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β2-微球蛋白在HIV/AID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黄菁;王清波;隋俊;虞玲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 艾滋病, CD4+T细胞, 病毒载量
摘要: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血清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HIV感染者血β2-微球蛋白、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尿素氮和肌酐,分析其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变化及与病毒载量、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以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HIV感染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A,B,C三期逐渐升高(P<0.05),B,C两期患者明显高于A期(P<0.05),B期与C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AIDS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非AIDS组(P<0.05);死亡组显著高于未死亡组(P<0.05);24例患者接受HARRT治疗三月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5).HIV感染者血β2-微球蛋白浓度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19,P<0.01),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571,P<0.01).几乎所有的HIV感染者肾功能指标都正常.结论 HIV感染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与免疫系统被激活和淋巴细胞被破坏致机体产生了更多的β2-微球蛋白有关,可反映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体内高浓度的β2-微球蛋白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佳.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的检测是进行临床分期、病情预测的重要指标,并可评价HARRT疗效.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地区1~8岁健康儿童补体C3,C4含量的检测及其参考范围的建立

    目的 建立广州地区1~8岁儿童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参考范围.方法 应用Beckman-coulter Immage 800特种蛋白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对968例1~8岁健康儿童血清补体C3,C4含量进行检测,分成7个年龄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地区1~8岁健康儿童血清补体C3,C4含量在性别和各年龄段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参考范围(g/L)为C3:0.59~1.81,C4:0.19~0.22.同时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以及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岁儿童血清补体C3,C4旧的参考范围已不适用于当今人群,各地、各实验室应测定一批健康人的标本,统计出各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若存在性别差异,应分别制定两性的参考范围,若存在年龄组间差异,还应进一步制定两性间各个年龄组的参考范围.

    作者:姜志勇;刘云锋;关启鸿;关克涛;欧阳芬;刘海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在百日咳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在百日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5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年龄小于6个月免疫不完全或未进行免疫接种患儿中,选择74例反复咳嗽疑似百日咳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0例临床明确排除百日咳的肺炎患儿作为阴性对照,百日咳标准菌株作为阳性对照,负压吸取痰标本.从痰中提取细菌总DNA,应用PCR检测技术测定痰标本中百日咳杆菌的双目标基因(插入区域IS481以及百日咳毒素启动子区域PT),评价PCR双目标基因检测技术在百日咳诊断中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痰标本细菌总DNA提取效果良好,适用于PCR扩增检测.经百日咳PCR双目标基因检测74例患儿,其中20例(27%)结果为阳性,40例临床明确排除百日咳的肺炎患儿结果均为阴性,阳性对照标准菌株为阳性.结论 PCR双目标基因检测技术用于诊断百日咳时,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而且简单易行,适合百日咳杆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和平;郑跃杰;陈小文;马卓娅;卢志威;高镝;张民;邓继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对目前尿沉渣显微镜红、白细胞定量计数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尿沉渣显微镜红细胞及白细胞定量计数与尿液细胞实际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患者尿液干化学检查细胞阳性标本63例,RCF400 g,离心5 min,吸取上清液,余0.2 ml尿沉渣,分别对不离心尿液、离心后尿液上清液及尿沉渣进行显微镜细胞定量计数.结果 离心后尿沉渣细胞计数结果与不离心尿液细胞计数结果有较大差异;39例含有红细胞的尿液离心后尿沉渣中检出红细胞数仅为未离心尿液红细胞数的65.7%;24例含有白细胞的尿液离心后尿沉渣中检出白细胞数为未离心尿液白细胞数的70.3%.;上清液中红、白细胞残留率分别为8.02%和8.6%;尿沉渣及上清液细胞计数之和小于未离心尿液细胞数.结论 传统尿沉渣显微镜细胞定量计数方法,由于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即使进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规范,条件固定,也很难获得准确结果,不适于作为尿液有形成分细胞定量的检查方法.

