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QM:POCT质量控制新趋势

贺勇;李萍

关键词:智能化质量管理, GEM Primer 3000, 质量控制, 即时/床旁检验
摘要:随着即时/床旁检验(PO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因其环境和操作人员越来越复杂,除了分析前后的质量难于控制外,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也面临极大的困难,甚至很多POCT分析仪未进行室内质控就用于测定临床标本.很多POCT检测项目是临床急诊或重症监护项目,其检测结果的快捷、准确直接影响病人的救治.因此,如何保证方便、快捷、准确的检测报告质量,进行分析中的智能化管理是佳的解决方案.IL公司的GEM Primer 3000血气分析仪融入了智能化的管理模式(Intelligent quality management,IQM),实现了分析过程的全自动监控、质量控制和常规故障排除.这种新的质量管理模式给临床提供了质量保证,进行着强制的质量控制,也给非专业的操作者减轻了负担,避免了POCT中许多常见的质量问题,适应了POCT发展的需要.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重RT-PCR技术检测儿童呼吸道标本中的常见病毒

    目的 建立多重RT-PCR技术检测儿科呼吸道标本中常见病毒的方法.方法 参照病毒核酸序列设计多重RT-PCR引物,并检索NCBI数据库初步验证其特异性,以实验室阳性株验证引物特异性,优化多重RT-PCR反应条件.并对2008年61份儿童呼吸道标本进行检测,阳性片段测序验证扩增片段特异性.结果 采用多重RT-PCR引物对流感病毒A型(IVA)、流感病毒B型(IVB)、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3型(PIV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鼻病毒(RHV)等6种病毒进行扩增,均无非特异性扩增条带,分别获得171,489,307,585,155,501 bp片段,与设计相符;对引物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引物之间不会因相互干扰而出现假阳性结果,61份儿童呼吸道标本多重RT-PCR扩增,阳性率为50.82%(31/61),核酸序列与经NCBI数据库Blast比对同源性高.结论 实验证明,所建立的多重RT-PCR技术检测儿童呼吸道标本中常见病毒的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和可重复性均较好,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提供了一种方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曾凡胜;陆学东;王琼;罗小芳;黄烈;吴润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国健康人群与精神分裂症患者CYP2C9遗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健康人群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遗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与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9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52例,女39例,平均年龄50.87±9.38岁)与164例健康志愿者(男88例,女76例,平均年龄47.37±14.82岁)进行了CYP2C9的基因多态性分析,根据CYP2C9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基因型分组.结果 在对CYP2C9的检测中,没有发现CYP2C9*2基因型个体,正常对照组CYP2C9*3(A1075C)的等位基因频率为4%,精神分裂症患者组CYP2C9*3(A1075C)等位基因频率为5.5%,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9,P>0.05;χ2=0.637,P>0.05).结论 CYP2C9 *3(A1075C)可能不是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个易感因素.

    作者:周健;姚尚武;康熙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M蛋白对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的干扰及排除

    目的 探讨血清中M蛋白对氧化酶法测定胆红素产生干扰的可能原因.方法 通过比较反应曲线,观察反应过程,分析试剂成分及反应环境,以及用其他方法测定,探讨干扰产生的原因.结果 氧化酶法测定富含M蛋白血清胆红素出现异常反应曲线,样本与试剂混合产生白色混浊,将患者血清稀释后不能完全消除干扰,应用其他测定方法验证了干扰的存在.结论 某些血清中高浓度的M蛋白能干扰胆红素氧化酶法的测定,应引起日常检验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赵兴波;李京华;李江;鄢盛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小板复查标准的建立及应用

    众所周知,在血液细胞分析中,血小板(PLT)计数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其它参数多,质量控制较难,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复查机制,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现就我室建立的血小板复查标准介绍如下.

