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川地区健康农民血清部分生化检测指标的调查分析

饶绍琴;邓君;传良敏;曹万惠;王文建;刘静芸

关键词:健康农民, 血清生化检测, 参考范围
摘要:目的 对四川地区健康农民血清部分生化检测指标(Tp,Alb,TG,Chol,UA,Crea,ALP,CK,ADA,5'-NT,AFU,LDH,HDL,LDL,PA,LP(a),ApoA,ApoB,Urea)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选取四川省十一个不同地区健康农民1 396例,其中男性697例,女性699例;按年龄段分为18~35岁,36~45岁,45~55岁,检测其19个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不同性别健康农民的血清生化检测指标中Urea,Crea,UA,Tp,ALP,ADA,AFU,ApoA,PA,HDL,CK等11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LDH,5'-NT,Chol,TG,LDL,ApoB,LP(a)等8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ol有年龄差异(P<0.05),其余检测指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川地区健康农民血清生化检测指标存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其参考范围的确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6~2007年Mohnarin西北地区十家医院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总结西北地区十家教学医院2006~2007年度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监测数据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中心设计方案的要求定期上报.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7年度西北地区10家教学医院共分离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3 148株,其中假单胞菌属细菌1 414株,占分离菌的44.92%(1 414/3 148),不动杆菌属细菌1 403株,占分离菌的44.57%(1 403/3 14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50株,占分离菌的4.76%(150/3 148).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仍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监控病原菌,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吡肟对医院内感染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应根据细菌的耐药表型检测和药敏结果慎重应用,同时对临床常用其它抗菌药物普遍敏感性降低.应加强对产酶菌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为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徐修礼;陈潇;孙怡群;郝晓柯;牟立东;赵志军;魏莲花;常威;孟灵;周海凤;黄文辉;韩艳;季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精子凋亡形态分类与分子机制探讨

    目的 介绍精子凋亡的形态分类特征,进行分子生物学机制分析,探讨男性不育症的病因.方法 以精液标本进行TUNEL法和瑞-姬染色法,在油镜下观察凋亡精子拍摄图像,确认凋亡精子和介绍两法染色凋亡精子特征.结果 TUNEL法和瑞-姬染色法图像48幅,分别进行形态描述.并进行分子生物学机制探讨.提供凋亡精子的参考范围.结论 睾丸细胞凋亡可发生在支持细胞、生精上皮中的生精细胞,也可以发生在精子的幼稚期和成熟期.为此,在精液中进行精子形态学分类,应检测凋亡精子的比率,对男性不育症鉴别和判断有临床意义.

    作者:曹兴午;曹育爱;邱高辉;石孝民;郭建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和全血血小板数变化在监测老年冠心病的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23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AMI)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8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78例和对照组8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全血血小板总数变化及其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外周全血血小板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能是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龙显科;唐任光;黄照河;王春芳;韦叶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开展HBcAb检测的必要性分析

    目的 研究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开展HBcAb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对114份HBsAg灰区可疑样本(0.8≤S/CO<1)及1 000份HBsAg阴性初次献血者样本(S/CO<0.8,无溶血、脂血等外观异常)做HBV-M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对HBcAb阳性样本做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对HBV-DNA阳性样本再做HBcAb滴度测定.结果 114份HBsAg灰区可疑样本,HBcAb阳性37例;37例HBcAb阳性样本中HBV-DNA阳性21例;21例HBV-DNA阳性样本HBcAb滴度测定2例为1∶64,其余19例均≥1∶128.1 000份HBsAg阴性初次献血者样本中,HBcAb阳性51例;51例HBcAb阳性样本中HBV-DNA阳性2例;2例HBV-DNA阳性样本HBcAb滴度测定1例为1∶64,1例≥1∶128.结论 血站HBsAg检测应加设灰区(0.8≤S/CO<1),去除灰区可疑样本;再对HBsAg检测阴性样本进行HBcAb筛查,淘汰HBcAb阳性高滴度样本,才能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蔡红军;袁克宇;任红红;杨恬;黄劲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多重RT-PCR技术检测儿童呼吸道标本中的常见病毒