    作者:岳秀玲;王平;吴静;王苏平;刘亚楠;康熙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ABBOTT 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几例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ABBOTT 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是美国雅培公司研制开发的大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利用化学发光原理进行检测.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故障,现对仪器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刘青;王厚照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RSP-BEP血液筛查仪器常见故障的排除及维护

    本站购买RSP150全自动加样器以及BEPⅢ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1,2],这些仪器的引进,不仅降低劳动强度,而且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实现了检验自动化操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仪器进行常规的系统维护和一些常见故障的排除,只有这样检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现就我们工作中遇到仪器常见的故障以及维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赵菲;刘桂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MicroRNA-34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自行设计的颈环结构引物,建立外周血检测microRNA-34a(miR-34a)的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s)样品的检测.方法 用TRIzol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RNA,以颈环结构的RT引物逆转录出相应的cDNA,然后以miR-34a的PCR引物进行PCR检测,电泳观察结果.结果 建立的颈环RT-PCR能正确检测miR-34a.在RA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miR-34a的表达,其中初发者检出率较高(2/6),复发者检出率为(1/9);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和治疗好转者未见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检测miR-34a的方法,miR-34a检测可能对RA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陈晓旦;刘秀雯;吴琳;成静;阴晴;李晶;吴忠;钱晖;许文荣;邵启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地区婴儿肝病综合征病原分析及细胞免疫研究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婴儿肝病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及相应的细胞免疫特征.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32例肝病综合征患儿血清病毒抗体,测定项目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以及风疹病毒(RV),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患儿ALT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病原学检查以巨细胞感染多见,占26.5%,其次是HSV感染,占1.5%;CMV-IgM(+)患儿中ALT值异常(ALT>40 U/L)者占91.4%,且其CD4+淋巴细胞绝对数升高而百分比降低,CD8+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均升高,CD3+淋巴细胞绝对数升高,CD4+/CD8+比值显著降低,与同龄健康婴儿及CMV-IgM(-)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 巨细胞病毒是婴儿肝病综合征的重要致病因子,小儿感染CMV肝炎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相对抑制状态,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佳;宋娜;陈莎;邱艳;艾洪武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及型别分布研究

    目的 了解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的分布.方法 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检测168例宫颈癌及CIN患者HPV 21种基因型,并对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8例宫颈癌及CIN患者中共检出127例(75.6%)HPV感染,其中CIN Ⅰ,CIN Ⅱ,CIN Ⅲ和宫颈癌中HPV感染率分别是52.4%(22/42),71.1%(32/45),85.4%(41/48)和97.0%(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癌及CIN中共检出14种HPV亚型,其主要基因型及其感染率分别是HPV16(38.1%),58(10.1%)和52(6.0%);在CIN Ⅰ,CIN Ⅱ,CIN Ⅲ和宫颈癌组中,两种以上HPV基因型感染率分别为2.4%(1/42),6.7%(3/45),10.4%(5/48)和24.2%(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高危型HPV阳性率在各年龄组依次为84.4%,46.4% 和77.6%,低危型HPV阳性率在各年龄组依次为6.7%,7.1%和6.0%.结论 宫颈癌及CIN中HPV感染的基因型以HPV-16,58和52为常见.高危型HPV感染是子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多重HPV感染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张建明;周杨杨;程建平;金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AT-Ⅲ变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糖尿病肾病(DN)血浆抗凝血活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状况,为早期诊断DN提供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 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AT-Ⅲ进行测定.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血浆中AT-Ⅲ活性水平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DN的指标.

