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朱征;杨敏;黄倩

关键词:腺苷脱氨酶,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正常对照组45例,糖尿病(DM)组40例,DM并发症组43例,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血清葡萄糖(FBG)、腺苷脱氨酶(ADA)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①DM并发症组FBG,ADA,HbA1c水平与对照组、DM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DM组FBG,HbA1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DA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M并发症组FBG与HbA1c水平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713 5,P<0.01),ADA与HbA1c也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547 0,P<0.01);④DM组FBG与HbA1c有明显相关关系(r=0.732 3 ,P<0.01),而ADA与H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r=0.247 8,P>0.05).结论 血清ADA活性测定对于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鉴别糖尿病与糖尿病并发症、衡量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血糖控制好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AFP-IgM复合物联合AFP对诊断肝癌的互补作用

    目的 探讨新型肿瘤标志物AFP-IgM免疫复合物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的互补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同步检测113名正常人、85例HCC患者、23例肝硬化和63例肝炎患者血清AFP-IgM与AFP含量.应用ROC曲线确立AFP-IgM和AFP的佳切割值分别为300 AU/ml和20 μg/L作为有诊断学意义的临界值.在此切割值下,对AFP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血清进行AFP-IgM检测以及对AFP-IgM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血清进行AFP检测,探讨两种诊断方法对HCC诊断的互补作用.结果 在AFP诊断为阴性的HCC患者中AFP-IgM诊断的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83.6%,有效率为81.6%;在AFP-IgM诊断阴性的HCC患者中AFP诊断的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91.7%,有效率为88.8%.结论 AFP与AFP-IgM联合检测将提高对HCC诊断的效率,AFP和AFP-IgM在HCC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互补性.

    作者:徐斌;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促血管生成素2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早期筛查研究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 (Ang-2)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早期筛查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诊断但尚未经治疗肺癌53例,肝癌46例,肠癌50例作为实验组,良性疾病对照组47例,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Ang-2,AFP,CEA,CA199的浓度水平,Ang-2用单克隆抗体微球免疫比浊法检测,AFP,CEA,CA199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分别计算其相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Ang-2在肺癌、肝癌、肠癌、良性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中敏感度分别为47.2%(25/53),19.6%(9/46),22.0%(11/50),12.8%(6/47)和6.3%(5/80),总特异度为91.3%(116/127).Ang-2在肺癌中的敏感度较高,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Ang-2分别与CEA和CA199进行相关性分析(r=-0.114和r=-0.255),r绝对值小于0.30,与CEA诊断价值相当,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在肝癌及肠癌中敏感度较低,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不宜单独作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指标.肿瘤患者血清AFP,CEA,CA199全部阴性而Ang-2阳性者占7.4%,单一肿瘤指标阴性而Ang-2阳性者在8.0%~22.6% .结论 Ang-2在肺癌中敏感度较高,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联合检测Ang-2,AFP,CEA,CA199,有助于提高常见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肠癌)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方玲;顾向明;沈庆茂;徐志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及型别分布研究

    目的 了解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的分布.方法 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检测168例宫颈癌及CIN患者HPV 21种基因型,并对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8例宫颈癌及CIN患者中共检出127例(75.6%)HPV感染,其中CIN Ⅰ,CIN Ⅱ,CIN Ⅲ和宫颈癌中HPV感染率分别是52.4%(22/42),71.1%(32/45),85.4%(41/48)和97.0%(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癌及CIN中共检出14种HPV亚型,其主要基因型及其感染率分别是HPV16(38.1%),58(10.1%)和52(6.0%);在CIN Ⅰ,CIN Ⅱ,CIN Ⅲ和宫颈癌组中,两种以上HPV基因型感染率分别为2.4%(1/42),6.7%(3/45),10.4%(5/48)和24.2%(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高危型HPV阳性率在各年龄组依次为84.4%,46.4% 和77.6%,低危型HPV阳性率在各年龄组依次为6.7%,7.1%和6.0%.结论 宫颈癌及CIN中HPV感染的基因型以HPV-16,58和52为常见.高危型HPV感染是子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多重HPV感染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张建明;周杨杨;程建平;金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中bcr/abl融合基因的情况, 探讨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标本bcr-abl融合基因.结果 52例ALL 患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8例,其中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者7例缓解,CR率为38.9%;阴性者27例缓解,CR率为79.4%.对34例缓解患者进行短期随访,共有13例复发.7例诊断时bcr/abl(+)的缓解期患者,证实仍有6例存在bcr/abl残余克隆.此6例CR期有MRD存在的患者在随访时间内全部复发.而27例缓解期不存在MRD的患者有7例复发.MRD阴性者复发率为25.9%,MRD阳性者复发率为100%,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有助于ALL病情观察;对于缓解期患者MRD的检测,增加了预后评估价值.