    目的 建立多重RT-PCR技术检测儿科呼吸道标本中常见病毒的方法.方法 参照病毒核酸序列设计多重RT-PCR引物,并检索NCBI数据库初步验证其特异性,以实验室阳性株验证引物特异性,优化多重RT-PCR反应条件.并对2008年61份儿童呼吸道标本进行检测,阳性片段测序验证扩增片段特异性.结果 采用多重RT-PCR引物对流感病毒A型(IVA)、流感病毒B型(IVB)、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3型(PIV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鼻病毒(RHV)等6种病毒进行扩增,均无非特异性扩增条带,分别获得171,489,307,585,155,501 bp片段,与设计相符;对引物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引物之间不会因相互干扰而出现假阳性结果,61份儿童呼吸道标本多重RT-PCR扩增,阳性率为50.82%(31/61),核酸序列与经NCBI数据库Blast比对同源性高.结论 实验证明,所建立的多重RT-PCR技术检测儿童呼吸道标本中常见病毒的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和可重复性均较好,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提供了一种方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曾凡胜;陆学东;王琼;罗小芳;黄烈;吴润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国人群β-珠蛋白基因增强子区多态性分析

    目的 对中国人群β-珠蛋白基因3'端增强子区序列进行分析,探讨β-珠蛋白基因增强子区的核苷酸多态性.方法 采集100名正常中国人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β-珠蛋白基因3'端增强子区,经DNA测序确定增强子区序列的变异.结果 在中国人群中,β-珠蛋白基因3'端增强子区共存在五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它们分别是101G/C,182G/A,184C/A,221G/A,340A/T.其中101G/C,182G/A,184C/A和340A/T位点的单核苷酸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均大于1%.结论 在β-珠蛋白基因3'端增强子区的五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中,101G/C,182G/A,184C/A和340A/T为单核苷酸多态性,221G/A可能为突变.

    作者:邹德学;陈卫东;陈伟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41例实验室特点分析

    目的 系统观察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MM)实验室指标特点,为老年人M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41例老年人MM患者多项实验检查结果,包括血液和骨髓形态学等.结果 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占的比值与其对骨髓的损伤程度成正比.36例(87.8%)蛋白电泳呈现M蛋白,32例(78.0%)血清球蛋白增高;血沉异常36例(87.8%),血红蛋白降低31例(75.6%),尿本周氏蛋白阳性20例(48.8%);IgG型25例,IgA型14例.结论 血液和骨髓形态学检查的综合分析,有助于老年MM患者的早期快速诊断、分型及鉴别诊断.

    作者:蔡力力;丁志平;余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深圳地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CTX-M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序列测定技术,了解深圳地区产CTX-M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分布情况,并分析产CTX-M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 应用3组PCR引物分别扩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株质粒DNA的CTX-M基因,并对所有阳性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所有产CTX-M大肠埃希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2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检出CTX-M基因阳性株87株,总阳性率为71.9%,测序结果显示6株为CTX-M-3型,10株为CTX-M-15型,58株为CTX-M-14型,9株为CTX-M-9型,4株为CTX-M-13型.检出的87株CTX-M型大肠埃希菌株对头孢噻肟的耐药为突出,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产CTX-M大肠埃希菌基因型主要为CTX-M-14基因型.产CTX-M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活性高,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临床上可依据药敏报告加以选用.

    作者:武学成;张阮章;卢月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国HIV-1流行毒株的耐药基因变异研究现状

    HIV耐药性的产生可能是病毒自发突变和药物压力选择的结果,但已成为维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长期疗效的主要障碍.耐药病毒的出现促进了耐药检测方法的发展,而耐药检测的目的 在于帮助医师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中国HIV-1流行毒株的耐药产生现状不容乐观.

