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丽;彭芝兰;王和;姚远;张家文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脂肪浸润程度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用GE 3000I CT机扫描36例脂肪肝患者肝脏、脾脏,用CT机配备软件处理数据,面罩式覆盖法计算肝脏各个层面的脂肪面积与对应层面肝脏面积,并得出比值(脂肪浸润指数).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指标.肝穿刺病理检测肝组织内脂肪浸润程度.结果平均脂肪浸润指数与肝功能状态呈显著正相关,亦与肝穿刺的病理结果呈正相关(r=0.865,P<0.01).结论 CT图象面罩式覆盖法对脂肪浸润的定量分析是诊断脂肪肝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非均匀性脂肪肝该方法优于肝穿刺.
作者:党俊;徐芸;魏岩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自体树突状细胞(DC)对费城(Ph)染色体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液体培养法从4例CML慢性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培养出DC及T细胞,而后将DC加IL-2或IL-2激活的T细胞,分别与自体PBMNC及K562细胞共同孵育6 h,行常规染色体测定,分析自体及K562 Ph+染色体细胞残存率. 结果从4例CML患者PBMNC中培养出约3×105~2×106 PBMNC 的自体DC;DC加IL-2激活的T细胞比单用IL-2激活的T细胞对自体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强(P<0.001);DC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自体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对K562 Ph+染色体细胞的杀伤作用(P<0.001). 结论 DC激活的T细胞能有效抑制Ph+染色体细胞;CML患者DC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自体Ph+染色体细胞特异性的杀伤作用可能受到主要组织相容性(MHC)的限制.
作者:李云;羊裔明;李胜富;孟文彤;丁新民;吴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建立肠上皮细胞力学模型,以进一步了解肠上皮细胞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微管吸吮技术研究肠上皮细胞的粘弹特性.结果测得正常IEC-6细胞弹性系数K1为436.21±89.64 dyn/cm2,弹性系数K2为298.37±75.16 dyn/cm2,粘性系数μ为15.94±4.93 dyn/(s*cm2).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肠上皮细胞的弹性成分影响细胞变形,主要反映肠上皮细胞的初始变形程度;肠上皮细胞的粘性成分影响细胞变形速度,反映了肠上皮细胞变形对时间的依赖性.
作者:陈军;肖光夏;吴泽志;秦健;李章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情况.方法对1990年及2000年各200份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近十年来社会因素在剖宫产指征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同时妊娠并发症(主要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及胎儿宫内窘迫成为目前剖宫产的主要指征. 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防治产科并发症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兴会;彭冰;杨小芸;容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连环蛋白P120(P120ctn)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揭示连环蛋白与肝癌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分别对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P120ctn进行检测.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上述细胞和组织中均可检测到P120ctn同工蛋白1A和3A mRNA表达;免疫荧光标记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在正常肝细胞和正常肝组织中,P120ctn分布在细胞与细胞连接处和细胞膜上,而肝癌细胞和肝癌组织中P120ctn的分布发生了转位,胞膜表达减弱或消失,胞浆表达增强,出现核内转位.结论 P120ctn表达异常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提示肝癌发生时肝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和粘附功能发生异常.
作者:农朝赞;郭凌霄;黄华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猪海马皮层与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二者的相关关系.方法将50只出生3 d的小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8%氧气和92%氮气中2 h,制成HIBD模型,然后移置于自然环境中.根据其在自然环境中放置的时间,实验组又分为HIBD后0、24、48和 72 h 4个亚组,每组10只.测定每只猪左侧海马皮层及血清中NSE含量.结果①HIBD后0和24 h组海马皮层的NS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48和72 h组又较24 h组明显上升 (P<0.05),但72 h组仍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② HIBD后0和24 h组血清中NSE含量较对照组上升(P<0.05),48和72 h组较24 h组下降(P<0.05),72 h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③对照组、0 h组、24 h组脑组织中NSE与血清中NSE含量均呈负相关(r均<-0.78),但48 h组与72 h组比较则无相关性(r均>-0.28).结论新生猪HIBD后24 h内,其血清中NSE的升高与脑组织中NSE的下降呈负相关.
作者:付雪梅;李炜如;姚裕家;石晶;向龙;杨惠明;唐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转移及其与5-氟胞嘧啶(5-FC)联合应用对卵巢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CD基因转染大鼠卵巢癌细胞株NUTU-19细胞,加入含5-FC的培养液培养.MTT法检测培养孔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 5-FC对转染了CD基因的NUTU-1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并随着腺病毒滴度和5-FC浓度的增加,该作用不断增强.此外,5-FC可通过旁观者效应杀伤CD基因转染细胞周围未转入该基因的NUTU-19细胞.结论 CD基因转移联合5-FC作用对NUTU-19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作者:李清丽;彭芝兰;王和;姚远;张家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慢性重型肝炎是临床中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治疗困难,病死率高.α1胸腺肽为化学合成的28个氨基酸多肽,已用于临床上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近年来开始逐步探讨α1胸腺肽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我科应用美国赛生公司提供的α1胸腺肽(商品名:日达仙)治疗了慢性重型肝炎1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春;徐孔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腔牙龈部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对1958~1998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收治住院的580例有病理诊断结果的牙龈部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性402例,女性178例(男女比例为2.2∶1); 41~70岁之间者占77.76%.其原发灶位于下颌387例,位于上颌193例,下、上颌比例为2.0∶1.本组580例中鳞状细胞癌435例(75.00%),其它依次为恶性黑色素瘤37例(6.38%),肉瘤29例(5.00%),腺癌14例(2.41%).临床分期为早期56例(9.66%),晚期524例(90.34%),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61.72%,远位转移6例(1.03%).结论牙龈部恶性肿瘤以中老年、男性、下颌的鳞状细胞癌占绝大多数.