    作者:郭曼英;曾素根;朱新勤;庄利芳;孙玉明;韩秀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树突状细胞CD11c+ ,CD123+亚群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与疾病活动性、肾脏损伤及血清抗ds-DNA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 选定SLE疾病组51例、疾病对照组30例(类风湿关节炎、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各15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①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疾病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疾病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23+亚群比例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1),而两者CD11c+亚群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LE肾病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23+亚群比例显著高于非肾病组患者(P<0.01),两者CD11c+亚群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DNA+组SLE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ds-DNA-组(P<0.05).结论 树突状细胞CD11c+,CD123+亚群的变化可能是SLE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刘定华;李永哲;胡朝军;佟大伟;张蜀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SCC,NSE,CA72-4对肺癌诊断价值的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72-4(CA72-4)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及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14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43例)及健康对照者(45例)血清CYFRA21-1,CEA,SCC,NSE,CA72-4水平,并计算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采用方差分析及χ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组血清五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CYFRA21-1在肺鳞癌、CEA在肺腺癌、 NSE在小细胞肺癌、SCC在肺鳞癌中水平高,与其它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A72-4在肺鳞癌、肺腺癌的水平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P<0.05).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准确度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五种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的辅助诊断均具有实用价值,且联合检测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黄震英;张淑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口腔扁平苔癣患者焦虑和唾液皮质醇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癣(OLP)患者焦虑和唾液皮质醇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OLP患者和对照组唾液皮质醇水平,使用Spielberger焦虑量表评定两组人群的焦虑状态和焦虑特性.结果 56例OLP患者唾液皮质醇平均浓度为1.32 μg/dl,60例对照组为0.97 μg/dl(P<0.001);OLP组平均焦虑状态评分和平均焦虑特性评分分别为46.78和49.89,对照组分别为39.98和39.21(均P=0.001).唾液皮质醇水平、焦虑状态和特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唾液皮质醇水平、焦虑状态和特性水平与OLP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2,0.04,0.03).结论 OLP发病与精神紧张密切相关,OLP患者存在明显心理异常,因此,对OLP患者进行传统治疗的同时要进行心理治疗.

    作者:耿玉兰;姚绍敏;赵帅;王国欣;李增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异型输血危险性的实验模拟评估

    目的 实验评估异型输血产生的危害,为异型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模拟供者受者血液,受者进行ABH分泌型和非分泌型分类,混合后检测红细胞发生凝集的强度,测定血清中K+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以评价溶血程度.结果 非分泌型受者红细胞凝集强度强于分泌型受者,K+浓度和血红蛋白含量随着输入的异型血液越多发生溶血的程度越高.结论 异型输血后会发生红细胞凝集溶血现象,ABH非分泌型受者红细胞凝集强度强于分泌型受者,激活补体发生溶血的程度无明显差异,分泌型受者血清中的血型物质不能减轻异型输血发生的溶血,输入的异型血液越多,溶血越严重,不主张临床异型输血.

    作者:何子毅;邹文涛;刘景春;唐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CR法检测龈下菌斑中致病菌群分布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牙周致病菌的16S rRNA序列分析方法,讨论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对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的作用及牙周致病菌的分布.方法 对376位牙周病患者(成年组306例、儿童组70例) 在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用药前、后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伴放线嗜血杆菌(Aa)、福赛斯坦纳菌(Tf)、具核梭杆菌(Fn)、中间普氏菌(Pi)5种牙周炎相关致病菌分别进行培养法和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结果 PCR法和培养法的检出率分别为Pg(40.96%,17.82%),Tf(88.56%,27.66%),Fn(81.91%,23.67%),Pi(57.98%,19.15%),Aa(19.15%,9.31%),除Aa(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后者检出率明显低于前者(P<0.01),儿童组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成人组(P<0.05);用药后的PCR法和培养法检出率都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对牙周病患者致病菌的分析,可以对目前技术上能培养以及无法培养的牙周菌进行分类,对防治牙周感染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傅尧;符义富;游丽萍;曾以周;周炳荣;杨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006~2007年Mohnarin西北地区十家医院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总结西北地区十家教学医院2006~2007年度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监测数据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中心设计方案的要求定期上报.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7年度西北地区10家教学医院共分离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3 148株,其中假单胞菌属细菌1 414株,占分离菌的44.92%(1 414/3 148),不动杆菌属细菌1 403株,占分离菌的44.57%(1 403/3 14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50株,占分离菌的4.76%(150/3 148).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仍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监控病原菌,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吡肟对医院内感染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应根据细菌的耐药表型检测和药敏结果慎重应用,同时对临床常用其它抗菌药物普遍敏感性降低.应加强对产酶菌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为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徐修礼;陈潇;孙怡群;郝晓柯;牟立东;赵志军;魏莲花;常威;孟灵;周海凤;黄文辉;韩艳;季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类孟买型在两个近亲与随机婚配家系中的遗传特点

