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及选择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ELISA法分别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以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e-1,IL-1);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含量.并探讨各指标与颅内感染鉴别诊断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P,CD62E,CD62L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脑脊液IL-1,选择素CD62L,CD62P,C62E含量水平的变化与颅内感染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大脑炎症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脑膜炎发病早期使用抗黏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作者:孙宗钦;陈永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与其肾损的关系.方法 将118例SLE患者分为SLE活动组81例和SLE稳定组37例;非SLE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56例,正常对照组35例.抗C1q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抗ds-DNA抗体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采用速率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采用邻苯三酚红法.比较各组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β2-MG和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的均值差异和阳性率或异常百分比,并分析118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浓度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β2-MG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结果 抗C1q抗体浓度在SLE活动组为54.12±47.64 RU/ml,明显高于SLE稳定组9.87±19.36 RU/ml,非SLE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组(16.24±14.06 RU/ml)和正常对照组(0.84±1.28 RU/ml)(均P<0.01).抗C1q抗体在SLE活动组、SLE稳定组、非SLE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0.2%,10.8%,30.4%和0.0%.SLE活动组的抗ds-DNA抗体浓度也明显高于SLE稳定组、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SLE活动组的β2-MG和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高于SLE稳定组(P<0.05).以抗C1q抗体为变量,以SLEDAI、抗ds-DNA抗体、β2-MG和24h尿蛋白定量为因变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SLE病人血清中的抗C1q抗体与SLEDAI(r=0.483,P<0.01)、抗ds-DNA抗体(r=0.372,P<0.01)和β2-MG(r=0.277,P<0.01)呈正相关,而与24 h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结论 抗C1q抗体水平是判断SLE疾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其浓度变化可作为临床判断SLE患者有无肾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凡瞿明;王小红;张国元;程吉兵;卢小岚;李薇;蒋文军;杜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洁悠神长效喷雾敷料对口腔癌瘤患者术后口腔菌群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口腔癌瘤患者术创部应用洁悠神长效喷雾敷料,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分别采集标本进行细菌检测,分析细菌检出量、检出率和构成比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患者术创部的需氧菌落数及男性组厌氧菌落数明显低于使用前(P<0.05),女性组的厌氧菌落数虽有一定量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韦荣菌属治疗前、后的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06%,17.19%;4.69%,1.56%;34.37%,15.63%),其它细菌的检出率、量虽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洁悠神长效喷雾敷料对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及韦荣菌属等菌有抑制作用,是一种局部治疗和预防口腔癌瘤患者术创感染的有效抗菌敷料.
作者:符义富;傅尧;游丽萍;曾以周;周炳荣;杨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患者均值与质控血浆x-R图在凝血试验室内质控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正态均值法计算患者均值控制限,将位于患者数据接受限内的患者数据以20例为一组计算均值并与均值控制限比较.计算每天若干个质控血浆结果 的均值-x及极差(R)并绘制Levey-Jennings质拉图.结果 1w内的患者均值有3次超出控制限,经分析1次为样本原因,2次为试剂原因.2 w内质控血浆值有1次出控,原因是质控血浆复溶时间过长.x图无失控,R图的1次失控是由于当天的第一个质控值过高所致.结论 将患者均值与质控血浆x-R图共同用于凝血试验的室内质控不仅能有效提示分析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而且对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也具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钱厚明;丁家华;赵江燕;周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佳的培养方法.方法 用液体培养法、传统培养法、直接固体培养法对临床198例标本进行培养.结果 传统方法总阳性检出率为39.9%(79/198),液体法总阳性检出率为44.9%(89/198),直接固体法总阳性检出率为49.5%(98/198).液体法与传统法比较,两法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x2=4.05,0.01
作者:刘长德;张艳;殷敏;郑永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我科于2006年2月引进一台北京天石医疗用品制作所生产的ZMX988B型全自动酶标洗板机,该仪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功能齐全,洗涤效果干净,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维护也十分简单.我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遇到以下常见故障现象,并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排除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王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分析其与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NCCLS推荐方法及文献所使用方法,对收集的120株不动杆菌进行产ESBLs,AmpC的检测和药敏实验.结果 120株不动杆菌,产ES-BLs有20株,检出率为16.7%,产AmpC酶31株,检出率为25.8%,产酶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 产AmpC酶和ESBLs是西安地区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作者:马列婷;王林川;于燕;王亚文;雷金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多重PCR结合熔解曲线分析快速筛查葡萄球菌常见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可行性,利用此筛查方法了解深圳地区葡萄球菌中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经测序鉴定携带有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ermB,ermC,msrA的葡萄球菌,用一个包括这四种耐药基因引物的SYBR Gteen I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经荧光定量曲线和熔解温度曲线(Tm值)确证和反应条件优化后建立针对大环内酯类常见耐药基因的初筛体系;随机选取临床136株葡萄球菌,利用此初筛体系对136株葡萄球菌是否携带常见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和表型、电泳、测序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对此方法进行评价.对携带有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细菌进行基因型别的鉴定,以了解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此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多重PCR初筛体系检测葡萄球菌常见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与表型检测比较达到94.8%(129/136)的一致性,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和测序结果比较达到100%的一致性.136株葡萄球菌检出msrA,ermA,ermB,ermC四种耐药基因,耐药基因总检出率为75.7%(103/136),并发现多株携带多种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葡萄球菌.结论 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多重PCR可以快速准确地筛查葡萄球菌是否携带有常见的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深圳地区葡萄球菌大环内酯类耐药率较高,主要耐药基因是ermC 56.6%(77/136),msrA24.2%(33/136),ermA12.5%(17/136).
