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测定及临床意义

刘更夫;尹义军;吴琴;毕红琳;胡胜

关键词: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 凝固时间,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摘要:目的 研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activated platelet rich plasma coagulation time,简称APRPCT)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出血的预示作用及意义,探讨该实验方法与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APRPCT实验原理,优选浓度为2 g/L的硅微粒作为APRPCT激活试剂,制备质控血浆监测APRPCT实验的过程和质量,以2 g/L的硅微粒检测正常对照组及ITP组的APRPCT,统计分析两组间的APRPCT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浓度为2 g/L的硅微粒测定APRPCT,正常对照组较ITP组明显延长,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RPCT能同时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其预示出血倾向的特异性明显优于血小板计数,可作为ITP患者的出血预示指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苯丙酮尿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苯丙酮尿症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的水平及与苯丙氨酸的关系.方法 用ELlSA方法测定27例初诊苯丙酮尿症患儿、5例复诊患儿及42例正常儿童血清内的S-100B蛋白水平,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清内的苯丙氨酸浓度并对两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苯丙酮尿症初诊患者血清S-100B水平(0.92±0.15μg/L)显著高于复诊者(0.32±0.11 μg/L)与健康对照组(0.22±0.09μg/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复诊者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患者血清S-100B的浓度与患者体内苯丙氨酸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2,P<0.01).结论 血清S-100B蛋白的水平可作为苯丙酮尿症患者监测脑损伤的指标.

    作者:莫喜明;唐爱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金属蛋白酶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屏氧酶1(paranoxonase-1,PON-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ELISA法和生化方法检测8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23例健康人血清MMP-2,MMP-9,oxLDL和PON-1.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的MMP-2,MMP-9,oxLDL和PON-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尤其以AMI组高;AMI组、UAP组的检测结果与SAP组患者的MMP-2,MMP-9,oxLDL和PON-1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SAP组患者的MMP-2,MMP-9,oxLDL和PON-1的含量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MMP-2,MMP-9,oxLDL和PON-1在ACS患者血浆中均显著增高,可作为ACS患者诊断的敏感性指标之一.

    作者:俞晓丽;闻平;郭月芳;陈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狼疮肾炎相关血清学指标的研究进展

    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SLE患者的血清中某些自身抗体的滴度增加与LN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指标可能是构成LN的危险因素.人们还发现抗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也参与了肾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中可出现DNase I活性下降、抗SAP抗体、抗C1q抗体阳性及分泌型IgM的缺失,这些因素形成免疫稳态的紊乱,造成肾组织的免疫沉积和炎性反应,是促成狼疮肾炎的危险因素.各项血清学指标联合应用可提高狼疮肾炎的预测风险率,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栾海霞;李永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48例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别对其血清进行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7.42±2.63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12±2.87mg/L),而hs-CRP(9.62±3.12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2±0.44 mg/L),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38,P<0.05).结论 检测hs-CRP和APN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戴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实时荧光半定量MSP检测肺癌组织CDH1甲基化水平实验条件的探讨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半定量MSP检测肺癌组织中CDH1 DNA甲基化水平的适实验条件.方法 通过改变实时荧光半定量MSP反应条件,探讨MSP反应体系适浓度和反应条件.结果 检测CDH1 DNfA甲基化实时荧光半定量MSP反应体系为dATP,dCTP和dGTP 200 μmol/L,dUTP 400 μmol/L,MgCl23.0 mmol/L,引物600 nmol/L,热启动TaqDNA聚合酶0.04 U/μl,模板3μl,DMSO 2.5%,1×SYBGREEN I染料.1×反应缓冲液,总体系25μl.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12 min,95℃15 s、退火温度1 min(其中62℃2个循环、60℃3个循环和58℃45个循环)、69℃10 S,循环次数50.结论 改进和建立了CDH1 DNA甲基化水平的相对定量检测方法.