作者:高庆红;龚浩;温玉明;王昌美;华成舸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传统中药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在唾液获得性膜粘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中药防龋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唾液包被羟磷灰石(S-HA)形成实验性获得性膜的体外模式,以变形链球菌作为试验菌株,用不同的药物提取物分别处理S-HA和菌细胞,观察细菌对S-HA的粘附情况.结果两组试验中大部分试验药物均能抑制菌细胞对S-HA的粘附,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这些药物中,以五倍子的抑制作用表现更为显著,其在1、2、4 mg/ml时的抑制率可达100%.结论五倍子等传统中药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对唾液获得性膜的早期粘附.
作者:黄正蔚;周学东;李继遥;刘天佳;李红;朱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MK)对哮喘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MK和地塞米松(DXM)组.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并反复雾化吸入刺激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药物干预组管喂MK或腹腔注射DXM.采用双标记双染色的方法先标记CD4+/CD8+ T淋巴细胞,然后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淋巴细胞Fas的表达.结果哮喘大鼠外周血及肺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低于正常组大鼠,MK、DXM处理后,CD4+/CD8+ T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与哮喘组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体外培养时MK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促进OVA抗原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水平及凋亡,其中以CD4+ T淋巴细胞凋亡率和Fas表达的增加更为明显,与CD8+ 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10-6 mol/L的MK可明显促进10-6 mol/L DXM对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论 MK可促进哮喘大鼠外周血及肺组织中CD4+ T淋巴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通过Fas途径介导.MK对DXM促淋巴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冼乐武;梁宗安;刘春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影像学表现与5′- 核苷酸酶(5′-NT)活性的变化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41例胃癌,均行X线双对比造影摄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其治疗前血清5′-NT活性.以4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胃癌组5′-NT活性(1.14±0.16 u/ml)较正常健康人明显减低(2.60±0.10 u/ml)(P<0.05).解剖部位上,从贲门、胃体到胃窦部胃癌,其5′-NT活性分别为0.98、1.20、1.28 u/ml,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溃疡型胃癌5′-NT活性(0.96 u/ml)低于肿块型(1.12 u/ml)和浸润型(1.40 u/ml).Ⅳ期胃癌5′-NT(1.53 u/ml)高于Ⅰ期(0.83 u/ml)、Ⅱ期(0.98 u/ml)和Ⅲ期(1.03 u/ml) (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5′-NT活性明显较正常人降低,其酶活性的变化与胃癌的形态、生长部位及进展程度有一定的相关.
作者:余建群;廖方义;陈曼玲;杨开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自行研制的高分子合成树脂类Comfort义齿粘附剂(Comfort-DA)对口腔粘膜的刺激性.方法健康金黄地鼠10只随机等分为2组,麻醉后将Comfort-DA的浸提液和阳性对照材料分别固定于其中一组动物的左侧中央颊粘膜极低处,而将阴性对照材料置于2组动物右侧的中央颊粘膜极低处,分别于1、4、6、8 h后肉眼观察并做组织切片.结果试验动物均未出现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刺激反应.结论所研制的义齿粘附剂材料Comfort-DA不具有对口腔粘膜的不良刺激反应.
作者:王嫚;赵克;程祥荣;李志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初步分析健康成人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血脂及主要载脂蛋白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比色法测定PON1活性;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用沉淀法分离高密度脂蛋白并用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用免疫单扩散法测定载脂蛋白(apo)AⅠ、B100、CⅡ、CⅢ和E含量.结果 47例健康成人血清PON1活性与TG、TC、HDL-C及LDL-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1、0.177、0.228及0.071(P均>0.05);与apo AⅠ、B100、CⅡ、CⅢ及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03、-0.212、-0.065、-0.112及-0.122(P均>0.05).结论正常成人血清PON1活性与血脂及主要载脂蛋白含量无关联.
作者:方定志;张朝良;刘秉文;沈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中Ⅳ型胶原(ⅣC)和脯氨酸肽酶(PLD)水平的研究,探讨不同类型肾病综合征在肾小球基底膜上胶原蛋白代谢上的差异.方法 77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分为初治组及不同病程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ⅣC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PLD水平.结果初治肾病综合征患儿与对照组儿童血清ⅣC、PLD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病程在两年以上的肾炎型肾病 (NNS) 和紫癜性肾病 (PNS) 患儿较病程在两年以内者血清ⅣC水平明显升高,PLD水平明显降低;在激素治疗前后,各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ⅣC水平均有所下降,PLD水平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NNS和PNS患儿血清ⅣC的分解和合成代谢有明显异常.激素的使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ⅣC在肾小球外基质的异常沉积.