    作者:钟敏;杨绍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缺血修饰清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7例确诊ACS患者在发病后的入院即刻,2,4,6,12h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中IMA、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CK-MB mass) 、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另选35例健康体检者做正常对照组,将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IMA对ACS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ACS患者中IMA水平于胸痛发作后入院即刻略有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1),2 h已经明显升高,4 h仍持续增高,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6 h开始下降并逐渐回到基线水平,而MYO在发病后2 h开始升高,CK-MB mass,cTnI水平则在胸痛发作4~6 h开始升高.结论 IMA对ACS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是一种较理想的ACS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肖路延;王萌;唐志毅;郭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FibroTest在肝纤维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FibroTest(FT)在肝纤维化疾病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留取2008年1月~5月上海长征医院27例慢性肝炎患者、27例肝炎肝硬化患者、2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和16例健康查体者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α2M)、结合珠蛋白(HA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BIL)和载脂蛋白AⅠ(Apo AⅠ)五个指标,按公式FT=4.467×log α2M -1.357×log HAP+1.017×log GGT+0.0281×Age+1.737×log BIL-1.184×ApoA1+0.301×SeX(female=0,male=1) -5.540,计算FT数值.结果 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F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4),慢性肝炎组与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肝炎肝硬化组与P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但两组间GGT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P=0.003).结论 FT可以反映肝纤维化发展的程度,在鉴别诊断肝病、判断肝病患者的病程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晔;耿红莲;仲人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的维护及故障处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以化学发光物质为示踪物,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等特点.主要试剂包括氧化剂、发光剂和催化剂等,测试中不使用有害的试剂,因此成为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法中有前途的方法之一.i2000SR具备实现完全自动化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特别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实验结果,而对该仪器的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尤为重要.

    作者:刘检;邓海峰;陆明洋;李敏;徐斌;郑晓;蒋敬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在预示肿瘤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Sysmex SF-3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动态观察50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白细胞数(WBC)、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结果 在化疗后6 d左右WBC,PLT,MPV先后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在化疗后10 d左右MPV回升,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而WBC,PLT与化疗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PV比WBC,PLT在评价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方面更有意义,MPV可以优先作为评价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指标.

    作者:葛艾莉;任广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肌酐及改良MDRD方程在糖尿病肾功能损害中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比较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肌酐(Scr)和改良后的肾病预后膳食改良试验(modifica tion of diet in drsease,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Cystatin C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Scr采用碱性苦味酸动力学法.结果 247例糖尿病患者,各期Cystatin C,Scr随eGFR的下降逐渐升高,各期水平差异显著.Cystatin C,Scr与eGF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39,-0.7409,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2,0.9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Cystatin C佳诊断点为1.39 mg/L.结论 Cystatin C是反映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的良好指标,敏感度高于Scr,如与eGFR结合,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MDRD方程适用于Scr正常及增高患者eGFR的估算.

    作者:赵金玲;周宏博;刘立峰;郑慧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全血反复冻融对工作站提取基因组DNA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全血样本在反复冻融后对DNA工作站抽提基因组DNA含量和纯度的影响.方法 研究随机抽取100份样本,相隔一天连续进行反复冻融四次,将每次融化的样本运用DNA工作站抽提基因组DNA,并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其浓度和纯度及琼脂糖电泳检测DNA完整性.结果 全血样本反复冻融组间比较抽提基因组DNA的含量和纯度,含量(μg)方面,第一次为2.220±1.004,第二次为2.956±0.768,第三次为2.540±0.817,第四次为2.760±0.881;纯度(A260nm/A280nm)方面,第一次为1.748±0.076,第二次为1.780±0.069,第三次为1.855±0.058,第四次为1.750±0.071.检测结果提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DNA长度大于15 kb.结论 反复冻融次数对DNA工作站抽提全血样本基因组DNA的含量和纯度均无影响,具有快速、高通量化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大明;邹红岩;李桢;邓志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的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的处理

    我科于2001年引进一台法国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它可以同时测定多项凝血指标,并有各项参数的单位变换模式,该机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作者:肇晓光;宋全春;刘芳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聚氯乙烯血液保存袋对血小板活性及凋亡情况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种类保存袋对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保存过程中血小板活性及凋亡情况的变化.方法 手工浓缩血小板无菌加入到3种保存袋中22℃保存,于保存0,1,3,5,7 d分别取血样检测血小板pH值、CD62P(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Annexin (PS阳性表达率).结果 血小板计数三种血袋5 d保存,pH值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62P阳性表达率荷兰保存袋结果好;Annexin (PS阳性表达率)上海血小板专用袋结果好.结论 同为聚氯乙稀材质的保存袋因为原料及添加剂不同对血小板活性及凋亡情况影响也不同.

