L的硅微粒作为APRPCT激活试剂,制备质控血浆监测APRPCT实验的过程和质量,以2 g/L的硅微粒检测正常对照组及ITP组的APRPCT,统计分析两组间的APRPCT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浓度为2 g/L的硅微粒测定APRPCT,正常对照组较ITP组明显延长,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RPCT能同时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其预示出血倾向的特异性明显优于血小板计数,可作为ITP患者的出血预示指标.
作者:刘更夫;尹义军;吴琴;毕红琳;胡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HELLP综合征患者血乳酸升高的原因.方法 动态追踪观察38例HELLP综合征患者血乳酸变化规律.结果 38例HELLP综合征组,第1,2,3天血乳酸均值为3.91±1.34,4.15±1.93,3.78±1.19 mmol/L,而正常孕妇对照组血乳酸含量为1.16±0.44,1.21±0.47,1.06±0.5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P<0.01;t=9.26,P<0.01;t=11.65,P<0.01).HELLP综合征组血乳酸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38例HELLP综合征组,第1,2,3天血乳酸均值间无统计学意义(t=0.46,t=0.95,t=0.54,P均>0.05).其变化规律:38例HELLP患者有36例在病程中出现高乳酸血症,血乳酸含量在3.0~7.2 mmol/L之间,其中入院时存在高乳酸者22例、入院后新出现的高乳酸者14例;38例中36例血乳酸增加程度与病情恶化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病情加重,血乳酸随之增高.结论 HELLP综合征时溶血、肝细胞损害及肾功能受损、剖宫产手术是造成患者血乳酸升高的原因.
作者:耿素敏;赵勇;李福坤;胡秀敏;吴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