    作者:杨兰辉;向莉;赵滢;韩林;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佳的培养方法.方法 用液体培养法、传统培养法、直接固体培养法对临床198例标本进行培养.结果 传统方法总阳性检出率为39.9%(79/198),液体法总阳性检出率为44.9%(89/198),直接固体法总阳性检出率为49.5%(98/198).液体法与传统法比较,两法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x2=4.05,0.01

    作者:刘长德;张艳;殷敏;郑永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脂异常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探讨

    目的 了解血脂异常患者血尿酸含量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血脂异常患者335例,其中男162例,女173例,年龄35~55岁,以体检无血脂异常健康人群376名为对照组.结果 血脂异常组有64例(19.1%)和对照组有8例(2.13%)血尿酸(UA)≥420μmol/L,两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01),其中血脂异常高尿酸患病率男性比例高于女性(0.05

    作者:丁丽;马列婷;张阳;崔喜赟;党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ZMX988B型全自动洗板机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

    我科于2006年2月引进一台北京天石医疗用品制作所生产的ZMX988B型全自动酶标洗板机,该仪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功能齐全,洗涤效果干净,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维护也十分简单.我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遇到以下常见故障现象,并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排除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王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MCHC假性增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是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参数之一,常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一起作为贫血的鉴别诊断指标,参考范围为320~360 g/L,MCHC增高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作者:钟万芬;乐家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6σ质量管理体系在临床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以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为平台,进行6σ质量管理体系在临床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证明6σ质量标准能指导临床化学检验更系统、深入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服务.方法 ①用Beckman公司提供的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荆构建LX20分析系统;以Beckman公司提供的校准液及低、中、高定值质控物对该分析系统进行溯源、校准、系统证实.②确定该系统检测有可溯源性,校准通过,系统证实可靠.③低、中、高定值质控物连续测定30 d,计算各检测项目的x,s以及与各项目定值的偏差bias(bias=x-T);根据CLIA'88查找各参数的大允许误差(TEa).④根据公式σ=(TEa-bias)/s计算其各参数的σ值.结果 低值各项目σ值在4.2~7.3之间,中值各项目σ值在4.4~7.6之间,高值各项目σ值在4.1~9.3之间.结论 6σ质量标准能指导实验室人员在临床化学检验方面更系统、深入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作者:莫凡;黄与双;赵洁;韦宁;何英;陆学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TT法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度的研究

    目的 探讨3-(4,5)-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药敏试验法在指导临床胃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40例胃癌新鲜标本肿瘤细胞对20种化疗药物的敏感度.结果 对胃癌细胞抑制率强的药物为PTX,ADM,BCNU,eADM,Ara-C;对胃癌细胞抑制率较弱的化疗药物为CTX,OPT,VP-16,ICTX,PYM.结论 MTT药物敏感试验对于提高胃癌化疗效果,减少用药盲目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胜水;李双标;张风梅;刘岩;许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Dimension 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定标未通过的故障排除

    西门子医疗诊断公司生产的Dimension 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日常使用中有时会出现电解质定标不能通过的现象,现根据笔者在工作中的一点感受将其原因及故障排除做以下小结,供使用该仪器的同行参考.

    作者:金敬富;曹蓉;赵云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CEA,CA125,NSE,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78例肺癌(其中鳞癌30例,腺癌28例,小细胞癌20例)、45例肺部良性病患者和36例健康人血清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4种肿瘤标志物含量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组经病理分型后,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5);CYFRA21-1的水平在鳞癌中升高尤为明显(P<0.05);CEA的水平在腺癌中显著升高(P<0.05).4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时,特异度较高(82.22%~95.56%),但敏感度不是很高(38.46%~56.41%).联合检测后,可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64.10%).结论 CEA,CA125,NSE和CYFRA21-1对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且CEA,NSE和CYFRA21-1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均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癌的阳性诊断.

    作者:黄芳;耿燕;李婷婷;张西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抗CCP、抗AKA和抗RA33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和抗RA33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8例RA患者和50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和抗RA33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抗AKA抗体,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观察各指标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 患者抗CCP抗体、抗AKA抗体、抗RA33抗体和RF的敏感度分别为68.2%,28.4%,39.8%和71.6%,特异度为92.0%,100%,94.0%和70.0%;抗CCP抗体的检测阳性率高于抗AKA抗体和抗RA33抗体(P<0.01),与RF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622).三种抗体对RF阴性组RA诊断的阳性率为63.0%,37%,44.4%,与RF阳性组RA阳性率70.5%,24.6%,37.7%相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CCP,抗AKA,抗RA33抗体均是RA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对诊断RF阴性RA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将上述抗体与RF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作者:段发兰;李毅;成国娟;胡筱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聚醇醚碘消毒液杀菌效果及稳定性试验观察