作者:夏成静;黄烈;陆学东;刘键;杨来智;张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检测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用于反映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LSA)和荧光定量PCR法对807例HBeAg阴性血清标本进行LHBs及HBV DNA检测.结果 ①在807例HBeAg阴性慢性乙肝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为54.40%(439/807),LHBs的阳性率为56.75%(458/807),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813,P>0.05),两者总体符合率为91.70%(740/807);②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与LHBs检出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995,P<0.001).结论 LHBs与HBV DNA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能够反映出HBeAg阴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的程度,是HBV DNA复制水平判定的有效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祖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HELLP综合征患者血乳酸升高的原因.方法 动态追踪观察38例HELLP综合征患者血乳酸变化规律.结果 38例HELLP综合征组,第1,2,3天血乳酸均值为3.91±1.34,4.15±1.93,3.78±1.19 mmol/L,而正常孕妇对照组血乳酸含量为1.16±0.44,1.21±0.47,1.06±0.52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P<0.01;t=9.26,P<0.01;t=11.65,P<0.01).HELLP综合征组血乳酸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38例HELLP综合征组,第1,2,3天血乳酸均值间无统计学意义(t=0.46,t=0.95,t=0.54,P均>0.05).其变化规律:38例HELLP患者有36例在病程中出现高乳酸血症,血乳酸含量在3.0~7.2 mmol/L之间,其中入院时存在高乳酸者22例、入院后新出现的高乳酸者14例;38例中36例血乳酸增加程度与病情恶化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病情加重,血乳酸随之增高.结论 HELLP综合征时溶血、肝细胞损害及肾功能受损、剖宫产手术是造成患者血乳酸升高的原因.
作者:耿素敏;赵勇;李福坤;胡秀敏;吴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聚醇醚碘的杀菌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及37℃保存试验进行了实验观察研究.结果 以含有效碘300 mg/L的聚醇醚碘对悬演内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1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 min,杀灭对数值均>4.00;以原液涂擦皮肤表面作用1 min,对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1.00;将该消毒液原包装于37℃恒温保存3个月,有效碘含量下降率为2.82%.结论 该消毒液杀菌效果良好,性能稳定.
作者:刘小娥;王继红;苏宝凤;苍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半定量MSP检测肺癌组织中CDH1 DNA甲基化水平的适实验条件.方法 通过改变实时荧光半定量MSP反应条件,探讨MSP反应体系适浓度和反应条件.结果 检测CDH1 DNfA甲基化实时荧光半定量MSP反应体系为dATP,dCTP和dGTP 200 μmol/L,dUTP 400 μmol/L,MgCl23.0 mmol/L,引物600 nmol/L,热启动TaqDNA聚合酶0.04 U/μl,模板3μl,DMSO 2.5%,1×SYBGREEN I染料.1×反应缓冲液,总体系25μl.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12 min,95℃15 s、退火温度1 min(其中62℃2个循环、60℃3个循环和58℃45个循环)、69℃10 S,循环次数50.结论 改进和建立了CDH1 DNA甲基化水平的相对定量检测方法.
作者:杨兰辉;向莉;赵滢;韩林;王玉明;段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78例肺癌(其中鳞癌30例,腺癌28例,小细胞癌20例)、45例肺部良性病患者和36例健康人血清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4种肿瘤标志物含量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组经病理分型后,NSE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5);CYFRA21-1的水平在鳞癌中升高尤为明显(P<0.05);CEA的水平在腺癌中显著升高(P<0.05).4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时,特异度较高(82.22%~95.56%),但敏感度不是很高(38.46%~56.41%).联合检测后,可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64.10%).结论 CEA,CA125,NSE和CYFRA21-1对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且CEA,NSE和CYFRA21-1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均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癌的阳性诊断.