    作者:吴兆勇;周君纯;郑丽;刘家华;龙亚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发热门诊甲型流感患病人群分布特点

    目的 探讨发热门诊甲型流感患病人群分布的特点.方法 对2009年11月1日~10日空军总医院发热门诊共1 084例发热患者,使用甲型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患者鼻黏膜分泌物,进行甲型流感初筛,对患病人群的性别、年龄、感染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084例就诊患者中292例甲流筛查阳性,阳性率为26.9%.男性甲流阳性率为28.2%,女性为25.6%,男、女甲流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进行R×C表资料的χ2检验:各年龄组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0~15岁组感染人数占总感染数的44.4%,为感染率高组;其他各年龄组感染率分别为:16~20岁,32.8%;21~30岁,20.8%;≥31岁,12.0%.结论 甲流感染无性别差异;感染人群趋向于低龄人群,感染率随年龄增高呈逐渐下降趋势.提醒人们要对青少年儿童实施加倍的防护,以杜绝群体感染.

    作者:安映红;马红雨;罗丹;张晓燕;李凤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ELDI-TOF-MS技术筛选鼻咽癌患者血清标志蛋白

    目的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筛选鼻咽癌(NPC)患者血清中的标志蛋白.方法 用Ciphergen Biosystem公司生产的PBSⅡ/C型蛋白质指纹图谱仪和GoldChip(金芯片)蛋白芯片检测98例鼻咽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的蛋白指纹图谱,采用Biomaker Wizard 3.1软件分析两组的蛋白表达情况筛选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两组均检出较多蛋白峰,并且有表达明显的蛋白峰(P<0.01),在鼻咽癌患者中,低表达的有1个(即m/z为5 026Da),高表达的有4个(即m/z为5 934 Da,5 352 Da,6 655 Da,6 675 Da).结论 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NPC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汪碧琼;陶华林;唐明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目的 确定艾滋病患者体内所感染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方法 取患者骨髓涂片、染色、镜检及血液真菌培养,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 骨髓涂片中可见巨噬细胞内有大量有横隔的病原体,血液培养为双相真菌,25℃青霉相生长并产玫瑰红色素,显微镜下可见帚状枝.结论 由患者体内分离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菌.

    作者:陈中举;李丽;张蓓;简翠;王斌;田磊;孙自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两种BA-ELISA法和SPT法检测尘螨过敏原比较分析研究

    目的 采用北京地区和广州地区过敏原包被研制出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变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尘螨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并将其结果做比较分析.方法 分别采用北京地区过敏原(BA-ELISA法一组)和广州地区过敏原(BA-ELISA法二组)作为包被抗原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8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体外检测其过敏原,并将其中尘螨检测结果分别与尘螨皮肤点刺试验(SPT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采用北京地区和广州地区过敏原包被研制出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尘螨阳性率分别为30.2%和32.0%,与SPT法试验阳性率结果比较,彼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北京和广州不同地区过敏原包被研制出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没有明显的地域性,均可用于不同地区过敏性疾病的检测.

    作者:党华;甘嘉裕;黄志坚;邱于斌;雷均平;陈志强;曾志;梁伟英;肖继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90例肝移植患者术后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62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肝移植患者中,感染发生率为55.6%,常见的菌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7%),铜绿假单胞菌(11.1%),肺炎克雷伯菌(9.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9.9%),念珠菌(8.6%).病原菌具有高耐药的特点,而且呈现泛耐药现象,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在逐年上升,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结论 加强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肝移植术后预防和治疗感染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立丽;陈铭;王晨;于艳华;赵秀英;孙桂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应用Excel条件格式功能自动判断血液分析仪校准和比对结果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大量的文字和数据需要处理,广泛使用美国微软(Microsoft)公司的Office办公软件,其中由于Excel的函数及数据分析工具库可进行统计学分析(F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相关分析等)、图表制作等[1],对数据的处理非常方便.