    作者:赵立铭;尚晓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促血管生成素2在常见恶性肿瘤中的早期筛查研究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 (Ang-2)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中的早期筛查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诊断但尚未经治疗肺癌53例,肝癌46例,肠癌50例作为实验组,良性疾病对照组47例,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Ang-2,AFP,CEA,CA199的浓度水平,Ang-2用单克隆抗体微球免疫比浊法检测,AFP,CEA,CA199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分别计算其相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Ang-2在肺癌、肝癌、肠癌、良性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中敏感度分别为47.2%(25/53),19.6%(9/46),22.0%(11/50),12.8%(6/47)和6.3%(5/80),总特异度为91.3%(116/127).Ang-2在肺癌中的敏感度较高,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Ang-2分别与CEA和CA199进行相关性分析(r=-0.114和r=-0.255),r绝对值小于0.30,与CEA诊断价值相当,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在肝癌及肠癌中敏感度较低,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不宜单独作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指标.肿瘤患者血清AFP,CEA,CA199全部阴性而Ang-2阳性者占7.4%,单一肿瘤指标阴性而Ang-2阳性者在8.0%~22.6% .结论 Ang-2在肺癌中敏感度较高,可作为肺癌的独立肿瘤指标,联合检测Ang-2,AFP,CEA,CA199,有助于提高常见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肠癌)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方玲;顾向明;沈庆茂;徐志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AFP-IgM复合物联合AFP对诊断肝癌的互补作用

    目的 探讨新型肿瘤标志物AFP-IgM免疫复合物和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的互补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同步检测113名正常人、85例HCC患者、23例肝硬化和63例肝炎患者血清AFP-IgM与AFP含量.应用ROC曲线确立AFP-IgM和AFP的佳切割值分别为300 AU/ml和20 μg/L作为有诊断学意义的临界值.在此切割值下,对AFP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血清进行AFP-IgM检测以及对AFP-IgM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血清进行AFP检测,探讨两种诊断方法对HCC诊断的互补作用.结果 在AFP诊断为阴性的HCC患者中AFP-IgM诊断的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83.6%,有效率为81.6%;在AFP-IgM诊断阴性的HCC患者中AFP诊断的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91.7%,有效率为88.8%.结论 AFP与AFP-IgM联合检测将提高对HCC诊断的效率,AFP和AFP-IgM在HCC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互补性.

    作者:徐斌;蒋敬庭;吴昌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关系,探讨其在该病肾损害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112例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mAlb) 、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并以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病例血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化学法检测血清肌酐(Cr),同时检测正常组各项指标.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1级组尿mAlb,TRF,α1-M,β2-M及血Cr均无明显升高,而血ET增高,血NO降低(P<0.05) .②高血压病2级组尿mAlb,TRF,α1-M及血ET明显增高,血NO明显降低(P<0.01),而β2-M、血Cr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③高血压病3级组尿mAlb,TRF,α1-M及血ET显著升高;血NO显著降低(P<0.001),尿β2-M和血Cr明显升高(P<0.01) .④ET分别与血压、Scr及尿mAlb,TRF,α1-M,β2-M呈正相关,NO分别与血压、Scr及尿mAlb,TRF,α1-M,β2-M呈负相关.结论 高血压患者尿微量蛋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具有明显关系,提示ET及NO在高血压性肾损害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余秀兰;赵华云;陈伟强;罗子幸;贺青军;王文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脂肪肝患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脂肪肝患者的发病机理及病程进展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19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41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PEDF,VEGF,CTGF进行检测.结果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CTGF表达显著上调(P<0.01),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而PEDF与VEGF表达明显下调,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正相关.结论 PEDF是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保持正常组织透明无血管的状态有重要作用,CTGF是促进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调节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和胶原合成,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VEGF是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正常和异常血管新生的重要的调节因子,在生理和病理性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三者同时表达异常,可能提示脂肪肝患者免疫病理机理中的细胞活化模式,对脂肪肝患者的免疫机制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永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耐碳青霉烯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调查沈阳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a)的同源性,了解是否存在该类耐药株的克隆流行.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出的MDR-Aba 40株.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所选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40株MDR-Aba菌株分为A,B,C三个型,其中A型包括A1(28株主要分布于呼吸、神经外、急诊、心外等8个病区),A2(2株,分布于呼吸、急诊病区),A3(6株,分布于神经外、呼吸等病区)三个亚型;B型、C型各2株,主要分布于急诊病区.结论 调查期间该院部分科室有A型MDR-Aba菌株克隆流行,主要为A1型,同时有少量的A2,A3亚型;偶见B型、C型.可见及早采取有力的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是防控耐碳青霉烯MDR-Aba暴发流行的当务之急.