作者:陈大鹏;王峥;姚裕家;陈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2腺病毒(advhIL-2)在小鼠肝癌H22中的转染效率、表达时程、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机理. 方法小鼠皮下接种肝癌H22,将肿瘤生长至体积为100~200mm3的荷瘤小鼠随机分组,经肿瘤局部注射给药.用X-gal染色法检测重组腺病毒载体advLacZ的转染效率;用RT-PCR检测人IL-2 基因的持续表达时间;以H22瘤体生长及荷瘤小鼠存活时间评价advhIL-2抗肿瘤作用;以51Cr 4小时释放法测定治疗小鼠脾细胞的LAK与CTL杀伤活性,免疫荧光法分析肿瘤组织内CD4+与CD8+T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肿瘤局部单次注射1×109pfu重组腺病毒,可在肿瘤组织中进行有效的转染及表达,人IL-2 基因的表达时间长于12 d.Advh IL-2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与PBS组比较,2×109pfu advh IL-2可非常明显地抑制H22皮下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P<0.01), 同时明显增强脾细胞LAK与CTL杀伤活性(P<0.01),增加肿瘤组织内CD4+与CD8+T细胞的浸润. 结论 AdvhIL-2通过介导人IL-2基因在小鼠H22肿瘤组织中的持续表达,产生明显的体内抗肿瘤作用, 其机理与激活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杜俊蓉;冉胤威;林治荣;郑常文;魏海燕;王修杰;周良;任怡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国人胫骨前肌腱止点的形态,附着部位以及变异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46侧国人灌注后防腐足标本,作胫骨前肌腱止点解剖学观察,组织学观察,记录胫骨前肌腱以内侧楔骨或第一跖骨为主要止点各自的数据,测量胫骨前肌腱内外踝突连线平面以下长度.结果根据胫骨前肌腱止点的形态可分为三型:束状型28侧(60.87%);中间型14侧(30.43%);分叉型4侧(8.7%).胫骨前肌腱止点以内侧楔骨或第一跖骨为主分别为40侧(86.96%)和6侧(13.04%).成尸足及童尸足于内外踝突连线平面以下胫骨前肌腱的长度分别为72.33±5.29 mm和56.77±4.54 mm.结论若作胫骨前肌腱向外移植术时,注意将分叉型的变异止点完全切断.束状型和分叉型胫骨前肌腱不宜作半腱外移植术;中间型胫骨前肌腱适宜作半腱外移植术.
作者:王林强;彭明惺;刘蜀生;朱磊;靳升荣;刘利君;刘敏;张敬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价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治疗头颈鳞癌的佳比例和免疫机理.方法利用SCCⅦ细胞株在C3H/HeJ小鼠口底建立头颈鳞癌荷瘤动物模型.用不同比例的脂质体与DNA混合物及裸DNA进行体内外转染,用ELISA方法检测其转染后IL-2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荷瘤小鼠脾脏的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佳IL-2分泌水平在体外细胞株与体内瘤内转染时的脂质混和物比例不一致.与裸DNA和空载体相比,合适比例的脂质混和物转染可增强脾脏NK和CTL的杀伤活性.结论脂质复合物在瘤内直接基因转染的良好效能取决于其合适的构成比例,体外细胞转染的佳脂质混和物比例不能作为体内转染的参考;与裸DNA转染相比,多价阳离子脂质体适于作为头颈肿瘤进行直接瘤内基因治疗的非病毒载体.
作者:杨焕;刘世喜;梁传余;彭文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泌TRAb的前体细胞在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中的存在及意义. 方法利用EB病毒体外激活外周血淋巴细胞,测定GD患者外周血中潜在的TRAb分泌细胞.结果 Graves病患者的分泌TRAb的转化B细胞阳性孔占免疫球蛋白阳性孔的百分率远高于正常对照.正常对照中也可以检出较低频率的TRAb前体细胞.EBV转化的TRAb前体细胞以分泌IgM型抗体为主.结论在Graves病患者体内,有较高频率的潜在分泌TRAb前体细胞存在.推测这可能是药物治疗的患者易复发的原因.
作者:贾卫国;安振梅;陈德才;魏松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ax在正常骺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结果 Bax的免疫反应阳性物在正常骺板软骨的各个区中有不均衡的表达,在骺板软骨膜下的软骨细胞中没有Bax表达;在骺板的静止区Bax的免疫反应阳性物在软骨的细胞质中表达;在骺板的增殖区位于细胞质中的Bax免疫阳性反应增强;在骺板的肥大区Bax的免疫反应强度达到大值,免疫反应阳性物位于软骨细胞的胞质和胞核中.结论 Bax可能通过数量的积累促使骺板软骨细胞凋亡.
作者:张晓;李瑞祥;羊惠君;高礼;杨淑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