    作者:高波;张磊;韩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类孟买型在两个近亲与随机婚配家系中的遗传特点

    目的 调查分析近亲与随机婚配的两个家系成员个体间的类孟买型分布状态,了解类孟买表现型在该两家系中的遗传特点.方法 以血型血清学试验作为检测基础,用PCR-SSP法进行ABO基因分型,扩增FUT1,FUT2基因,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或分子克隆测序后,分别鉴定两家系成员的类孟买表现型.结果 近亲婚配的家系1中,先证者与其兄、弟均从父母中得到了FUT1基因的547~548位两碱基AG缺失(h1),880~881位两个T碱基缺失的突变点(h2),表现为h1,h2类孟买型;父亲为h2基因携带者;母亲与先证者的女儿均为h1基因携带者.随机婚配的家系2中先证者与兄弟姐妹共4人,只有先证者本人的两条单倍体均遗传了父、母亲的FUT1基因的547~548位两碱基AG缺失(h1),表现为h1h1类孟买型;其他兄弟姐妹与父亲、母亲、先证者的儿子均为h1基因携带者,血型为正常的表现型.两家系成员的FUT2位点均为正常的野生型.近亲婚配家系Ⅰ中hh纯合子遗传发生率为100%;随机婚配家系Ⅱ中hh纯合子遗传发生率为25%.结论 该两个家系调查发现,类孟买表现型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近亲婚配比随机婚配可大大增加类孟买表现型的遗传概率.

    作者:梁延连;苏宇清;喻琼;李大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Siglec-1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Siglec-1(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s,唾液酸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CD169)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PBC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40例肝炎后肝硬化对照者外周血CD14,CD169双阳性细胞的表达率;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入选对象单核细胞中Siglec-1mRNA的含量;生化常规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BC组单核细胞CD14,CD169双阳性率为13.0%±2.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0.2%,P<0.01)及肝炎后肝硬化对照组(4.1%±0.5%,P<0.01).PBC组Siglec-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健康对照组的3.4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C患者单核细胞表面siglec-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mRNA含量显著增加,说明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已经发生巨噬细胞化,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PB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晔;奚伟强;蒋廷旺;陈燕;姚定康;邓安梅;仲人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上海地区HTLV-I相关高危人群病毒感染的检测

    目的 建立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I(HTLV-I)前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法,对HTLV-I相关高危标本进行检测,初步了解上海地区HTLV-1在相关疾病和高危人群中的流行特点,探讨核酸检测法在HTLV-I高危人群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实验收集了69例淋巴瘤/白血病患者,72例有多次输血史的其他血液病患者以及1例HTLV-I相关脊髓病(HAM)/热带痉挛性下肢瘫痪(TSP)疑诊患者血液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筛查HTLV-1前病毒tax基因,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TLV-I/II抗体,对上述2种检测中出现任一阳性结果的标本进一步采用nest-PCR检测HTLV-1前病毒env基因以确定HTLV-I的感染.结果 仅HAM/TSP疑诊患者tax基因扩增出现阳性曲线;ELISA检测标本血清HTLV-I/II抗体均为阴性;nest-PCR扩增env基因未见特异性条带.结论 上海地区小样本HTLV-I相关高危人群中未检出HTLV-I感染;建立的核酸检测方法能对HTLV-I病毒感染进行有效的筛查和确认.

    作者:伍晓菲;王华;梁辉;刘晓颖;郑岚;王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