    目的 观察聚醇醚碘的杀菌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及37℃保存试验进行了实验观察研究.结果 以含有效碘300 mg/L的聚醇醚碘对悬演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1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 min,杀灭对数值均>4.00;以原液涂擦皮肤表面作用1 min,对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1.00;将该消毒液原包装于37℃恒温保存3个月,有效碘含量下降率为2.82%.结论 该消毒液杀菌效果良好,性能稳定.

    作者:刘小娥;王继红;苏宝凤;苍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固时间(activated platelet rich plasma coagulation time,简称APRPCT)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出血的预示作用及意义,探讨该实验方法与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T)、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APRPCT实验原理,优选浓度为2 g/L的硅微粒作为APRPCT激活试剂,制备质控血浆监测APRPCT实验的过程和质量,以2 g/L的硅微粒检测正常对照组及ITP组的APRPCT,统计分析两组间的APRPCT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浓度为2 g/L的硅微粒测定APRPCT,正常对照组较ITP组明显延长,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RPCT能同时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其预示出血倾向的特异性明显优于血小板计数,可作为ITP患者的出血预示指标.

    作者:刘更夫;尹义军;吴琴;毕红琳;胡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

    目的 研究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胞免疫状况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和Th2的百分率,CD4+与CD8+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及CD19+和CD19+CD23+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B淋巴细胞的活化状况.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外周血Th1,Th2的细胞百分率(13.15%±6.23%及4.57%±3.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5.09%及2.03%±0.95%),患儿组CD4+细胞百分率亦较对照组为高(P<0.05),CD8+,CD4+/CD8+比值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9+与CD19+CD23+的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升高.结论 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可活化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Th1和Th2细胞百分率均增加,Th1和Th2细胞免疫反应增强,而B淋巴细胞状况无明显改变.

    作者:岳乔红;杨柳;苏明权;马越云;郝晓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西安地区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与耐药关系的分析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分析其与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NCCLS推荐方法及文献所使用方法,对收集的120株不动杆菌进行产ESBLs,AmpC的检测和药敏实验.结果 120株不动杆菌,产ES-BLs有20株,检出率为16.7%,产AmpC酶31株,检出率为25.8%,产酶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 产AmpC酶和ESBLs是西安地区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作者:马列婷;王林川;于燕;王亚文;雷金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质控血浆-x-R图与患者数据均值共同用于凝血试验的室内质控

    目的 探讨患者均值与质控血浆x-R图在凝血试验室内质控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正态均值法计算患者均值控制限,将位于患者数据接受限内的患者数据以20例为一组计算均值并与均值控制限比较.计算每天若干个质控血浆结果 的均值-x及极差(R)并绘制Levey-Jennings质拉图.结果 1w内的患者均值有3次超出控制限,经分析1次为样本原因,2次为试剂原因.2 w内质控血浆值有1次出控,原因是质控血浆复溶时间过长.x图无失控,R图的1次失控是由于当天的第一个质控值过高所致.结论 将患者均值与质控血浆x-R图共同用于凝血试验的室内质控不仅能有效提示分析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而且对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也具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钱厚明;丁家华;赵江燕;周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IL-6水平检测与重症并发感染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IL-6水平在重症并发感染及非感染者体内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APACHE Ⅱ评分≥12分重症并发感染的病人,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重症非并发感染病人血清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重症并发感染组血清IL-6水平比重症非并发感染组升高,但该两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们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并发感染组血清IL-6水平与病人的预后呈正相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与白细胞数均值呈正相关.40例重症并发感染患者中有20例死亡,他们的血清IL-6水平较生存病例高.30例重症非并发感染病人的血清IL-6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IL-6水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和90%.APACHE Ⅱ评分为65%和80%.结论 重症患者无论并发感染与否其血清IL-6水平均升高,其升高反应了损伤的严重程度,与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IL-6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作者:卫俊杰;刘华;赵有成;王玉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