    作者:谢恒;曾素根;谢元宏;张崇维;蒋能刚;孙玉明;代波;陈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复发性尿结石患者支原体检测和尿石成分分析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复发性尿结石患者结石形成初期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及其与结石复发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对上尿路结石52例、下尿路结石121例的早期尿结石即尿结石中的核心部分-石核进行解脲支原体核酸成分(UU-DNA)检测,同时用化学滴定法分析石核的化学成分.结果 复发性尿结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30~65岁多发,52例复发性上尿路结石的石核中UU-DNA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7.7%,121例复发性下尿路结石的石核中UU-DNA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29.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9.96,P<0.005).UU-DNA阳性石核的化学成分中均含有碳酸钙和(或)磷酸钙盐、镁盐或碳酸磷灰石,UU-DNA阴性石核的化学成分中以草酸钙为主.对40例石核UU-DNA阳性患者取石后随防2年结果显示:对UU进行治疗的研究组取石后2年内尿结石的再复发率为1/20,而未对UU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再复发率为13/20,二组患者取石后2年内的再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性意义(χ2=15.82,P<0.005).结论 尿结石的石核中检测到UU-DNA是尿结石复发形成初期感染UU的直接证据,且UU-DNA阳性石核中均含有碳酸钙或磷酸钙等UU活动时产生的化学成分,说明尿结石形成早期,尿路有UU感染活动的迹象;取石后随访2年的结果:控制UU感染可极显著地降低石核UU-DNA阳性者的结石复发率,证明UU感染是石核UU-DNA阳性者结石复发形成的主要因素.

    作者:帅丽华;冷耀明;周会祥;孙晓红;何媛;曾泉;宋秋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光气中毒家兔急性肺损伤治疗实验观察

    目的 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AUVIB) 疗法对光气中毒家兔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中毒组、常规治疗组及AUVIB治疗组,于中毒72 h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析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家兔光气中毒后BALF中AKP,ACP活性显著升高 (P<0.01),给予AUVIB 治疗后,BALF中ACP和AKP活性与中毒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动脉血pH值、PaO2及SaO2显著升高(P<0.01),PaCO2 显著降低(P<0.01).结论 AUVIB 能改善氧供和代谢,可用于光气急性中毒肺损伤的治疗.

    作者:夏爱军;白艳丽;张献清;穆士杰;张秋会;刘志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青霉素对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尿中青霉素对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定性实验的干扰作用.方法 将尿液、红细胞、青霉素按一定比例配制,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尿中青霉素浓度达到2.5万单位/ml或更大时可使尿测定为'+'的红细胞降低为'±',当尿中青霉素浓度达40万单位/ml,可致假阴性;当尿中浓度达10万单位/ml,可使原测定'(三)'的红细胞降低为'+',当尿中青霉素浓度达20万单位/ml或超过20万单位/ml,可使结果降低为'±',甚至出现假阴性;当尿中青霉素浓度达20万单位/ml,可使原测定为'(三)'的红细胞结果降低.结论 尿液中的青霉素影响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的定性结果,并随着尿液中青霉素浓度的增加,干扰度更加显著,甚至可致尿红细胞检测呈假阴性.

    作者:李廷富;万立华;秦艳飞;郭平;邓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改良试剂瓶提高生化试剂开瓶稳定性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改良试剂瓶对于提高生化试剂开瓶稳定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改良试剂瓶对Cre,ALP,TBA,Lp(a),Na+等生化试剂进行开瓶稳定性、精密度及校准周期试验,并以普通试剂瓶设为对照组,观察测定结果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监测期内在相同条件下使用改良试剂瓶及普通试剂瓶保存Cre,ALP,TBA,Lp(a),Na+试剂,观察实验结果:①监测期末测定结果下降的偏差(%)分别为-3.84/-24.23,-2.47/-11.99,-1.75/-25.58,4.25/-7.35,1.17/8.6;②开瓶后的有效期(d)分别为15/7,30/15,60/15,72/30,7/4;③检测结果的日间变异CV(%)分别为1.57/5.14,1.10/4.41,4.01/9.51,3.4/3.55,1.0/3.18;④检测项目的校准周期(d)分别为15/7,26/18,60/16,68/30,15/4;⑤改良试剂瓶在监测期内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5组项目检测结果中除Lpa正常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改良试剂瓶对于提高Cre,ALP,TBA,Lp(a),Na+等不同类型生化试剂开瓶后的稳定性、延长效期及减小室内检测结果日间变异效果显著,因此在实验室检验成本控制和检验质量控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替代普通试剂瓶广泛应用于生化自动化分析.