    作者:王璐;任微;褚美玲;赵汐婷;万楠;薛文成;孟冬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无偿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该站连续3年无偿献血者血型鉴定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的准确率,为东莞地区实现电子交叉配血提供必要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06~2008年186 069人次无偿献血者的血型检测结果,分析ABO/RhD血型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发生血型错误的概率和非技术因素导致错误的频率,比较重复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血型鉴定的错误率,文献调查血型初检发生错误的频率范围.结果 ABO血型鉴定复检后错误率(0.009%)明显低于初检的错误发生率(0.08%)(P<0.05),确认试验后发生错误率为0,且明显低于初检和复检(P<0.05).重复献血者血型鉴定错误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P<0.05).文献调查ABO血型初检发生错误的频率范围为0.04%~1.16%.结论 血型鉴定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发生错误的概率为0,重复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高于初次献血者,满足电子配血对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100%的要求,该地区具备开展电子配血的首要条件.

    作者:何子毅;王德文;叶柱江;钟炽辉;唐斯;邹文涛;李慧敏;刘赴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应用Excel条件格式功能自动判断血液分析仪校准和比对结果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大量的文字和数据需要处理,广泛使用美国微软(Microsoft)公司的Office办公软件,其中由于Excel的函数及数据分析工具库可进行统计学分析(F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相关分析等)、图表制作等[1],对数据的处理非常方便.

    作者:谢恒;曾素根;谢元宏;张崇维;蒋能刚;孙玉明;代波;陈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EB病毒相关抗体和EBV-DN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EB病毒相关抗体和DNA的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102例RA患者和206例健康人群的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EB相关抗体VCA-IgG和EA-IgG,同时用实时定量PCR法(FQ-PCR)检测血清中游离的EBV-DN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单项指标在RA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VCA-IgG 91.2%,87.9%,89.0%,95.3%,78.8%;EA-IgG 70.6%,90.3%,83.8%,86.1%,78.3%;EBV-DNA 44.1%,93.2%,76.9%,77.1%,76.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则分别为99.0%,86.9%,90.9%,78.9%和99.4%.结论 单项指标中VCA-IgG佳,二种EB病毒相关抗体和血清游离EBV-DNA的联合测定可弥补各单项指标的缺点,可更好地作为RA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庄健海;张劲丰;吴英;黄星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90例肝移植患者术后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62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肝移植患者中,感染发生率为55.6%,常见的菌种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7%),铜绿假单胞菌(11.1%),肺炎克雷伯菌(9.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9.9%),念珠菌(8.6%).病原菌具有高耐药的特点,而且呈现泛耐药现象,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在逐年上升,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有效的抗菌药物.结论 加强肝移植患者术后的病原菌分离及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肝移植术后预防和治疗感染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立丽;陈铭;王晨;于艳华;赵秀英;孙桂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多基因疾病.TOAST分型是一种侧重于脑卒中病因学的分型方法,它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A)、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明确病因型(SOE)及不明原因型(SUE),且各亚型的遗传易感基因有所差异.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易感基因多态性及其在不同亚型之间的分布差异,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该疾病,并且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王克迪;康熙雄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与食管相关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定植在人胃黏膜上的微需氧致病菌,目前已经证实:Hp与人类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危险因素.随着对Hp致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Hp与食管相关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Barrett食管以及食管癌之间的关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提示Hp在GERD及Barrett食管的发生中可能起保护作用,但研究结论尚存在争议,同时目前初步研究提示Hp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金霞;杨章民;李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