作者:黄芳;耿燕;李婷婷;张西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准确可靠,能同时检测淋病奈瑟菌(NG)、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四种病原菌DNA的方法并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 同时采用以聚合酶链技术(PCR)为基础的单管多重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EIA技术和微生物培养对185例门诊可疑标本进行双盲实验,并以荧光定量PCR技术加另一种检测技术作为金标准,对单管多重PCR技术检测性传播疾病(STD)病原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扣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 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加另一种检测技术鉴定出来的119例STD阳性(包括40例混合感染)和66例STD阴性病例与单管多重PCR技术鉴定所得结果符合.该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另4为10-9fg/μl,100%,98.3%;18份临床标本连续5d的重复性良好.结论 单管多重PCR技术作为检测STD单与多重感染的技术手段,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经济适用等优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作者:唐文志;周玉球;张永良;刘伟;蔡桂丰;戴小波;谭星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48例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别对其血清进行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7.42±2.63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12±2.87mg/L),而hs-CRP(9.62±3.12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2±0.44 mg/L),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38,P<0.05).结论 检测hs-CRP和APN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戴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CTD)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别检测88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69例疾病对照组患者及29例健康体检者血脂水平、血清hs-CRP和Hcy水平,对上述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相比,CTD患者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43).②CTD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P=0.001)和正常对熙组(P=0.002),且与HDL-C,ApoA1水平负相关.③CTD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P=0.044)与健康对照组(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血清脂质、hs-CRP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TD患者存在严重血脂代谢紊乱,炎性指标升高,同时具有高Hcy血症.结果提示CTD与ASCVD密切相关,且为治疗CTD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提供相应证据.
作者:寿玮龄;李永哲;包书萌;张海莹;刘志肖;佟大伟;张蜀澜;胡朝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快速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炎性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泣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使用快速CRP检测仪(QuikRead 101)测定12例炎性胸腔积液、19例恶性胸腔积泣中的CRP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炎性胸腔积液组CRP浓度(71.75±46.38 mg/L)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7.53±8.24 mg/L)(t=5.94,P<0.01).以CRP浓度>10 mg/L为阳性诊断标准,炎性胸腔积液组CRP阳性率(91.7%)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15.8%)(x2=17.09,P<0.01).结论 胸腔积液CRP浓度测定可作为炎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胸腔积液CRP的测定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文洁;杜鹏;刘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用自制无血M-H平板做苛养菌的药敏试验,解决乡镇卫生院因血源缺乏,难以开展细菌常规培养和苛养菌药敏试验的因难.方法用多种中药单味和配伍后加入M-H琼脂,做多种细菌(包括4个药敏试验质控菌株)的药敏试验,并与M-H平板和M-H血平板进行比较.结果枣豆平板上多种苛养菌经24 h培养出现明显抑菌环,与M-H血平板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非苛养菌在该平板上7 h培养出现可测量抑菌环,优于M-H平板.结论在缺乏血液培养基的乡镇卫生院,枣豆平板可用于苛养菌和非苛养菌的药敏试验.
作者:苏盛通;陈惠业;庞璐;吴博文;许潘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ysmex KX-21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因为它从设计上把液路系统和气路系统分开减少了故障的发生率,并且利用高压电灼烧产生的空气锤进行排阻降低了阻孔的产生,但它仍然会出现一些同题.近期出现一次较特殊的故障,现将其故障表现及处理过程作一介绍,以供同专业人员参考.
作者:陈言伟;宋爱玲;郭虹霞;王朝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克隆、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1 A盒(HMGB1 A box)与LBPK95A的融合基因.方法 经加端-PCR获得HMGB1 A盒与LBPK95A的融合基因.该基因克隆到pGEX-4T-2载体中转化TOP10感受态细胞,测序鏊定.将A-LBP质粒转化E.coli BL21,30℃诱导表达4 h,超声裂解后经GSTrap FF蛋白纯化柱纯化,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 DNA测序证明,获得了HMGB1 A盒与LBPK95A的融合基因.SDS-PAGE分析表明,A-LBP融合蛋白在原核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8%,GSTrap FF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结论 成功表达和纯化了HMGB1 A盒与LBPK95A的融合蛋白.
作者:姜南艳;于文彬;苏明权;沈建军;李立文;郝晓柯;张惠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