    目的 调查分析近亲与随机婚配的两个家系成员个体间的类孟买型分布状态,了解类孟买表现型在该两家系中的遗传特点.方法 以血型血清学试验作为检测基础,用PCR-SSP法进行ABO基因分型,扩增FUT1,FUT2基因,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或分子克隆测序后,分别鉴定两家系成员的类孟买表现型.结果 近亲婚配的家系1中,先证者与其兄、弟均从父母中得到了FUT1基因的547~548位两碱基AG缺失(h1),880~881位两个T碱基缺失的突变点(h2),表现为h1,h2类孟买型;父亲为h2基因携带者;母亲与先证者的女儿均为h1基因携带者.随机婚配的家系2中先证者与兄弟姐妹共4人,只有先证者本人的两条单倍体均遗传了父、母亲的FUT1基因的547~548位两碱基AG缺失(h1),表现为h1h1类孟买型;其他兄弟姐妹与父亲、母亲、先证者的儿子均为h1基因携带者,血型为正常的表现型.两家系成员的FUT2位点均为正常的野生型.近亲婚配家系Ⅰ中hh纯合子遗传发生率为100%;随机婚配家系Ⅱ中hh纯合子遗传发生率为25%.结论 该两个家系调查发现,类孟买表现型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近亲婚配比随机婚配可大大增加类孟买表现型的遗传概率.

    作者:梁延连;苏宇清;喻琼;李大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性激素对狼疮模型鼠Th1/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目的 研究性激素对MRL/lpr狼疮模型鼠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狼疮模型鼠去势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雌二醇(E2)生理水平组、雌二醇(E2)妊娠水平组、睾酮(T)组.利用RT-PCR方法检测模型动物血液单个核细胞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Th2类细胞因子(IL-4,IL-6)的基因转录状态.结果 雌二醇生理水平组和妊娠水平组IL-2 mRNA的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雌二醇妊娠水平组IL-4和IL-6的mRNA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睾酮组IL-6 mRN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性激素可以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妊娠剂量的雌激素使狼疮模型鼠的细胞因子向Th2偏移,而雄激素则抑制Th2偏移.

    作者:邵松;刘义庆;许丽;张炳昌;崔相法;陈国建;卢志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三种线性评价方法的比较及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AP-IRC,EP6-A和改良的Doumas等三种线性评价方法的区别和适用性及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CAP-IRC,EP6-A,改良的Doumas等三种方法对33个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进行线性评价,比较评价结果的异同.结果 在33个临床化学检验项目中,EP6-A方法有22个可直接判断为线性,7个为临床可接受线性,4个为非线性;CAP-IRC方法有14个为直接线性,18个为可接受线性,1个为非线性;改良的Doumas方法有18个为线性,15个为非线性.结论 EP6-A方法客观,更适用于临床,是目前较理想的线性评价方法.

    作者:吴新忠;庄俊华;林莉;潘婉仪;黄宪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及致病毒素基因的研究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及致病因子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基因和杀白细胞毒素 (PVL) 基因的分布特征及致病性.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法检测毒素基因TSST-1,PVL和 mecA耐药基因.结果 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经PCR法,mecA基因检出率为56.3%(45/80),其中2006年为65.8%(25/38),2007年为47.6%(20/42),2007年的mecA基因检出率低于2006年.PVL+菌株的分离率为30.3%,PVL阳性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13株(13/45,28.9%),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为11株(11/35,3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ST-1基因检出率为6.3%(5/80),MSSA中未检出TSST-1基因.结论 产PVL和TSST-1的MRSA致病力更强,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对MRSA引起的感染应加强控制,防止其在医院播散流行.