    作者:邓建平;朱海波;徐继勋;向环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泌尿系感染23株大肠埃希菌ERIC-PCR多态性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菌株变异情况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法和NCCLS推荐的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的检测;23株大肠埃希菌运用ERIC-PCR进行聚类分析,并用聚类统计学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11株,检出率为47.8%;药敏结果显示ESBLs+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ESBLs-菌;聚类分析,将23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为四大类,相似系数从0.56~0.92.结论 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的水解能力很强,大部分ESBLs+菌株对头孢他啶较稳定;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是目前少数对ESBLs+菌高度稳定的抗生素;应加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应用的监督,减轻抗生素的选择压力;ERIC-PCR指纹图谱基因技术分型方法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简便快捷,可用于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监测.

    作者:周俊英;付有荣;郭清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清β2-微球蛋白在HIV/AID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血清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HIV感染者血β2-微球蛋白、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尿素氮和肌酐,分析其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变化及与病毒载量、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以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HIV感染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A,B,C三期逐渐升高(P<0.05),B,C两期患者明显高于A期(P<0.05),B期与C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AIDS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非AIDS组(P<0.05);死亡组显著高于未死亡组(P<0.05);24例患者接受HARRT治疗三月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5).HIV感染者血β2-微球蛋白浓度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19,P<0.01),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571,P<0.01).几乎所有的HIV感染者肾功能指标都正常.结论 HIV感染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与免疫系统被激活和淋巴细胞被破坏致机体产生了更多的β2-微球蛋白有关,可反映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体内高浓度的β2-微球蛋白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佳.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的检测是进行临床分期、病情预测的重要指标,并可评价HARRT疗效.

    作者:黄菁;王清波;隋俊;虞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ABBOTT 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几例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ABBOTT 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是美国雅培公司研制开发的大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利用化学发光原理进行检测.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故障,现对仪器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刘青;王厚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规则的应用研究

    目的 采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评估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血细胞复检规则和国内协作组提出的复检规则(简称旧复检规则),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适合于大型综合医院使用的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新复检规则.方法 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XE-210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患者标本共1 486份,同时涂片做显微镜检查,包括细胞形态观察和人工白细胞分类.按照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国内协作组复检规则、自行拟定的新筛选方案和涂片镜检阳性标准进行评估,计算出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和涂片复检的比率,并筛选出佳方案.结果 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真阳性率为14.0%(208/1 486),假阳性率为31.49%(468/1 486),真阴性率为52.42%(779/1 486),假阴性率为2.09%(31/1 486).用旧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真阳性率为12.79%(190/1 486),假阳性率为18.98%(282/1 486),真阴性率为65.48%(973/1 486),假阴性率为2.76%(41/1 486).用修改后的新复检规则(方案4)和镜检阳性规则对1 486份标本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真阳性率为13.86%(206/1486),假阳性率为25.17%(374/1486),真阴性率为58.75%(873/1486),假阴性率为2.22%(33/1486).在新复检规则(方案4)的基础上,参考旧复检规则、XE-2100仪器的性能特点和解放军总医院血细胞分析常规工作情况,提出了适合于大型综合医院使用的XE-2100仪器的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的涂片复检规则;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假阴性率0.96%,低于旧复检规则的2.26%,且血液病细胞无漏检.结论 血涂片复检规则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收集、整理发现问题,及时对复检规则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血细胞分析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乐家新;丛玉隆;王海;王红霞;傅淑宏;徐菡;兰亚婷;朱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D-二聚体与CD146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CD146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尿常规及尿微量清蛋白(MALB)的检测结果,将120例糖尿病(DM)患者分为常规蛋白尿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微量清蛋白尿组(MALB≥30 mg/24 h但常规尿蛋白阴性)34例(男17例,女17例)和单纯糖尿病组(MALB<30 mg/24 h)56例(男31例,女25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CD146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二聚体和CD146水平:单纯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组之间比较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与CD146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而且CD146更为敏感.

    作者:张长庚;姚新洁;王文治;严香菊;吴凤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多基因疾病.TOAST分型是一种侧重于脑卒中病因学的分型方法,它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A)、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明确病因型(SOE)及不明原因型(SUE),且各亚型的遗传易感基因有所差异.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多态性及其在不同亚型之间的分布差异,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该疾病,并且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王克迪;康熙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