    作者:王凤玲;冯秀河;刘静;张竟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和全血血小板数变化在监测老年冠心病的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23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AMI)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8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78例和对照组8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全血血小板总数变化及其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外周全血血小板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能是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龙显科;唐任光;黄照河;王春芳;韦叶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上海地区HTLV-I相关高危人群病毒感染的检测

    目的 建立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I(HTLV-I)前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法,对HTLV-I相关高危标本进行检测,初步了解上海地区HTLV-1在相关疾病和高危人群中的流行特点,探讨核酸检测法在HTLV-I高危人群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实验收集了69例淋巴瘤/白血病患者,72例有多次输血史的其他血液病患者以及1例HTLV-I相关脊髓病(HAM)/热带痉挛性下肢瘫痪(TSP)疑诊患者血液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筛查HTLV-1前病毒tax基因,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TLV-I/II抗体,对上述2种检测中出现任一阳性结果的标本进一步采用nest-PCR检测HTLV-1前病毒env基因以确定HTLV-I的感染.结果 仅HAM/TSP疑诊患者tax基因扩增出现阳性曲线;ELISA检测标本血清HTLV-I/II抗体均为阴性;nest-PCR扩增env基因未见特异性条带.结论 上海地区小样本HTLV-I相关高危人群中未检出HTLV-I感染;建立的核酸检测方法能对HTLV-I病毒感染进行有效的筛查和确认.

    作者:伍晓菲;王华;梁辉;刘晓颖;郑岚;王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差异磁分离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的研究

    目的 改进磁分离酶联免疫法(MEIA).方法 采取预加微量标本、将磁铁置于微孔侧壁和扣除上清液A值法,改进MEIA建立了差异磁分离酶联免疫法(DMEIA).求DMEIA回归方程、线性范围、变异系数(CV),比较DMEIA和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法(ECLIA)配对检测100份血清AFP结果差异.结果 DMEIA检测AFP的回归方程Y=3.94X+16.45,r=0.992,线性范围5~500 ng/ml,批内CV=7.7%,批间CV=8.5%;DMEIA和ECLIA测定血清AF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检测原倍高浓度AFP时(21 460~501 690 ng/ml)两法均未出现hook效应.结论 DMEIA可基本克服hook效应,可用普通微孔板和酶标仪比色,可省去洗涤,检测AFP结果接近ECLIA,但线性范围小于ECLIA.

    作者:徐兵;陈纯美;徐如梅;张建钫;伍严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四川地区健康农民血清部分生化检测指标的调查分析

    目的 对四川地区健康农民血清部分生化检测指标(Tp,Alb,TG,Chol,UA,Crea,ALP,CK,ADA,5'-NT,AFU,LDH,HDL,LDL,PA,LP(a),ApoA,ApoB,Urea)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选取四川省十一个不同地区健康农民1 396例,其中男性697例,女性699例;按年龄段分为18~35岁,36~45岁,45~55岁,检测其19个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不同性别健康农民的血清生化检测指标中Urea,Crea,UA,Tp,ALP,ADA,AFU,ApoA,PA,HDL,CK等11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LDH,5'-NT,Chol,TG,LDL,ApoB,LP(a)等8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ol有年龄差异(P<0.05),其余检测指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川地区健康农民血清生化检测指标存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其参考范围的确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饶绍琴;邓君;传良敏;曹万惠;王文建;刘静芸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的维护及故障处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以化学发光物质为示踪物,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等特点.主要试剂包括氧化剂、发光剂和催化剂等,测试中不使用有害的试剂,因此成为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法中有前途的方法之一.i2000SR具备实现完全自动化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特别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实验结果,而对该仪器的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尤为重要.

    作者:刘检;邓海峰;陆明洋;李敏;徐斌;郑晓;蒋敬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过敏性儿童白细胞介素4受体Q576R与血清总IgE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过敏性儿童白细胞介素4(IL-4)受体Q576R与血清总IgE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垂直电泳方法,检测80例患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IL-4R是否存在Q576R突变位点,并用测序进行确认.采用日本HITACHI的CLA-1过敏原分析仪检测80例患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和2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总IgE水平,然后进行χ2检验及成组t检验.结果 IL-4受体Q576R突变位点和血清总IgE在过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过敏性儿童IL-4受体Q576R与血清总IgE有相关性.

    作者:周君纯;吴兆勇;吴建锋;龙亚银;王东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